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地理数据的多维街道活力与建成环境非线性关系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1
作者 段高祥 刘文凯 邢汉发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5-987,共13页
从多个维度感知街道活力并探究建成环境与多维街道活力之间的关系,是提升街道活力的基础。以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百度热力图数据、大众点评数据、POI数据,从社会、经济、文化3个维度测度街道活力,结合XGBoost和SHAP分析多维街... 从多个维度感知街道活力并探究建成环境与多维街道活力之间的关系,是提升街道活力的基础。以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百度热力图数据、大众点评数据、POI数据,从社会、经济、文化3个维度测度街道活力,结合XGBoost和SHAP分析多维街道活力与建成环境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维度的街道活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社会、经济活力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多中心点状空间结构,文化活力则呈现多中心片状结构,社会活力与经济活力空间分布差异小,经济活力与文化活力空间分布差异大;②建成环境显著影响了多维街道活力,其中,功能密度、最近商圈距离、最近地铁站点距离、建筑密度4个建成环境指标对多维街道活力的重要性程度更高,且累积解释力度均达到了60%;③建成环境对多维街道活力的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明显,且对不同维度街道活力的影响共性与差异并存。多维街道活力与功能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公交站点密度整体上均呈现正相关趋势,与最近地铁站点距离整体上均呈现负相关趋势;高功能混合度、高绿视率与文化活力存在正相关趋势,而与社会和经济活力存在负相关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街道活力、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街道活力 多源地理数据 建成环境 极致梯度提升树(XGBoost)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网形态与城市活力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房冠儒 邢汉发 张焕雪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城市活力作为刻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被持续关注。路网作为人与人联系的桥梁一直影响着城市活力,而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依据地理空间大数据,采用多空间尺度下的接近度和穿行度... 城市活力作为刻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被持续关注。路网作为人与人联系的桥梁一直影响着城市活力,而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依据地理空间大数据,采用多空间尺度下的接近度和穿行度来量化表征路网形态,组合其他相关建成环境变量,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与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活力与路网形态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相较于传统最小二乘(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MGWR模型可以充分表达解释变量对于因变量的空间异质性差异,且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回归结果更为稳健。③接近度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具有强空间异质性,且对城市活力具有正向影响,随空间尺度增加,接近度对城市活力的正向影响增强,在空间分布上接近度对商圈附近路网依赖性强的区域的城市活力正向影响更强;穿行度在不同空间尺度均有弱空间异质性,随空间尺度增加,接近度对城市活力的负向影响减弱,在空间分布上穿行度对商圈区域城市活力的负向影响更强。④不同空间尺度路网形态变量的差异可以改变其他建成环境变量对城市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路网形态 建成环境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理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与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谢佳敏 胡炅炫 +1 位作者 罗勇华 曾进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154-161,共8页
为分析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机制,并为乡村振兴制定相应的土地综合整治策略,本文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多功能利用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涵盖方案编制、整治准备、实施、验收及后期管护5... 为分析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机制,并为乡村振兴制定相应的土地综合整治策略,本文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多功能利用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涵盖方案编制、整治准备、实施、验收及后期管护5个阶段的分析框架。以惠州市龙门县龙江镇的罗洞村、龙江村和广尾村的综合整治为案例,探讨了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的驱动机制,并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总结相应的整治策略。研究表明: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驱动机制在于通过有针对性和多样化的整治措施,转变土地利用形态,以构建多功能土地产品,从而形成新的土地利用格局,并提升综合效益。龙江镇的案例分析为理解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理论 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机制研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外国人聚居区的形成机制--基于北上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雯婷 刘云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13-1521,共9页
在3个典型的外国人聚居区—北京望京韩国人聚居区、上海古北日本人聚居区、广州小北非洲人聚居区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探讨不同移民群体的城市选择偏好,以及移民群体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京韩国人以企业、商贸、教育指向型居... 在3个典型的外国人聚居区—北京望京韩国人聚居区、上海古北日本人聚居区、广州小北非洲人聚居区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探讨不同移民群体的城市选择偏好,以及移民群体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京韩国人以企业、商贸、教育指向型居多,在沪日本人以企业指向型为主,在穗非洲人以贸易指向型为主,这一特征说明北上广不同的城市职能差异;北上广的外国人聚居区均形成于相似的宏观制度环境,生产活动的全球性重组、国家间关系、国家制度和外国人管理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了外国人聚居区在大城市的兴起,但由于不同的城市软硬件环境与在华外国人的身份属性互动影响,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外国人聚居区,概括为耦合型(北京望京)、特区型(上海古北)和族裔型(广州小北)。中国城市的国际化已进入引资(资本国际化)和引人(人口国际化)并进的新阶段,应当进一步重视对大城市外国人聚居区的治理及服务的引导、规范,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中国对外开放深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人聚居区 韩国人 日本人 非洲人 北上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绕南海问题的信息权力作用过程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顾伟刚 孙骜 +1 位作者 王韬 刘云刚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3-1084,共12页
