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含量对InGaN/GaN LED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国斌 陈长水 刘颂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3-1239,共7页
运用软件模拟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In含量对发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了In含量与光谱功率密度、量子阱中载流子的浓度、辐射速率、发光功率等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泄漏与能带填充是影响光电性能的主要原因。当In含量较... 运用软件模拟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In含量对发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了In含量与光谱功率密度、量子阱中载流子的浓度、辐射速率、发光功率等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泄漏与能带填充是影响光电性能的主要原因。当In含量较低时,随着电流密度增大(<8 kA/cm2),光谱发生蓝移程度相对较小,但电流密度太大(>8 kA/cm2)会造成电子泄漏,发光功率降低;而当In含量较高时,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光谱发生蓝移程度相对较大,但在电流密度较大时,会获得较高的发光功率。因此,为了使InGaN/GaN发光二极管获得最大量子效率与发光效率,应该根据电流密度的大小(8 kA/cm2)来选择In含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含量 效率下降 数值模拟 InGaN/GaN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双纳米棒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共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海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2,共4页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研究了金纳米棒双体结构之间的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共振特性.结果表明,当纳米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间距改变时,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消光峰发生红移或者蓝移,适当间距的金纳米棒双体结构可以产生更强的局域表面增强电场....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研究了金纳米棒双体结构之间的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共振特性.结果表明,当纳米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间距改变时,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消光峰发生红移或者蓝移,适当间距的金纳米棒双体结构可以产生更强的局域表面增强电场.计算结果对于金纳米棒在纳米探测、纳米催化和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双纳米棒 消光光谱 场分布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单光子探测器前置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3
作者 程广明 郭邦红 +2 位作者 郭建军 李振华 魏正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光子探测器的性能,设计并研制了利用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基于混合集成负反馈结构的低成本、超宽带、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并利用ADS软件对该放大器进行了优化和仿真。该放大器工作频段5MHz~6GHz,功率增益19.5±0.61dB...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光子探测器的性能,设计并研制了利用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基于混合集成负反馈结构的低成本、超宽带、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并利用ADS软件对该放大器进行了优化和仿真。该放大器工作频段5MHz~6GHz,功率增益19.5±0.61dB,噪声系数小于2.6dB,输入电压驻波比和输出电压驻波比均小于1.8,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可以将雪崩光电二极管上产生的亚纳秒级雪崩信号幅度放大10倍,满足单光子探测器日益提高的探测频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探测器 低噪声放大器 pHEMT(赝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负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OF/rG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国梁 王德宇 +1 位作者 曾群 沈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3,共4页
采用石墨烯掺杂的Cu-有机骨架化合物(Cu-MOF)复合材料(Cu-MOF/r G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50 m A/g时,充放电循环50次后,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可达到520m Ah/g.同时该材料也显示出较好的倍... 采用石墨烯掺杂的Cu-有机骨架化合物(Cu-MOF)复合材料(Cu-MOF/r G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50 m A/g时,充放电循环50次后,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可达到520m Ah/g.同时该材料也显示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和较高的库仑效率.Cu-MOF/r GO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Cu-MOF 石墨烯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称型齿波导及纳米盘的类EIT和慢光效应
