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人才培养
1
作者
高意博
王苗
+2 位作者
何立仪
黄甫全
李森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85,共8页
为了实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该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指示微调”三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核...
为了实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该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指示微调”三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出发,解蔽了新质人才培养的“新”“质”“效”三大特征。研究应用文化主体论、文化媒介论和文化活动论三位一体的文化哲学理论框架观照“高素质”生产者、“新介质”生产资料和“新料质”生产对象三个新质人才培养维度,进而彰显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三大实践进路:经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转变培养目标,转译教育资源以及转化教育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质人才
新质生产力
文化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胜任力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教育目标取向
被引量:
10
2
作者
黄甫全
朱琦
曾文婕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共9页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席卷教育领域,催生了文化胜任力发展的新兴教育目标取向。文化哲学的方法论视角观照下,教育目标取向在历时形态上从人主他客工具情境的主体胜任力取向、我你共在交往情境的文化间胜任力取向、人物互联关系情境的跨文...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席卷教育领域,催生了文化胜任力发展的新兴教育目标取向。文化哲学的方法论视角观照下,教育目标取向在历时形态上从人主他客工具情境的主体胜任力取向、我你共在交往情境的文化间胜任力取向、人物互联关系情境的跨文化胜任力取向演化而来,呈现出由工具理性经交往理性向关系理性发展的认识论特征。人工智能时代愈加显现出跨文化胜任力教育目标取向的多元文化局限、人机境多元教学交互的技术功用论和技术中心论、技术理性与数据疏漏的教育风险和生命失语等诸多教育教学困境,呼唤着教育目标以超越性的本体变革、关系性的认识创新、生命化的价值实践等为特征的时代新追求。文化胜任力发展教育目标取向,指向共在、和融、共通的整体生成性教育,具有共在之共生共建、为他之差异和融、为所有生命之共享共通等内在属性,是人工智能时代多元文化的超越性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性凸显、教学价值的生命化主张,对于理解当代教育目标的本体存在、革新教育目标的认识方式、敞亮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目标取向
文化胜任力发展
关系理性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I教师身份何以证成:来自新兴角色理论的回答
被引量:
1
3
作者
董娜
陈寞塬
黄甫全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2,共11页
教师角色超载催生了AI教师,同时人们在伦理风险担忧中提出了“AI教师身份何以证成”的拷问,而角色理论从结构化到关系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答问新路径。当前,固步于人为“万物的尺度”的结构性角色框架中的AI教师,由恒定角色定位带来交流...
教师角色超载催生了AI教师,同时人们在伦理风险担忧中提出了“AI教师身份何以证成”的拷问,而角色理论从结构化到关系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答问新路径。当前,固步于人为“万物的尺度”的结构性角色框架中的AI教师,由恒定角色定位带来交流互动障碍;由固守线性边界导致学习支持不足;由固化的二元对立的人机关系引发人文关怀危机。而重构关系性的AI教师角色成为突破困境的密匙:在角色采择中从恒定走向生成的专业定位;建构角色联结时从转译走向内动协同网络;进而从二元对立走向共创的文化学习角色创造。后人文主义意识到,智能机器人和人类互为衡量尺度,因此需在AI教师研发中提高师生内动成效、加强学生学习支持、提升育人价值成效。未来,以巴拉德“智能代理主体实在论”等新兴角色理论为指引,基于“伦理自觉”的AI教师主讲课堂正翘首盼望我们加以构想、开发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教师
角色理论
关系性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hatGPT催生情境-网络整合学习新范式:来自新唯物主义的阐释
被引量:
6
4
作者
高意博
阮婷婷
+1 位作者
蒋慧芳
黄甫全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倡导将生成式对话预训练模型(ChatGPT)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和“思...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倡导将生成式对话预训练模型(ChatGPT)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和“思维链”三大ChatGPT核心技术视角,解蔽了ChatGPT的生成性、介导性和关系性特征。研究应用新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整体主义学习观、学习智能代理主体实在论以及衍射转换三维融通关系框架,阐明了学习观念、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三个层面催生的情境-网络整合式学习范式的作用原理。进而彰显出ChatGPT催生的情境-网络整合式学习新范式的三大转化路径:藉由生成式预训练技术创作整体主义学习观念,发挥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催生智能代理主体实在学习理论,依凭思维链技术萌芽衍射转换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学习范式
情境-网络整合学习范式
新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小学生家长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基于课程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范瑛
黄甫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0,102,共12页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家长成为课程开发者”这一时代语境中,研究家长的课程价值取向,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有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兴趣取向与社会取向。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无序多分类logis...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家长成为课程开发者”这一时代语境中,研究家长的课程价值取向,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有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兴趣取向与社会取向。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26省689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不同阶层家长群体在课程价值取向上总体多元,但其在知识取向、能力取向与兴趣取向之间存在差异;文化资本对家长课程价值取向具有调节作用。为兼顾与统整不同阶层家长群体的课程价值取向,一要坚定“学生发展本位”,发挥国家课程决策的统筹功能;二要适应“家长参与课程”,发挥家长文化资本的稀释功能;三要推进“学校开发课程”,发挥学校课程调适的适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
课程价值取向
价值多元
阶层分化
文化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人才培养
1
作者
高意博
王苗
何立仪
黄甫全
李森
机构
陕西
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
学院
中国教育
科学
研究院荔湾
实验
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陕西
师范大学
教师发展学院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85,共8页
基金
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卓越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智能化课程开发路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SGH24Q329)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大语言模型在西安市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5JY25)研究成果。
文摘