2010年以来,南海争端呈现扩大化和复杂化的态势,形成环南海周边国家侵占岛礁、域外国家广泛介入的局面,进而推动南海问题日益走向“国际化”。分析南海问题中的国家(地区)间合作与冲突关系,挖掘南海问题“复杂化”的深层原因,这是理解... 2010年以来,南海争端呈现扩大化和复杂化的态势,形成环南海周边国家侵占岛礁、域外国家广泛介入的局面,进而推动南海问题日益走向“国际化”。分析南海问题中的国家(地区)间合作与冲突关系,挖掘南海问题“复杂化”的深层原因,这是理解当前南海局势、避免战略误判的重要支撑。文章借助GDELT新闻媒体数据库,提取2013—2021年有关南海问题的事件数据,利用年代约束聚类方法将南海问题划分为矛盾上升期(2013—2018年)和域外介入期(2019年以后),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南海问题中的国家(地区)间合作与冲突关系以及背后的信息生产网络。研究发现:1)矛盾上升期,围绕南海问题的合作与冲突主体主要为环南海国家;2)域外介入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域外国家结盟合作并围堵中国,中国在与域内国家紧密合作的同时,却成为冲突关系网络的核心,冲突关系复杂、合作关系萎缩与当前人们对南海问题有所缓和的认知形成矛盾,反映信息权力的作用愈发深远;3)信息生产网络中,美、英、澳等国家主导信息制造和加工过程,表明南海问题成为各信息行为体博弈的角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信息权力 政治地理 社会网络分析 GDE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出租车轨迹与街景图像的城市街道空间分类方法
6
作者 郭海京 钟远军 +2 位作者 邢汉发 高绵新 彭嘉茵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6-920,共15页
城市街道空间是一种复杂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然而现有研究通常只聚焦于街道空间的交通功能,忽略街道空间所承担的其他功能类型,给街道的设计以及品质优化带来阻碍。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出租车轨迹与街景图像... 城市街道空间是一种复杂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然而现有研究通常只聚焦于街道空间的交通功能,忽略街道空间所承担的其他功能类型,给街道的设计以及品质优化带来阻碍。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出租车轨迹与街景图像的街道空间城市功能分类方法,该方法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构建城市居民在街道空间上的动态出行特征,基于街景图像构建街道空间的物理环境特征,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街道空间进行聚类。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商业、交通和居住3种类型的街道空间,识别结果可为街道空间设计与品质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 街道空间 出租车轨迹 街景图像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旅游对国家旅游形象认知的影响——以访日中国大陆游客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周雯婷 刘云刚 邓诗悦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43-1952,共10页
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探讨中国大陆游客在赴日旅游前后如何重构对日本的国家旅游形象认知,并梳理其赴日旅游活动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以赴日旅游为媒介的中日间直接接触,有助于中国大陆游客打破媒体构建的日本固有形象,形... 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探讨中国大陆游客在赴日旅游前后如何重构对日本的国家旅游形象认知,并梳理其赴日旅游活动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以赴日旅游为媒介的中日间直接接触,有助于中国大陆游客打破媒体构建的日本固有形象,形成较为积极的对日旅游形象认知,这主要得益于日本将入境游作为主动的地缘战略,推行对华“观光外交”政策;2)赴日旅游给日本带来可观经济效应的同时,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降低了日本国民的对华好感,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出境游尚未成为输出中国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战略工具。随着旅游全球化的深度发展,需要重视旅游地缘政治战略,提升中国出境游在改善他国国民对华印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旅游 国家旅游形象 中国 日本 旅游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中的地方记忆:南海渔民的流动性与集体记忆建构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玄宇 刘云刚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28-1137,共10页
渔民是天然流栖性群体,不仅需要关注其流动性时空规律,更要关注其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意涵。文章从流动性与集体记忆视角出发,选取海南省东部典型渔村为案例地,通过访谈深入理解渔民在流动中的地方记忆建构,主要从流动、停泊、... 渔民是天然流栖性群体,不仅需要关注其流动性时空规律,更要关注其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意涵。文章从流动性与集体记忆视角出发,选取海南省东部典型渔村为案例地,通过访谈深入理解渔民在流动中的地方记忆建构,主要从流动、停泊、定居的3种不同状态归纳渔民流动中的时空盈缩、物质条件和流动路径节点,从时间、地方和权力三要素探讨渔民集体记忆的形成。研究发现:1)渔民跨界流动具有动态盈缩的特点,经历了从民间自觉到官方规范,从渔业生产到商渔复合,从局地到广域再到局地的动态过程。2)渔民的流动状态和过程赋予海洋以地方特性。人船组合拓展渔民自主流动的能力,“陆—海—岛”流栖空间中的地物和景观凸显集体记忆的物质依赖性。3)随着生产生活方式变迁,代际更迭削弱了原有的人海关联,流动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集体记忆结构性消退,渔业村镇的全球—地方的跨区域色彩逐渐被剥离,回归到同质化的域内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南海渔民 地方记忆 集体记忆 人海关系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岸线排污口的无人机目标识别数据集
9
作者 殷俊婕 关戴婉静 +3 位作者 李浩 张晓阳 马于杰 邢汉发 《测绘通报》 2025年第8期112-117,共6页
海岸线排污口识别是实现海域监管的重要内容,能够为海域的生态和资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措施。针对当前无人机视角下海岸线排污口检测领域存在的专用数据集匮乏及目标识别算法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构建了高质量的海岸线排污口数据集,并提... 海岸线排污口识别是实现海域监管的重要内容,能够为海域的生态和资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措施。针对当前无人机视角下海岸线排污口检测领域存在的专用数据集匮乏及目标识别算法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构建了高质量的海岸线排污口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模型的检测方法。首先,以广东省阳江市海岸区域为研究区,通过无人机多高度采集影像,构建了涵盖多样排污口特征的数据集;然后,在YOLOv8n模型中引入SimAM无参数注意力机制,优化特征提取与融合,并融合NWD与CIoU损失函数,解决了边界模糊与目标重叠问题。试验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精度、召回率及mAP等指标上均优于原始模型,mAP达98.27%。本文为海岸线排污口监测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为海域监管与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目标检测 YOLOv8n SimAM注意力机制 无人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