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选择性未知基因loc91614的功能预测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廖之君 马文丽 +3 位作者 梁爽 林德馨 王晓江 郑文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47-2450,共4页
目的:预测肝脏组织选择性未知基因loc91614的功能,实验验证其基因表达。方法:构建含未知基因的肝组织选择性细胞通讯(LSCC)基因网络,再进行聚类、文献挖掘、基因本体、KEGG通路、Transfac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分析,用以预测loc91614的功... 目的:预测肝脏组织选择性未知基因loc91614的功能,实验验证其基因表达。方法:构建含未知基因的肝组织选择性细胞通讯(LSCC)基因网络,再进行聚类、文献挖掘、基因本体、KEGG通路、Transfac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分析,用以预测loc91614的功能特征,最后,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验证其基因表达。结果:获得21个节点的LSCC基因网络,聚类显示loc91614与apob密切关联;文献挖掘显示基因与肝组织、胞质、脂等关键词显著相关;GO功能富集分析揭示loc91614具有细胞通讯、信号转导、细胞内信号级联的功能,有7个TFBS可对含loc91614的靶基因集进行调控,loc91614基因在肝细胞表达明显高于肝癌细胞。结论:loc91614可能分布于肝细胞的胞质中,很可能在肝组织中发挥细胞通讯等功能,也可能参与肝脏的糖、脂代谢过程,在肝细胞选择性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组织选择性 loc91614基因 细胞通讯 相互作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余海浪 夏晓燕 +3 位作者 丁大鹏 周珏宇 郑文岭 马文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9-1074,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与复发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与乳腺癌细胞转移相关的分子靶点对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组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GSE2034,GSE2603,GSE12276)为分析材...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与复发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与乳腺癌细胞转移相关的分子靶点对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组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GSE2034,GSE2603,GSE12276)为分析材料,采用GeneSpring软件筛选乳腺癌原发瘤与转移瘤芯片数据的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PATHER、STRING、pSTIING和文献挖掘工具iHOP对差异基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乳腺癌转移共同差异基因147个,其中表达上调93个,表达下调54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与增殖、细胞粘附、细胞迁移、血管形成及信号转导等生物通路和生物过程.差异基因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14个蛋白,且在更为复杂的网络图谱中仍可见其中9个基因(CXCR4、MMP1、MMP2、MMP3、CTGF、COL1A1、MEF2C、PTGS2及SPARC)在重要的节点位置.文献挖掘发现,COL1A1基因可能为新发现的乳腺癌转移候选基因,为乳腺癌转移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转移性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对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珏宇 马文丽 +4 位作者 费嘉 丁大鹏 石嵘 姜立 郑文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609,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微RNA(miR-181a)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针对miR-181a成熟序列设计并合成miR-181aRNAduplexes,采用OligofectamineTM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应用AgilentHuman1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和分...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微RNA(miR-181a)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针对miR-181a成熟序列设计并合成miR-181aRNAduplexes,采用OligofectamineTM脂质体法转染K562细胞。应用AgilentHuman1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对照组与微RNA转染组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从20173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22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对照组K562细胞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59个,主要有代谢相关基因、抑癌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等;表达下调的有169个,主要有原癌基因、DNA结合与转录因子、代谢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细胞周期及发育相关基因等。RT-PCR技术验证了CTCF、ZAP70、SEMA4C和RALA4个基因表达的变化。结论微RNA转染K562细胞48h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可能与微RNA的功能相关,同时也是转录后水平上抑制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实现的基础。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微RNA的功能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微RNA 白血病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限制性显示技术筛选K562细胞脱核前后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2
4
