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区典型生境下红火蚁蚁巢受干扰后工蚁活动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森泉 陈惠梅 +5 位作者 苟军 骆清兰 李平东 沈莲花 王磊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2,共7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后在短期内就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为探明红火蚁在不同生境下受到干扰后的活动能力,本研究使用刻度图示法,记录了夏冬两季期间干扰草坪、香蕉园、荒草地3种不同生境...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后在短期内就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为探明红火蚁在不同生境下受到干扰后的活动能力,本研究使用刻度图示法,记录了夏冬两季期间干扰草坪、香蕉园、荒草地3种不同生境中的蚁巢后工蚁的垂直爬行高度,使用工蚁的爬行高度来评估红火蚁的活动能力。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的爬行高度与生境、季节和干扰后时间相关。工蚁的爬行高度随干扰后时间的变化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夏季香蕉园的工蚁爬行高度最高,100 s时达到29.37 cm,活动性最强;冬季草坪的工蚁爬行高度最低,20 s时为1.1 cm,活动能力最弱。在蚁巢受干扰后,夏季的工蚁反应速度和爬行高度明显大于冬季的。本研究还通过建立红火蚁工蚁爬行高度与干扰时间之间的多个模型,量化了蚁巢受到扰动后工蚁的活动能力,为红火蚁的科学监测和准确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干扰 爬行高度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红火蚁绿色驱避剂制剂研究
2
作者 肖晓琪 杨嘉琪 +1 位作者 陆永跃 王磊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7-1318,I0029-I0035,共19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全球性的入侵害虫,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开发出针对红火蚁的绿色、高效、持久的驱避剂制剂,为人类提供及时有效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配制了不同浓度的邻氨基苯甲酸乙酯、邻氨基苯甲...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全球性的入侵害虫,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开发出针对红火蚁的绿色、高效、持久的驱避剂制剂,为人类提供及时有效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配制了不同浓度的邻氨基苯甲酸乙酯、邻氨基苯甲酸丁酯和甲基异丁香酚3种生物源或可食用物质的制剂,并测试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红火蚁的驱避效果,同时对其在不同温度和储藏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种有效成分的驱避剂制剂对觅食状态或受惊扰状态的红火蚁工蚁均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在室内条件下,2 mg/mL、4 mg/mL、8 mg/mL邻氨基苯甲酸丁酯,4 mg/mL和8 mg/mL甲基异丁香酚和8 mg/mL邻氨基苯甲酸乙酯在60 min内对觅食的红火蚁具有显著驱避效果。在野外条件下,5%邻氨基苯甲酸丁酯和甲基异丁香酚制剂在60 min内对觅食的红火蚁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5%和10%甲基异丁香酚在短时间内对受惊扰的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对5%的邻氨基苯甲酸乙酯、邻氨基苯甲酸丁酯和甲基异丁香酚驱避剂制剂进行储存条件下的理化性质分析发现,邻氨基苯甲酸乙酯和甲基异丁香酚两种驱避剂制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综上研究表明,5%甲基异丁香酚制剂对红火蚁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和较高的稳定性,在室内外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高效且持久的驱避作用,是较好的红火蚁绿色驱避剂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驱避剂 驱避效果 绿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园区防治红火蚁技术研究——以佛山市农科园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德龙 田瑞钧 +3 位作者 冯伟明 曾玲 许益镌 史亮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3期141-142,145,共3页
为探索适合农业园区防治红火蚁的技术方案,在佛山市农科园开展红火蚁防治技术示范工作,通过区域调查、区域划分、科学监测、点面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后,园区内的活动蚁巢防效达100.00%,工蚁数量防效达99.06%,因此本技... 为探索适合农业园区防治红火蚁的技术方案,在佛山市农科园开展红火蚁防治技术示范工作,通过区域调查、区域划分、科学监测、点面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后,园区内的活动蚁巢防效达100.00%,工蚁数量防效达99.06%,因此本技术示范适合在现代农业园区进行红火蚁防治,可为农业生产中红火蚁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现代农业园区 防治技术 佛山市农科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自然种群耐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许益镌 陆永跃 +2 位作者 黄俊 曾玲 梁广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4-983,共10页