为了实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该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指示微调”三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出发,解蔽了新质人才培养的“新”“质”“效”三大特征。研究应用文化主体论、文化媒介论和文化活动论三位一体的文化哲学理论框架观照“高素质”生产者、“新介质”生产资料和“新料质”生产对象三个新质人才培养维度,进而彰显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三大实践进路:经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转变培养目标,转译教育资源以及转化教育评价。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质人才
新质生产力
文化哲学
Keywords
AIGC
new quality talent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cultural philosophy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胜任力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教育目标取向
被引量:
10
2
作者
黄甫全
朱琦
曾文婕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
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估理论建构研究”(课题编号:BHA180125)研究成果。
文摘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席卷教育领域,催生了文化胜任力发展的新兴教育目标取向。文化哲学的方法论视角观照下,教育目标取向在历时形态上从人主他客工具情境的主体胜任力取向、我你共在交往情境的文化间胜任力取向、人物互联关系情境的跨文化胜任力取向演化而来,呈现出由工具理性经交往理性向关系理性发展的认识论特征。人工智能时代愈加显现出跨文化胜任力教育目标取向的多元文化局限、人机境多元教学交互的技术功用论和技术中心论、技术理性与数据疏漏的教育风险和生命失语等诸多教育教学困境,呼唤着教育目标以超越性的本体变革、关系性的认识创新、生命化的价值实践等为特征的时代新追求。文化胜任力发展教育目标取向,指向共在、和融、共通的整体生成性教育,具有共在之共生共建、为他之差异和融、为所有生命之共享共通等内在属性,是人工智能时代多元文化的超越性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性凸显、教学价值的生命化主张,对于理解当代教育目标的本体存在、革新教育目标的认识方式、敞亮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目标取向
文化胜任力发展
关系理性
命运共同体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al goal orientation
cultur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relational rationality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I教师身份何以证成:来自新兴角色理论的回答
被引量:
1
3
作者
董娜
陈寞塬
黄甫全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儿童青少年阅读与发展教育部哲学社会
科学
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
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2,共11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项目“新唯物主义智能化学习技术代理主体论”(项目编号:GD22CJY1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智能化教学胜任力模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GD23XJY64)研究成果。
文摘
教师角色超载催生了AI教师,同时人们在伦理风险担忧中提出了“AI教师身份何以证成”的拷问,而角色理论从结构化到关系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答问新路径。当前,固步于人为“万物的尺度”的结构性角色框架中的AI教师,由恒定角色定位带来交流互动障碍;由固守线性边界导致学习支持不足;由固化的二元对立的人机关系引发人文关怀危机。而重构关系性的AI教师角色成为突破困境的密匙:在角色采择中从恒定走向生成的专业定位;建构角色联结时从转译走向内动协同网络;进而从二元对立走向共创的文化学习角色创造。后人文主义意识到,智能机器人和人类互为衡量尺度,因此需在AI教师研发中提高师生内动成效、加强学生学习支持、提升育人价值成效。未来,以巴拉德“智能代理主体实在论”等新兴角色理论为指引,基于“伦理自觉”的AI教师主讲课堂正翘首盼望我们加以构想、开发与建构。
关键词
AI教师
角色理论
关系性角色
Keywords
AI teacher
role theory
relational role收稿日期:2024年11月30日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hatGPT催生情境-网络整合学习新范式:来自新唯物主义的阐释
被引量:
6
4
作者
高意博
阮婷婷
蒋慧芳
黄甫全
机构
陕西
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华南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
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唯物主义智能化学习技术代理主体论”(项目编号:GD22CJY13)研究成果。
文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倡导将生成式对话预训练模型(ChatGPT)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和“思维链”三大ChatGPT核心技术视角,解蔽了ChatGPT的生成性、介导性和关系性特征。研究应用新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整体主义学习观、学习智能代理主体实在论以及衍射转换三维融通关系框架,阐明了学习观念、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三个层面催生的情境-网络整合式学习范式的作用原理。进而彰显出ChatGPT催生的情境-网络整合式学习新范式的三大转化路径:藉由生成式预训练技术创作整体主义学习观念,发挥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催生智能代理主体实在学习理论,依凭思维链技术萌芽衍射转换学习方式。
关键词
ChatGPT
学习范式
情境-网络整合学习范式
新唯物主义
Keywords
GhatGPT
learning paradigm
situation-net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paradigm
new materialism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小学生家长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基于课程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范瑛
黄甫全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
湖南警察学院管理系
华南师范大学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0,102,共12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公安院校课程技术融合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湘教通〔2019〕353号)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招标课题“湖南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与实践”[XJK015ZDWT003]。
文摘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家长成为课程开发者”这一时代语境中,研究家长的课程价值取向,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有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兴趣取向与社会取向。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26省689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不同阶层家长群体在课程价值取向上总体多元,但其在知识取向、能力取向与兴趣取向之间存在差异;文化资本对家长课程价值取向具有调节作用。为兼顾与统整不同阶层家长群体的课程价值取向,一要坚定“学生发展本位”,发挥国家课程决策的统筹功能;二要适应“家长参与课程”,发挥家长文化资本的稀释功能;三要推进“学校开发课程”,发挥学校课程调适的适应功能。
关键词
家长
课程价值取向
价值多元
阶层分化
文化资本
Keywords
parents
curriculum value orientation
the diversity of value
class differentiation
culture capital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人才培养
高意博
王苗
何立仪
黄甫全
李森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化胜任力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教育目标取向
黄甫全
朱琦
曾文婕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AI教师身份何以证成:来自新兴角色理论的回答
董娜
陈寞塬
黄甫全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hatGPT催生情境-网络整合学习新范式:来自新唯物主义的阐释
高意博
阮婷婷
蒋慧芳
黄甫全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小学生家长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基于课程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
范瑛
黄甫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