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基肥制备及其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岑应源 黄宝源 +3 位作者 张观林 邓兰生 涂攀峰 邓丽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2,共8页
生物炭是碳化的生物质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度大、官能团丰富和吸附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实际生产。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单独使用生物炭存在养分易流失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因此,以生物炭为载体制... 生物炭是碳化的生物质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度大、官能团丰富和吸附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实际生产。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单独使用生物炭存在养分易流失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因此,以生物炭为载体制备而成的生物炭基肥作为一种新型缓释肥料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生物炭基肥制备方法及其优点和局限性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报道。对近年来生物炭基肥的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讨论不同生物炭原料、肥料和黏结剂对生物炭基肥性能的影响;归纳掺杂法、造粒法、包膜法和吸附法4种生物炭基肥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分析生物炭基肥作为肥料,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生物炭为载体与不同肥料通过不用方法制备而成的生物炭基肥,不仅能够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可见,生物炭基肥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生物炭基肥 制备方法 农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高值能源转换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钟家伟 谭涛 +1 位作者 谢君 陈勇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4-2528,共5页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具有零碳、绿色、可再生的特点。生物质能源的高值化利用,即将生物质通过化学、生物、物理转化等途径转化为高附加值气体、液体、固体燃料(生物天然气、生物甲醇、生物乙醇等),对推动我国“双碳”目标、能源...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具有零碳、绿色、可再生的特点。生物质能源的高值化利用,即将生物质通过化学、生物、物理转化等途径转化为高附加值气体、液体、固体燃料(生物天然气、生物甲醇、生物乙醇等),对推动我国“双碳”目标、能源革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生物质合成气生产、生物质制生物天然气、生物质制绿色氢气、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生物质制绿色乙醇等生物质能源高值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对应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及所面临的难点,具体讨论了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沼气催化重整等核心催化反应的优点及应用,并对生物质能源的高值化利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天然气 生物甲醇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认同何以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收获?——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所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钟春梅 咸春龙 殷舒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62-68,共7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所高校68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认同与劳动教育收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认同对其劳动教育收获有直接正向影响,行为投入和参与...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所高校68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认同与劳动教育收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认同对其劳动教育收获有直接正向影响,行为投入和参与动机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认同和劳动教育收获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因此,可从提高大学生对劳动教育价值认同、激发大学生劳动教育参与动机和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行为投入等途径来提高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价值认同 行为投入 学习收获 学习动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木质素化学链气化制备高品质合成气实验研究
4
作者 曹晋曾 魏国强 +2 位作者 张声森 杨希贤 王露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造纸副产物碱木质素产量高,环境威胁大,且常规热处理面临碱金属瓶颈,化学链气化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以Ni Fe_(2)O_(4)/ZrO_(2)为氧载体,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结合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碱木质素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以及外源条件变化... 造纸副产物碱木质素产量高,环境威胁大,且常规热处理面临碱金属瓶颈,化学链气化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以Ni Fe_(2)O_(4)/ZrO_(2)为氧载体,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结合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碱木质素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以及外源条件变化对合成气生成的影响。热重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碱木质素的分解主要发生在200~600℃,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重曲线整体向高温方向移动;微商热重曲线显示,当升温速率为20℃/min时,最大热解速率为0.31%/min。XRD晶型分析表明,惰性氧载体ZrO_(2)并未参与反应,活性氧载体的转化路径为Ni Fe_(2)O_(4)→Fe_(0.64)Ni_(0.36)→NiFe_(2)O_(4)。基于固定床碱木质素化学链气化研究表明,高温对碱木质素分解过程有促进作用,当温度为950℃时,碳转化率为31.45%;氧载体中晶格氧可以促进反应平衡向右移动,碱木质素与氧载体配比为1∶9时,碱木质素碳转化率最高达到45.37%。随着体系氧载体增多,CO产量先升高后降低,CO_(2)产量呈现递增的规律,表明过量的氧载体促进了CO向CO_(2)的转化。适量碱金属可以促进木质素碳转化和合成气的生成,同时抑制CO_(2)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化学链气化 合成气 氧载体 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反应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钟家伟 林炜婷 +3 位作者 黄心宇 翁福建 卢鹏印 黄振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8,共9页