为综合评价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抗寒能力,依据2005-2006年在深圳野外获得的红火蚁自然种群测定了其不同品级及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各品级及其3个虫态的过冷却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工... 为综合评价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抗寒能力,依据2005-2006年在深圳野外获得的红火蚁自然种群测定了其不同品级及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各品级及其3个虫态的过冷却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工蚁与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不存在差异,而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存在差异;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大小依次为蛹(成虫(幼虫。红火蚁自然种群在越冬前后存在过冷却点波动的现象,表现为从10月份开始红火蚁野外种群的过冷却点开始逐渐下降,在2月份达到最低,为-12.68℃,3月份回升到-9.51℃。红火蚁低温下的存活率S^T与低温暴露温度T和暴露时间t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谛曲线方程。当处理时间为0.5h,红火蚁在-14℃时存活率为15.3%;当处理时间为1,2和4h,工蚁在处理温度分别为-13,-9和-9℃才可全部致死。当处理温度为-10℃,需要经过240min工蚁才全部死亡,在-11℃,则需要120min。相同低温的不同变幅和持续作用对工蚁的存活有较大的影响。总体来说,经过相同的处理时间,低温变幅越大存活率越低,而且存活率降至0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4±9℃处理时在经过9d即降为0,而4±0℃处理则要长于15d。与对照相比,4±6℃和4±9℃处理4d能显著提高工蚁在低温下的存活率。结果提示,不同变幅的持续低温作用对红火蚁的抗寒能力有着驯化作用,红火蚁对极端气候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自然种群 耐寒性 过冷却点 低温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典型生境中红火蚁觅食行为及工蚁召集规律 被引量:33
5
作者 许益镌 陆永跃 +1 位作者 曾玲 梁广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5-861,共7页
观察研究了华南地区几种典型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类型食物的觅食行为和工蚁召集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觅食行为存在搜寻、召集及搬运等主要过程。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对食物的搜寻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荔枝园中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生境... 观察研究了华南地区几种典型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类型食物的觅食行为和工蚁召集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觅食行为存在搜寻、召集及搬运等主要过程。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对食物的搜寻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荔枝园中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生境;荔枝园、荒地、路边生境中红火蚁对蜂蜜的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几种食物;同一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重量的同种食物搜寻时间无明显变化。发现食物后召集的工蚁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于较大的食物一般30min左右召集的工蚁数量达到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并逐渐减少,而对于可以直接搬动的食物发现后15min左右群体召集数量达到最大并很快将其搬走。召集工蚁数量与发现后时间的关系符合二次非线性方程,建立了火腿肠、花生油和蜂蜜等食物上红火蚁工蚁召集数量与发现时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Na=4183.91e^-0.0327T-4231.48e^-0.0346T,Na=3253.78e^-0.0233T-3314.59e^-0.0271T,Na=117.97e^-0.0131T-163.93e^-0.0808T。对于不同食物红火蚁发现后召集的最大工蚁数量间有明显差异,其中花生油上最大,平均为176.3头,火腿肠上次之,为90.4头,蜂蜜上最少,为68.0头。对于不同重量的同种食物,工蚁的召集动态规律较为一致,发现食物后25-30min左右工蚁的召集数量均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发现食物后时间长度和食物上工蚁数量也符合房室模型函数Na=c1×exp(-c2T)-c3×exp(-c4T)。同种食物不同重量之间同一时间召集的工蚁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呈随食物重量增大而增大趋势。不同生境中对相同质量同种食物工蚁召集数量动态总体变化规律相近,但在发现食物后工蚁数量增长的速度和最大召集工蚁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以路边工蚁数量增长最快、工蚁总数最多,苗圃次之,荔枝园、荒地中工蚁增长速度均较低。红火蚁对不同食物种类切割、搬运耗时存在很大差异,搬运完0.5g的火腿肠需要26.23h,而黄粉虫幼虫(重量约为0.1g)仅为15.6min。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对相同重量同一种食物的搬运耗时也不同,荔枝园要长于其它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觅食行为 召集 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种杀虫剂对红火蚁工蚁的触杀活性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黄田福 熊忠华 曾鑫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29,共4页
室内采用药膜法研究了15种杀虫剂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的触杀毒力、瞬时接触毒杀和虫体接触传导毒杀活性.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对杀虫剂较敏感,所试15种药剂中有14种杀虫剂处理24 h的LC50值低于10μg/mL,其中9种的... 室内采用药膜法研究了15种杀虫剂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的触杀毒力、瞬时接触毒杀和虫体接触传导毒杀活性.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对杀虫剂较敏感,所试15种药剂中有14种杀虫剂处理24 h的LC50值低于10μg/mL,其中9种的LC50值低于0.1μg/mL,仅有阿维菌素的触杀毒力表现较弱,其处理48 h的LC50值为1 045.74μg/mL.瞬时接触毒杀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毒杀活性随药剂浓度的提高而上升,其中,辛硫磷在质量浓度50μg/mL以上时,10 s瞬时接触毒杀活性24 h后即可达100%;氟虫腈、灭多威和毒死蜱也具有良好的瞬时接触毒杀活性.虫体接触传导毒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辛硫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易于通过虫体传导,辛硫磷50μg/mL处理24 h后的传毒活性为93.33%,100μg/mL以上的传毒活性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化学防治 杀虫剂 触杀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入侵对香蕉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负面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磊 王正 +1 位作者 曾玲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5-847,共13页
