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6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挑战、转型与创新--长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必良教授访谈 被引量:39
1
作者 罗必良 胡新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F0003,共5页
中国农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何去何从亦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口。罗必良教授向我们分析了我国农业经营制度面临的变化和重大挑战,指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从土地规模经营转向服务规模经营;并认为四川崇... 中国农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何去何从亦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口。罗必良教授向我们分析了我国农业经营制度面临的变化和重大挑战,指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从土地规模经营转向服务规模经营;并认为四川崇州所探索的"农业共营制"可能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制度 规模经营 分工经济 交易装置 农业共营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芳 李欣 王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0-24,共5页
以华南农业大学产学研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我国农业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安排、组织结构和模式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探究适合我国农业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关键词 农业高校 产学研合作 合作机制:华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能力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来自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证据
3
作者 李琴 潘奇禧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5,共9页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6%;机制分析显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6%;机制分析显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统筹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统筹能力,促进农业机械的利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低龄、高学历户主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使用农业机械,且在粮食主产区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也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据此,建议政府深层次挖掘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资源整合上的潜力,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并发挥集体在乡村基建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集体经济组织 统筹能力 农业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春桃 王蕴峰 尹晓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44-151,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得出以下结论:外语学习焦虑普遍存在于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外语学习焦虑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负相关;...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得出以下结论:外语学习焦虑普遍存在于农业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外语学习焦虑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负相关;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外语焦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外语学习焦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口语和听力差;害怕否定评价;考试焦虑;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影响;独特的心理特征等。减轻外语学习焦虑的措施包括:提高学生的自信;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增强外语学习动机和兴趣;改革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和评分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焦虑 外语学习 CET-4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下绿色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蓓 黄薏翰 朱吉婵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9,共14页
引导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促进社区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基于双系统理论,探讨两种不同形式的绿色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以及数字信任与绿色信任的并行中介作用和社区氛围的调节效应。采用偏最小... 引导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促进社区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基于双系统理论,探讨两种不同形式的绿色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以及数字信任与绿色信任的并行中介作用和社区氛围的调节效应。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收集的472份有效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绿色情感互动和绿色信息互动正向促进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且前者的作用更显著,表明绿色情感互动通过触发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绿色生产理念的价值共振,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正向作用更大;数字信任和绿色信任在其中起并行中介作用,即绿色情感互动与绿色信息互动通过数字信任和绿色信任两条并行的心理机制路径间接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值得关注的是,社区氛围不仅削弱数字信任与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间的关系,还会弱化绿色情感互动与绿色信息互动通过数字信任和绿色信任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间接效应,较强的社区氛围或许引发信息超载和虚假舆论等负面影响,导致绿色互动通过消费者信任对价值共创行为的间接影响减弱。鉴于此,为更好促进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社区支持农业实践者应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交互场景,强化成员间绿色价值情感纽带;开发可视化溯源系统,筑牢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的数字信任与绿色信任基础;畅通多元化交流渠道,营造理性自由社区氛围。研究结论从理论上厘清绿色互动如何促进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从实践上为优化社区支持农业经营策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互动 信任 价值共创行为 社区氛围 社区支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维度与度量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有华 卢欣雨 +1 位作者 张壮 陈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8-4560,共13页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系统多维度韧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拓展;实证上,结合FAO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数据库,综合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香农熵方法以及广义据估计方法,为分析农业生产综合韧性和各维度韧性提供了衡量指标。理论分析表明,当前理论界应当高度重视农业韧性的复杂性,重新反思和刻画农业生产系统韧性;实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全国农业综合韧性呈“W”型演化趋势,即分别在2004和2016年出现最低值,2016年后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粮食生产波动韧性在2016年以前较为稳定,并无明显的趋势,但在这之后则呈现出快速提高的趋势;生态韧性总体呈现倒“V”型趋势,2003年后下降趋势明显;2001—2019年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则呈现“N”型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的增幅较为明显。三大韧性的耦合协调度自2004年之后趋于稳定,在2016后得到明显提升,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各维度韧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改进。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关韧性概念的争论,完善和拓展了韧性理论的应用与框架,揭示了农业生产系统韧性演化路径和规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农业生产 农业功能 粮食安全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探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明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共2页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再分配作用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再分配作用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202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再次强调,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规模。”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避免“使命漂移”,是新时代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资产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债务规模 财产权益 脱贫攻坚 农业农村发展 振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延拓协同与特色农业用地绩效 被引量:1
