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和谐假设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永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二重性,在相当多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劳资矛盾,存在着大量的激化的案例,这种倾向使劳资矛...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二重性,在相当多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劳资矛盾,存在着大量的激化的案例,这种倾向使劳资矛盾有可能向对抗方向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抑制资本侵蚀工人利益的行为,协调劳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矛盾 劳动力商品 剩余价值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的矛盾性与转化逻辑
2
作者 许卓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排他性财产权,在激励财富生产效率的同时强化了财富分布的极化效应,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生产与消费的脱节。市场经济的这一矛盾性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所有权的蜕变、消费者权力的壮大和社会协调的加强而缓慢转化... 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排他性财产权,在激励财富生产效率的同时强化了财富分布的极化效应,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生产与消费的脱节。市场经济的这一矛盾性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所有权的蜕变、消费者权力的壮大和社会协调的加强而缓慢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将为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的过渡准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产权制度 转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可以双赢吗——基于我国“两控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吴明琴 周诗敏 陈家昌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54,124,共11页
本文以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政策作为一次自然试验,采用1992年至2009年期间280个重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样本,并借助倍差分析法对"两控区"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两控区&qu... 本文以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政策作为一次自然试验,采用1992年至2009年期间280个重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样本,并借助倍差分析法对"两控区"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两控区"政策后,相比非"两控区"城市而言,"两控区"城市的人均GDP增加了8.3%,人均工业GDP增加了16.8%。这意味着,施行合适而严厉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另外,我们还对"两控区"城市的地理、空间、政治等不同属性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发展 “两控区”政策 倍差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明娟 张建武 《技术经济》 2008年第8期114-118,共5页
鉴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FDI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国内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关于FDI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尝试对FDI、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运用Cobb-Douglas生产... 鉴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FDI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国内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关于FDI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尝试对FDI、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Eviews5.0统计软件,以安徽省为例,利用安徽省1991—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研究FDI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量FDI)与就业呈负相关关系,而年底累积外商直接投资额(存量FDI)与就业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是长期的创造效应与短期的挤出效应并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FDI所带来的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就业效应 经济增长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趋势性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殷宁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随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而下降,在收入水平较高、人口规模较大的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的这一关系几乎普遍成立。通过一个简单的两部门经济模型,证明了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 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随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而下降,在收入水平较高、人口规模较大的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的这一关系几乎普遍成立。通过一个简单的两部门经济模型,证明了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及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由于就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这一关系是成立的。收入水平和人口规模会对这一关系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一些例外的情况。在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关系认识的基础上,说明了中国东部地区近年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中国其他地区可能是由于其进入了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造成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应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应采取相同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取向与收入份额: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政治经济解释 被引量:7
6
作者 董志强 林文炼 汤灿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2,177-178,共8页
利用历年《人民日报》报道"公平"和"效率"的文章篇数之比作为收入分配改革取向的代理变量,考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取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效率取向的改革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而公平取向的改革则增加劳动收入份... 利用历年《人民日报》报道"公平"和"效率"的文章篇数之比作为收入分配改革取向的代理变量,考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取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效率取向的改革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而公平取向的改革则增加劳动收入份额,并且"公平"和"效率"报道之比可以充当测度收入分配改革取向的良好代理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分配改革的公平取向和效率取向对收入份额和收入差距不同的省份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大;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均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改革取向 公平倾向 劳动收入份额 政治经济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演化和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勇 范从来 +1 位作者 陈峥嵘 陈新明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7,共13页
文章通过对2006年3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央票工具调控目标转变这一政策事件的观察,展开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化分析,并对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下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利率形成机制从单一行政管制... 文章通过对2006年3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央票工具调控目标转变这一政策事件的观察,展开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化分析,并对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下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利率形成机制从单一行政管制向双轨制过渡,货币政策操作程序已初步实现了从准备金总量程序向利率程序演化。在利率双轨制约束的操作程序下,人民银行能够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有效降低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操作程序演化 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 CGAR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污染治理绩效——基于我国“两控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明琴 周诗敏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5,共9页