5
作者 谭晓佩 韦中超 +4 位作者 梁瑞生 易亚军 张小蒙 钟年发 李先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的亚波长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型类电磁诱导透明(EIT)系统,该系统由一个直波导及其两边对称的齿形腔和纳米盘耦合而成。利用耦合模式理论对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的亚波长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型类电磁诱导透明(EIT)系统,该系统由一个直波导及其两边对称的齿形腔和纳米盘耦合而成。利用耦合模式理论对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进行数值模拟。当齿形腔和纳米盘的共振频率相近,可以获得类EIT效应,改变齿形腔的长度和纳米盘的半径可以调节透明窗的位置。该装置可以用作高性能的类EIT滤波器,透过率高达77.5%,半高宽低至35.5 nm,群指数高达65,为高度集成光网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应用于波长选择器、超快开关、光存储等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类EIT滤波器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表面等离激元 慢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陶瓷超快激光双光束精密抛光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海兵 张庆茂 +3 位作者 谭小军 周泳全 张卫 罗博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为了有效提高碳化硅陶瓷材料抛光精度,采用了一种红外脉冲和超快紫外皮秒激光双光束抛光碳化硅陶瓷技术。通过红外纳秒激光与超快紫外皮秒激光抛光碳化硅陶瓷材料激光双光束抛光方法,实验研究了激光功率、重复频率、扫描速率、离焦量等... 为了有效提高碳化硅陶瓷材料抛光精度,采用了一种红外脉冲和超快紫外皮秒激光双光束抛光碳化硅陶瓷技术。通过红外纳秒激光与超快紫外皮秒激光抛光碳化硅陶瓷材料激光双光束抛光方法,实验研究了激光功率、重复频率、扫描速率、离焦量等抛光工艺参数对抛光SiC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24 W、扫描速率200 mm/s、激光重复频率500 kHz、离焦1 mm时,陶瓷表面粗糙度达到最优,激光双光束抛光和单光束抛光原始粗糙度碳化硅2.87μm分别下降至0.42μm和0.53μm;激光双光束抛光SiC陶瓷致密化,陶瓷表面呈现有规律的整齐排列,且碳化硅抛光表面的晶粒平均大小为1.48μm,表面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该研究为陶瓷等硬脆材料激光精密抛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抛光 超快光学 激光双光束 碳化硅陶瓷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Ga离子替换提升Ni^(2+)掺杂尖晶石结构MgAl_(x)Ga_(2-x)O_(4)近红外二区发光特性
7
作者 杨宜晨 吕伟 康晓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39-1848,共10页
近红外荧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在成像和检测领域的快速发展突显了对近红外二区(NIR-Ⅱ区)发光材料的迫切需求。然而,商用紫外LED芯片激发的高效NIR-Ⅱ荧光材料匮乏,制约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MgAl_(... 近红外荧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在成像和检测领域的快速发展突显了对近红外二区(NIR-Ⅱ区)发光材料的迫切需求。然而,商用紫外LED芯片激发的高效NIR-Ⅱ荧光材料匮乏,制约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MgAl_(x)Ga_(2-x)O_(4)∶Ni^(2+)荧光材料,该材料的激发波长为390 nm,发射峰位于1300 nm,覆盖了NIR-Ⅱ区域。半高宽约为220 nm的超宽带NIR发射是由于Ni^(2+)处于一个弱晶体场环境中,这种环境是由于MgAl_(x)Ga_(2-x)O_(4)基体中[(Al/Ga)O_(6)]八面体中心周围的高电荷极化导致的空间不对称畸变造成的。通过改变体系中Al^(3+)与Ga^(3+)的离子比例,将NIR-Ⅱ区的发射强度大大提高,发光强度提升为原来的9倍左右。着重研究了Ni^(2+)掺杂最优比例MgAl_(1.5)Ga_(0.5)O_(4)的光谱特性。探讨了体系的温度特性,使用掺Ni^(2+)的近红外荧光粉和商业高效紫外LED芯片(@395 nm)构建了NIR pc-LED,研究表明该材料体系可能在pc-LED光谱技术中展现出较大潜力。这种阳离子调制策略将给近红外发光材料的性能提升提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Ni^(2+)掺杂 阳离子替换 NIR pc-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5Li_2O-1Nb_2O_5-5TiO_2发光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飞 周志勇 +2 位作者 曾群 周鹤 姚春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9-273,共5页
以Li_2CO_3、Nb_2O_5、TiO_2和Eu_2O_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Eu^(3+)掺杂的5Li_2CO_3-1Nb_2O_5-5TiO_2(LNT)发光介质陶瓷。通过密度、XRD和荧光光谱测试,对0.2%(质量分数)Eu_2O_3掺杂的陶瓷片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1120℃烧结致密的... 以Li_2CO_3、Nb_2O_5、TiO_2和Eu_2O_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Eu^(3+)掺杂的5Li_2CO_3-1Nb_2O_5-5TiO_2(LNT)发光介质陶瓷。通过密度、XRD和荧光光谱测试,对0.2%(质量分数)Eu_2O_3掺杂的陶瓷片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1120℃烧结致密的陶瓷片,其晶相结构为'M-相'与Li_2TiO_3两相复合构成;在400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有较强的橙光(592nm)和红光(615nm)发射,分别属于Eu^(3+)的5D0→7F_1的磁偶极跃迁和5D0→7F_2的电偶极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Eu^3+掺杂 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涡光学与轨道角动量高维编码量子通信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郭邦红 郭建军 +3 位作者 张程贤 范榕华 张文杰 刘颂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阐述了光学旋涡的物理本征态、产生与调控技术,总结了基于OAM(Orbital Angular Momentum)调制的高维编码QKD以及OAM和自旋角动量(Spin Angular Momentum,SAM)的制备方法.