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型大学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理论审思与策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卓泽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0,共14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大学在推动区域创新中应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但现状是该地区创新系统主导力量仍是企业和政府,研究型大学在当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三螺旋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以及对访谈材料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大学在推动区域创新中应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但现状是该地区创新系统主导力量仍是企业和政府,研究型大学在当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三螺旋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以及对访谈材料的质性分析,本文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并从知识生产、科研成果的转化扩散和人力资本培养等方面分析了阻碍研究型大学在大湾区创新体系发挥作用的因素。最后提出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打通大学企业旋转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来强化研究型大学在大湾区创新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三螺旋 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卓泽林 龙泽海 蒋玉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我国各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创新创业区域化发展趋势表现明显。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路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根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高等院校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围绕课程体系、组织领导、师... 我国各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创新创业区域化发展趋势表现明显。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路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根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高等院校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围绕课程体系、组织领导、师资建设、教学管理、机制保障等五个维度,探究三个区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差异。研究发现:三个区域在五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创新创业教育总体建设水平靠前,京津冀次之,粤港澳地区稍有逊色;与此同时,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差异较大,师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深化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敏 马早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逐步增多,在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教育合作从无序走向有序,合作办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合作形式从线下走向线上。然而,数智时代的到来,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逐步增多,在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教育合作从无序走向有序,合作办学从单一走向多元,合作形式从线下走向线上。然而,数智时代的到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如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共同体”意识薄弱、教育数字化程度和水平差异明显。因此,为提升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适应性与现代化,需要双方协同构建系统的数字化合作新机制、共同搭建职业教育合作数字化新平台、推动制定差异化职业教育合作新战略、协力构建更加创新包容的数字教育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东盟 职业教育合作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教育援助的两种现代化逻辑比较及其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晗 吴坚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104,共14页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颁布数年,国际教育援助中的南北援助模式和南南合作模式仍然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现代化理论视域下,裂痕产生的原因是传统和新兴援助国的现代化逻辑不同。西方学者不断生产“普世性”的现代化理论为国际教育...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颁布数年,国际教育援助中的南北援助模式和南南合作模式仍然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现代化理论视域下,裂痕产生的原因是传统和新兴援助国的现代化逻辑不同。西方学者不断生产“普世性”的现代化理论为国际教育援助体系的西方主导权背书造势,构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逻辑。然而,本体论上文明社会遮掩的资本逻辑;认识论上全球教育共识的虚假想象;方法论上技术官僚主义的精心算计暴露了西方现代化逻辑的非正义性。对此,中国式现代化逻辑较之西方有所超越,包括驾驭教育资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教育共识;深化全球教育治理,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南南合作的典型,这种超越也进而启示弥合两种援助模式之间的裂痕,需要国际教育援助的世界现代化逻辑在理论上突破更为隐蔽的西方中心主义,在实践上通过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教育援助体系走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教育援助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南南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师与先知:国际环境教育的两种理念、倡议与教学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伍绍杨 彭正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8-73,共16页
两种不同的环境科学观主导了应对生态危机之策:先知派强调节制和削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巫师派主张创造、进取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化危为机。这一分歧也反映在不同的环境教育倡议中:UNESC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社会契约与先... 两种不同的环境科学观主导了应对生态危机之策:先知派强调节制和削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巫师派主张创造、进取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化危为机。这一分歧也反映在不同的环境教育倡议中:UNESC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社会契约与先知派自我约束和追求生态正义的理念相契合;而OECD的能力倡议与测量取向,则体现了巫师派所崇尚的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这种分歧形塑了环境教育的不同实践路径:一是强调发展亲环境意识和价值观的规训模式,二是聚焦环境科学素养和高阶能力的赋能模式。两种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融合的可能性,其平衡和整合有助于构建可持续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生态正义 技术乐观主义 高阶能力 巫师与先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困境:一项循证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卓泽林 龙泽海 徐星蕾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88,共9页
创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创业意愿则是预测创业行为的最佳指标,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无论对大学生自身还是对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全国范围内以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共收集8... 创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创业意愿则是预测创业行为的最佳指标,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无论对大学生自身还是对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全国范围内以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共收集8106份有效问卷,探究创业教育满意度、创业实践经历以及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满意度、创业实践经历以及创业意愿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创业教育满意度对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作用较小;创业实践经历在创业教育满意度和创业意愿之间起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些困境,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型人才 创业教育满意度 创业实践经历 创业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雪城大学全校性创业教育:路径、影响及启示 被引量:15
7
作者 卓泽林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6,共8页
在国际国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形势下,着重于覆盖性地培养全校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的全校性创业教育理念,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雪城大学在地区经济乏力背景下,通过创建综合性的全校性创业教育项目、... 在国际国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形势下,着重于覆盖性地培养全校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的全校性创业教育理念,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雪城大学在地区经济乏力背景下,通过创建综合性的全校性创业教育项目、依托退伍军人创业训练营开展包容性创业教育以及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构建校企合作关系等途径来开展全校性创业教育,在大学声誉、吸引优秀人才和服务本州社区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成效。美国雪城大学全校性创业教育理念的贯通以及校企合作的有效经验,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创业教育 全校性创业教育 美国 雪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回经典的大学通识教育 被引量:4