8
作者 万俊毅 戴志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2,共11页
提高特色农业用地绩效是资源环境约束下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基于中国288个地级市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双链”延拓协同对特色农业用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双链”延拓协同能够显著提升特... 提高特色农业用地绩效是资源环境约束下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基于中国288个地级市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双链”延拓协同对特色农业用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双链”延拓协同能够显著提升特色农业用地绩效,且主要作用于提升特色农业用地效益。机制检验显示,“双链”延拓协同通过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促进产业集聚两条路径,提升特色农业用地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双链”延拓协同的促进作用在特色后致性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具有“扶弱性”,在特色先赋性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存在“资源福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延拓协同 特色农业 用地绩效 市场竞争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基于非农就业和要素供给视角 被引量:18
9
作者 魏滨辉 罗明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6,共13页
基于2003—2019年2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一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基于2003—2019年2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一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等多种方法检验后依然稳健。(2)“需求-供给”两端分析表明,促进非农就业和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供给是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路径。(3)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和规模化种植较为完善的城市更明显。(4)城镇化在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具有显著“单一”门槛效应,只有在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数字经济才能发挥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智慧城市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非农就业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集中流转如何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10
作者 罗明忠 阮若卉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20年和2022年两期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543个行政村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集中流转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20年和2022年两期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543个行政村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集中流转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地集中流转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地集中流转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和提高农地流转租金两个渠道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拓展性分析表明,农地集中流转未损害农户的承包权益和收益,还会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同时,农地集中流转能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亩均产量,但对农地租金占农业净收益比重影响不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农地集中流转对封闭程度较高、政治信任度较高与非农就业程度较高村庄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发挥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中间服务职能,进一步提高农地流转配置效率,推动农地要素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集中流转 农村集体经济 交易成本 农地流转租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社会网络拓展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11
作者 罗明忠 田齐月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7,共15页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数字乡村建设对9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是3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1.92倍,表征其效用发挥存在门槛效应。社会网络拓展在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相较于丘陵、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地区村庄的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强。村委会与县政府距离越近、村庄人口规模越大,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的数字化转型,增强村庄数字化治理能力,以此提升村庄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社会网络拓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志强 万俊毅 徐静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分析及Markov链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样本观察期内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稳定提升但存在显著空间分布差异... 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分析及Markov链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样本观察期内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稳定提升但存在显著空间分布差异,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且随时间演进不断扩大;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等级分布状态总体相对稳定,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和较强空间依赖性,水平区间的动态演进以相邻阶段转移为主,难以实现跨越式转移;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整体呈现向好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但也存在向下转移风险。据此,建议各省份基于区域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加大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挖掘力度;强化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特色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果;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优化特色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发展水平 空间格局 分布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共创意识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影响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9,共14页
根据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74个行政村样本数据,从价值共创视角,基于“情感动员-行动参与-效率提升”的分析逻辑,实证考察了村庄价值共创意识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庄价值共创意识对新型农村... 根据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74个行政村样本数据,从价值共创视角,基于“情感动员-行动参与-效率提升”的分析逻辑,实证考察了村庄价值共创意识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庄价值共创意识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村庄价值共创意识能促进村民以合作参与和资源整合的形式参与价值共创,进而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此外,村庄价值共创意识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南方地区村庄、人口规模较大村庄、外来人口规模较小村庄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村庄中,其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应不断强化村庄价值共创意识,鼓励多元主体参与集体经济建设,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合作参与 资源整合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智慧农业案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蝶君 李桦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4,共12页
