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7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类本科生科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强 曾子焉 王建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278-279,282,共3页
分析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类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教融合提升资源环境类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介绍了本科生导师制、依托企业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创新平台等有效措施,旨在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教融合 资源环境类本科生 培养模式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类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
2
作者 刘璐 王建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0期277-279,282,共4页
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介绍了学院围绕教学科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本科生科研招募计划、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计划、产业学院育人计划等构建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总结和分析了将第二课堂融入思... 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介绍了学院围绕教学科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本科生科研招募计划、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计划、产业学院育人计划等构建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总结和分析了将第二课堂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培养中取得的效果,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农业院校资源环境类专业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资源环境类专业 实践育人 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华南农业大学环境类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桂香 冯宏 蔡燕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从应用多媒体技术,改革实验内容,学生和老师一起准备实验,提倡"一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实验教学成绩评定这五个方面对环境类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改革 环境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贸易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舒迎花 王建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279-282,共4页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应用型农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主干课程农产品贸易学的教学体系开展了多维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产品贸易学课程教学体系,以期为培养...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应用型农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主干课程农产品贸易学的教学体系开展了多维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产品贸易学课程教学体系,以期为培养农学基础扎实、农业政策清晰、国际贸易与实务素质高、农业创新能力强的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农产品贸易学 教学改革 课堂展示 课程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五十年: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5
作者 马瑾 骆永明 +30 位作者 胡清 林玉锁 马义兵 马奇英 姜林 李发生 仇荣亮 赵方杰 杨忠芳 李芳柏 吴龙华 赵晓丽 刘承帅 侯德义 王玉军 龙涛 侯红 林春野 程红光 胡献刚 陈世宝 汪鹏 苏婧 宋静 师华定 郭观林 颜增光 姜锦林 袁勇 王贝贝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9-1667,共19页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先试(2000-2010年)、系统研究(2011-2019年)和规范发展(2020年至今)五个发展阶段,详细阐述了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及国家需求、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贡献、重要科研项目及标志性成果、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及相关成果对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形成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最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战略需求,特别是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净土保卫战,从顶层设计、技术体系、数据平台、暴露场景和暴露参数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未来中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体系,更好地支撑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土壤环境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发展历程 理论方法 研究体系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录片在农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生态保护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贺鸿志 冯远娇 +2 位作者 秦俊豪 陈桂葵 黎华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273-275,共3页