基于我国113个重点城市1993-2009年工业三废排放量、污染治理投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统计量等大样本数据,采用倍差分析法对1998年实施的"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政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控区"政... 基于我国113个重点城市1993-2009年工业三废排放量、污染治理投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统计量等大样本数据,采用倍差分析法对1998年实施的"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政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控区"政策的施行使得污染治理总投资增加46.0%、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增加44.1%,"两控区"政策的出台明显改善了工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效果。研究结论还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以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对"两控区"城市的地理、空间、政治不同属性的检验。研究为评估环境政策总体效果提供了借鉴,探讨了环境政策的影响路径,并从企业角度和政府角度对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 “两控区”政策 倍差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内生性和自选择模型的角度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琪 彭涛 侯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6,共8页
基于公司多元化战略角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新解释,利用2008—2013年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虑模型内生性和样本自选择问题,加入包括公司治理特征在内的公司特质为控制变量,实证检验了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基于公司多元化战略角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新解释,利用2008—2013年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虑模型内生性和样本自选择问题,加入包括公司治理特征在内的公司特质为控制变量,实证检验了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赫芬达尔指数还是多元化虚拟变量,其系数都变得更小,说明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较大;在通过工具变量法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控制了内生性和样本自选择问题后,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稳健性检验显示结果是可靠的.该结论丰富了企业多元化战略理论,为企业有效实施多元化战略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战略 企业绩效 内生性 样本自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 被引量:38
10
作者 张勇 彭礼杰 莫嘉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9,共13页
运用金融压力来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决策层的重视。本文从经济主体非理性行为范式出发,通过探讨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以此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首先,运用复合式系统... 运用金融压力来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决策层的重视。本文从经济主体非理性行为范式出发,通过探讨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以此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首先,运用复合式系统压力指标方法,通过设置时变权重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展开测度,试图反映经济主体心理与行为偏差引致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进而体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特征;然后,将金融压力进一步视为经济主体情绪过程的反映,并借鉴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情绪加速器机制"探讨和解释不同压力状态下金融压力影响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stic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显示,各个金融子系统本身的压力状况及其关联程度,共同推动了金融压力总体状况在高低状态之间的转换;而且,"高压力"状态与"低压力"状态相比,金融压力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效应会更为显著,这意味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较高状态时,风险的积聚和释放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压力 系统性金融风险 宏观经济效应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税制中的国际惯例与物业税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智波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95,共15页
由于制度刚性,物业税开征之后,短期内很难废除。因此在酝酿阶段进行深入讨论,有其现实价值。本文围绕开征物业税的理由展开,首先,通过国际比较发现,"重流转,轻保有"和对住房实行税收优惠是一种国际惯例。其次,从物业税与其它... 由于制度刚性,物业税开征之后,短期内很难废除。因此在酝酿阶段进行深入讨论,有其现实价值。本文围绕开征物业税的理由展开,首先,通过国际比较发现,"重流转,轻保有"和对住房实行税收优惠是一种国际惯例。其次,从物业税与其它税种比较出发,讨论了物业税的横向不公平和纵向不公平及由此引发公众的不满。再次,证明物业税不是房地产市场自动稳定器,而是助涨杀跌的泡沫放大器。然后,通过分析物业税对购房者与租房者福利的损害,以及物业税所造成的"都市爬行"效应,讨论了征税对公平与效率的负面影响。最后,论证了我国现行的土地批租制度中已经包含了物业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业税 累退性 房地产 土地批租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2
12
作者 彭连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8,共7页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区域产业关联 溢出效应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经济的政策、实践与理论构建——中国产业经济学术座谈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殷宁宇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新时代对加快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提出了鲜明的时代要求。产业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 新时代对加快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提出了鲜明的时代要求。产业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勾勒出一系列产业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同时,也对产业经济学理论工作提出了紧迫的研究重点。为加快推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理论构建 座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选择与和谐发展:理解中国经济当前的问题和挑战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永杰 董志强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8-76,共9页
文章分析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比如发展趋缓、收入差距持续并扩大、相对贫困增加。并从改革的历史进程探讨了当前现状的可能成因,认为: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导致体制内外竞争机会不平等,加剧了不公正的贫富分化;政府为... 文章分析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比如发展趋缓、收入差距持续并扩大、相对贫困增加。并从改革的历史进程探讨了当前现状的可能成因,认为: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导致体制内外竞争机会不平等,加剧了不公正的贫富分化;政府为了平息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而追求掌握更多资源,导致税收增长超过GDP增长,而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最近十年增长非常缓慢。未来的道路应考虑促进公平的增长和有利于穷人的增长方式的政策,并注重让各个利益集团有机会做公开陈述和表达各自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收入差距 贫富分化 增长方式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经济制度分析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卓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研究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历来有两种基本的研究分析方法:一是西方经济学的个人主义分析法,二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系统分析法。在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指出前者的缺陷,论证了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提出以马克思分析方法... 研究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历来有两种基本的研究分析方法:一是西方经济学的个人主义分析法,二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系统分析法。在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指出前者的缺陷,论证了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提出以马克思分析方法为基础,综合两种分析方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分析 研究方法 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商开埠、条约联系与中国近代贸易