作者 危敏 马文丽 +3 位作者 宋艳斌 毛向明 李凌 郑文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应用限制性显示(RD)PCR技术筛选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诱导K562细胞脱核前后的差异基因,探讨CB诱导细胞脱核的分子机制。方法用CB(终浓度为10 μg/ml)处理K562细胞24 h,分别提取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总RNA,将两组等量的细胞... 目的应用限制性显示(RD)PCR技术筛选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诱导K562细胞脱核前后的差异基因,探讨CB诱导细胞脱核的分子机制。方法用CB(终浓度为10 μg/ml)处理K562细胞24 h,分别提取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总RNA,将两组等量的细胞总RNA纯化为m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RD-PCR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筛选CB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在GenBank检索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筛选及克隆了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经反转录PCR验证在CB诱导脱核的 K562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 AQP 1基因在CB诱导K562细胞脱核过程中特异性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细胞脱核及增殖抑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显示PCR K562细胞 细胞松弛素B 水通道蛋白1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COL1A1基因的shRNA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海浪 刘安玲 +3 位作者 周珏宇 孟伟 郑文岭 马文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82-2186,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已构建的pSilencer2.1-U6-COL1A1重组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对COL1A1基因表达的... 目的:探讨抑制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已构建的pSilencer2.1-U6-COL1A1重组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对COL1A1基因表达的影响,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重组质粒在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显著抑制COL1A1基因表达;pshRNA-COL1A1转染组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减慢且呈时间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pshRNA-COL1A1组细胞明显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出现细胞质浓缩、核凝聚等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pshRNA-COL1A1能有效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为以COL1A1为靶点的乳腺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Ⅰ型胶原α1链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基因Tat-HPV16L1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进芳 马文丽 +3 位作者 危敏 赵慧 朱秀兰 郑文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和蛋白转导肽基因Tat的融合表达载体,以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探索制备经济而高效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新方法。方法:以pBR322-HPV16质粒为模板扩增L1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重组质粒再与自行...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和蛋白转导肽基因Tat的融合表达载体,以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探索制备经济而高效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新方法。方法:以pBR322-HPV16质粒为模板扩增L1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重组质粒再与自行设计蛋白转导功能片段Tat连接,经测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DE3进行诱导表达Tat-HPV16L1融合蛋白。结果:融合基因Tat-HPV16L1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符合,经过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诱导表达成功。结论:本研究为制备经济而高效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属 L1基因 TAT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O克隆构建SARS-CoV M蛋白基因裂殖酵母表达载体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林 蔡金艳 +1 位作者 郑文岭 马文丽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利用TOPO克隆法构建SARS-CoV M蛋白基因的裂殖酵母重组表达载体,并验证重组载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性。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SARS-CoV RNA中扩增出M蛋白基因,AT克隆构建出序列正确的pMD18-T-M重组载体。设计含... 目的利用TOPO克隆法构建SARS-CoV M蛋白基因的裂殖酵母重组表达载体,并验证重组载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性。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SARS-CoV RNA中扩增出M蛋白基因,AT克隆构建出序列正确的pMD18-T-M重组载体。设计含Kozak序列的引物从pMD18-T-M载体上亚克隆出M蛋白基因,与裂殖酵母表达载体pNMT1-TOPO进行TOPO克隆,构建出重组表达载体pNMT1-M,转化TOP10感受态细胞,菌落PCR鉴定阳性转化子后进行测序鉴定。将序列正确的pNMT1-M重组载体电转化入裂殖酵母TCP1菌株中,在EMM培养基中诱导表达,连续传代100代,在EMM+T培养基中验证其稳定性。结果RT-PCR获得666 bp的片段,pMD18-T-M重组载体经测序验证序列正确;重组表达载体pNMT1-M经菌落PCR和测序鉴定均正确;重组裂殖酵母菌经诱导后,SDS-PAGE检测出了表达条带;重组表达载体连续传代后,未发现丢失现象。结论成功地构建出了SARS-CoV M蛋白基因的裂殖酵母表达载体,验证了其在裂殖酵母中能稳定地进行遗传,为下一步的表达优化、活性和功能研究垫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O克隆 SARS-CoVM蛋白基因 表达载体构建 裂殖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AA0101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华 马文丽 +3 位作者 左长清 梁爽 叶云 郑文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KIAA0101进行功能预测与分析。方法通过dChip软件对人肺癌基因表达谱数据集中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两组样本进行比较,筛选出与KIAA0101基因共表达的差异基因。运用DAVID、GO、STRING等...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KIAA0101进行功能预测与分析。方法通过dChip软件对人肺癌基因表达谱数据集中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两组样本进行比较,筛选出与KIAA0101基因共表达的差异基因。运用DAVID、GO、STRING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筛选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并通过GATHER转录因子预测软件预测该组基因的共同转录因子。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肺癌组织中KIAA0101等9个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两倍以上,并且具有相似表达变化趋势;转录因子预测发现该组多数基因启动子区含有转录因子E2F1结合位点。结论筛选出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与KIAA0101基因共表达的一组基因,其中BUB1B、CDC20、CCNB2等基因与细胞周期的调节密切相关,推测KIAA0101基因可能参与肺癌细胞周期的调节,并且该组基因转录水平表达升高可能受转录因子E2F1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AA0101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表达谱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 GalNacT-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9