为了探索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入侵对南方典型旱作生态系统-香蕉种植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生态学效应,本文采用定点系统调查、采样的方法,收集、记录了红火蚁严重发生的高、中和低杂草覆盖度香蕉园香蕉植株上、杂草上、地表节肢... 为了探索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入侵对南方典型旱作生态系统-香蕉种植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生态学效应,本文采用定点系统调查、采样的方法,收集、记录了红火蚁严重发生的高、中和低杂草覆盖度香蕉园香蕉植株上、杂草上、地表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并比较了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多样性主要参数与红火蚁未发生区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红火蚁入侵区,高、中覆盖度类型区域香蕉植株上物种数有所增加,低覆盖类型物种数减少;高覆盖度类型区域香蕉植株上节肢动物个体总数增加,而中、低覆盖度类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低覆盖度下降幅最大,为38.01%。与无红火蚁区域相比,红火蚁入侵区高、中和低杂草覆盖度区域香蕉植株上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参数变化不大。与对照区域相比,入侵区高、中、低杂草覆盖度区域杂草上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降幅均大于30%,个体总数降幅均大于50%,丰富度指数降低了20%,而优势度指数分别增加了25%、37.5%、62.5%;入侵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降幅均近30%,个体总数降幅均在34%以上,丰富度指数降低了20%,高、中、低覆盖度区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指数分别上升了46.15%、61.54%、38.46%。红火蚁入侵对高、中、低杂草覆盖度香蕉园香蕉植株上节肢动物群落的负面影响较小,而对杂草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有显著负面影响,改变了这些地方节肢动物群落的特征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香蕉园 入侵 节肢动物群落 杂草覆盖度 生态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诱饵诱集法和陷阱法收集的红火蚁工蚁数量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陆永跃 许益镌 +2 位作者 曾玲 王磊 李宁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0-794,共5页
准确获得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发生程度数据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明确不同调查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建立该蚁发生程度度量的标准化体系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应用诱饵诱集法和陷阱法获得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并分析了... 准确获得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发生程度数据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明确不同调查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建立该蚁发生程度度量的标准化体系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应用诱饵诱集法和陷阱法获得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并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建立了模型。累计设置了840个诱饵,共诱集到183753头工蚁;设置840个陷阱,共收集工蚁93787头。一年中不同时期诱饵诱集法采集的工蚁数量以4月-6月最多,为285.8头/诱饵;陷阱法是7月-8月,为171.7头/陷阱。诱集法、陷阱法收集到的工蚁数量极显著相关,描述该关系的6个模型分别为Y=0.2693X+27.9010(1月-3月)、Y=0.2309X+22.6450(11月-12月)、Y=0.2818X+61.1160(4月-6月)、Y=0.6219X+28.1070(7月-8月)、Y=0.3067X+32.2510(9月-10月)、Y=0.3635X+32.2510(1月-12月)。本研究结果对建立红火蚁发生程度主要指标的转换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诱饵诱集法 陷阱法 工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浸泡对红火蚁的致死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爱明 陆永跃 +2 位作者 许益镌 曾玲 胡学难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2-345,共4页
以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杀灭对象,测定了热水浸泡对其的灭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1.5、40.5、39.5、39、38.5和38℃时分别处理5、10、15、40、45和50min,可将红火蚁全部杀灭。建立了热水温度X1、处理时间X2和红火... 以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杀灭对象,测定了热水浸泡对其的灭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1.5、40.5、39.5、39、38.5和38℃时分别处理5、10、15、40、45和50min,可将红火蚁全部杀灭。建立了热水温度X1、处理时间X2和红火蚁死亡率Y之间的模型方程为Y=-373.468+11.342X1+0.837X2。并给出了在不同温度下红火蚁死亡率达100%时的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热水浸泡处理 杀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园内红火蚁种群时序动态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爱明 王正 +1 位作者 曾玲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6-470,共5页
