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番荔枝科8属植物叶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同兴 陈新芳 +2 位作者 杨秉耀 吴鸿 李秉滔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中国番荔枝科 8属 2 8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8属植物叶片的表皮微形态在属级水平上较为稳定且具有较明显的属间差异。紫玉盘属具有星状毛 ;哥纳香属具有盾状毛和单列丝状毛两种...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中国番荔枝科 8属 2 8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8属植物叶片的表皮微形态在属级水平上较为稳定且具有较明显的属间差异。紫玉盘属具有星状毛 ;哥纳香属具有盾状毛和单列丝状毛两种类型表皮毛 ;蒙蒿子属具有棍棒状毛 ;而其它属只具有单列丝状毛 ;瓜馥木属叶远轴面表皮细胞外平周壁中央均向外突起形成一个乳突 ;鹰爪花属的气孔器具有双拱盖 ;银钩花属和蕉木属的气孔器突起 ,但前者的表皮细胞垂周壁直 ,而后者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 ;金钩花属气孔器周围的角质层呈瘤状突起。因此 ,可以利用这些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枝科 叶表皮 微形态 扫描电镜 中国 8属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品种叶表面硅质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秉耀 陈新芳 +1 位作者 刘向东 郭海滨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8个不同品种的水稻(Oryza sativaL.)叶片表面硅质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首次用X射线能谱分析其硅含量。结果发现8个品种间叶片表面硅质细胞形态结构和硅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四倍体品种不但硅质细胞大,而且硅元...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8个不同品种的水稻(Oryza sativaL.)叶片表面硅质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首次用X射线能谱分析其硅含量。结果发现8个品种间叶片表面硅质细胞形态结构和硅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四倍体品种不但硅质细胞大,而且硅元素含量也较高,其中矮脚南特-4x叶片表面硅质细胞表面积最大,达301.40mm2,硅元素相对含量也最高,为32.77 wt.%;广陆矮4号-4x硅质细胞表面积次之,为192.50mm2,硅元素相对含量为25.80 wt.%。这2个四倍体品种的气孔硅乳突数都是8个,比二倍体品种多1倍。四倍体品种田间表现植株直立、基部通风性好、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虫性均较强。二倍体品种零轮、P23、L202、D27 F2(野生稻杂种)、华粳籼74和E5等品种硅质细胞表面积明显比四倍体的小,平均小3.6倍;硅元素含量也较低,平均比四倍体的低1.4倍;抗性较2个四倍体水稻品种差。本文的结果初步说明水稻叶片硅质细胞大小和含量与抗性可能存在密切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片 硅质细胞 硅元素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植物——蟛蜞菊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秉耀 陈新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41-142,共2页
抗性植物——蟛蜞菊扫描电镜研究杨秉耀陈新芳(华南农业大学电镜室510642,广州)关键词:抗性植物;蟛蜞菊;扫描电镜中图分类号:S432.2植物自身抗性是生物防治中一个古老又新兴的技术。植物抗病虫害,以生物学为基础抑... 抗性植物——蟛蜞菊扫描电镜研究杨秉耀陈新芳(华南农业大学电镜室510642,广州)关键词:抗性植物;蟛蜞菊;扫描电镜中图分类号:S432.2植物自身抗性是生物防治中一个古老又新兴的技术。植物抗病虫害,以生物学为基础抑制病虫害,在农业史上早有认识,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植物 蟛蜞菊 扫描电镜 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束顶病病原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伦璇 钟毅敏 陆东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香蕉束顶病 病原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同源四倍体水稻胚囊的形成与发育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华华 冯九焕 +2 位作者 卢永根 杨秉耀 刘向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0-384,共5页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研究植物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过程以及胚囊变异的理想工具。同源四倍体水稻是二倍体水稻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经透明处理的水稻子房,研究加倍的基因剂量对于四倍体水稻的胚囊形...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研究植物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过程以及胚囊变异的理想工具。同源四倍体水稻是二倍体水稻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经透明处理的水稻子房,研究加倍的基因剂量对于四倍体水稻的胚囊形成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广陆矮4号四倍体大部分的胚囊形成与发育的过程基本是正常的,一部分胚囊出现异常现象,在成熟胚囊时期异常频率为10 61%;L202四倍体的异常频率较高,成熟胚囊时期异常频率达到45 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囊 水稻 同源四倍体 成熟胚 发育 染色体加倍 利用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 囊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杂交F1胚囊育性及发育特点 被引量:5
6
作者 练子贤 魏常敏 +5 位作者 卢永根 赵杏娟 傅雪琳 李金泉 杨秉耀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台中65杂交F1的成熟胚囊育性、胚囊形成发育及受精特点进行研究。杂种F1成熟胚囊平均育性为64.61%。不同杂种的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异常的主要类型...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台中65杂交F1的成熟胚囊育性、胚囊形成发育及受精特点进行研究。杂种F1成熟胚囊平均育性为64.61%。不同杂种的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异常的主要类型有:胚囊退化、小胚囊、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数目或位置异常及其他异常等类型。其中频率最高的异常类型为雌性生殖单位退化(10.49%),其次是胚囊退化(9.80%)。杂种F1的胚囊发育过程与高州野生稻原种基本一致,育性低的杂种F1胚囊发育过程出现多种异常现象。对3个杂种F1受粉后1 d的胚囊进行观察发现,除正常受精膨大的胚囊外,还存在结构正常未受精和结构异常未受精等异常现象。受粉后7 d的胚囊基本上与受粉后1 d的相似。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可能具有决定杂种F1胚囊育性的不同基因,包括中性基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种间杂种 胚囊 育性 发育 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SCMV玉米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引致的生理病变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晓琴 伦璇 +2 位作者 周凌云 许东林 周国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甜玉米上的甘蔗花叶病毒(SCMV)分离物属于玉米变异组,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上的SCMV分离物有较大差异。