作者 高媛 刘振华 +5 位作者 冯菁华 李晓云 孙其 张宝 郑文岭 马文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6-758,共3页
目的:构建pp GalNacT-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方法合成含有酶切位点(XbaⅠ、EcoRⅠ)的ppGalNacT-10cDNA。构建pMD19T-GalNacT-10-ORF和pMD19T-GalNacT-10-antisense,鉴定及测序证实cD-NA片段大小和序列。双酶切目的载体pcDNA... 目的:构建pp GalNacT-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方法合成含有酶切位点(XbaⅠ、EcoRⅠ)的ppGalNacT-10cDNA。构建pMD19T-GalNacT-10-ORF和pMD19T-GalNacT-10-antisense,鉴定及测序证实cD-NA片段大小和序列。双酶切目的载体pcDNA3.1后,与GalNacT-10-ORF和GalNacT-10-antisense片段进行连接,构建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alNacT-10-ORF和pcDNA3.1-GalNacT-10-antisense,将其分别转染293T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ppGalNacT-10蛋白的表达。结果:pcDNA3.1-GalNacT-10-ORF和pcDNA3.1-GalNacT-10-an-tisense包含大小、序列正确的pp GalNacT-10片段;ppGalNacT-10蛋白在转染pcDNA3.1-GalNacT-10-ORF的293T细胞中高表达,在转染pcDNA3.1-GalNacT-10-antisense的293T细胞中表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ppGalNacT-10基因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 GalNacT-10 真核表达载体 293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LuxS的表型分析及其在GBS毒力调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谦 马文丽 +2 位作者 刘翠华 石嵘 郑文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采用LuxS缺失突变株模型对B型链球菌中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自诱导因子-2 数量感应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索其毒力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菌落印迹分析、生长曲线测定、cAMP因子测定等方法对该缺失突变菌株的... 目的采用LuxS缺失突变株模型对B型链球菌中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自诱导因子-2 数量感应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索其毒力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菌落印迹分析、生长曲线测定、cAMP因子测定等方法对该缺失突变菌株的表型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哈氏弧菌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测定法分析了突变株对B型链球菌诱导报告菌株中的生物发光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此缺失突变可导致B型链球菌中scpB基因表达的上调;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生物发光诱导活性比野生株降低了大约两倍。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LuxS在 GBS中AI-2数量感应通路中的重要性,并为GBS中毒力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链球菌 数量感应通路 自诱导因子2数量感应通路 LuxS分子 生物发光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X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胡宗 梁桑华 +1 位作者 马文丽 郑文岭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1-635,共5页
探讨了PinX1基因在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该基因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的可行性.采用RT-PCR技术从293-T细胞中扩增PinX 1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再将重组质粒转染MCF-7细胞.通过real-time PCR... 探讨了PinX1基因在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该基因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的可行性.采用RT-PCR技术从293-T细胞中扩增PinX 1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再将重组质粒转染MCF-7细胞.通过real-time PCR检测PinX1基因的mRNA表达,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目的基因后细胞生长周期的改变.检测结果表明,PinX1基因已经在转染后MCF-7细胞的细胞核内稳定表达,乳腺癌细胞生长明显减缓(P<0.05),增殖变慢(P<0.05),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说明PinX1基因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nX1基因 载体构建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HBsAg融合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同源重组与表达
12
作者 吴朝霞 郑文岭 +1 位作者 江晓曦 马文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1-13,共3页
【目的】克隆 HBsAg 和 TAT-HBsAg 融合基因,在酿酒酵母中同源重组表达。【方法】以 HBV 基因组为模板PCR 扩增 HBsAg 和 TAT-HBsAg 融合基因;从酿酒酵母文库质粒 pHSS6-mTn-3xHA/LacZ 中筛选出可在酿酒酵母中进行同源重组且具有强启动... 【目的】克隆 HBsAg 和 TAT-HBsAg 融合基因,在酿酒酵母中同源重组表达。【方法】以 HBV 基因组为模板PCR 扩增 HBsAg 和 TAT-HBsAg 融合基因;从酿酒酵母文库质粒 pHSS6-mTn-3xHA/LacZ 中筛选出可在酿酒酵母中进行同源重组且具有强启动子的质粒 pHL;将质粒 pHL 与 TAT-HBsAg 融合基因酶切后连接,转化酵母进行同源重组表达;ELISA鉴定蛋白的表达。【结果】酵母中表达了 HBsAg 蛋白和 TAT-HBsAg 融合蛋白。【结论】TAT-HBsAg 融合基因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在酵母细胞中进行产物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HBsAg 酿酒酵母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SEMA3A基因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13