无人农场、植物工厂、智慧果园、智慧猪场、智慧渔场等融合多类颠覆性技术的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已经在实践中展示出对新质生产力塑造的强大驱动力。围绕该问题,采用扎根理论对11家智慧农业企业质性数据进行编码,构建智慧农业颠覆性技术创... 无人农场、植物工厂、智慧果园、智慧猪场、智慧渔场等融合多类颠覆性技术的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已经在实践中展示出对新质生产力塑造的强大驱动力。围绕该问题,采用扎根理论对11家智慧农业企业质性数据进行编码,构建智慧农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智慧农业颠覆性技术融合应用场景形成颠覆性创新,在重构农业生产价值链过程中塑造新质生产力。同时建立颠覆性技术跃迁与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动态演化理论框架,揭示不同转型阶段的情景条件。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颠覆性创新理论研究,对于农业企业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也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 智慧农业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资源要素配置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伟祁 谭卓敏 柳松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9-143,共5页
作为传统普惠金融数字化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成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 作为传统普惠金融数字化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成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覆盖广度相比,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更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资源要素配置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发挥资本供给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劳动力回流效应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粮食主产区和低财政水平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普惠金融 资源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资本回报率的测算、区域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16
作者 黄晓婷 刘仁和 杨泽宸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37-142,共6页
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空间独特性和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性,容易导致资本回报率出现区域差异。文章根据2004—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测算得到各省份考虑调整成本影响后的农业资本回报率,发现其均值较低,而且省份间差异较大;运用Dagum基尼系... 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空间独特性和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性,容易导致资本回报率出现区域差异。文章根据2004—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测算得到各省份考虑调整成本影响后的农业资本回报率,发现其均值较低,而且省份间差异较大;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分析发现,超变密度是中国农业资本回报率总体空间差异形成的第一来源,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分别位列第二、第三;采用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农业资本回报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业资本回报率都存在β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本回报率 Dagum基尼系数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生命周期与战略选择
17
作者 陈嘉贤 陈焕裕 张日新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1-75,80,共6页
文章利用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下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了企业的战略选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后企业的战略选择更加激进... 文章利用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下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了企业的战略选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后企业的战略选择更加激进。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高管团队中的海外背景会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激进战略的正向影响。最后,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成长型和变革型产业生命周期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企业激进战略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生命周期 战略选择 高管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模林农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18
作者 陈泳翰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4期176-178,共3页
研究从林业经济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小规模林农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及其经济效益,以仙居乡长兴镇村林农农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分析合作社的林地经营、林粮间作模式、林业产品多元化及林业经济效益,揭示了其在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 研究从林业经济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小规模林农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及其经济效益,以仙居乡长兴镇村林农农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分析合作社的林地经营、林粮间作模式、林业产品多元化及林业经济效益,揭示了其在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合作社采用“高低利用、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的林业经营模式,有效提高了林地综合效益。同时,合作社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收益分红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林农收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小规模林农合作社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合作社 林业管理模式 林业经济效益 林粮套作 林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规范脱序、社会网络嵌入与社会信任重塑: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打破农民工“同乡同业”格局
19
作者 潘岚 张露 万浩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9,共17页
“同乡同业”格局虽能为流动初期的农民工提供就业与情感支持,但存在就业质量提升乏力等问题,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改善社会资本消弭这些弊端。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同乡同业”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 “同乡同业”格局虽能为流动初期的农民工提供就业与情感支持,但存在就业质量提升乏力等问题,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改善社会资本消弭这些弊端。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同乡同业”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利于打破农民工“同乡同业”格局,其逻辑在于农民工脱序于流出地的社会规范、嵌入流入地的社会网络并实现对社会信任的重塑;(2)南方稻作区具有更强的集体主义文化,形塑了浓厚的“同乡同业”氛围,但数字经济发展下就业渠道的拓宽对此产生强烈冲击;(3)数字经济发展为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的高市场化地区提供了便捷解决方案,增强对“同乡同业”格局的瓦解力度;(4)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农民工的风险感知和应对能力,进而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脱离“同乡同业”格局的更大拉力;(5)“同乡同业”格局打破后,农民工劳动收入增加、过度劳动缓解、就业稳定性提高。据此,发展数字经济时应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促使农民工将“数字红利”转化为就业质量提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同乡同业 社会规范 社会网络 社会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助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以清远特色产业为例
20
作者 廖嘉豪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8期126-128,共3页
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构建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分析框架,选取清远市桂花鱼、九龙豆腐两类特色农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在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 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构建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分析框架,选取清远市桂花鱼、九龙豆腐两类特色农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在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互动逻辑与演进机制。研究发现,区域特色资源禀赋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有为政府在产业初期发挥关键引导作用,有效市场机制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而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动态演进特征。基于此,提出应因地制宜引导特色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完善产业链条和制度供给,推动市场机制健康运行。为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撑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清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