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胜任力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教育目标取向 被引量:9
1
作者 黄甫全 朱琦 曾文婕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共9页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席卷教育领域,催生了文化胜任力发展的新兴教育目标取向。文化哲学的方法论视角观照下,教育目标取向在历时形态上从人主他客工具情境的主体胜任力取向、我你共在交往情境的文化间胜任力取向、人物互联关系情境的跨文...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席卷教育领域,催生了文化胜任力发展的新兴教育目标取向。文化哲学的方法论视角观照下,教育目标取向在历时形态上从人主他客工具情境的主体胜任力取向、我你共在交往情境的文化间胜任力取向、人物互联关系情境的跨文化胜任力取向演化而来,呈现出由工具理性经交往理性向关系理性发展的认识论特征。人工智能时代愈加显现出跨文化胜任力教育目标取向的多元文化局限、人机境多元教学交互的技术功用论和技术中心论、技术理性与数据疏漏的教育风险和生命失语等诸多教育教学困境,呼唤着教育目标以超越性的本体变革、关系性的认识创新、生命化的价值实践等为特征的时代新追求。文化胜任力发展教育目标取向,指向共在、和融、共通的整体生成性教育,具有共在之共生共建、为他之差异和融、为所有生命之共享共通等内在属性,是人工智能时代多元文化的超越性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性凸显、教学价值的生命化主张,对于理解当代教育目标的本体存在、革新教育目标的认识方式、敞亮教育目标的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目标取向 文化胜任力发展 关系理性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人才培养
2
作者 高意博 王苗 +2 位作者 何立仪 黄甫全 李森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85,共8页
为了实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该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指示微调”三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核... 为了实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该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指示微调”三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出发,解蔽了新质人才培养的“新”“质”“效”三大特征。研究应用文化主体论、文化媒介论和文化活动论三位一体的文化哲学理论框架观照“高素质”生产者、“新介质”生产资料和“新料质”生产对象三个新质人才培养维度,进而彰显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三大实践进路:经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转变培养目标,转译教育资源以及转化教育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质人才 新质生产力 文化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下AI赋能义务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高意博 黄甫全 刘大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9,共10页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了落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任务,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显著革新,将人工智能(AI)应用与学习环境优化、教育评价创新、教学资源开发和...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了落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任务,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显著革新,将人工智能(AI)应用与学习环境优化、教育评价创新、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改革深化紧密结合。研究应用技术现象学的“人—智能技术—世界”三维融通意向性关系框架和技术介导理论的“符号介导、策略介导、社会介导与神经介导”四维一体的介导作用框架,从学习环境、教育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四个层面阐释AI的智能介导作用原理。新课标下AI通过以下四大路径赋能义务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借由智能自适应学习环境策略介导作用优化学习环境,依凭教育大数据符号介导作用创新教育评价,发挥E-learning社会介导作用开发教学资源,启动AI名师主讲课堂神经介导作用深化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 AI 课程高质量发展 新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哲学对当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4
作者 卓淳 孔义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205,206,共11页
身体哲学强调了身体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了身体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作用。身体与文化存在着互动关系,身体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和意义,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艺术与身体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这种紧密关联性为当前的艺术... 身体哲学强调了身体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了身体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作用。身体与文化存在着互动关系,身体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和意义,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艺术与身体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这种紧密关联性为当前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身体的主体性作用,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身体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基于身体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艺术教育中提升身体意识和自我认同。基于身体哲学关于身体和心灵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发挥艺术教育的心理治疗作用,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体哲学 艺术 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同源学科的发展困境和建设方略——基于学科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雯雯 胡中锋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同源学科是指具有同一历史发展脉络和理论渊源、相近理论基础和研究领域的两个或多个学科,同源学科的发展存在内涵边缘模糊、研究方向重复和学科资源竞争激烈等问题。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应强化同源学科自我生长与发展的... 同源学科是指具有同一历史发展脉络和理论渊源、相近理论基础和研究领域的两个或多个学科,同源学科的发展存在内涵边缘模糊、研究方向重复和学科资源竞争激烈等问题。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应强化同源学科自我生长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处理好同源学科在资源配置、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关系,构建更加和谐、融合、共生的学科生态系统,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同源学科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减负效应:一项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一格 黄甫全 梁梓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2,共17页