利用I类相位匹配BBO晶体经自发参量下转化获得信号光子和闲置光子... 阐述了光学旋涡的物理本征态、产生与调控技术,总结了基于OAM(Orbital Angular Momentum)调制的高维编码QKD以及OAM和自旋角动量(Spin Angular Momentum,SAM)的制备方法.利用I类相位匹配BBO晶体经自发参量下转化获得信号光子和闲置光子OAM纠缠光子对;采用SAM和OAM自由度转换器件,将SAM转化为OAM.另外,运用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作为OAM纠缠态的"后选择"联合调制器,基于该单元技术提出基于OAM改进的BB84 QKD系统、SAM-OAM混合纠缠量子态的QKD系统,并提出三光子纠缠W态的制备方案.结果表明,编码信息量达log2(m+2)比特(m为l的可取值个数),有望实现可扩容量子比特的安全通信,具有高维度、强纠缠特性与抗比特丢失能力,实验中单元技术对进一步增加量子通信信道复用能力和改善网络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技术 光学旋涡 轨道角动量 高维编码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YAG透明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群 修光捷 +1 位作者 王飞 周佳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0-654,共5页
以高纯Al_2O_3、Y_2O_3和CeO_2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Ce∶YAG(掺铈钇铝石榴石)透明陶瓷,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以及烧结温度对陶瓷样品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片透过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750℃烧结获得的0.5%Ce∶YAG陶... 以高纯Al_2O_3、Y_2O_3和CeO_2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Ce∶YAG(掺铈钇铝石榴石)透明陶瓷,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以及烧结温度对陶瓷样品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片透过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750℃烧结获得的0.5%Ce∶YAG陶瓷片的透过率高达81.7%。Ce∶YAG陶瓷片的激发峰和发射峰分别位于350nm和530nm处,在白光LED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YAG 固相反应 透明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创新结构宽波段中红外空芯光纤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峙云 洪文学 +2 位作者 赵兵 韩华 侯蓝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1,96,共5页
提出一种双包层结构Ge/GeO2介质膜空芯中红外光纤.先采用排布法拉制出包层带有多层空气孔的空芯毛细管,最外层涂有一层硅胶,以加强其机械强度,然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和还原方法在空芯石英毛细管中制备出GeO2-Ge的多层介质反射膜,该膜层... 提出一种双包层结构Ge/GeO2介质膜空芯中红外光纤.先采用排布法拉制出包层带有多层空气孔的空芯毛细管,最外层涂有一层硅胶,以加强其机械强度,然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和还原方法在空芯石英毛细管中制备出GeO2-Ge的多层介质反射膜,该膜层提高了Ge/GeO2膜层在短波段的反射效率.经光谱检测分析,该光纤可传输波长为3-12μm,并且中间没有出现大的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介质膜 Ge GeO2 宽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角矩形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滤波器与光开关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瑞生 易俐璇 +4 位作者 韦中超 易亚军 赵瑞通 赖根 卞振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9,共6页
提出并研究基于圆角矩形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带通滤波器,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对滤波器的透过率特性进行模拟仿真.由于采用圆角矩形结构,滤波器的透过率在带宽不变的情况下被优化.通过改变圆角... 提出并研究基于圆角矩形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带通滤波器,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对滤波器的透过率特性进行模拟仿真.由于采用圆角矩形结构,滤波器的透过率在带宽不变的情况下被优化.通过改变圆角矩形谐振腔的圆角半径以及腔长,可以实现所需要的透过率光谱.在圆角矩形结构基础上提出1×2解复用器,通过将输出端2与谐振腔耦合处的波导增长120 nm,实现了抑制共振模作用.通过在滤波器的圆角矩形谐振腔中注入具有双折射效应的液晶Merck BL009,提出具有波长选择作用的光开关.结果表明,基于圆角矩形结构的等离子体激元滤波器在纳米光学器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滤波器 光开关 光学谐振器 集成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保密通信与量子计算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邦红 胡敏 +1 位作者 毛睿 陈国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1-558,共8页