8
作者 卓泽林 陈晨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5,共8页
在这个越来越趋于实利的时代,美国大学中曾被当作大学建立的基础、责任感和价值观教育灵魂载体的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现实的冲击。大学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迷失在务实教育的泥沼中,其结果是大学迎合市场逻辑的功利化和公众之口的平庸化,... 在这个越来越趋于实利的时代,美国大学中曾被当作大学建立的基础、责任感和价值观教育灵魂载体的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现实的冲击。大学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迷失在务实教育的泥沼中,其结果是大学迎合市场逻辑的功利化和公众之口的平庸化,变成了职业训练基地,人才培养变得片面化、机械化;学生自身也变得急功近利,把上大学等同于找工作,忽略了通识教育的潜在价值。通识教育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实科教育成了最大威胁,两者之间仿佛达成了某种共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广而博的本科教育课程,在大学的多元价值或目标体系中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永远不会也不应消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通识教育 卓越主义 省思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全校性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与特征——基于美国8所高校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卓泽林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59,共7页
全校性创业教育理念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对美国8所高校的27位直接参与全校性创业教育的推行者进行深度访谈和相关文献的文本分析,发现美国高校全校性创业教育的发展经过了萌芽、探索和成熟三个阶段,并且... 全校性创业教育理念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对美国8所高校的27位直接参与全校性创业教育的推行者进行深度访谈和相关文献的文本分析,发现美国高校全校性创业教育的发展经过了萌芽、探索和成熟三个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时至今日,全校性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致力于美国高校构建创业型大学的一种理想模式,其发展态势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校 创业教育 发展阶段 特征 经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优势与机制路径 被引量:6
10
作者 卓泽林 马艺鸣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2,共9页
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为尽快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亟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主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研究型大学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支柱作用。该文基于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重大... 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为尽快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亟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主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研究型大学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支柱作用。该文基于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重大科技突破、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主要作用和责任担当,分析研究型大学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所发挥的不断扩大数量的规模优势、丰富科技创新资源和学科体系交叉融合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设备自主研发、科研成果重大突破和建设有组织科研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以更好地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技自立自强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与香港高等教育的双向互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卓泽林 李栢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8,191,共6页
"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理念为香港高等教育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拓展外向型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带一路"在全方位推进阶段与香港高等教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了程度深远、态势良好的双向互动模式:一方面,&q... "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理念为香港高等教育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拓展外向型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带一路"在全方位推进阶段与香港高等教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了程度深远、态势良好的双向互动模式:一方面,"一带一路"为香港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建设教育枢纽、寻求联盟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与时空环境;另一方面,香港高校以其卓越的办学水平在"一带一路"人才输出、文化互认、科研合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香港高等教育 互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晋升评价的内涵特征与改革路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卓泽林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2,共11页
选取美国拥有成熟学术晋升制度的6所R1类和5所R2类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所获得的45份文件展开分析,并补充国内外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阐释,发现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晋升评价具有评价标准差异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选取美国拥有成熟学术晋升制度的6所R1类和5所R2类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所获得的45份文件展开分析,并补充国内外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阐释,发现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晋升评价具有评价标准差异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材料丰富化、评价过程与结果人性化四大内涵特征。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晋升评价在价值追求上更具公益性、科学性和公正性,表现为追求更为广泛、符合社会利益的服务评价指标,追求更为科学、与质量相关的科研评价方式,以及追求更为公平可信的同行评价手段三大改革路向,其相关经验或可为我国大学教师晋升评价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晋升评价 科研评价 美国研究型大学 评价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东南亚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WoS核心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体荣 赵芮 吴坚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128,共8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东南亚教育研究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本研究运用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大样本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东南亚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稳步增长;东南亚教育研究主题集中于教育政策、教师教育、高...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东南亚教育研究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本研究运用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大样本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东南亚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稳步增长;东南亚教育研究主题集中于教育政策、教师教育、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公平、民族文化与身份认同等;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东南亚教育研究成果数量和影响力较为突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论和混合型研究方法在东南亚教育研究中受到青睐;约瑟夫·海尔和罗伯特·殷等人是本领域高影响力研究者。分析结果对于我国新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具有方法开发、体系建设和目标引领上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教育研究 进展 趋势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卓泽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63,共11页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针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58所高校共计5021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针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58所高校共计5021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总体得分为3.43分,处于中上水平。