甲烷干重整是利用两种温室气体(CH_(4)、CO_(2))生成高附加值合成气的反应,对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CH_(4)、CO_(2)利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Ni基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甲烷干重整催化剂,但面临着积碳、烧结,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的问题。水... 甲烷干重整是利用两种温室气体(CH_(4)、CO_(2))生成高附加值合成气的反应,对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CH_(4)、CO_(2)利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Ni基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甲烷干重整催化剂,但面临着积碳、烧结,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的问题。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大、酸碱性和组分可调节,被广泛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首先,系统讨论了甲烷干重整反应的机理及甲烷干重整催化剂的失活机制。接下来,深入阐述了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烷干重整反应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的组成、助剂组分和制备方法与条件对催化剂抗积碳和抗烧结能力的影响。最后,从Ni基亚纳米/单原子催化剂、少层/单层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和水滑石衍生Ni基多功能催化剂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研究方向,可为开发适用于C1小分子(CH_(4)、CO_(2)等)催化转化的高效稳定Ni基纳米/亚纳米催化剂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干重整 合成气 水滑石 NI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姚炜珊 侯雅磊 +4 位作者 魏国强 张声森 杨希贤 邓丽芳 许仕博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极端天气等气候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开展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构建绿色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分别从物...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极端天气等气候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开展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构建绿色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分别从物理利用、化学利用及生物利用的角度综述了当前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解析了主要资源转化技术特点及优势与不足。重点阐述了二氧化碳加氢催化、高温化学链裂解、光催化等资源转化技术特点及影响机制,归纳了催化剂在不同体系中的作用机理,展望了具有应用前景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资源化利用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用共挤木塑复合材承压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俞谕 侯剑山 +4 位作者 何文辉 程少杰 杨俊成 欧荣贤 丛沛桐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7,共11页
以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基木塑复合材料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为原料,采用共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结构用共挤木塑复合材料(co-extruded wood-plastic composites,Co-WPC)。为推进Co-WPC在网壳结构领域的应用,以螺栓直径和加载... 以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基木塑复合材料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为原料,采用共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结构用共挤木塑复合材料(co-extruded wood-plastic composites,Co-WPC)。为推进Co-WPC在网壳结构领域的应用,以螺栓直径和加载方向为参数,对Co-WPC进行全孔承压试验,并对承压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随着螺栓直径的增大,Co-WPC的承压强度下降,螺栓直径为10 mm时,Co-WPC的承压强度达到最小值(39.0 MPa);在螺栓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试件在垂直于挤出方向加载的承压强度大于平行方向加载,模拟与试验的承压强度相对误差控制在15%以内,模拟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根据各国现行木材设计标准和试验数据,提出Co-WPC的承压强度计算公式,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较好地预测了Co-WPC的承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用木塑复合材料 承压强度 孔周材性调整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8
作者 武小燕 赵伟娜 +3 位作者 魏国强 杨希贤 邓丽芳 谢君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5,共13页
低碳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核心产品是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极为重要的中间体,低碳烯烃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主要工艺路线进行综述,归纳合成气经费托合成及双... 低碳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核心产品是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极为重要的中间体,低碳烯烃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主要工艺路线进行综述,归纳合成气经费托合成及双功能催化体系制备低碳烯烃的主要反应机理,详细讨论了不同工艺路线的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产物影响因素,解析了不同催化剂的失活机理,最后对未来高效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高速发展,可为我国“双碳”目标约束条件下由生物质经非石化路线制备低碳烯烃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烯烃 合成气 费托反应 双功能催化 催化剂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共熔溶剂的生化特性及其多功效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彤彤 林淑琼 +5 位作者 张俊 雷家炽 覃红玉 钟浩渝 朱青盛 余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1-370,共10页