作者 何志敏 马文丽 郑文岭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4,共8页
探讨了SEMA3A基因在恶性胶质瘤细胞U251迁移和侵袭能力中的作用,及其用于胶质瘤临床治疗的可行性.用特异识别SEMA3A基因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 FH-GFP-L连接,再与辅助质粒联用来包装慢病毒.通过荧... 探讨了SEMA3A基因在恶性胶质瘤细胞U251迁移和侵袭能力中的作用,及其用于胶质瘤临床治疗的可行性.用特异识别SEMA3A基因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 FH-GFP-L连接,再与辅助质粒联用来包装慢病毒.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胶质瘤细胞U251的感染效率.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验证了U251细胞中SEMA3A基因的沉默效果.通过MTT法、PI染色法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了U25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SEMA3A-sh RNA慢病毒感染U251能有效下调SEMA3A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使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大量阻滞在G2/M期,并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EMA3A基因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芯片与ELISA在人IgG定量分析中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向征 马文丽 +2 位作者 费嘉 郑文岭 周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IgG(immunoglobulin,IgG)蛋白质芯片,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将纯化的羊抗人IgG 0.5 mg/mL 30%甘油/PBS,点样在经硝酸纤维素修饰的片基上,以人血清白蛋... 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IgG(immunoglobulin,IgG)蛋白质芯片,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将纯化的羊抗人IgG 0.5 mg/mL 30%甘油/PBS,点样在经硝酸纤维素修饰的片基上,以人血清白蛋白为阴性对照,用1%BSA封闭,制备定量检测人血清IgG的蛋白质芯片;同时用ELISA检测人血清IgG.SPSS 10.0软件分析蛋白质芯片和ELISA的试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相关性.结果显示蛋白质芯片和ELISA校准曲线的R2值分别是0.996和0.994.两种方法检测的10例人血清IgG含量,其检测限均在1.56μg/100μL.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0.188,P=0.670>0.05,表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抗体芯片 免疫球蛋白G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长链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危敏 马文丽 +3 位作者 张宝 李凌 孙朝晖 郑文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制备用于人乳头瘤病毒(HPV)初步检测和分型的长链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方法对4型HPV(6,11,16,18)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设计特异性高、熔解温度(Tm)和GC含量相近的HPV型特异性长链寡核苷酸探针,点样制备成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利用限制... 目的制备用于人乳头瘤病毒(HPV)初步检测和分型的长链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方法对4型HPV(6,11,16,18)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设计特异性高、熔解温度(Tm)和GC含量相近的HPV型特异性长链寡核苷酸探针,点样制备成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利用限制性显示技术对HPV样品进行荧光标记,并将标记好的样品与芯片杂交,以了解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在HPV病毒检测和分型中的作用。结果荧光标记的HPV样品与多个型特异性HPV探针杂交有明显的荧光信号,可以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初步的分型检测。结论采用设计合理的60mer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可以从基因水平实现对HPV的检测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状病毒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a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不同周期时相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珏宇 马文丽 +2 位作者 余海浪 肖维威 郑文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let-7a在HeLa细胞不同周期时相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经典的双胸苷阻断法将HeLa细胞同步化于不同的周期时相,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同步化的效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周期时相的HeLa细胞中let-7a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微小RNAlet-7a在HeLa细胞不同周期时相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经典的双胸苷阻断法将HeLa细胞同步化于不同的周期时相,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同步化的效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周期时相的HeLa细胞中let-7a的表达水平。结果HeLa细胞G1、S和G2/M期细胞同步化效率分别约为84.81%、83.65%和77.69%;let-7a在不同周期时相均有表达且存在差异,G1和S期表达水平较低,G2/M期表达水平较高。结论细胞周期对let-7a的表达有较大的影响,这为理解细胞周期调控的具体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微小RNA 细胞周期 同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NA芯片鉴定HPV18 E6-siRNA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危敏 马文丽 +1 位作者 李凌 郑文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64-1071,共8页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E6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特异siRNA能有效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内HPV18E6基因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进一步探讨HPV18E6-siRNA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针对HPV18E6基因...