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伟善 《新能源进展》 2013年第1期95-105,共11页
在现有商品化事次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最高、循环性能最好,而且因其电极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作为储能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収展面临一些问题:比能量、比功率和循环寽命有待提升,安全性还没有可靠保证,制造成本过高,... 在现有商品化事次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最高、循环性能最好,而且因其电极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作为储能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収展面临一些问题:比能量、比功率和循环寽命有待提升,安全性还没有可靠保证,制造成本过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人们仍电池材料选择、电池结构设计、电池制备装配与工艺、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探索解决方案。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开展的工作,介绍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研究迚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负极 电解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单质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饶睦敏 耿秀玉 +2 位作者 孙娉 李小平 李伟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2-138,共7页
综述了锂电池单质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电化学性能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单质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现阶段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锂电池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锂电池 正极材料 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二元硫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廖友好 李伟善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综述二元硫化物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可能改进措施,重点介绍了硫化钛、硫化钒、硫化铌、硫化钼、硫化铁、硫化镍、硫化钨、硫化锡和硫化锆等9种最常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二元硫化物电极材料。对二元硫化物电极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二元硫化物 无机电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s 共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FeP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安柏楠 宋雄 +2 位作者 汝强 陈晓秋 胡社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52,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计算方法,研究了LiFePO4中Li、P位替位掺杂Na、As时的电子结构.计算表明:少量掺杂并未整体改变LiFePO4电子结构,但可以调整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P—O键、Fe—O键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材料的特性;共掺杂体...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计算方法,研究了LiFePO4中Li、P位替位掺杂Na、As时的电子结构.计算表明:少量掺杂并未整体改变LiFePO4电子结构,但可以调整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P—O键、Fe—O键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材料的特性;共掺杂体系的带隙宽度减小、嵌锂电位略微下降,掺入的Na、As未阻塞锂离子的一维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第一性原理 共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体系分子-离子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邢丽丹 杨茹 +4 位作者 唐贤文 黄文娜 刘其峰 余启鹏 李伟善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7-55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碳酸丙烯酯(PC)基电解液体系中锂盐离子与溶剂分子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可能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溶剂分子-离子的结构取决于体系的溶剂分子数.在PC基电解液,Li+最多只能与4个PC溶剂分子相结合...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碳酸丙烯酯(PC)基电解液体系中锂盐离子与溶剂分子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可能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溶剂分子-离子的结构取决于体系的溶剂分子数.在PC基电解液,Li+最多只能与4个PC溶剂分子相结合,锂盐阴离子与带正电的PC分子烷基基团相结合,而不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本文的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溶剂分子-离子结构 密度泛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辅助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05Mn15O4高电压正极材料
6
作者 莫名月 郭均盛 +1 位作者 叶成聪 陈红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3,共5页
以醋酸盐为原料,分别在4个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采用明胶辅助-高温固相法制备获得尖晶石型Li Ni0.5Mn1.5O4正极材料,通过XRD、SEM、FT-IR和充放电循环考察了这4种产物的组成结构、颗粒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升高,材料... 以醋酸盐为原料,分别在4个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采用明胶辅助-高温固相法制备获得尖晶石型Li Ni0.5Mn1.5O4正极材料,通过XRD、SEM、FT-IR和充放电循环考察了这4种产物的组成结构、颗粒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升高,材料的结晶度相应提高,初始放电比容量逐渐增大,样品的最大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37 m Ah/g.经600℃退火处理的材料的粒径尺寸增大,空间群结构转变为Fd3m相和P4332相同时并存,循环稳定性和小倍率放电能力也随之得到改善,而900℃煅烧的材料则在高倍率下表现出较优的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辅助 LINI0.5MN1.5O4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对碳载EMD催化氧还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幼菊 林育丽 +1 位作者 莫烨强 李伟善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研究了助催化剂三氧化钨(WO3)对电解二氧化锰(EMD)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球磨制备5种WO3含量的EMD复合催化剂,进行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WO3影响了EMD的孔隙率,添加适量的WO3可改善EMD的催化性能。添加WO3催化剂的氧还原电位较未添... 研究了助催化剂三氧化钨(WO3)对电解二氧化锰(EMD)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球磨制备5种WO3含量的EMD复合催化剂,进行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WO3影响了EMD的孔隙率,添加适量的WO3可改善EMD的催化性能。添加WO3催化剂的氧还原电位较未添加WO3催化剂提前0.02 V。当电压为-0.15 V时,EMD、(MnO2)33(WO3)0.7、(MnO2)33(WO3)1、(MnO2)33(WO3)1.3及(MnO2)33(WO3)1.5的氧还原电流分别为:-0.21 mA、-0.35 mA、-0.85 mA、-0.53 mA和-0.08 mA,表明随着WO3添加量的增加,EMD的催化性能先提高,后下降。EMD、(MnO2)33(WO3)0.7、(MnO2)33(WO3)1、(MnO2)33(WO3)1.3及(MnO2)33(WO3)1.5制备的电池,放电平台分别为1.05 V、1.08 V、1.21 V、1.14 V和0.98 V;催化活性顺序为:(MnO2)33(WO3)1>(MnO2)33(WO3)1.3>(MnO2)33(WO3)0.7>EMD>(MnO2)33(WO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 锌空气电池 电催化 三氧化钨(W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