16
作者 刘愿 陈子聪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36,共20页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而中国则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本文以近代中国通商开埠为准自然实验,重新检验开放与贸易的关系。晚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以开放特定通商口岸,条约联系可以降低贸易政策...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而中国则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本文以近代中国通商开埠为准自然实验,重新检验开放与贸易的关系。晚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以开放特定通商口岸,条约联系可以降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促进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利用1927-1931年50个通商口岸与32个国家(地区)之间进出口贸易数据的研究发现,条约口岸进出口贸易额显著高于主动自开口岸,但与约定自开口岸规模相当。在条约口岸(含约定自开口岸)内部,势力范围的作用不显著,口岸与贸易国之间的条约联系,尤其是租界条约联系对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至关重要。机制分析表明,条约联系可以促进口岸府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增加进出口贸易。在1929年关税自主改革冲击下,口岸进口贸易额显著下降,但首次条约国利用其“先占者”优势扩大对华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开埠 条约联系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对外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制度环境为何如此重要?--来自民营企业家“内治外攘”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4
17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张永璟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本文利用2008年度中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调查的匹配数据集,从经验上考察了城市营商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家"内治外攘"行为(生产性活动vs非生产性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更好的营商制度环境下,企业家的经... 本文利用2008年度中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调查的匹配数据集,从经验上考察了城市营商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家"内治外攘"行为(生产性活动vs非生产性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更好的营商制度环境下,企业家的经济活动时间将更长,并且在有限的经济活动时间中,用于"内治"(即生产性的日常经营管理)的时间占比将更高,而用于"外攘"(即非生产性的对外公关招待等)的时间占比将更低;在更糟的营商制度环境下,情况正好相反。本文研究结果为Baumol关于制度环境与企业家精神配置的理论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同时也对改善制度质量和政策环境以鼓励企业家创造财富提供了政策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制度环境 企业家 时间配置 内治外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价上涨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和债券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愿 连玉君 郑姣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100,共9页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我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理论分析表明,在给定资源禀赋下,房地产投资高回报促使企业增加房地产投资,产生资本重置效应;企业房地产增值缓解了其预算约束,产生信用缓解效应。面临高房价和企业...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我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理论分析表明,在给定资源禀赋下,房地产投资高回报促使企业增加房地产投资,产生资本重置效应;企业房地产增值缓解了其预算约束,产生信用缓解效应。面临高房价和企业房地产投资增值,软预算约束和偏向型研发补贴政策使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硬预算约束使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民营企业削减研发投入。2006—2013年中国2037家上市公司及债券企业和225个城市的匹配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房价 房地产投资 企业技术创新 软预算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股权激励影响公司风险承担行为: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23
19
作者 朱琪 陈香辉 侯亚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4,共11页
高管风险承担行为对公司治理至关重要,目前分析高管股权激励影响其风险承担行为的文献非常缺乏。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高管股权激励薪酬对管理层风险承担行为是否有影响以及有何种影响。考虑到股权激励的内生性,使用... 高管风险承担行为对公司治理至关重要,目前分析高管股权激励影响其风险承担行为的文献非常缺乏。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高管股权激励薪酬对管理层风险承担行为是否有影响以及有何种影响。考虑到股权激励的内生性,使用了高管股权激励的行业均值作为工具变量来消除其内生性影响。结果显示,高管的股权激励对管理层的总风险承担行为、非系统风险承担行为正相关,与系统风险相关的风险承担行为无关。相对于第一大股东未发生变更的公司,受到外生冲击的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对风险承担行为的积极影响弱化,这种弱化现象只表现在管理层的总风险承担和非系统风险承担上,也就是说,高管的股权激励无论是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公司还是未发生变更的公司都与管理层的系统风险无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股权激励对管理层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强,其中高管股权激励仍然与系统风险承担无关。消除股权激励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高管的股权激励对总风险承担行为和非系统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具有稳定且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效应远远大于未考虑内生性时候,且高管的股权激励薪酬仍然与系统风险承担行为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股权激励 风险承担行为 工具变量 样本选择模型 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框架:理论缘起、演化脉络与中国挑战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勇 范从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10,共10页
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实现了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型,而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仍处于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型过程,从而具有数量型和价格型的混合型特征。本文将首先以世界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对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论缘起和演化脉络... 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实现了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型,而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仍处于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型过程,从而具有数量型和价格型的混合型特征。本文将首先以世界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对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论缘起和演化脉络展开探讨,在总结其转型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混合型特征进行分析,并指出当前框架下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框架目标 传导规则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