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与文体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剑晖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散文 文体价值 文体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思想内涵 艺术形式 艺术风采 精神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作为生存本体的言说──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反思 被引量:13
2
作者 金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7-121,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潮经历了启蒙呐喊、政治宣传、非意义逃亡三个阶段,这表明了百年中国文学所关切的焦点在于杜会层面。20世纪中国文学最重大的缺失就是对于生存本体的关切;文学作为生存本体言说,是作为个体人的生存的、本体性...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潮经历了启蒙呐喊、政治宣传、非意义逃亡三个阶段,这表明了百年中国文学所关切的焦点在于杜会层面。20世纪中国文学最重大的缺失就是对于生存本体的关切;文学作为生存本体言说,是作为个体人的生存的、本体性情感体验的言说,它与作为生存本体论言说的哲学具有同一性,其方法论本质是对话,其基本形式是交谈。这种对话、交谈式的文学性哲学,这种生存本体哲学性的文学,能使我们既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性、一元观的束缚,又不落人虚无主义的泥淖,从而使我们在自由、多元的对话与交谈中,获得绝对的差异性基础之上的必要的价值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生存本体论 本体性情感体验 对话 交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青铜饕餮的“狰狞美”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湖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48-56,124,共10页
饕餮乃是我国远古民族部落的图腾(生命神灵),其特征正与“牛首人身”的炎帝一致.炎帝族虽在争夺中原的大战中为黄帝所败,但仍不断反抗,其首领蚩尤更是表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商王大(钅戊)(战斧)之上的饕餮人(兽)面纹,所绘正是蚩尤.但它... 饕餮乃是我国远古民族部落的图腾(生命神灵),其特征正与“牛首人身”的炎帝一致.炎帝族虽在争夺中原的大战中为黄帝所败,但仍不断反抗,其首领蚩尤更是表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商王大(钅戊)(战斧)之上的饕餮人(兽)面纹,所绘正是蚩尤.但它已演变为商氏族王权和商人勇武精神的象征,是在血与火的争斗中进入阶级社会、走向文明的产物.和古希腊的艺术和史诗一样,青铜饕餮的“狰狞美”有着“永恒的魅力”:在它身上可以看到人类怎样由天真无邪的童年在血与火的战争中走向文明,并显示出勇猛威严的精神气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饕餮 狰狞美 图腾 牛首人身 蚩尤 殷(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审视散文的“真实与虚构”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剑晖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散文必须无条件"写真实"的理论违背了散文创作的规律。其一,从严格意义上说,一切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虚构;其二,由个人"经验"向"体验"的转型,为散文的虚构提供了可能性;其三,"即时性"与"回忆... 散文必须无条件"写真实"的理论违背了散文创作的规律。其一,从严格意义上说,一切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虚构;其二,由个人"经验"向"体验"的转型,为散文的虚构提供了可能性;其三,"即时性"与"回忆性"的错位,也使散文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其四,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法无定法",敢于"破体"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有限制虚构"的观点,即允许作者在尊重"真实"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虚构;同时,又要尽量避免小说那种整体性的"无限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真实 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花列传》叙事的近代转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姚玳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海上花列传》在晚清结束了“红楼”传统而另辟蹊径,通过相应的叙述策略实施,包括女主男次、叙事主体移位、女性角色的多重虚拟、女性欲望的多元表达和世俗日常化的情境定位等,重新想象并塑造了女性,尤其是狭邪处境中的女性。本文以女... 《海上花列传》在晚清结束了“红楼”传统而另辟蹊径,通过相应的叙述策略实施,包括女主男次、叙事主体移位、女性角色的多重虚拟、女性欲望的多元表达和世俗日常化的情境定位等,重新想象并塑造了女性,尤其是狭邪处境中的女性。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参照,从小说叙事的角度,就《海上花》的“想象女性”问题展开论述,探究晚清小说女性形象内涵变化的新动向及其现代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女性 近代转型 《海上花列传》 晚清 叙述策略 价值属性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的韩愈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新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72-78,124,共8页
本文从学术史角度介绍宋代韩愈文集校注的主要成果,评述宋代韩愈研究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关键词 宋代 韩愈研究 哲学思想 文学成就 人格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家源起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傅剑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84-92,共9页
