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宏展 孙建锋 刘立人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42,共4页
空间激光通信作为一种先进的通信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重点分析了国际上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动向,试图对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空间激光通信 相干体制 量子通信 光子技术 空间光网络 深空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照明的可见光通信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61
2
作者 刘宏展 吕晓旭 +3 位作者 王发强 梁瑞生 王金东 张准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56,共4页
用室内照明的白光LED光源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技术是当前国外光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白光LED照明的室内可见光通信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阐述了其发... 用室内照明的白光LED光源作为通信基站进行信息无线传输的技术是当前国外光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白光LED照明的室内可见光通信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白光LED 光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间激光通信发射终端耦合单元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宏展 刘立人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针对星间光通信系统的要求,采用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激光耦合方案,用前后正交的非球面柱面透镜准直半导体激光束,再经渐变折射率(graduated refractive index,GR IN)自聚焦透镜聚焦,把光束耦合入单模光纤。就此耦合单元,对耦合效率随半导... 针对星间光通信系统的要求,采用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激光耦合方案,用前后正交的非球面柱面透镜准直半导体激光束,再经渐变折射率(graduated refractive index,GR IN)自聚焦透镜聚焦,把光束耦合入单模光纤。就此耦合单元,对耦合效率随半导体激光器的位置偏离及角度偏移进行了研究,在光纤尾纤处测得了输出功率随驱动电流的变化关系,单模运行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经耦合后的出纤功率可以达到80mW。结果表明,耦合效率随位置偏离及角度偏移的变化灵敏度都不高,这可以满足星间光通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半导体激光 单模光纤 星间光通信 光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孔限制下有相位变化的高斯光束远场发散度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宏展 黄旭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38-2141,共4页
依据夫琅和费衍射理论,通过引入高斯变换,即把夫琅和费衍射积分中的贝赛尔函数用一高斯函数来近似,详细分析并推导出圆孔限制下具有相位变化的高斯光束远场发散度的近似计算公式.与传统数值积分求光束发散度相比,它避免了繁琐数值积分,... 依据夫琅和费衍射理论,通过引入高斯变换,即把夫琅和费衍射积分中的贝赛尔函数用一高斯函数来近似,详细分析并推导出圆孔限制下具有相位变化的高斯光束远场发散度的近似计算公式.与传统数值积分求光束发散度相比,它避免了繁琐数值积分,其误差不超过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光束 夫琅和费衍射 发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抛物透镜的ABCD矩阵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宏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03-2306,共4页
通过傍轴近似及相位匹配技术,推导得到了旋转抛物透镜的反射矩阵及其相应的折射矩阵.利用推导出的反射、折射矩阵,得到了入射光束经旋转抛物透镜作矩阵变换后,其光斑及光波波前曲率半径的变换关系式.为设计具有旋转抛物透镜的特殊光学... 通过傍轴近似及相位匹配技术,推导得到了旋转抛物透镜的反射矩阵及其相应的折射矩阵.利用推导出的反射、折射矩阵,得到了入射光束经旋转抛物透镜作矩阵变换后,其光斑及光波波前曲率半径的变换关系式.为设计具有旋转抛物透镜的特殊光学系统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 抛物透镜 ABCD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保持型磁光光开关的设计方案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小华 叶会亮 黄旭光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1-1014,共4页
提出并分析了偏振保持型(PM)1×2磁光开关的设计方案,采用该设计易于获得紧凑的结构及有效降低器件成本。理论分析了其实现原理以及各个光学参数,并由实验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获得低损耗且结构简单的... 提出并分析了偏振保持型(PM)1×2磁光开关的设计方案,采用该设计易于获得紧凑的结构及有效降低器件成本。理论分析了其实现原理以及各个光学参数,并由实验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获得低损耗且结构简单的偏振光开关,其不同通道的串扰小,消光比性能优良,易于装配且适于在通信系统中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开关 偏振 消光比 串扰 接入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