介绍了在农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生态保护概论课程中应用纪录片教学的经验,讨论了课程纪录片库的构建和切合度评价、视频加工、播放时机和播放时间等。实践表明,在生态保护概论课程教学中引入纪录片视频能更好地调动非生态环境专业学... 介绍了在农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生态保护概论课程中应用纪录片教学的经验,讨论了课程纪录片库的构建和切合度评价、视频加工、播放时机和播放时间等。实践表明,在生态保护概论课程教学中引入纪录片视频能更好地调动非生态环境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生态保护概论 视频材料 纪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菌处理对华南农田赤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陈嘉怡 周俏娟 +3 位作者 欧秋雪 陈舒芳 章家恩 危晖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3-642,共10页
土壤灭菌是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的重要方法,但灭菌处理对华南农田赤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赤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常用灭菌方法(氯仿熏蒸、伽马辐照、湿热灭菌、干热灭菌3 h和干热灭菌6 h)进行灭菌处理,并以未灭... 土壤灭菌是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的重要方法,但灭菌处理对华南农田赤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赤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常用灭菌方法(氯仿熏蒸、伽马辐照、湿热灭菌、干热灭菌3 h和干热灭菌6 h)进行灭菌处理,并以未灭菌土壤作为对照,评估不同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灭菌对农田赤红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最小,是优选的土壤灭菌方式,但需特定设备且成本高;湿热灭菌和氯仿熏蒸对土壤碳、氮含量影响较大;干热灭菌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以确保研究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仿熏蒸 伽马辐射 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 赤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主栽及优新品种荔枝果实养分转移及累积特征
8
作者 杨博凯 张嘉雯 +2 位作者 韦增辉 白翠华 姚丽贤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4-1165,共12页
明确华南主栽及优新品种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养分含量、养分转移能力和养分累积量差异,为不同荔枝品种果实生长发育的差异化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以促进优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本研究从华南产区29个荔枝园25个主栽和优新荔枝品种中共采集73个果... 明确华南主栽及优新品种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养分含量、养分转移能力和养分累积量差异,为不同荔枝品种果实生长发育的差异化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以促进优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本研究从华南产区29个荔枝园25个主栽和优新荔枝品种中共采集73个果实样本,测定果皮、果肉和果核的12种养分含量,比较不同品种荔枝果实养分转移和累积特点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荔枝果实养分累积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大部分荔枝品种的果皮和果肉以K含量最高,果核以N含量最高。P、S、Fe、Cu和Zn从果皮至果核的转移系数均值在1.09~1.58之间,转移能力强;N、K、Mg、B和Mo转移能力中等,转移系数均值为0.53~0.99;Ca和Mn的转移能力较低,转移系数均值分别为0.35和0.481。N、K、Mg、S、Fe、Zn、B和Mo从果皮至果肉的转移系数均值在0.49~0.87之间,Cu和P从果皮至果肉的转移系数均值分别为5.91和1.32,而Ca和Mn的转移系数均值仅分别为0.069和0.112。在25个荔枝品种中,仙桃荔果皮的Ca、Mg、Mn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6.13g/kg、3.34g/kg和233.52mg/kg,且这3种元素从果皮转移至果核或果肉的能力均较其他品种低,容易在果皮中过量积累。25个品种果实中N、K的累积类型可分为低N高K、中N低K、中N中K、中N高K、高N低K、高N中K和高N高K共7种,Ca、Mg、B和Mo可分为低、中、高3种累积型。在荔枝生长发育过程中,Ca和Mn在荔枝果实中的转移能力低,成为果实生长发育的营养限制因素。总之,不同荔枝品种果实养分累积类型各异,可根据其养分累积类型制订更为精细的养分管理策略。优新荔枝品种施肥技术的制定可参考同类型的主栽传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果实生长 养分转移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典型生境下红火蚁蚁巢受干扰后工蚁活动能力研究
9