其CP基因核苷酸同一率与广东甜玉米分离物(AJ310105)为91.6%,而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分离物... 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甜玉米上的甘蔗花叶病毒(SCMV)分离物属于玉米变异组,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上的SCMV分离物有较大差异。其CP基因核苷酸同一率与广东甜玉米分离物(AJ310105)为91.6%,而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分离物同一率为85.1%-87.1%。通过对该分离物侵染甜玉米所致的细胞病变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除多种细胞器病变外,还有4种类型的内含体,即风轮体、卷筒体、束状体和片层集聚体,部分束状体与胞间连丝相连,可能与病毒胞间运转有关。该分离物机械摩擦接种侵染甜玉米后,引致寄主植物叶组织PAL和SOD酶活性较大的变化,其中PAL活性在侵染早期比对照低,随后比对照高,SOD活性比对照稍高,而POD和CAT酶活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细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的微观形态结构与抗蚜虫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秉耀 孔宪扬 潘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A01期66-68,共3页
本文报导了黄菊(Dendranthema morifolfum)和白菊(Dendranthema indicum)两个品种的菊花对小管长蚜(Macroa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又名菊姖长管蚜抗虫性的研究,发现白菊对该蚜虫较有抗性,而较喜欢吸吃黄菊产生为害。两种菊花在... 本文报导了黄菊(Dendranthema morifolfum)和白菊(Dendranthema indicum)两个品种的菊花对小管长蚜(Macroaiphoniella sanborni[Gillette])又名菊姖长管蚜抗虫性的研究,发现白菊对该蚜虫较有抗性,而较喜欢吸吃黄菊产生为害。两种菊花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白菊花叶片的表皮毛、腺体较多,其叶片上的腊质也较厚,这对抗蚜虫的为害均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微观形态 小管长蚜 抗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伦璇 杨宝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45-146,共2页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超微结构的研究伦璇1)杨宝华2)(1)华南农业大学电镜室510642,广州;2)深圳动植物检疫总局510810,深圳)关键词:杆状病毒;超微结构;斑节对虾中图分类号:S432.44对虾的致病原因有很多...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超微结构的研究伦璇1)杨宝华2)(1)华南农业大学电镜室510642,广州;2)深圳动植物检疫总局510810,深圳)关键词:杆状病毒;超微结构;斑节对虾中图分类号:S432.44对虾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其中生物性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超微结构 斑节对虾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四倍体水稻小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10
作者 程杏安 何金华 +3 位作者 伦璇 陆东雯 李亚娟 刘向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7-2446,共10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及期间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减数分裂前及减数分裂早期,小孢子母细胞核糖体密度高,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丰富;粗线期核糖体密度显著下降,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数...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及期间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减数分裂前及减数分裂早期,小孢子母细胞核糖体密度高,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丰富;粗线期核糖体密度显著下降,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数量减少;终变期核糖体密度逐渐恢复到减数分裂前状态,而其他细胞器的数量除在二分体时期出现短暂的回升,终变期以后的时期均较少。(2)小孢子母细胞间的连接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以典型的胞间连丝为主,进入细线期,胞间连丝数量显著减少,宽孔道的胞质通道逐渐增多,粗线期小孢子母细胞间基本通过胞质通道连接,终变期小孢子母细胞间完全分离。(3)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药壁四层细胞逐渐液泡化,绒毡层细胞中部分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形成胞内"空腔";药室内壁细胞出现大量的具有叶绿体结构特征的质体,内含丰富的淀粉粒,到了四分体时期质体数量及内含的淀粉粒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水稻 小孢子母细胞 减数分裂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簇矮病害的病原研究
11
作者 周少凡 章潜才 +3 位作者 孔宪杨 钟毅敏 陆东雯 伦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67-67,共1页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在香蕉上发生的类菌原体样病害。1988年4月~5月,在广东东莞市、番禺县等地采集到一种类似香蕉束顶病的发病初期的病株22株,通过叶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于叶脉韧皮部组织筛管及伴胞细胞内发现多型性的类菌原体,大小为7...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在香蕉上发生的类菌原体样病害。1988年4月~5月,在广东东莞市、番禺县等地采集到一种类似香蕉束顶病的发病初期的病株22株,通过叶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于叶脉韧皮部组织筛管及伴胞细胞内发现多型性的类菌原体,大小为78~323nm,细胞膜厚度为8~12nm,质粒的内含物中有核酸样物质。在另8株健株组织中未观察到任何病原体。病株经注射盐酸四环素后,病状逐渐好转,恢复正常生长,大约可保持2~3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簇矮病害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单胚多芽突变体多芽发生的胚胎学基础
12
作者 郭静玉 陈志雄 +3 位作者 杨秉耀 陈新芬 刘向东 卢永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51-2260,共10页
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茎端分生组织的正常形成与发育是产生叶片、侧芽和茎的重要前提。水稻突变体4001的籽粒萌发时产生多个芽,为重要的茎端分生组织分化异常突变体。利用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塑料半薄切片术和扫... 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茎端分生组织的正常形成与发育是产生叶片、侧芽和茎的重要前提。水稻突变体4001的籽粒萌发时产生多个芽,为重要的茎端分生组织分化异常突变体。利用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塑料半薄切片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突变体4001的胚囊结构和双受精过程正常,但胚胎发育和分化迟于野生型水稻,胚胎分化产生多个茎端分生组织,且位置异常。多个茎端分生组织的分化是4001多芽的胚胎学基础,与其相关的基因在调控水稻茎端分生组织分化的时间、未分化细胞数目以及背腹轴性建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茎端分生组织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