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作为新一代绿色溶剂,因其制备过程简便、毒性较低、可生物降解等特性,可克服传统有机试剂的不足,使其成为有机溶剂的良好替代品。该文综述DES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体涵盖DES的组成分类、制备方法... 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作为新一代绿色溶剂,因其制备过程简便、毒性较低、可生物降解等特性,可克服传统有机试剂的不足,使其成为有机溶剂的良好替代品。该文综述DES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体涵盖DES的组成分类、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应用于天然产物提取、食品检测分析和催化反应介质等方面的进展,并对当前该领域存在的核心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归纳概括及对未来用途作出展望,为深入理解绿色溶剂体系的生化特性及其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生化特性 组成制备 绿色化学 功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基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科林 沈荣晨 +4 位作者 郝磊 李佑稷 张鹏 江吉周 李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44,共24页
工业化无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包括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其中这些所产生问题主要是由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引起的。光催化技术具有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工业化无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包括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其中这些所产生问题主要是由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引起的。光催化技术具有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从水中制氢、降解污染物等优点,从而在解决能源危机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因此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在各种光催化剂中,碳化硅(SiC)由于其优良的电学性能和光电化学性质,在光催化、光电催化、电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各种SiC的合成方法,具体包括模板生长法、溶胶凝胶法、有机前驱物热解法、溶剂热合成法、电弧放电法,碳热还原法和静电纺丝等方法。然后详细地总结了提升SiC光催化活性的各种改性策略,如元素掺杂、构建Z型(S型)体系、负载助催化剂、可见光敏化、构建半导体异质结、负载炭材料、构建纳米结构等。最后重点论述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机理以及SiC复合物在光催化产氢、污染物降解和CO_(2)还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光催化 光催化析氢 光催化降解 光催化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纫工艺与铺层构型对竹篾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罗怡田 李国鑫 +4 位作者 郝笑龙 孙理超 欧荣贤 樊奇 王清文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7,共10页
采用竹篾二维织物作为增强相,基于真空灌注工艺(vacuum infusion process,VIP)制备竹篾复合材料,系统研究缝纫行距与铺层构型(对称交错铺装)对竹篾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缝纫行距为8 cm时,单向竹篾复合材料0°方向的... 采用竹篾二维织物作为增强相,基于真空灌注工艺(vacuum infusion process,VIP)制备竹篾复合材料,系统研究缝纫行距与铺层构型(对称交错铺装)对竹篾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缝纫行距为8 cm时,单向竹篾复合材料0°方向的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较未缝纫组分别提升7.6%、5.6%和15.3%;各层缝线错位分布可有效消除应力集中。铺层构型显著影响竹篾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在[90/0/0]_(s)构型的0°方向表现最优,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183 MPa和20.4 GPa。弯曲性能受表层竹篾取向调控,[0/0/90]_(s)构型在0°方向具有最高的弯曲强度(320.4 MPa)和模量(17.1 GPa),同时表现出最佳抗蠕变能力。[90/0/0]_(s)构型因其0°竹篾连续平行分布,应力传递更加均匀,故而在0°方向表现出最优的冲击性能,达91.4 kJ/m^(2),不同的铺层构型可有效调控竹篾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研究结果可为竹篾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篾复合材料 真空灌注工艺 力学性能 缝纫行距 铺层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en Plus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纤维乙醇原料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芳 张红丹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30,共12页
预处理是木质纤维原料以糖基平台为基础的生物炼制的关键步骤,在对目前常用的稀酸/碱、蒸汽爆破、高温热水、微波、亚临界CO_(2)、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有机溶剂、研磨/粉碎、生物预处理等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后续酶解发酵研究进展进行... 预处理是木质纤维原料以糖基平台为基础的生物炼制的关键步骤,在对目前常用的稀酸/碱、蒸汽爆破、高温热水、微波、亚临界CO_(2)、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有机溶剂、研磨/粉碎、生物预处理等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后续酶解发酵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和技术经济分析等在生物质原料经预处理联产乙醇和平台化学品的利用情况,最后总结了Aspen Plus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生物质原料经预处理生产乙醇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可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预处理 Aspen Plus 技术经济分析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级溶剂对木质素光热转换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余静 张振宇 +3 位作者 费林博 刘珍珍 刘涛 王清文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木质素作为一种可再生芳香族聚合物,具有绿色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独特的多酚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光热转换能力,可以代替传统的无机或有机光热材料。