作者 张森泉 陈惠梅 +5 位作者 苟军 骆清兰 李平东 沈莲花 王磊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2,共7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后在短期内就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为探明红火蚁在不同生境下受到干扰后的活动能力,本研究使用刻度图示法,记录了夏冬两季期间干扰草坪、香蕉园、荒草地3种不同生境...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后在短期内就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为探明红火蚁在不同生境下受到干扰后的活动能力,本研究使用刻度图示法,记录了夏冬两季期间干扰草坪、香蕉园、荒草地3种不同生境中的蚁巢后工蚁的垂直爬行高度,使用工蚁的爬行高度来评估红火蚁的活动能力。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的爬行高度与生境、季节和干扰后时间相关。工蚁的爬行高度随干扰后时间的变化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夏季香蕉园的工蚁爬行高度最高,100 s时达到29.37 cm,活动性最强;冬季草坪的工蚁爬行高度最低,20 s时为1.1 cm,活动能力最弱。在蚁巢受干扰后,夏季的工蚁反应速度和爬行高度明显大于冬季的。本研究还通过建立红火蚁工蚁爬行高度与干扰时间之间的多个模型,量化了蚁巢受到扰动后工蚁的活动能力,为红火蚁的科学监测和准确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干扰 爬行高度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沼液主要养分的分布特性及潜在肥料价值与环境风险
10
作者 廖颖琪 陈华梅 +6 位作者 杨子安 罗漫桐 郑芊 龙新宪 叶观保 余光伟 种云霄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175-180,共6页
猪粪沼液主要养分物质含量的变异对资源化利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为实现沼液全面精准还田,通过收集近20年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对猪粪沼液氮(N)磷(P)钾(K)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猪粪沼液对于多种常见作物潜在肥料价值,并对其... 猪粪沼液主要养分物质含量的变异对资源化利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为实现沼液全面精准还田,通过收集近20年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对猪粪沼液氮(N)磷(P)钾(K)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猪粪沼液对于多种常见作物潜在肥料价值,并对其安全施用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①猪粪沼液氮、磷、钾含量高限分别在5.94、2.22、4.30 g/L,但90%以上分布在低浓度范围(TN:0.03~2.5 g/L、TP:0.003~0.25 g/L、TK:0.008~1.5 g/L)。②施用猪粪沼液更能满足柑桔种植对氮磷钾的需求,对相应化肥的潜在替代程度最高;对多种作物来说,按等氮量原则施用猪粪沼液的同时更易满足钾的需求,即施用猪粪沼液除氮肥外,更易节省钾肥的投入。③沼液还田施用方案制定时,应在已有的等氮量和配方施肥等技术基础上,将作物耕作层水分容纳量作为重要参数进行考虑,以确保氮浓度较低的沼液施用后氮磷的有效利用以及防控其向深层土壤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沼液还田 氮磷钾 养分价值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0.78 Ma以来古环境演化:来自XRF连续扫描的证据
11
作者 许聿迪 刘承帅 +3 位作者 高庭 刘彧 尹润生 孙蕗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82,共15页
云贵高原地区气候受到不同季风的显著影响,变化趋势较为复杂。为探究该地区环境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选取贵州草海湖泊沉积柱2023CH(D)为研究材料,通过高分辨率X射线荧光(XRF)连续扫描和古地磁分析,结合磁化率、粒度及Al... 云贵高原地区气候受到不同季风的显著影响,变化趋势较为复杂。为探究该地区环境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选取贵州草海湖泊沉积柱2023CH(D)为研究材料,通过高分辨率X射线荧光(XRF)连续扫描和古地磁分析,结合磁化率、粒度及Al、Si、K、Ca等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对草海地区0.78 Ma以来的古环境演化进行探讨。研究发现0.78 Ma以来草海的古环境演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Ⅰ阶段(0.78~0.66 Ma),草海地区气候基本响应全球气候变化;Ⅱ阶段(0.63~0.33 Ma)草海区域气候在全球气候主导的基础上,也明显响应地轴倾角和岁差周期;Ⅲ阶段(0.32~0.22 Ma)为相对温和的冰期凉湿气候,条件适宜碳酸盐岩大量淋溶;Ⅳ阶段(0.21~0.12 Ma)总体呈现冷干气候,早晚两段偏暖湿,物理和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均较好地响应岁差周期;Ⅴ阶段(0.12~0.02 Ma)整体趋于冷干,但气候在亚轨道尺度上于冷干-暖湿之间快速振荡,且波动幅度呈增大趋势。草海的气候演化同时受到轨道周期和亚轨道周期影响,不同古环境代用指标对轨道周期的响应存在差异。植被覆盖率受亚洲季风强度的显著影响,其变化主要受全球气候的调控,而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相对强度和降雨量对倾角和岁差周期响应更敏感。草海地区气候波动呈现频率更快且更加极端的趋势。总体而言,草海地区气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较为复杂,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湖泊沉积 XRF连续扫描 元素地球化学 古环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期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2
作者 周铭浩 李彤 +4 位作者 邓滢 叶四化 张家卫 黄少峰 林学明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为探究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2022年7月(丰水期)对东江干流29个断面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调查,对比了枯水期与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 为探究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2022年7月(丰水期)对东江干流29个断面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调查,对比了枯水期与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环境因子[水温(WT)、p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3)-N)、总磷(TP)、总氮(TN)、浊度(TUR)、透明度(SD)]对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干流枯、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为绿藻-硅藻型,枯水期浮游植物种类数(7门186种)高于丰水期(7门181种)。