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蓖麻油基紫外光固化膜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设计
1
作者 胡洋 鲁盼 +2 位作者 范国宁 龚钊 杨卓鸿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1,64,共6页
为了拓展农业院校化学与材料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学科视野、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应用技巧,通过科教融合,设计了一个蓖麻油基丙烯酸酯(AECO)紫外光(UV)固化膜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利用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四氢苯酐构建的改性丙烯酸对环氧蓖麻... 为了拓展农业院校化学与材料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学科视野、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应用技巧,通过科教融合,设计了一个蓖麻油基丙烯酸酯(AECO)紫外光(UV)固化膜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利用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四氢苯酐构建的改性丙烯酸对环氧蓖麻油进行环氧开环后获得AECO,再经UV辐照制备固化膜。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AECO合成成功,同时采用形貌观察、热重分析、拉伸和铅笔硬度测定以及酸碱溶液浸泡测试表征了固化膜的外观形貌、热稳定性、机械性能以及耐酸性、碱溶性。该综合实验可用于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等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丙烯酸酯 紫外光固化膜 综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基阻燃环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于光 徐长安 高志强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提升环氧(EP)树脂的阻燃性,首先采用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MF)原位功能化MXene纳米片制备了纳米阻燃填料(MF@MXene),随后将MF@MXene加入到EP树脂中,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为固化剂,进一步研制了MXene基阻燃环氧复合材料。使用傅里... 为提升环氧(EP)树脂的阻燃性,首先采用三聚氰胺-甲醛预聚体(MF)原位功能化MXene纳米片制备了纳米阻燃填料(MF@MXene),随后将MF@MXene加入到EP树脂中,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为固化剂,进一步研制了MXene基阻燃环氧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分别表征了MXene和MF@MXene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采用拉伸试验机和锥形量热测试仪分别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MF@MXene可以显著改善MXene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并提升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当MF@MXene的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高达82.5 MPa,相比纯EP提升了20.2%;其热释放率峰值、总热释放量、烟雾释放率峰值和总烟雾释放量分别下降了36.99%,10.31%,25.81%,3.97%,展现出优异的力学和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MXene 阻燃 复合材料 锥形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山梨醇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在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3
作者 田超 黄泳斌 +3 位作者 卢杰宏 赵文爱 刘志富 袁腾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5-113,共9页
目的采用传统涂料印花工艺时,由于合成树脂和助剂的石油基原料的占比超过50%,对不可再生石化资源的高度依赖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相比之下,生物基原料具有环保、可再生、低VOC排放等优势,因此以生物基原料制备的水性聚氨酯(WPU)... 目的采用传统涂料印花工艺时,由于合成树脂和助剂的石油基原料的占比超过50%,对不可再生石化资源的高度依赖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相比之下,生物基原料具有环保、可再生、低VOC排放等优势,因此以生物基原料制备的水性聚氨酯(WPU)有望从源头降低涂料印花行业的碳足迹,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方法以生物基聚三亚甲基醚二醇(PO3G 1000)、聚碳酸酯二醇(PCDL 2000)、1,5-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DI)为主要原料,以异山梨醇(IS)为扩链剂,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制备一系列生物基WPU乳液,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随着IS含量的增加,固化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都显著提升,当IS的用量(质量分数)为2.6%时,其综合性能最优。结论当IS的用量(质量分数)为2.6%时,固化膜的水接触角从70°提高至80.2°,最大热分解温度从372.16℃提升至402℃,布板皂洗牢度大幅提升,满足涂料印花领域的应用要求。该研究为生物基水性聚氨酯在印花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助力涂料印花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水性聚氨酯 涂料印花 异山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TiO_(2)光催化产氢实验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威 张淑婷 +2 位作者 罗颖 庄彩新 倪春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6,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基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材料,运用多种分析手段(TEM、XRD、FT-IR、BET及UV-Vi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活性,探讨了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片状石墨烯与在其表面生...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基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材料,运用多种分析手段(TEM、XRD、FT-IR、BET及UV-Vi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活性,探讨了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片状石墨烯与在其表面生长的纳米TiO_(2)颗粒之间具有强烈的协同作用,不仅改善了光催化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了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并且提高了材料在可见光区域的响应强度,有效地阻止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大大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效率。当石墨烯含量为8%时的复合材料光解水产氢效果最好,产氢速率为120.59μmol·g^(-1)·h^(-1)。循环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光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钛 光解水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GC技术的古建筑室内场景一致性复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易欣 苏丽萍 +2 位作者 贾凡影 陈东 熊芷璇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5,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成式生成(AIGC)技术在古建筑室内场景复原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探讨了AIGC技术在古建筑室内场景复原中的应用,以承德避暑山庄碧静堂为案例,重点研究了AIGC技术在确保视觉、风格、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成式生成(AIGC)技术在古建筑室内场景复原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探讨了AIGC技术在古建筑室内场景复原中的应用,以承德避暑山庄碧静堂为案例,重点研究了AIGC技术在确保视觉、风格、空间及历史文化一致性控制中的有效性和应用策略。