量子保密通信与量子计算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与国家安全和前瞻性技术战略关系密切,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必将极大推动量子网络规模化应用.本文综述分析量子保密通信与量子计算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高性能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 量子保密通信与量子计算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与国家安全和前瞻性技术战略关系密切,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必将极大推动量子网络规模化应用.本文综述分析量子保密通信与量子计算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高性能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终端、量子网络和量子计算领域在量子芯片器件和量子位操控等方面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及量子与经典通信融合等实用量子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调控 量子保密通信 量子网络 高性能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计算机 量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粒子非对称纠缠信道的可控密集编码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程贤 郭邦红 +4 位作者 程广明 郭建军 范榕华 张智明 刘颂豪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三粒子3×2×2维非对称纠缠量子信道可控密集编码方案。控制者(Charlie)对其手中2维粒子进行局域测量控制信息发送者(Alice)和接收者(Bob)量子态塌缩,调控Alice和Bob量子态纠缠,实现Alice和Bob 3×2维非...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三粒子3×2×2维非对称纠缠量子信道可控密集编码方案。控制者(Charlie)对其手中2维粒子进行局域测量控制信息发送者(Alice)和接收者(Bob)量子态塌缩,调控Alice和Bob量子态纠缠,实现Alice和Bob 3×2维非对称量子信道纠缠调控。计算了Alice和Bob非对称密集编码平均信息传送量。分析表明,Charlie通过调节测量角θ的大小可以控制Alice和Bob平均信息传送量.利用三粒子最大纠缠程度的3×2×2维非对称纠缠量子信道,Charlie可以控制Alice和Bob密集编码传送信息量高于2比特,方案是高效的;对于非最大纠缠程度的量子信道,传送信息量受到Charlie测量角θ和三粒子量子态纠缠系数β共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信息 密集编码 非对称信道 控制 信息量 幺正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非对称纠缠信道的量子受控密集编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程贤 郭邦红 +2 位作者 程广明 郭建军 刘颂豪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3-56,69,共5页
利用多粒子非对称量子纠缠态,提出一种多体高维非对称量子信道的量子受控密集编码方案。采用量子测量的方法控制纠缠量子信道和密集编码经典信息的传送,通过构造幺正变换矩阵和正交量子测量,纯化量子信道,以一定的概率实现量子受控密集... 利用多粒子非对称量子纠缠态,提出一种多体高维非对称量子信道的量子受控密集编码方案。采用量子测量的方法控制纠缠量子信道和密集编码经典信息的传送,通过构造幺正变换矩阵和正交量子测量,纯化量子信道,以一定的概率实现量子受控密集编码,解决了实际量子信道退相干影响下最大纠缠态提取的问题,实现了N方发送方和1方接收方之间密集编码传送信息量的控制,提高了密集编码可调控传送信息量,扩大了调控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密集编码 非对称信道 纠缠态 Von Neumann测量 信息量 幺正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的侧耦合半圆形腔-波导透射谱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兴恺 梁瑞生 +2 位作者 于哲 黄桥东 陈丕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8,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的亚波长金属-介质-金属型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一个半圆形谐振腔和一个直波导组成.利用时域耦合模理论和传输变换矩阵方法对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时域有限差...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的亚波长金属-介质-金属型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一个半圆形谐振腔和一个直波导组成.利用时域耦合模理论和传输变换矩阵方法对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光谱响应.讨论了几何参数对透射曲线的影响,并设计了一种双腔结构来获得高对比度的透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 半圆形谐振腔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1.0)Nb_(0.6)Ti_(0.5)O_3∶Eu^(3+)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鹤 周志勇 +2 位作者 曾群 姚春凤 刘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9-914,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_(1.0)Nb_(0.6)Ti_(0.5)O_3∶Eu^(3+)红色荧光粉,讨论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以及Eu^(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荧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晶相结构为"M-相(M-phase)...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_(1.0)Nb_(0.6)Ti_(0.5)O_3∶Eu^(3+)红色荧光粉,讨论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以及Eu^(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RD、荧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晶相结构为"M-相(M-phase)"。