全年优势种共有6种,为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和隐藻(Cryptomonas sp.),其中枯水期优势种有3种,丰水期优势种有4种。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8.09×10^(7)cells/L,130.06 mg/L)分别为枯水期(2.57×10^(7)cells/L,40.04 mg/L)的3.1倍和3.2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结果显示,丰水期生物多样性高于枯水期,研究断面的水质总体处于轻度~中污染状态。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不同水期的WT、pH、DO、TN、TUR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WT、DO、TUR是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宝山矿水外排的环境影响:Ⅱ.农业生态系统 被引量:51
13
作者 林初夏 卢文洲 +2 位作者 吴永贵 龙洁 聂呈荣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大宝山外排酸性矿水对周边农村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具严重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农田所用的灌溉水酸度很强,灌溉水中多种重金属含量高于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其中Cd超标约16倍;土壤严重酸化,pH值可低至3.9,总实际酸度平均达47mmol/kg,比水溶... 大宝山外排酸性矿水对周边农村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具严重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农田所用的灌溉水酸度很强,灌溉水中多种重金属含量高于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其中Cd超标约16倍;土壤严重酸化,pH值可低至3.9,总实际酸度平均达47mmol/kg,比水溶性酸度高147倍,表明由矿水带进土壤的无机酸通过土壤的缓冲作用暂时转化为非水溶态并在土壤中累积;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以Zn、Cu和Cd为甚;粮食和果蔬等作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其中尤以Cd最为突出,最高可超标近1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水外排 重金属 灌溉 土壤污染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肥料对农业与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郑超 廖宗文 +1 位作者 刘可星 毛小云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1期132-134,150,共4页
以肥料的发展先后,将肥料的发展历史分为有机时代、无机时代和有机无机复合时代;论述肥料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并对未来肥料的发展提出预测和展望。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生物肥料不仅可以节省自然资源,而且还可在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控释肥料... 以肥料的发展先后,将肥料的发展历史分为有机时代、无机时代和有机无机复合时代;论述肥料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并对未来肥料的发展提出预测和展望。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生物肥料不仅可以节省自然资源,而且还可在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控释肥料的基础上,以有机复合肥作为基质,利用控释肥料的包膜剂、粘着剂等进行生物肥料优化组合;可以说生物复合肥料将是未来肥料发展的主流。可以预料,未来肥料是实现清洁生产、物质循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可以消纳转化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生活所产生的废物,而且它所投入的有机复合肥,也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农业 环境 可持续发展 平衡施肥技术 有机肥料 无机肥料 复合肥料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华南地区土壤中莠去津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苗辉 冯莉 +2 位作者 姚强 黄继光 周利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4-889,共6页
为明确环境因素对土壤中莠去津降解的影响,以华南地区蔬菜田土壤为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莠去津在不同温度、p H值和湿度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结果表明:温度对莠去津的降解影响最为明显,在(5"0.5)℃、(15"0.5)... 为明确环境因素对土壤中莠去津降解的影响,以华南地区蔬菜田土壤为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莠去津在不同温度、p H值和湿度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结果表明:温度对莠去津的降解影响最为明显,在(5"0.5)℃、(15"0.5)℃、(25"0.5)℃和(35"0.5)℃时的半衰期分别为187.30,19.97,14.38,8.87 d,说明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p H对其降解存在一定影响,当p H值为7.0、8.0和6.0时,半衰期分别为10.95,16.82,14.41 d;湿度对莠去津的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30%、60%和90%湿度条件下,其半衰期分别为13.35,13.64,20.44 d。因此,温度是影响莠去津降解的关键因素,推荐蔬菜地夏季施用莠去津可能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温度 PH 湿度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红壤资源农业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胡月明 欧阳村香 +2 位作者 戴军 吴顺辉 温志平 《土壤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53-57,共5页