本文研究了香蕉园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年发生动态、日发生动态、红火蚁活动蚁巢数量的变化规律、蚁巢体积的变化以及蚁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香蕉园内红火蚁工蚁觅食数量全年的波动较大,5月和10月是红火蚁活动的两... 本文研究了香蕉园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年发生动态、日发生动态、红火蚁活动蚁巢数量的变化规律、蚁巢体积的变化以及蚁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香蕉园内红火蚁工蚁觅食数量全年的波动较大,5月和10月是红火蚁活动的两个高峰期,5月觅食活动最盛,1月觅食活动最弱。红火蚁在一天之中随温度的升高,觅食活动增强,但温度太高,会抑制其出巢觅食。春秋季节9:00~11:00和13:00~15:00、冬季13:00~15:00及夏季7:00~9:00和17:00~19:00时段较适宜其觅食。3月至6月份,蚁巢数量迅速增长,到6月份达全年的最大值,蚁巢体积也增长迅速,到9月份达全年最大值。对蚁群结构的季节性动态研究表明,春秋季节蚁群数量较大,冬季蚁群数量明显减少。红火蚁蚁群中以小型工蚁、工蚁幼虫和工蚁蛹所占比例较大,其它品级所占比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觅食动态 蚁巢 蚁群结构 香蕉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草地红火蚁工蚁活动性程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亿波 曾玲 +1 位作者 陆永跃 林华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5,共5页
应用刻度图示法研究了荒草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群体活动性规律.结果表明,最高爬升高度、平均爬升高度、工蚁恢复平静时间与蚁巢体积大小无显著相关;不同蚁巢被干扰后标尺上工蚁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45~60 s时... 应用刻度图示法研究了荒草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群体活动性规律.结果表明,最高爬升高度、平均爬升高度、工蚁恢复平静时间与蚁巢体积大小无显著相关;不同蚁巢被干扰后标尺上工蚁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45~60 s时达到最大,随后缓慢减少直至标尺上无工蚁.通过分析建立了红火蚁工蚁平均数量与干扰时间关系的多个模型.提出了红火蚁工蚁活动性综合评价指标:工蚁活动性评价指标=工蚁累计数量×0.4+工蚁最高爬升高度×0.1+工蚁平均爬升高度×0.3+工蚁恢复平静时间×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工蚁 活动 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甲烷对红火蚁的熏蒸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爱明 陆永跃 +2 位作者 许益镌 曾玲 胡学难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以广东口岸进口原木和废纸上携带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杀灭对象,测定了溴甲烷对其的熏蒸效果。在空箱内分别按6.01、12.01、22.52、25.53、28.53、31.53、34.53及37.54g/m3的浓度投药;在实箱内分别按25.53、28.53及31.53g... 以广东口岸进口原木和废纸上携带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杀灭对象,测定了溴甲烷对其的熏蒸效果。在空箱内分别按6.01、12.01、22.52、25.53、28.53、31.53、34.53及37.54g/m3的浓度投药;在实箱内分别按25.53、28.53及31.53g/m3的浓度投药,每个处理分别熏蒸2,4,6和8h,试验结果表明:在空箱内投药浓度为34.53、28.53和22.52g/m3时分别熏蒸4、6及8h,货柜箱内的红火蚁全部被杀灭。在实箱内投药浓度为31.53、28.53、及25.53g/m3时分别熏蒸4、6及8h,均能完全杀灭货柜箱内红火蚁。其它投药浓度和熏蒸时间的组合均不能达到检疫除害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溴甲烷 熏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对亚洲玉米螟的捕食作用及其发生影响
13
作者 黄俊 王磊 +3 位作者 张娟 许益镌 陆永跃 曾玲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6,共8页
蚂蚁在蛀茎害虫的综合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分布性的入侵蚂蚁红火蚁取食多种无脊椎动物并在入侵区域成为优势物种。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红火蚁对玉米重要害虫亚洲玉米螟的捕食作用。本文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研究红火蚁对亚洲玉... 蚂蚁在蛀茎害虫的综合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分布性的入侵蚂蚁红火蚁取食多种无脊椎动物并在入侵区域成为优势物种。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红火蚁对玉米重要害虫亚洲玉米螟的捕食作用。本文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研究红火蚁对亚洲玉米螟的觅食和捕食行为。研究显示,对于隐藏度低的亚洲玉米螟,红火蚁发现该害虫的时间约为40s,召集时间少于1 h。对于隐藏度高的亚洲玉米螟,红火蚁发现该害虫的时间超过26 min,召集时间接近6 h。野外实验显示,红火蚁可以降低玉米中后期生长阶段中50%的亚洲玉米螟卵块、94.1%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和92.9%亚洲玉米螟蛀食孔。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理解红火蚁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玉米螟 搜索行为 召集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园红火蚁和哀弓背蚁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席银宝 曾玲 +3 位作者 陆永跃 许益镌 梁广文 张维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红火蚁发生区荔枝园内的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发生较严重的荔枝园,哀弓背蚁和红火蚁种群数量间表现为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4,...