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考茨基关于取得政权的策略思想述评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欢乡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4期55-58,共4页
-
文摘
卡尔·考茨基是第二国际主要的领袖和理论家。他作为曾经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在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诚然,在他的一生中,也有过许多错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考茨基此人就一无是处了。在考茨基留下的大量论著里,其中确有不少理论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价值的,很值得人们对之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就考茨基关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策略思想方面,作一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
关键词
考茨基
取得政权
策略思想
伯恩施坦
述评
无产阶级革命
武器
普选权
恩格斯
资产阶级革命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唐君毅、牟宗三的道德伦理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周炽成
彭梅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广州外贸学院经济系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9,共6页
-
文摘
现代新儒家是二十世纪以来坚持儒学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的冲击而产生的一个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励、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他们不仅从感情上认同传统儒学,而且对它经过了深入的思考,在理性上对儒学进行了批判的审查,重新确认了儒学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西学,使儒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
关键词
牟宗三
唐君毅
道德伦理观
传统儒学
宗教性
儒家道德
泛道德主义
现代新儒家
超越感
中国文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作用的思考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利兴民
林寿绲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1986年第4期66-68,73,共4页
-
文摘
(一)关于宗教的本质和作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观点不一。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才有了原则定论,这就是: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以虚幻的、颠倒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颠倒了的世界观”,在社会上起麻醉思想、毒害人们的消极作用。对这个原则定论,我们是同意的。但是,把这个定论现实化、具体化,即运用于某个社会、某一时代时,也是众说纷纭,理解不同。这说明,很有必要对宗教的本质和作用进行一番科学研究工作。宗教本身不是科学,但对宗教的研究乃是一门科学。要多强调学术民主,以便研究再思想解放一些,研究工作实事求是一些,研究成果的科学真理性更多一些。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时期
社会作用
消极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力量
宗教团体
人民群众
无神论
宗教作用
积极作用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建立党政之间和国家机构之间的互相监督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曹云华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2期5-8,共4页
-
文摘
1 从理论上来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掌握的权力不应有腐败的趋势,但是,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腐败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二:其一,从掌握权力的主体来看,共产党员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有可能受权力的腐蚀和诱惑,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有漫长历史和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封建社会的专权、特权思想和小生产者崇拜权力、依赖权力的意识很容易对执政党产生影响。其二。
-
关键词
国家机构
互相监督
党政分工
列宁
党政不分
常设委员会
宪法和法律
法制
人民委员会
护宪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吴卡西维茨的三值逻辑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郭泽深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1987年第4期81-83,86,共4页
-
文摘
现代杰出的逻辑学家吴卡西维茨(Jan·tukasiewicz 1878—1956),是位向古典逻辑挑战的非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早在1910年,他就想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矛盾律并非象人们所坚信的那样不证自明,但是没有成功。不过他终于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在古典的二值逻辑之外,开辟了三值逻辑、多值逻辑以及模态逻辑的新领域。
-
关键词
三值逻辑
亚里士多德
二值逻辑
多值逻辑系统
模态逻辑
矛盾律
古典逻辑
逻辑学家
排中律
真值表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关于社会主义危机问题的讨论综述
- 6
-
-
作者
吴少荣
林洽生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1-54,共4页
-
文摘
1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危机。长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危机问题的讨论,在我国是一个禁区。传统的理论不承认危机现象的存在。一般认为,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挫折,是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把挫折和失误看成是危机。近三年来,我国学术界在对社会主义危机的讨论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
关键词
存在危机
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危机
讨论综述
政治危机
现实社会主义
生产相对过剩
苏联东欧
社会主义政治
南斯拉夫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缅甸放弃社会主义的原因探讨
- 7
-
-
作者
曹云华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6-49,12,共5页
-
文摘
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曾经先后有45个国家宣称走社会主义道路或以社会主义为方向,其中有7个国家在宣称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段时间后,因政局变化而放弃社会主义,详见下表:
-
关键词
缅甸
奈温
走社会主义道路
军人政权
原因探讨
纲领
缅甸人
亚非拉
发展中国家
军事政变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对一个流行命题的质疑
- 8
-
-
作者
候经体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2期55-57,共3页
-
文摘
在近几年的精神文明研究中,有一个命题曾流行一时,这就是“物质文明不发达也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认为,这个命题是不科学的。 一、这个命题在表述上含义是不明确的。 在这个命题中,“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提法,可以同时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当前任务或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而言;一是指奋斗目标或这个目标的实现而言。这两个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党中央最初使用这一提法时,正是同时包括这两个含义的。就是说,把“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马克思主义
党中央
生产关系
社会制度
精神生产
发展规律
物质生产
相互关系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实行学分制后,图书资料工作如何改革
- 9
-
-
作者
黄炳坤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资料室
-
出处
《图书馆论坛》
1986年第1期21-22,共2页
-
文摘