将我国红壤资源的农业利用研究划分为考察、垦殖与培肥阶段(50 年代初~70 年代初) 、改良整治与综合利用阶段(70 年代中~80 年代中) 及可持续利用研究阶段(80 年代末以来)3 个时期,简要介绍了各个时期对红壤资源进... 将我国红壤资源的农业利用研究划分为考察、垦殖与培肥阶段(50 年代初~70 年代初) 、改良整治与综合利用阶段(70 年代中~80 年代中) 及可持续利用研究阶段(80 年代末以来)3 个时期,简要介绍了各个时期对红壤资源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所采取的整治与利用措施,总结了目前存在的4 大主要问题并提出了4 条相应的改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资源 利用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浙江省红壤资源分区及农业利用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月明 戴军 +1 位作者 王人潮 李永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12,共5页
该文以浙江省为例,将GIS技术与数学模型相结合进行红壤资源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在红壤资源分类与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红壤资源农业利用分区与命名体系,在ARC/INFO支持下进行红壤资源农业利用分区.将浙江省红壤资源划... 该文以浙江省为例,将GIS技术与数学模型相结合进行红壤资源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在红壤资源分类与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红壤资源农业利用分区与命名体系,在ARC/INFO支持下进行红壤资源农业利用分区.将浙江省红壤资源划分为6个农业利用区和20个亚区.分析了各区的红壤资源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浙江 红壤资源 农业利用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树叶在华南地区陆地与水环境中的分解速率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迟国梁 王军 +1 位作者 王建武 童晓立 《生态科学》 CSCD 2009年第4期299-304,共6页
利用粗细2种孔径的分解袋对两种树叶(蒲桃和白兰)在广州长岗山自然保护小区的陆地和池塘中分别进行了为期210 d和60 d的分解研究。在陆地环境中,蒲桃在粗细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3318 d^(-1)和0.003728 d^(-1),白兰在粗细网袋中的... 利用粗细2种孔径的分解袋对两种树叶(蒲桃和白兰)在广州长岗山自然保护小区的陆地和池塘中分别进行了为期210 d和60 d的分解研究。在陆地环境中,蒲桃在粗细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3318 d^(-1)和0.003728 d^(-1),白兰在粗细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9238 d^(-1)和0.004379 d^(-1);在静水环境中,蒲桃在粗细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9536 d^(-1)和0.012591d^(-1),白兰在粗细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17949 d^(-1)和0.020759 d^(-1)。结果表明,两种树叶在陆地中的分解速率均慢于水环境。另外,由于富含丹宁的蒲桃叶片具有抑菌作用,因此,无论在陆地还是水环境,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均慢于白兰树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叶凋落物 陆地 水环境 分解速率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担任农科专业大学班主任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媚 周而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342-2343,共2页
结合从事大学兼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阐述了做好农科大学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高等农业教育 大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教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早期阶段的“燎原星火”——以1975年至2000年公开的部分资料为依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建军 陈欣 +9 位作者 胡亮亮 章家恩 吴文良 林文雄 曹林奎 曹凑贵 李萍萍 李凤民 王克林 骆世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农业现代化研究》《生态学杂志》等多种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有关学术期刊网站及孔夫子旧书网,对1975—2000年期间,中国内地从事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单位)和学者、公开出版的部分著作名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学领域(C03)与农业生态相关的立项项目、中国知网系统内中文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要素分析(发表年份、作者、所在单位、刊载期刊等)、被引次数及相关期刊创刊号特邀专论为依据的重要学术论文和学术论著题录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分析描述了早期阶段农业生态学及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及其变化过程。此外,本文还陈列和介绍了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自成立至2000年期间组织和主办的十届全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情况以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发展。本文为关心和支持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各界人士了解20世纪最后25年里中国农业生态学领域的大致概貌提供了一个粗略小结,也是对既往时代的认同、肯定和对现世同人的鼓励鞭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 中国知网系统 科学事件 资料挖掘 数据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