然而,不同来源木质素的异质性和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对其光热转换性能存在显著影响... 木质素作为一种可再生芳香族聚合物,具有绿色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独特的多酚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光热转换能力,可以代替传统的无机或有机光热材料。然而,不同来源木质素的异质性和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对其光热转换性能存在显著影响。根据木质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和绿色可持续的原则,采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处理酶解木质素分级得到醇溶和醇不溶,以及水溶和水不溶4种木质素。在808 nm近红外光源的照射下,4种分级木质素光热转换效果差异明显,其中,乙醇和水分级的不溶产物光热转换性能要强于溶解性产物,特别是醇不溶木质素的最大光热温度达到151.0℃,比醇溶木质素的光热温度高41℃。通过对颜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分子量等进行表征,分析了影响酶解木质素光热转换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共轭基团以及分子量是影响酶解木质素光热转换的关键因素,适当的溶剂分级可以有效提升其光热转换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构建高性能木质素光热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溶剂分级 光热转换 共轭基团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除油强化餐厨垃圾水解酸化产沼气潜力研究
14
作者 毕桂灿 陈国涛 +2 位作者 徐孙强 陈丽琴 谢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2-467,共6页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研究不同湿热预处理除油条件(温度和处理时间),并将其作为厌氧消化底物进行产沼气潜力测试。研究表明,餐厨垃圾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95℃,处理时间90 min,可浮油含量可提升至4.22%;随着温度的升高,浮油去除率逐步提升至2...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研究不同湿热预处理除油条件(温度和处理时间),并将其作为厌氧消化底物进行产沼气潜力测试。研究表明,餐厨垃圾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95℃,处理时间90 min,可浮油含量可提升至4.22%;随着温度的升高,浮油去除率逐步提升至2.21%。餐厨垃圾经95℃湿热预处理后,厌氧消化沼气产率达413 mL/g VS。厌氧消化系统中pH值的稳定性较好,保持在6.5~7.5之间,挥发性脂肪酸转化率可达74.31%,处理效果优于其他两个预处理组;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与出料总固体(TS)受温度影响较大,95℃时VS去除率可达56.2%,与未处理组相比提高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餐厨垃圾 湿热除油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及其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姚丽铭 王亚琢 +3 位作者 范洪刚 顾菁 袁浩然 陈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91-3801,共11页
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巨大,且具有含水量高、组分复杂等特点,若未妥善处置,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首先介绍了餐厨垃圾预处理工艺的必要性及其工艺流程,对国内外主要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分别阐述了卫生填埋、焚烧、好氧堆肥... 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巨大,且具有含水量高、组分复杂等特点,若未妥善处置,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首先介绍了餐厨垃圾预处理工艺的必要性及其工艺流程,对国内外主要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分别阐述了卫生填埋、焚烧、好氧堆肥、厌氧发酵和热解技术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应用现状,并提出热解处理技术能够满足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原则,热解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餐厨垃圾体积重量减量程度高以及热解三相产物可二次利用,具有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技术优势。同时,从热解特性、热解方式和热解产物利用三个方面对餐厨垃圾热解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和展望,以期为我国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处理技术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Co_(0.2)Ni_(1.6)Fe_(0.2)P助催化剂改性P掺杂g-C_(3)N_(4)纳米片高效光催化析氢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荣晨 郝磊 +3 位作者 陈晴 郑巧清 张鹏 李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5,共10页
随着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加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上升,20世纪以来气温上升得更快。开发环境友好型能源取代传统化石燃料是当务之急。氢能源作为-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能源。光催化水分解水产氢作为为一... 随着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加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上升,20世纪以来气温上升得更快。开发环境友好型能源取代传统化石燃料是当务之急。氢能源作为-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能源。光催化水分解水产氢作为为一种环保型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氢能生产方法。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是构建高效光催化剂的关键。然而,利用高度分散的助催化剂构建高效、稳定的产氢光催化剂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首次成功地采用--步原位高温磷化法制备了高度分散的非贵金属三金属过度金属磷化Co_(0.2)Ni_(1.6)Fe_(0.2)P助催化剂(PCNS-CoNiFeP)掺杂P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PCNS)。有趣的是,PCNS-CoNiFeP与传统氢氧前驱体磷化法制备的CoNiFeP相比,没有聚集性,分散性高。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元素映射图像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结果表明,PCNS-CoNiFeP已成功合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PCNS-CoNiFeP在200--800 nm波长范围内较PCNS略有增加。