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83
1
作者 李盛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大学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践行者和策动者,大学国际化迫切需要基本的运作规范。根据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构成、观测点和权重,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大学 国际化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标、模式与展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詹春燕 李曼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82,163,共5页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民对汉语的学习需要与学习热情的持续升温,孔子学院也应形势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在把握孔子学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思路、运营、教学、项目、影响、奖惩"这六个核心...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民对汉语的学习需要与学习热情的持续升温,孔子学院也应形势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在把握孔子学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思路、运营、教学、项目、影响、奖惩"这六个核心要素,设定一级指标,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以激励和引导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可持续发展 指标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被引量:16
3
作者 吕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1,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与跨文化因素是其内在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的含蓄性特征、词汇及意象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及价值观念等都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产生了一定的文化不... 中国古代文学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与跨文化因素是其内在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的含蓄性特征、词汇及意象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及价值观念等都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产生了一定的文化不适或冲突。教师不仅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应当运用跨文化意识及方法处理教学中的文化不适及文化冲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 跨文化 含蓄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6,162,共4页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越来越引人注目,加大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已成为孔子学院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数量不断增加、培养内容不断丰富、培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但也存在着培养体系目标欠清晰化、培养结构有待合理...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越来越引人注目,加大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已成为孔子学院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数量不断增加、培养内容不断丰富、培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但也存在着培养体系目标欠清晰化、培养结构有待合理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均、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未来应从准确把握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目标;均衡培养结构,丰富培养层次;延伸培养路径和方式,完善培养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培养保障等方面来完善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本土汉语教师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国际化的泰国高等教育 被引量:12
5
作者 詹春燕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7,共3页
泰国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潮流,在调整高等教育政策、参加国际机构活动、人员交流、课程国际化、合作办学、远程教育等方面,极力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泰国高等教育 国际化 国际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文化因素研究——以《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Ⅱ》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吕蔚 杨燕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学习汉语不仅要学习语言及文化背景知识,还要加强对文化因素即语言系统内部的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融合文化内容与语言结构于一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和研究。在文化语言学理论基础上,以文... 学习汉语不仅要学习语言及文化背景知识,还要加强对文化因素即语言系统内部的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融合文化内容与语言结构于一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挖掘和研究。在文化语言学理论基础上,以文化因素为研究视角,采用静态文本分析法对《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Ⅱ》中语义、语构和语用文化因素进行整理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 高级阶段 文化因素 《发展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英国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詹春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80-182,共3页
