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中山移植西方代议民主制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曼容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5,共8页
孙中山移植西方代议民主制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从移植、改造到超越的三个阶梯式的发展历程,即:第一个阶梯——移植代议民主制,推翻封建君主制;第二个阶梯——改造代议民主制,采用直接民主制;第三个阶梯——超越代议民主制,倡行复... 孙中山移植西方代议民主制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从移植、改造到超越的三个阶梯式的发展历程,即:第一个阶梯——移植代议民主制,推翻封建君主制;第二个阶梯——改造代议民主制,采用直接民主制;第三个阶梯——超越代议民主制,倡行复合民主制。孙中山在移植西方代议民主制于中国的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既主张以直接民主制弥补代议民主制的缺陷,又主张以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相结合的复合民主制来超越代议民主制;对于代议民主制的弊端,不仅采用扩大民主的直接民主制的措施,同时又采用加强集权的"万能政府"的手段予以纠正。这些为后发展国家的民主制度模式提供了宝贵的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西方代议民主制 移植 改造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上层对中共的态度--以《王世杰日记》为中心的再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左双文 何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6,共9页
1941年初至1943年秋,是抗战时期国共关系最为风险浪急的一个时期,发生了皖南事变这一严重的军事冲突,国民党上层间围绕皖南事变善后、对中共宣传方略、对中共应以武力解决还是政治解决等问题,经过了若干反反复复的争议,由于国际国内各... 1941年初至1943年秋,是抗战时期国共关系最为风险浪急的一个时期,发生了皖南事变这一严重的军事冲突,国民党上层间围绕皖南事变善后、对中共宣传方略、对中共应以武力解决还是政治解决等问题,经过了若干反反复复的争议,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牵制,及王世杰、张治中、贺耀祖等的斡旋,最终采取了较为折衷偏缓的处理办法,国共关系继续维持在合作抗日的大格局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善后 抗战时期国共关系 王世杰 蒋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与惩处日本战犯几个问题的再考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左双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156,共13页
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处置问题,是战后对日处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初国民政府对这一问题甚为重视,在战时即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机构,进行相应准备,战后亦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以策进行。但国民政府因为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秉持蒋介... 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处置问题,是战后对日处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初国民政府对这一问题甚为重视,在战时即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机构,进行相应准备,战后亦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以策进行。但国民政府因为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秉持蒋介石“以德报怨”的对日处理方针,对战犯的处理面与处罚度均作了严格控制,且对少数重要战犯网开一面,在离开大陆前夕又将在押战犯全部送回日本服刑,且在日台缔结和约后,使之全部开释。总之,战后国民政府的战犯处置工作,既有伸张正义、惩处元凶的一面,又有敷衍民意、虎头蛇尾,甚至刻意开脱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对日处置 处置日本战犯 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 冈村宁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古代罗马帝国的葬式及其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中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9,160,共11页
罗马人最初流行的土葬,与古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有关;随后由于战争的影响,火葬在罗马人当中盛行起来。公元1世纪后期达于鼎盛的火葬,既是罗马奴隶制繁荣的产物,也是希腊灵肉二元论思想影响的结果。从3世纪开始,土葬又重新成为罗马帝国中主... 罗马人最初流行的土葬,与古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有关;随后由于战争的影响,火葬在罗马人当中盛行起来。公元1世纪后期达于鼎盛的火葬,既是罗马奴隶制繁荣的产物,也是希腊灵肉二元论思想影响的结果。从3世纪开始,土葬又重新成为罗马帝国中主要流行的葬式,这是由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变更所造成的。在当时,土葬是一种比火葬要便宜得多的葬式,3世纪的社会经济危机既造成了较高的死亡率,又导致了生活的普遍贫困化,因此,大部分人选择用土葬方式埋葬自己的亲人。异教民众当中土葬方式的推行,与基督徒的土葬传统不谋而合,这对于基督教在帝国内的传播是一个有利的契机。基督教的土葬在外表形式上继承自犹太教,但其思想内容却渊源于肉体复活论。这种理论既造就了一种中庸和自然主义的死亡观,也促成了一种简朴和实用的葬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 葬式 变化 火葬 土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昱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8,共10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信息来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工作逐步从简单走向成熟,在60年代完成了一系列专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长篇文件。虽然中情局在分析与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信息来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工作逐步从简单走向成熟,在60年代完成了一系列专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长篇文件。虽然中情局在分析与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时有不少错误,但是也不乏深入精辟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情报局 中国经济 情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苏、和共、抗日:1937年宋美龄的政治选择
6
作者 左双文 曾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9,共8页
1937年,宋美龄在争取苏联援华抗日的交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参与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的斡旋协调,促进了抗战初期两党合作抗敌局面的形成;她还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抗战的实际工作,致力于争取国际援助的对外宣传活动。联苏、和共、抗日,... 1937年,宋美龄在争取苏联援华抗日的交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参与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的斡旋协调,促进了抗战初期两党合作抗敌局面的形成;她还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抗战的实际工作,致力于争取国际援助的对外宣传活动。联苏、和共、抗日,宋美龄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上具有特殊影响的人物,在中国由内战转向抗战的关键一年,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美龄 中苏关系 国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华盛顿会议前后的国民外交
7
作者 曾荣 左双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5,共10页
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会议召开前后,广大民众就南北政府参会代表资格问题和鲁案直接交涉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议论,并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国民外交行动。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对会议前后的民众... 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会议召开前后,广大民众就南北政府参会代表资格问题和鲁案直接交涉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议论,并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国民外交行动。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广州国民政府对会议前后的民众舆论和国民外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表现了其对民众的关注和重视。事实表明,在华盛顿会议前后,孙中山对民众力量的重视、对国民外交的大力支持以及民众对广州国民政府的认同和拥护,共同推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华盛顿会议 国民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