光致发光光谱、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光电流分析结果表明,CoNiFeP助催化剂能有效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加速载流子的迁移。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结果还表明,负载CoNiFeP助催化剂可大大降低CNS的过电位。结果表明,以三乙醇胺溶液为牺牲剂的PCNS-CoNiFeP最大产氢速率为1200 μmol-h^(-1).g^(-1),是纯CNS-Pt(320 μmol-h^(-1).g^(-1))的4倍。在420 nm处的表观量子效率为1.4%。PCNS-CoNiFeP在光催化反应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透射电镜结果表明,6-8 nm的CoNiFeP高度分散在PCNS表面。高度分散的CoNiFeP比聚集的CoNiFeP具有更好的电荷分离能力和更高的电催化析氢活性。由此可见,聚合的CoNiFeP-PCNs(300 μmol-h^(-1).g^(-1))的产氢速率远低于PCNS-CoNiFeP.此外,CNS的P掺杂可以改善其电导率和电荷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金属磷化物 光催化产氢 无贵金属助催化剂 磷掺杂 石墨相氮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再生活性炭的制备及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嘉鸿 李德念 +3 位作者 阳济章 赵悦 袁浩然 陈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43,共7页
为解决危废活性炭传统回收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工作以抗生素脱色废活性炭为原料、氨气为氮源,采用高温热解再生法将氮元素通过sp 2杂化键合进入到活性炭骨架中,制备了氮掺杂再生废活性炭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分析... 为解决危废活性炭传统回收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工作以抗生素脱色废活性炭为原料、氨气为氮源,采用高温热解再生法将氮元素通过sp 2杂化键合进入到活性炭骨架中,制备了氮掺杂再生废活性炭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分析了氮掺杂再生活性炭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00℃、退火时间为1 h时,所制备的N-RWAC-1000-1氧还原电催化性能最佳。N-RWAC-1000-1具有丰富的微孔和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可达908 m^(2)/g,在碱性介质中的起始电位为0.92 V(vs.RHE),半波电位为0.82 V(vs.RHE),均接近商业20%(质量分数)的铂碳催化剂。此外,氮掺杂再生炭拥有优于商业化铂碳的循环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有望成为新的氧还原催化剂以期为抗生素脱色废活性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活性炭 高温热再生 氮掺杂碳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中碱金属分布及迁移特性
18
作者 曹晋曾 魏国强 +4 位作者 袁浩然 林延 杨希贤 邓丽芳 张声森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3期228-238,共11页
生物质能源具有分布广泛,总量巨大,H/C比高的优点。对其充分利用可有效缓解当下的化石能源危机,还可以为“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做贡献。但在其综合利用过程中,其中含有的碱金属元素会带来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利用的... 生物质能源具有分布广泛,总量巨大,H/C比高的优点。对其充分利用可有效缓解当下的化石能源危机,还可以为“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做贡献。但在其综合利用过程中,其中含有的碱金属元素会带来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利用的发展。主要综述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中碱金属的迁移特性,对生物质热转化中碱金属分析理论技术、生物质中碱金属含量及赋存形态、碱金属迁移转化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并对生物质内碱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区分、碱金属释放的原位检测技术以及碱金属迁移转化过程中各反应之间竞争及促进作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化学转化 碱金属迁移 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塑空心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飞 李俞谕 +3 位作者 何文辉 郝笑龙 欧荣贤 王清文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高度一致,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木塑空心柱主要通过局部压溃破坏,并表现出明显的弹塑性阶段。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壁厚能提高木塑空心柱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其中8 mm厚度在成本、重量及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最佳性价比。随着长细比的增加,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刚度逐渐降低,破坏模式也从强度破坏转向失稳破坏。内置3 mm薄壁钢管显著增强了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建筑对抗压承重构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空心柱 轴压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载荷-位移关系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调理酸化土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宝源 邓兰生 +3 位作者 邓丽芳 姜华彬 谢君 陈勇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生物炭(biochar)是有机物质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而成的一种固态、稳定、高度芳香化的富炭材料,具有碳量高、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及孔隙结构丰富等特点,且生物炭中的含氧官能团、有机阴离子和无机碱等成分能够有效的调理酸... 生物炭(biochar)是有机物质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而成的一种固态、稳定、高度芳香化的富炭材料,具有碳量高、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及孔隙结构丰富等特点,且生物炭中的含氧官能团、有机阴离子和无机碱等成分能够有效的调理酸化土壤,因而常用作土壤改良剂。本文简述了土壤酸化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介绍了生物炭的种类、特征和组成部分,重点关注了近年来生物炭施用对提高土壤pH、缓解铝毒、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改变化肥使用量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最后对生物炭在酸化土壤调理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炭在调理酸化土壤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酸化土壤 土壤改良剂 农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