具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及落实情况较好,能够根据大湾区战略发展趋势调整相应的课程体系,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与区域创新创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理论、授课方式单一且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深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短缺,高校-社会-政府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严重紧缺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必须依托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创新创业资源和产业特色,根据高校自身条件建立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针对性开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精品课程;完善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与绩效评价机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共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建构——基于全国596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卓泽林 任钰欣 +1 位作者 李梦花 俞林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8-54,共7页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推动,高等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管理,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刻不容缓,但是目前国内对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评价指标并未达成一致。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诸多要素是如何...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推动,高等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管理,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刻不容缓,但是目前国内对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评价指标并未达成一致。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诸多要素是如何对创新创业教育绩效造成影响,如何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是该文探究的主要问题。在对全国各省份共596所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研之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数据分析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绩效主要受到创新创业的保障机制、组织领导、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师资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这五个维度与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多元线性相关,进一步探讨如何以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机制来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绩效 评价体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身份建构:历程与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申雨佳 马早明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共14页
东盟作为承担综合职能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治理范围从政治、经济领域逐步延伸至教育领域,已经演变成为全球教育治理格局的重要节点。在介入教育公共事务的历史进程中,东盟经历了个性身份、社会身份和关系身份三重危机,并在危机推动下实现... 东盟作为承担综合职能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治理范围从政治、经济领域逐步延伸至教育领域,已经演变成为全球教育治理格局的重要节点。在介入教育公共事务的历史进程中,东盟经历了个性身份、社会身份和关系身份三重危机,并在危机推动下实现了教育治理功能从模糊到清晰、教育参与角色从被动到主动、教育合作关系从冲突到平衡的身份演进,从而建构出全球教育治理中的“东盟身份”。这种身份的建构有赖于东盟遵循合理、合法、合情三重逻辑对自身身份特征的有效叙述,也由此形成了强调介入教育事务的专业性、参与教育治理的规范性、开展教育合作的共益性三大身份建构机制。然而,伴随着全球教育治理格局的深刻调整,其身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仍待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全球教育治理 东盟身份 组织身份理论 区域性国际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新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基于对阿布扎比酋长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萨里姆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5,共5页
2010年以来,阿联酋推进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着力在国际化水平、入学率和升学率、教学质量等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本文通过对阿布扎比酋长国中小学校的实地考察和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当前阿联酋基础教育改革效果呈现出公立学校主流化、... 2010年以来,阿联酋推进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着力在国际化水平、入学率和升学率、教学质量等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本文通过对阿布扎比酋长国中小学校的实地考察和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当前阿联酋基础教育改革效果呈现出公立学校主流化、教育国际化、学校管理人性化、教育手段信息化等特点。这些特征标示着阿联酋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联酋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25年澳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演进、特征与展望
18
作者 刘坤哲 陈晓菲 马早明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76,共14页
回归25年来,澳门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完善,课程改革的政策演进经历了承前固本、建章探索、深化发展三个阶段。综观其演进历程,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政策目标上培育爱国爱澳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政策过程上总体... 回归25年来,澳门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完善,课程改革的政策演进经历了承前固本、建章探索、深化发展三个阶段。综观其演进历程,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政策目标上培育爱国爱澳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政策过程上总体规划指导、递进式配合推进的实施路径;政策主体上行政主导决策、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权利分配;政策载体上法律为主体、多种政策形式辅助的制度体系。为应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澳门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应落实立德树人,延续爱国爱澳的价值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改革的制度框架;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时代特征的课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地区 基础教育 课程政策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新加坡“卓越教师总统奖”获得者赋能成长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文伟 马东影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47,共18页
新加坡基础教育水平全球瞩目,离不开教师群体的专业支撑。基于赋能理论,对近十年“卓越教师总统奖”获得者事迹展开编码分析发现,新加坡卓越教师成长形成了以自我赋能、他者赋能、赋能他者为核心的赋能路径,在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生产、... 新加坡基础教育水平全球瞩目,离不开教师群体的专业支撑。基于赋能理论,对近十年“卓越教师总统奖”获得者事迹展开编码分析发现,新加坡卓越教师成长形成了以自我赋能、他者赋能、赋能他者为核心的赋能路径,在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生产、从个体到组织的外部赋能、多元主体视角下的赋能旨趣下塑造了卓越教师群体。这背后蕴含的逻辑是:个体与集体的张力是教师循环赋能的组织基础、新加坡教师成长赋能愈加呈现出社会化的取向、一些重要“他者”对教师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或可为我国教师荣誉制度及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卓越教师 教师成长 赋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改革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22
20
作者 卓泽林 杨体荣 马早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43,共9页
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思路,是迎击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关键策略。高等教育以其在知识生产与传播、技术创造与升级、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贡献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开发。以高等教育改革促进... 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思路,是迎击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关键策略。高等教育以其在知识生产与传播、技术创造与升级、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贡献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开发。以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区域新发展,其内涵在于改变高等教育资源的组合方式,助力实现以人才驱动为核心的区域发展;以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拓展资源网络,推动内外联动式的区域发展;以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转型升级,高效率落实知识型区域发展。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多种类型的挑战,突出表现为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制度壁垒、国际交流合作中新型全球化的考验、高校与社会互动中的多维文化挑战。为此,高校应围绕高等教育规律和区域发展规律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为新时代区域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多维保障体系,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准则来调整高校与社会互动中的权责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区域协调发展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