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红火蚁发生区荔枝园内的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发生较严重的荔枝园,哀弓背蚁和红火蚁种群数量间表现为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4,而红火蚁发生较轻的荔枝园两者不相关.2种蚂蚁种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竞争系数(α)为0.3249.在轻度发生荔枝园,气温对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作用最大;而在重度发生荔枝园,气温通过影响红火蚁种群数量进而对哀弓背蚁产生的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是影响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最主要决定因素.经主成分分析,获得了2个包含3个因子的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5.73%和95.75%,并给出了2个主成分与3因子间函数表达式.建立了哀弓背蚁工蚁数量与气温(X1)、空气相对湿度(X2)、红火蚁工蚁数量(X3)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5.4902-0.0630X1-2.8131X2-0.0033X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哀弓背蚁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对蚁运植物种子影响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俊 许益镌 +2 位作者 陆永跃 张娟 曾玲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2期71-74,68,共4页
自然界中蚂蚁与蚁运植物的互惠关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蚁运植物种子的油质体是两者发生联系的纽带,它能为蚂蚁提供营养物质,且蚂蚁在消耗油质体的同时,搬运并散布了种子。红火蚁是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严重发生的一种入侵性蚂蚁,能在短时间... 自然界中蚂蚁与蚁运植物的互惠关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蚁运植物种子的油质体是两者发生联系的纽带,它能为蚂蚁提供营养物质,且蚂蚁在消耗油质体的同时,搬运并散布了种子。红火蚁是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严重发生的一种入侵性蚂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优势种,造成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单一化,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危险的社会性昆虫之一。由于该入侵蚂蚁极具侵略性、觅食能力强、种群庞大等特点,对蚁运植物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红火蚁对蚁运植物种子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红火蚁对蚁运植物种子油质体的喜好及搬运行为,以及对蚁运植物种子的直接影响(搬运、取食、划痕或毁坏)及间接影响(排挤本地蚂蚁),最后展望了未来红火蚁对蚁运植物影响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蚁运植物 种子 互惠共生 生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中各个体红火蚁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宇廷 罗国鸿 程代凤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6,共6页
昆虫体内普遍存在共生菌,这些共生菌需稳定定殖于昆虫体内才能与昆虫建立稳定的互作关系。为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共生菌种类与组成,本研究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对不同地理种群中红火蚁体内细菌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红... 昆虫体内普遍存在共生菌,这些共生菌需稳定定殖于昆虫体内才能与昆虫建立稳定的互作关系。为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共生菌种类与组成,本研究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对不同地理种群中红火蚁体内细菌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红火蚁工蚁与有翅雌蚁肠道细菌组成对环境敏感,不同地理种群间差异较大,幼虫共生菌组成种类相对保守,其中肠球菌Enterococcus为第一优势菌。该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稳定,而工蚁与有翅蚁无常驻共生菌,未来可从重点关注幼虫体内共生菌功能及其与红火蚁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共生菌 16s rRNA扩增子测序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共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DF-5的分离培养及其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晓宇 赵晓峰 +2 位作者 许益镌 程代凤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7-924,共8页
自入侵中国以来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受到广泛关注,明确与该蚁共生或者伴生的微生种类及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红火蚁工蚁体中筛选出一个共生菌株,观察、分析了其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同源序列特征,应... 自入侵中国以来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受到广泛关注,明确与该蚁共生或者伴生的微生种类及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红火蚁工蚁体中筛选出一个共生菌株,观察、分析了其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同源序列特征,应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菌株发酵液滤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命名为Streptomyces sp.DF-5,其发酵液滤液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如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均在70%以上,其中对荔枝霜疫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高达94.5%。