实行学分制后,在教学中逐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打破了文理科的界线,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这种教学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图书资料工作只供应教学参考书相对稳定、集中使用的规律,增加了系科相互交叉使用参考书的复杂性,除原定教学参考书比例需要重新调整外。
-
关键词
图书资料工作
学分制
教学参考书
教学科研
参考咨询工作
服务方式
教学制度
文献资料
改革
选修课
-
分类号
G2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G35
[文化科学—情报学]
-
-
题名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几点认识
- 10
-
-
作者
吴少荣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1-44,共4页
-
文摘
宗教是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的复杂社会现象。宗教自它产生以来的几千年,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风尚习俗以至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巨大力量。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将长期存在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拓宽和加深了对宗教现象的科学认识,宗教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本文拟就此研讨几个问题,以就教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
-
关键词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问题
各民族
宗教现象
宗教工作
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活动
社会主义时期
信教群众
习俗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孙子兵法》的“五事”、“七计”与企业管理
- 11
-
-
作者
陈池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科学管理研究》
1986年第1期56-58,共3页
-
文摘
《孙子兵法》是古代兵家必读之书,这对我们企业管理有什么启发?是否可以古为今用,“兵”为“经”用呢?回答是肯定的。《孙子兵法》首篇中,提出用兵取胜要有“五事”“七计”。“五事”就是“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道”,是政治,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天”,是天时,讲昼夜、阴晴,寒冬、酷暑等气候;“地”,是地利,即地形是否有利于攻守进退;“将”,是将帅,要有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法”,是法制,指军队的编制组织,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制度等等。
-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孙子兵法
管理制度
经济信息
五日法
古代兵家
企业经营
合理利用
职工素质
物资
-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C931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的量变形式
- 12
-
-
作者
莫幼立
朱小军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广东省委讲师团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8年第2期34-37,共4页
-
文摘
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人们已经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考证。本文则试图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当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量变过程来考察,并就这种量变形式的特点及其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
经济体制模式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变形式
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力系统
排列次序
空间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社会思维中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的交互作用
- 13
-
-
作者
周玉林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1987年第4期39-41,共3页
-
文摘
钱学森先生曾指出,在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里有一门是社会思维学。社会思维学要研究社会的集体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对于一个人的思维作用。反过来说,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它对于社会的集体也有作用,也有贡献。因此,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和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参见《关于思维科学》第132页)我们认为。
-
关键词
个体思维
交互作用
思维科学
精神财富
思维作用
相互作用
主体地位
钱学森
社会群体
行为规范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论创造性的发挥
- 14
-
-
作者
张伯钦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1987年第4期36-38,共3页
-
文摘
社会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历史的每一进步,都深深地打上了人的创造印记。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创造,就没有社会历史,既没有值得回味的过去,也没有活生生的今天和更加令人向往的未来。创造,堪称人类最鲜艳的花朵。社会主义社会,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形态,它理应比以往的任何社会都更能激发、调动和发展人们的创造性。自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
-
关键词
创造性
实践活动
创造精神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成员
创造意识
主动性
初级阶段
现代化
民族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逻辑哲学简介
- 15
-
-
作者
吴承士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教育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1986年第2期76-76,共1页
-
文摘
逻辑哲学(又称哲学逻辑)是新近十几年国外发展很快的一个学科。在1972年重版的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中尚无“逻辑哲学”这一个条目。但目前,西方许多大学都先后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有关的论著也很丰富。不过,逻辑哲学尚未完全定型,笼统地说,它的研究对象是逻辑中产生的哲学问题。
-
关键词
逻辑哲学
哲学逻辑
逻辑和
逻辑系统
形式逻辑
摹状词理论
非形式论证
有效论证
逻辑研究
罗素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杜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客体辩证法
- 16
-
-
作者
邹永图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教育系
-
出处
《现代哲学》
1986年第2期47-49,53,共4页
-
文摘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一种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另方面则是人们交互作用和活动的产物,因此,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的研究,离不开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分析。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社会总系统。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主体
上层建筑
实践活动
自我改造
社会主体
意志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基础
- 17
-
-
作者
曹云华
李丽冰
-
机构
华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5期53-53,共1页
-
文摘
以往探讨“一国两制”,大多注重讨论其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应更多注意研究“一国两制”的现实基础。大陆与台湾社会制度、指导思想相差甚远,但也存在许多共同性,这些共同之处有助于祖国统一,构成了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基础。在政治方面:(1)谋求国家的统一,是大陆与台湾的共同夙愿;(2)国共两党都强调“一个中国”,反对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3)国共两党都有改革社会的意向。
-
关键词
“一国两制”
指导思想
国共两党
“一个中国”
理论依据
台湾社会
大陆
祖国
中华民族
政治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