纵横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源起问题尚是一个未解决的课题。本文从纵横家与“行人之官”、纵横家与养士之风、纵横家与先秦学风三个方面探讨论证了纵横家的源起问题,认为由“行人之官”演化而来的“游士”的一部分,就是纵... 纵横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源起问题尚是一个未解决的课题。本文从纵横家与“行人之官”、纵横家与养士之风、纵横家与先秦学风三个方面探讨论证了纵横家的源起问题,认为由“行人之官”演化而来的“游士”的一部分,就是纵横家产生的渊源。纵横家从产生之初就积极干预社会政治生活,参与“百家争鸣”,充分显示出纵横家思想文化的独特风貌,纵横家是中国文化哲学突破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家 哲学突破 行人之官 游士 养士与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沈德潜在唐诗学上的建树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新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 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普及和研究有较高的价值;他在该唐诗选本以及诗话《说诗(日卒)语》中理出了唐诗各时期、各体的发展线索,对唐诗作品的精彩之处多有揭示.要之,他在唐诗学史上的贡献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学 宗唐宗宋之争 《唐诗别裁集》 《说诗晬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诗派诗歌的亦进亦撤及其意义
9
作者 李金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资产阶级革命诗派的诗歌在诗学观、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出现了许多有别于以往诗歌的新质,显示出了鲜明的近代特征,加快了中国近代诗歌转型的步伐;在艺术形式上则因袭用传统诗歌的语言形式,导致了其诗歌革新的后撤,在近代诗歌的转型... 资产阶级革命诗派的诗歌在诗学观、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出现了许多有别于以往诗歌的新质,显示出了鲜明的近代特征,加快了中国近代诗歌转型的步伐;在艺术形式上则因袭用传统诗歌的语言形式,导致了其诗歌革新的后撤,在近代诗歌的转型中留下了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诗派 推进及经验 后撤与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氏家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日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80-87,共8页
本文全面论述了《颜氏家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考察了它们的特点,指出多时复音词已相当丰富.尤以双音节词最突出,构词方式也丰富多样、日臻完善、并形成了以并列式和偏正式为主的新格局.这些都反映了六朝词汇的组... 本文全面论述了《颜氏家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考察了它们的特点,指出多时复音词已相当丰富.尤以双音节词最突出,构词方式也丰富多样、日臻完善、并形成了以并列式和偏正式为主的新格局.这些都反映了六朝词汇的组成及词的构成方式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复音词 双音节词 构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障碍及其走向
11
作者 陈其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5-71,共7页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走着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经历了一段多灾多难的历程。本文在综观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艰难进程的基础上,从现当代作家创作、作品评论、教学实践以及学科领域研究等方面出现的反历史主义倾向和...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走着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经历了一段多灾多难的历程。本文在综观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艰难进程的基础上,从现当代作家创作、作品评论、教学实践以及学科领域研究等方面出现的反历史主义倾向和狭隘功利主义观点,论述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思想障碍与极“左”流毒,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情和文坛的实际情况,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与走向,作美学的、历史的、辩证的阐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反历史主义 狭隘功利主义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开《屈原列传》的疙瘩
12
作者 丘述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84-87,共4页
本文正本清源指出:后人对《屈原列传》和《离骚》的误解,皆因传中司马迁的两段谈论和其中有错简.第二段议论“虽放流”至“岂足福哉”,宜移置“顷襄王恕而迁之”下.放流即顷襄迁之.君和悟皆指顷襄.“怀王不悟”,乃司马迁叹语;《离骚》... 本文正本清源指出:后人对《屈原列传》和《离骚》的误解,皆因传中司马迁的两段谈论和其中有错简.第二段议论“虽放流”至“岂足福哉”,宜移置“顷襄王恕而迁之”下.放流即顷襄迁之.君和悟皆指顷襄.“怀王不悟”,乃司马迁叹语;《离骚》作“哲王不悟”.疏、绌、放流、迁,皆同义词.屈原初放汉北,《抽思》“有鸟自南,来集汉北”可证.第一段议论说作《离骚》的原因和评价.不言《抽思》,是因其内容都在《离骚》中.第二段议论,则明示《离骚》作期和主要内容.《离骚》是屈原回顾其两次放逐的郁抑,抒发其毕生依恋君国,愤俗嫉邪情怀的杰作.屈原历仕怀、襄二王.过去以《离骚》作于怀王世;忽视顷襄王朝政局和屈原及其作品的关联;都应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列传》 《离骚》 错简 同义词 变文辟复 错觉 指桑骂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