在466 nm蓝光激发下,合成的荧光粉具有橙光(593 nm)和红光(612 nm)发射。发光强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的煅烧温度为850℃。同时,随着煅烧时间的增加,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煅烧时间为6 h。当Eu2O3掺入质量分数为2.5%时,样品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Li_(1.0)Nb_(0.6)-Ti_(0.5)O_3∶Eu^(3+)红色荧光粉在白光LED的应用中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Eu3+掺杂 红色荧光粉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辅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对塑料快速分类识别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俊安 李嘉铭 +3 位作者 赵楠 马琼雄 郭亮 张庆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5-1960,共6页
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当务之急是要对塑料进行分类回收。传统的分类方法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操作复杂等问题,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由于具备简单灵活,快速灵敏等优点,在物质鉴别领域有... 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当务之急是要对塑料进行分类回收。传统的分类方法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操作复杂等问题,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由于具备简单灵活,快速灵敏等优点,在物质鉴别领域有广泛应用。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20种塑料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由于目前有关塑料分类识别速率的研究报道较少,该实验在保证识别准确率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实验过程耗费的时间,满足工业生产中快速分类的要求。每种塑料采集100组光谱数据,随机选取50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模型,余下50组作为测试集测试模型的分类识别效果,所以训练集和测试集各有1000组光谱数据。将训练集的数据不加处理地输入SVM中进行训练,并采用5折交叉验证建立最佳模型,此时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为99.90%,建模时间为1小时58分41.13秒,预测时间为11.96 s。由此可见,单纯使用SVM算法可以得到很高的准确率,但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引入主成分分析算法,将原来的高维数据变换成低维数据,并用降维后的数据训练模型。针对不同的主成分个数,均采用随机训练十次再取平均值的方法获得相关数值。实验表明,当选取主成分个数为13时,得到相应的识别准确率为99.80%,而PCA处理时间为1.44 s,建模时间为12.16 s,预测时间仅为0.02 s。虽然PCA算法结合SVM算法在对20种塑料进行分类识别时准确率有轻微下降,但是大大减少了模型训练的时间,实验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结合两种算法辅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可以对塑料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塑料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透明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皓 曾群 刘颂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28,共2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d:YAG透明陶瓷,并通过碳铵沉淀法处理Y2O3商业原料,进一步提高了Nd:YAG透明陶瓷的透明度.结果表明:采用高纯的商业原料,通过固相法制备获得的透明陶瓷,在1 064 nm处光线直线透过率可达到74%左右;通过碳铵共沉淀法...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d:YAG透明陶瓷,并通过碳铵沉淀法处理Y2O3商业原料,进一步提高了Nd:YAG透明陶瓷的透明度.结果表明:采用高纯的商业原料,通过固相法制备获得的透明陶瓷,在1 064 nm处光线直线透过率可达到74%左右;通过碳铵共沉淀法改良商业Y2O3粉体原料的性能,透明陶瓷的透过率可进一步提升,在1 064 nm处光线直线透过率高达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透明陶瓷 Y2O3 共沉淀法 固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制备Ce,Cr∶YAG透明陶瓷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修光捷 曾群 +1 位作者 王飞 姚春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3-1216,共4页
以高纯Al_2O_3、Y_2O_3、Cr_2O_3和CeO_2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了Ce,Cr∶YAG透明陶瓷。通过XRD测试和荧光测试,研究了0.5%Ce^(3+),0.1%Cr^(3+)掺杂的YAG透明陶瓷片的晶相结构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1 750℃烧结获得的该陶瓷片为YAG纯相,... 以高纯Al_2O_3、Y_2O_3、Cr_2O_3和CeO_2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了Ce,Cr∶YAG透明陶瓷。通过XRD测试和荧光测试,研究了0.5%Ce^(3+),0.1%Cr^(3+)掺杂的YAG透明陶瓷片的晶相结构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1 750℃烧结获得的该陶瓷片为YAG纯相,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达到了70%以上。在430 nm的光激励下,透明陶瓷同时表现出了Ce^(3+)、Cr^(3+)的特征发射峰,在补充白光LED的红光部分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Cr∶YAG 固相反应 透明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