教师负担过重问题日益尖锐,党和国家专门颁布实施了教师减负政策,藉以凸显在教育智能化发展背景里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问题。本研究采用融通型混合方法,考察了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问题和助理AI执教与独自执... 教师负担过重问题日益尖锐,党和国家专门颁布实施了教师减负政策,藉以凸显在教育智能化发展背景里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问题。本研究采用融通型混合方法,考察了AI主讲课程开发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问题和助理AI执教与独自执教两类教师教学减负话语的差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文化整体论的动态时空融合结构模型观照教师教学减负话语,形成了时间负担、体力负担、情感负担与认知负担的融合型教学负担新概念,为教师教学负担与减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使用文化性话语分析法,在整体层面厘清了AI主讲课程的教师教学减负成效,包括时间减负、体力减负、情感减负和认知减负,其中时间减负成效特别显著,而在具体层面则揭示了助理AI执教和独自执教两类教师对减负效应感受与解释的文化差异并建构了三层环形的“教师教学减负话语结构”整体模型。显然,这些成果对未来教师负担与减负、教师研究者角色发展以及高质量课堂教学创新等课题,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研究上,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教师 教学负担 教师减负 文化性话语分析 融通型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催生情境-网络整合学习新范式:来自新唯物主义的阐释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意博 阮婷婷 +1 位作者 蒋慧芳 黄甫全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1,共10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倡导将生成式对话预训练模型(ChatGPT)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和“思...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倡导将生成式对话预训练模型(ChatGPT)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从“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和“思维链”三大ChatGPT核心技术视角,解蔽了ChatGPT的生成性、介导性和关系性特征。研究应用新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整体主义学习观、学习智能代理主体实在论以及衍射转换三维融通关系框架,阐明了学习观念、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三个层面催生的情境-网络整合式学习范式的作用原理。进而彰显出ChatGPT催生的情境-网络整合式学习新范式的三大转化路径:藉由生成式预训练技术创作整体主义学习观念,发挥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催生智能代理主体实在学习理论,依凭思维链技术萌芽衍射转换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学习范式 情境-网络整合学习范式 新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增进调查问卷研究效度之新策略
8
作者 李夏妍 胡中锋 王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7,共12页
问卷研究效度是指问卷所获得的资料达成研究目的之程度。问卷的试测效度和问卷的测量效度是表达问卷研究效度的两个指标。以长期从事问卷研制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索增进问卷研究效度之新策略:“目标树建构—题目导出与问卷研制—试测操... 问卷研究效度是指问卷所获得的资料达成研究目的之程度。问卷的试测效度和问卷的测量效度是表达问卷研究效度的两个指标。以长期从事问卷研制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索增进问卷研究效度之新策略:“目标树建构—题目导出与问卷研制—试测操控—反馈评估与对标修改”。(1)根据研究目的建构概念分析的目标树和溯因分析的目标树。(2)从目标树的末级目标导出问卷题目,结合被调查者的特点编撰题干和选项,自编与借用题目相结合。(3)应用实验和准实验效度理论,控制试测样本误差、试测安排的霍桑效应、区域文化差异、历史事件、情境污染等无关变量对问卷资料的影响,增进问卷的试测效度。(4)分别运用对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评估问卷资料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标修改问卷题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研究效度 目标树 试测效度 测量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的历史批判:托尼·本尼特与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历史转型
9
作者 余燕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托尼·本尼特穿梭在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其理论超越了批评审美化的抽象误区。在发掘巴赫金诗学遗产和吸纳新历史主义等理论资源之后,他将文学文本纳入历史唯物化的过程当中并创构了实践性的体裁社会学... 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托尼·本尼特穿梭在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其理论超越了批评审美化的抽象误区。在发掘巴赫金诗学遗产和吸纳新历史主义等理论资源之后,他将文学文本纳入历史唯物化的过程当中并创构了实践性的体裁社会学。本尼特的体裁社会学通过文本历史化的治理实践重塑一种全新的历史诗学,其坚持践行制度的文学历史学避免了后学时代以非本质、不固定和无所指为特点的思潮对左派力量的持续削弱,使其能够成为激活所指并借回溯历史而形成把握政治的理论代表。这不仅扭转了晚期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形而上学问题,而且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视域中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历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本尼特 文本形而上学 文化治理 文学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胜任力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进化论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琦 黄甫全 蒋慧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49,58,共10页
学习胜任力发展已经突显为人工智能时代促进学生自由全面且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基于文化哲学胜任力发展视角,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进化论悄然生成了。学生如何识知的认知胜任力学习本体论,从主体胜任力到交往胜任力走向文化胜任力,澄... 学习胜任力发展已经突显为人工智能时代促进学生自由全面且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基于文化哲学胜任力发展视角,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进化论悄然生成了。学生如何识知的认知胜任力学习本体论,从主体胜任力到交往胜任力走向文化胜任力,澄明了学习建构力、学习迁移力和学习内动力构成学生“会学”综合能力。学生何以识知的元认知胜任力学习认识论,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跃进他者性,整合了学习自觉力、学习自主力和学习共为力构成学生“善学”综合能力。学生为何识知的态度胜任力学习价值论,自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通达关系理性,融会了学习理念力、学习情感力和学习品质力构成学生“志学”综合能力。认知胜任力、元认知胜任力和态度胜任力相辅相成持续演进,展现了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胜任力发展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统一的学生“学以成人”学习进化论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习胜任力发展 认知胜任力 元认知胜任力 态度胜任力 学习进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中记:记忆的生成绘图效应
11
作者 谢和平 王燕青 +1 位作者 邓素娥 周宗奎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5,共10页
生成绘图的记忆功效主要在简单词语和复杂文本中被考察。以往研究虽发现生成绘图能促进词语自由回忆、再认和来源记忆,但未能稳定促进文本记忆保持。生成绘图对词语的项目记忆正确率,中值效应量d简单词语为1.06;对文本的项目记忆正确率... 生成绘图的记忆功效主要在简单词语和复杂文本中被考察。以往研究虽发现生成绘图能促进词语自由回忆、再认和来源记忆,但未能稳定促进文本记忆保持。生成绘图对词语的项目记忆正确率,中值效应量d简单词语为1.06;对文本的项目记忆正确率,中值效应量d复杂文本则为0.57。绘图效应整合成分模型提供了一种成分观,认为生成绘图的精细、运动和图像成分有助于信息编码和提取;绘图建构认知模型提供了一种过程观,强调生成绘图中认知和元认知过程的积极作用。生成绘图的过程和成分可能是统一而非对立的关系。未来应深化生成绘图的作用机理研究,拓展其推广性研究并平衡其成本-效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绘图 词语 文本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