本研究可为利用红火蚁共生菌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链霉菌DF-5 生长特性 抑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的中国红火蚁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奕雯 何晓芳 +2 位作者 陆永跃 曾玲 程代凤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背景】自入侵中国之后,红火蚁已给农林业、健康卫生、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危害。红火蚁在中国的入侵、扩散路径及方式等仍然是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国内14个地区和国外1个地区共1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的遗传多... 【背景】自入侵中国之后,红火蚁已给农林业、健康卫生、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危害。红火蚁在中国的入侵、扩散路径及方式等仍然是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国内14个地区和国外1个地区共15个红火蚁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应用7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15个红火蚁种群在各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各种群的平均表观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Shannon信息指数I、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0.2848、0.2708、0.3174、0.2629和43.63%,研究结果表明这15个红火蚁种群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FST为0.4258,说明有42.58%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表明红火蚁各种群之间有较高程度的分化,且遗传分化可能是由地理隔离和基因流障碍(Nem=0.7442)共同引起。遗传距离D显示,河源种群与其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均相对高于其他各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表明河源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可能是较为原始的类型。【结论与意义】短距离的种群主要通过自然扩散方式传播,地理距离与亲缘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长距离的种群主要依靠人为传播,因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成正比。对于长距离的入侵事件,监控与检疫是关键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种群 遗传结构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处理红火蚁工蚁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亿波 曾玲 陆永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82-85,共4页
采用刻度图示法评价5种杀虫剂处理红火蚁活动蚁巢对工蚁活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蚁净施药1 d后工蚁活动性略减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变化较小;绿爽处理后工蚁活动性显著下降,5~6 d后降至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红火蚁克星、灭蚁净、... 采用刻度图示法评价5种杀虫剂处理红火蚁活动蚁巢对工蚁活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蚁净施药1 d后工蚁活动性略减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变化较小;绿爽处理后工蚁活动性显著下降,5~6 d后降至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红火蚁克星、灭蚁净、晔康3种药剂处理蚁巢后工蚁活动性随时间延长不断减弱,第9 d下降至很低。建立了红火蚁工蚁活动性指数与杀虫剂处理后时间之间的多个多项式理论模型。考察了红火蚁克星使用剂量与红火蚁活动性关系,得出合适的使用剂量为15~25 g/蚁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杀虫剂 活动性 活动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对红火蚁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玉玲 陈思琪 +4 位作者 张森泉 李志强 岳鑫璐 王磊 许益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237,共6页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在入侵区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主要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剂防治红火蚁。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红火蚁产生耐药性和破坏生态环境等不良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入侵物种,在入侵区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主要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剂防治红火蚁。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红火蚁产生耐药性和破坏生态环境等不良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天然产物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触杀、驱避和熏蒸作用。本文就天然产物对红火蚁的生物活性及其开发为饵剂、触杀型药剂和驱避剂等的潜力以及应用效果进行简要总结与讨论,以期为红火蚁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天然产物 触杀作用 驱避作用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