英国的高等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英国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采取诸多策略,取得巨大成绩,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三大方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建设与课程有关活... 英国的高等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英国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采取诸多策略,取得巨大成绩,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三大方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建设与课程有关活动;完善相关服务。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很强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高等教育 国际化策略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经济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坚 钟玉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年第3期77-80,共4页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并已以一种信息化、多样化的特定形式,迅速被推到时代发展的前沿阵地。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知识经济以其强大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并已以一种信息化、多样化的特定形式,迅速被推到时代发展的前沿阵地。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知识经济以其强大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迅猛发展,使社会变革速度加快,导致社会分层、生产方式和社会管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人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识等方面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面对知识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必须重新定位,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高等师范教育 知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及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2,190,共8页
通识教育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确保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重要保证。经过长时期改革与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主要包括核心探究课程模式、分布必修课程模式和核心经典课程模式,其通识课程目标着眼于"人&q... 通识教育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确保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重要保证。经过长时期改革与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主要包括核心探究课程模式、分布必修课程模式和核心经典课程模式,其通识课程目标着眼于"人"的发展,课程内容凸显学生逻辑力培养,教学方式注重研究和互动启迪,课程管理机构强调独立且细致,可为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及人才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通识教育 课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大均《广东新语》的诗性精神与文化寄托 被引量:3
10
作者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162,共6页
生活于明清交替、政治动荡之际的岭南人屈大均穷二十年精力于晚年完成的《广东新语》,不仅是一部关于广东文化风俗名物的空前、全面、详实的百科全书式著作,而且表现出浓重的诗性精神和文化寄托。诗性精神使该书获得了鲜明的个性色彩,... 生活于明清交替、政治动荡之际的岭南人屈大均穷二十年精力于晚年完成的《广东新语》,不仅是一部关于广东文化风俗名物的空前、全面、详实的百科全书式著作,而且表现出浓重的诗性精神和文化寄托。诗性精神使该书获得了鲜明的个性色彩,成为作者个人心灵史的一部分;文化寄托则使该书获得了浓郁的世变感慨和时代印记。二者的互补与融通、相生与辉映,共同造就了《广东新语》独特的人文意蕴和学术价值,从而使之获得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史价值,成为岭南历代史志著作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广东新语》 诗性精神 文化寄托 明清之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中西古今之变与近代文体的转换生新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鹏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7-163,共7页
在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古今文化嬗变会通的背景下,中国近代文体观念和文体形态表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在文学观念上,从传统杂文学观念向具有近现代色彩的纯文学观念转化;在文体观念上,从传统综合性、实用性文体观念向近现代专门性、审美性... 在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古今文化嬗变会通的背景下,中国近代文体观念和文体形态表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在文学观念上,从传统杂文学观念向具有近现代色彩的纯文学观念转化;在文体观念上,从传统综合性、实用性文体观念向近现代专门性、审美性文体观念转换;在文体形态上,从传统文章学文体形态向近现代文学性文体形态转变;在传播接受方式上,从传统技术工艺传播接受方式向具有工业化特征的近现代传播接受方式转换。因此,近代成为中国文学史和文体史上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近代文体观念与文体形态变革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史、文体史和文化史经验,既具有丰富的文体史、文学史内涵,也具有特殊的思想史、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文体观念 文体形态 中西古今文化 转换生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汉语学论纲 被引量:2
12
作者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50,244,共18页
随着主客观各方面条件的明显改变、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原已使用多年且经过数次改变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汉语国际教育”等名称的局限性和不足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已难以适应新环境、新条件、新要求下该... 随着主客观各方面条件的明显改变、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原已使用多年且经过数次改变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汉语国际教育”等名称的局限性和不足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已难以适应新环境、新条件、新要求下该领域的建设发展需求、教育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期待。近时逐渐流行的“国际中文教育”这一名称也并未解决该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同样不具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的充分学理依据。提出用“国际汉语学”这一名称取代过去已有但目前仍莫衷一是、颇显混乱的各种名称,并对其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阐述,对其知识谱系与课程结构进行大致描摹,希望有助于这一领域朝着学科化、科学化的方向建设和发展,使之早日成为一个名实相副的综合性、开放性人文学术领域,在国际汉语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汉语 学科化 必要与可能 知识谱系 课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一个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4,共1页