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E6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特异siRNA能有效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内HPV18E6基因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进一步探讨HPV18E6-siRNA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针对HPV18E6基因设计siRNA序列,利用人源U6启动子为模板,经PCR表达框架法体外扩增,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HPV18E6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转染前后HeLa细胞总RNA样品进行荧光标记后,与Agilent Human1A寡核苷酸芯片杂交、扫描、数据分析及标准化处理,确定表达差异的基因并经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基因进行验证,结合PANTHER数据分析系统,将这些基因按照生物学功能进行归类,查阅GenBank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及讨论.在检测的18 716个基因和EST中,共筛出差异表达基因359个,其中307个基因表达上调,52个基因表达下调,主要包括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CNG1、p21;凋亡相关基因CASP4、CASP6、IGFBP3、DFFA;泛素蛋白酶解途径相关基因E6-AP、UBE2C;角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KRT4、KRT6E、KRT18;抑癌基因RECK、VHL等.研究结果表明,HPV18E6基因抑制引起的细胞凋亡效应主要是通过P53信号途径和泛素蛋白酶解信号途径调节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HeL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抑癌基因的激活,角化细胞分化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都说明了E6抑制后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8 siRNA E6基因 宫颈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2感染ECV304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海全 马文丽 +4 位作者 张亚莉 莫小阳 柯昌文 郑焕英 郑文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受到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后的连续病变过程及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ECV304传代培养,接种HSV-2后用相差显微镜、组织染色观察贴壁生长细胞的病变全过程。结果接种 HSV-2后,ECV304于1 d逐渐出现细... 目的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受到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后的连续病变过程及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ECV304传代培养,接种HSV-2后用相差显微镜、组织染色观察贴壁生长细胞的病变全过程。结果接种 HSV-2后,ECV304于1 d逐渐出现细胞肿胀、变圆、胞浆颗粒增多粗大;2 d逐渐出现细胞融合,细胞核着色变浅。结论 HSV-2接种后在ECV304出现的形态学变化,造成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是细胞坏死,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2型 脐静脉内皮细胞304 形态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Ⅰ型胶原蛋白α1链分子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海浪 周珏宇 +2 位作者 孟伟 郑文岭 马文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构建靶向人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分子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靶分子的干扰效应。方法根据靶分子COL1A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编码其shRNA的互补寡核苷酸序列,克隆至线性化的pSilencerTM2.1-U6 neo载体中并对重组质粒进行... 目的构建靶向人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分子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靶分子的干扰效应。方法根据靶分子COL1A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编码其shRNA的互补寡核苷酸序列,克隆至线性化的pSilencerTM2.1-U6 neo载体中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获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靶分子COL1A1表达的影响。结果酶切及DNA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shRNA-COL1A1序列正确。与对照组比较,重组表达质粒pshRNA-COL1A1-1和pshRNA-COL1A1-2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能显著抑制COL1A1基因的表达(P<0.05),抑制率分别为(44.41%±3.90%,63.05%±3.13%)及(45.50%±2.71%,66.98%±2.08%)。结论成功构建靶向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COL1A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I型胶原蛋白d1链 短发夹RNA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链球菌数量感应通路测定及LuxS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谦 马文丽 +2 位作者 刘翠华 石嵘 郑文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35-1139,共5页
目的对GBS中可能存在的AI-2数量感应通路进行测定,构建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缺失突变株并对其基因型进行确认。方法培养GBS至不同D(λ)值,利用V.harveyiBB170作为报告菌株,对GBS诱导生物发光的能力进行测定,然后寻找GBS中LuxS同源基因,... 目的对GBS中可能存在的AI-2数量感应通路进行测定,构建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缺失突变株并对其基因型进行确认。方法培养GBS至不同D(λ)值,利用V.harveyiBB170作为报告菌株,对GBS诱导生物发光的能力进行测定,然后寻找GBS中LuxS同源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法在GBS中构建LuxS缺失突变株,Southern杂交分析确证。结果GBS中的某种分泌成份可在报告菌株中诱导生物发光活性,提示GBS中存在AI-2数量感应通路,在GBS中发现了LuxS同源基因并成功地构建了LuxS缺失突变株。结论本研究为探索LuxS在GBS中AI-2数量感应通路中的重要性及GBS毒力研究建立了细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链球菌 数量感应通路 LuxS分子 生物发光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