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碘-125在华南亚热带地区土壤中淋溶和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晓红 刘琼英 +2 位作者 邝炎华 蔡宏 余海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采用玻璃土柱法研究了125I在华南地区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通过20cm土柱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水中125I的含量,在砖红壤中约占标记量的526%,在水稻土中约占1105%。淋溶后砖红壤中约8... 采用玻璃土柱法研究了125I在华南地区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通过20cm土柱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水中125I的含量,在砖红壤中约占标记量的526%,在水稻土中约占1105%。淋溶后砖红壤中约8803%的125I残留在表层10cm内,水稻土中约9221%残留在表层10cm内。迁移试验结果表明,125I在土柱中垂直迁移27d后,各层均有分布,但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其中砖红壤中有9167%的125I分布在表层2cm以内,水稻土中有8398%分布在表层2cm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淋溶 迁移 放射性碘 砖红壤 碘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杀虫灭菌效果及主要有效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琼英 邝炎华 +5 位作者 邓志群 罗雪梅 颜向阳 罗玲 李佛莲 何德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76-84,共9页
本文为应用^(60)Co—γ射线辐照边条红参(Radix Ginseng)、当归(Radix AnselicaeSinensis)、槟榔(Semen Arecae)等21种中药材杀虫、灭菌效果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辐照杀虫剂量范围为1.5~2.3kGy;灭菌剂量范围为3.8~7.... 本文为应用^(60)Co—γ射线辐照边条红参(Radix Ginseng)、当归(Radix AnselicaeSinensis)、槟榔(Semen Arecae)等21种中药材杀虫、灭菌效果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辐照杀虫剂量范围为1.5~2.3kGy;灭菌剂量范围为3.8~7.6kGy;以3.7~20.6kGy剂量辐照边条红参、当归头、槟榔、其主要有效成分人参总皂甙、人参单体皂甙Rg_1,当归挥发油以及榔槟生物碱的颜色和百分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杀虫、灭菌效果显著,防止二次感染、辐照后贮藏一年仍可达到色鲜、味正、不生虫、不发霉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辐照 杀虫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性植物种子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琼英 邝炎华 郑粤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85-91,共7页
本文应用0(对照),0.15,0.30,0.45,0.60,0.75,0.90,1.05,1.20,1.35及1.50kGy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花生、大豆、红豆、绿豆及眉豆等5种食用性植物种子,测定其形态学和生理... 本文应用0(对照),0.15,0.30,0.45,0.60,0.75,0.90,1.05,1.20,1.35及1.50kGy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花生、大豆、红豆、绿豆及眉豆等5种食用性植物种子,测定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食用性植物种子具有不同的辐射敏感性,其出苗率、苗高、初生叶面积、初生根活力、初生叶片叶绿素a、b(a+b)含量等与照射剂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初生叶片叶绿素a/b比值则与照射剂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同种类食用性植物种子具有不同的叶绿素a、b、(a+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是由叶绿素a与b二者含量的共同变化所引起的。试验综合指标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食用性植物种子 辐射敏感性 形态学 钴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经根吸收向农作物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琼英 邝炎华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4-46,共3页
本文报道了环境中多种放射性核素经根吸收后向农作物,特别是向农作物的可食部分转移的规律,不同农作物品种、不同农作物器官对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分配及累积类型。其转移速率、浓度比率、转移因子以及运输指数等方面也具有不同... 本文报道了环境中多种放射性核素经根吸收后向农作物,特别是向农作物的可食部分转移的规律,不同农作物品种、不同农作物器官对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分配及累积类型。其转移速率、浓度比率、转移因子以及运输指数等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农作物 环境污染 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125在盆栽水稻田中的去向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晓红 刘琼英 +2 位作者 邝炎华 蔡宏 余海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25I在模拟水稻田中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水稻能吸收125I,并可将吸收到的一半以上转运至地上部;水稻各部分125I的比活度大小顺序为根>茎>叶>谷粒,谷粒中125I的积累量最低,约占全株...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25I在模拟水稻田中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水稻能吸收125I,并可将吸收到的一半以上转运至地上部;水稻各部分125I的比活度大小顺序为根>茎>叶>谷粒,谷粒中125I的积累量最低,约占全株的018%;田表水及表土中125I的比活度随时间而下降,到第60天田表水中125I的比活度下降到只占引入量的019%;在收获期,水稻各部位中125I的比活度大小次序表现为根>茎叶>稻壳>糙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碘 水稻 吸收 分配 盆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体内运转、分配及其对磷、钾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邝炎华 刘琼英 +2 位作者 郑粤美 邓兆活 徐声杰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46-152,共7页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141)Ce、^(32)P及^(86)Rb研究了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对稀土元素饰的吸收及其对磷、钾素(以^(86)Rb代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可以通过其根系或叶片吸收稀土元素铈。甘蔗对铈的吸收,在处理后第1—7天,...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141)Ce、^(32)P及^(86)Rb研究了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对稀土元素饰的吸收及其对磷、钾素(以^(86)Rb代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可以通过其根系或叶片吸收稀土元素铈。甘蔗对铈的吸收,在处理后第1—7天,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处理后第7天吸收达到高峰(最大值),约为第1天吸收的2—3倍,以后缓慢下降。甘蔗植株对铈的吸收利用率仅为0.836—3.240%。铈在甘蔗各器官中的分配,喂饲根部处理表现为:根>茎>叶;涂布叶片处理表现为:叶>茎>根。300、500、800ppm的R(NO_3)_3·4H_2、Ce、La、Sm、Pr、Nd和Y的硝酸化物处理,均能提高甘蔗根系对磷(^(32)P)、铷(^(86)Rb)的吸收;而1000ppm的各种稀土元素处理则表现较明显的抑制作用。200ppm的R(NO_3)_3·4H_2·O、Ce、La、Sm、Pr、Nd及Y的硝酸化物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甘蔗根系的活力,比对照提高22.33—44.54%。其中尤以Ce、La的硝酸化物及R(NO_3)_3·4H_2O为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稀土元素 吸收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125)I和~3H的吸收、分配及消长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红 刘琼英 +2 位作者 邝炎华 蔡宏 余海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59-364,共6页
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了几种水生植物对125I和3H的吸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水生植物中,矮慈姑(SagitariapygmaeaMiq.)对水体中125I的吸收最快,富集系数最大,到试验结束时达8579。螃蜞菊(A... 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了几种水生植物对125I和3H的吸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水生植物中,矮慈姑(SagitariapygmaeaMiq.)对水体中125I的吸收最快,富集系数最大,到试验结束时达8579。螃蜞菊(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对125I的吸收最慢,富集系数最小,但螃蜞菊对3H的吸收却是4种植物中最快的。植物吸收125I后,能运转至地上部,矮慈姑中约有75%的125I滞留于根部,25%运转到地上部。数学模拟结果表明,125I和3H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变化遵循Y=Aebt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吸收 分配 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辐照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琼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食品辐照保藏技术.由于它的有效性、卫生安全性和无化学残留等优点而正在受到国内外的关注.现仅就食品辐照的必要性、卫生安全性,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食品辐照技术 农业应用 卫生安全性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