近年来,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据《中国日报》2014年3月13日的报道,自2004年11月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起,孔子学院总部已在全球121个国家建立了44... 近年来,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据《中国日报》2014年3月13日的报道,自2004年11月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起,孔子学院总部已在全球121个国家建立了445所孔子学院和664个孔子课堂。海外近1亿人正在学习汉语,并以每年50%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事业还将有一个较长的高速发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热” 国际教育 《中国日报》 国际影响力 孔子学院 学习汉语 来华留学生 增长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战略规划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盛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7,共2页
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有自己的科学规律、方法和具体的要求。了解其他国家大学成功的战略规划,分析其对战略规划的态度、框架、内容及特色,对我国的大学战略规划讨论和制定,
关键词 规划 大学 卡内基 科学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校园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詹春燕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6期31-32,共2页
在现代高校管理制度中,校园文化通常与教育管理紧密相连,它既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学校管理的结果。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期,校园文化管理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得到重视,
关键词 校园文化管理 现代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 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 改革开放 发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黑箱方法对我国大学改革的启示
16
作者 秦洪雷 刘海涛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6,共4页
黑箱方法的"反常使用"从一个新的视角告诉人们,大学改革的方向是让真正懂教育的人去办教育,大学应该具有自主办学权力。
关键词 大学改革 黑箱方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文学研究的中华文化立场
17
作者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8,205,共25页
新时代对近代文学研究提出了以坚持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价值立场为中心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深刻记取近代文学学术史经验,纠正和弥补既往研究中存在的偏颇与不足,回归中华文化立场,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境界,既紧迫又重要。具体做法... 新时代对近代文学研究提出了以坚持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价值立场为中心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深刻记取近代文学学术史经验,纠正和弥补既往研究中存在的偏颇与不足,回归中华文化立场,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境界,既紧迫又重要。具体做法主要包括:确立以近代文学知识谱系和学科体系为中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近代转换及形态为主体内容与精神内核的科学体系和价值标准;构建以古今融通、中西会通为基本思想指向和学术路径,以综合兼容、互鉴共生为主导研究视野和基本权衡尺度的先进学术观念;坚持以探究中国文学古今转换,中西交汇之际的多变现象与复杂问题、演变路径与变革规律,反思和吸取文学史经验教训为基点的学术立场;积极进行研究方法的新尝试和新探索,确立以中国传统文学研究方法为基础与核心,适当借鉴西方学术方法的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底蕴,以中国文学思想艺术体系为核心,适当借鉴和吸纳西方学术观念、学术话语的话语体系;确立探究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转换创新的历史规律和现实可能,助力当下文学创新、学术进步、思想文化建设的学术目标;深入全面地总结近代文学的思想艺术经验,追求为更加深湛广阔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建设贡献学术智慧和思想力量的学术理想。通过以回归中华文化立场为核心内涵的持续建设和不懈努力,将近代文学研究提升到新境界,发展到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学研究 学科建设 学术史经验 未来发展 中华文化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遵宪的文化姿态与思想经验
18
作者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5,191,共8页
黄遵宪在诗歌创作上采取了融通古今雅俗、兼顾通变的稳妥策略,对"诗界革命"采取了不即不离、同中有异的认同接受态度,因而在当时得到不同政治派别和诗歌派别人士的广泛认同;后来更深受五四时期新文学家的积极倡导和高度评价,... 黄遵宪在诗歌创作上采取了融通古今雅俗、兼顾通变的稳妥策略,对"诗界革命"采取了不即不离、同中有异的认同接受态度,因而在当时得到不同政治派别和诗歌派别人士的广泛认同;后来更深受五四时期新文学家的积极倡导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受到持不同文学与文化观念人士的批评,留下了值得记取的文学史和学术史经验。黄遵宪对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认识既表现出个人与时代的先进性,又具有明显的思想意识局限和文化误读成分。这种矛盾混杂状态反映了中国文化接受外国文化过程的曲折艰难。黄遵宪的文学观念、文化姿态与思想经验今天仍具有深刻的反思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中西古今 文化姿态 思想经验 中国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汉语教育视角下的虚词词典编撰方法论——以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连词“而”偏误为例
19
作者 周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以连词"而"为例,结合印尼留学生的偏误分析,从词典编撰的方法论高度,探讨目前汉语虚词词典仍存在的问题以及理想的虚词词典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编撰等,以提高虚词释义的精准度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而”的偏误类型 虚词词典编撰 释义精准度 语言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的“人师”与“机师”协同教学 被引量:26
20
作者 苏旭东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倡导数字技术与智能教学深度融合的人机协同教学,已成为顺应数智时代教育教学转型的必然选择。其中,“人师”对人机协同教学的认知理解、能力适配、行动负荷和风险规避是关键问题。针对“机师”加速技术驱动与“人师”教学认知协调的对... 倡导数字技术与智能教学深度融合的人机协同教学,已成为顺应数智时代教育教学转型的必然选择。其中,“人师”对人机协同教学的认知理解、能力适配、行动负荷和风险规避是关键问题。针对“机师”加速技术驱动与“人师”教学认知协调的对峙、“机师”多重任务叠加与“人师”数字能力挚肘的困境、“机师”技术提质增效与“人师”智能教学负荷加重的悖论、“机师”技术赋权增能与“人师”教学风险衍生的矛盾等现实挑战,“人师”亟需从认识驱动、立足所长、善于选择、有效防范等层面,加强参与人机协同模式的自觉性和行动力,助推数字技术与智能教学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教学 数字技术 智能教学 教育变革 教师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