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分析,结合现场考察和数字化建模,本研究构建并调试出古建筑室内场景复原专用的AIGC模型,实现了碧静堂内部场景的高度复原。研究发现,通过精确的数据训练和模型调整,AIGC技术能够有效复原消失和损毁的古建筑室内场景,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本研究不仅拓宽了AIGC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为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成式生成(AIGC) 场景复原 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化建模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稻壳/聚氯乙烯发泡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邢志栋 徐俊杰 +3 位作者 欧荣贤 黄剑飞 易欣 郝笑龙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3,77,共9页
针对传统木塑复合材料(wood plastic composites,WPCs)密度大、尺寸稳定性差等问题,以稻壳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为原料制备三种密度的稻壳/聚氯乙烯发泡复合材料(rice husk/polyvinyl chloride foamed composites,RHPC),... 针对传统木塑复合材料(wood plastic composites,WPCs)密度大、尺寸稳定性差等问题,以稻壳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为原料制备三种密度的稻壳/聚氯乙烯发泡复合材料(rice husk/polyvinyl chloride foamed composites,RHPC),分别标记为RHPC-Ⅰ、RHPCⅡ、RHPC-Ⅲ,探究密度变化对RHPC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发泡程度的增加及密度的减小,RHPC的泡孔均匀程度有所降低。RHPC的线性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CLTE)及吸水膨胀率均逐渐升高,且长度、宽度和厚度三个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均表现出各向异性;不同湿度和温度作用下的尺寸变化率表明湿度对RHPC尺寸的影响大于温度。RHPC-Ⅰ、RHPCⅡ、RHPC-Ⅲ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抗蠕变性能呈下降趋势;RHPC-Ⅱ由于均匀的泡孔结构呈现出最高的冲击强度和比冲击强度,分别为14.3 kJ/m2和19.9(k J·m^(-2))/(g·cm^(-3))。本研究为轻质高强WPCs的开发和拓宽其应用领域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聚氯乙烯发泡复合材料 发泡 力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灰分生物质炭对红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简秀梅 陈学濡 +3 位作者 刘富豪 杜衍红 付小燕 蒋恩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2-291,共10页
为探讨不同灰分含量的生物质炭对酸性红壤特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协同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添加1%~10%土壤质量的高灰分稻壳炭(RHC)和低灰分油茶壳炭(COSC),以无添加为对照,50 d后测定土壤含水率、pH值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 为探讨不同灰分含量的生物质炭对酸性红壤特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协同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添加1%~10%土壤质量的高灰分稻壳炭(RHC)和低灰分油茶壳炭(COSC),以无添加为对照,50 d后测定土壤含水率、pH值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添加1%~10%的RHC和COSC,土壤含水率由15.54%增加至17.47%~28.28%,pH值由5.40提高至7.05~7.75,其中,10%RHC处理土壤的含水率显著(p<0.05)提高81.98%,pH值显著提高43.52%。酸性红壤的营养元素随RHC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10%RHC处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83%、70.47%和595.57%,COSC添加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有负相关影响,使其降低14.65%~29.27%。微生物群落数量随RHC、COS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RHC处理对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分别增长了1040.05%、715.00%和713.59%;5%COSC处理对土壤真菌数量影响显著,增长了1265.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均随RHC和COSC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COSC处理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影响显著,较对照组增长了11倍,5%RHC处理对微生物活性影响显著,较对照组增加了60.50%。因此,适量添加高灰分稻壳炭改良红壤,可协同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微生物群落数量和微生物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高灰分生物质炭改良酸性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生物质炭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高灰分 含氧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在印花上的应用
8
作者 蒲娟 黄泳斌 +3 位作者 陈任 卢杰宏 赵文爱 袁腾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35,共8页
目的使聚丙烯酸酯乳液和聚氨酯乳液在印花胶浆的应用上实现优势互补,探究最佳的混合比例。方法以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己二酰肼等为原料,合成以肼基封端的聚氨酯乳液;以丙烯酸正丁酯为软单体,以... 目的使聚丙烯酸酯乳液和聚氨酯乳液在印花胶浆的应用上实现优势互补,探究最佳的混合比例。方法以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己二酰肼等为原料,合成以肼基封端的聚氨酯乳液;以丙烯酸正丁酯为软单体,以苯乙烯为硬单体,功能单体选择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双丙酮丙烯酰胺,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酮羰基共聚物乳液,将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PUA),并使用含硅改性丙烯酸乳液,考察复合乳液的改性效果。结果经过测试发现,随着n(NH—NH_(2))/n(C=O)的上升,固化膜的拉伸强度从1.34 MPa升至2.17 MPa,残碳率从4.77%升至12.62%,水接触角从66.63°升至80.36°。在丙烯酸乳液中添加有机硅单体进行改性,能够使PUA固化膜的水接触角从80.36°增至90.21°。结论随着PUA中n(NH—NH_(2))/n(C=O)的增加,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强,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减小,印花的综合性能变好。在丙烯酸乳液中添加有机硅单体,进一步改善了印花的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乳液 聚丙烯酸酯乳液 酮肼交联 硅氧键 印花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反应性微凝胶结构的PVAc乳液及其在感光胶中的应用
9
作者 田超 黄泳斌 +3 位作者 陈亮 卢杰宏 赵文爱 袁腾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190,共7页
目的针对传统重氮感光胶存在的交联密度低及耐水性差的问题,本文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为基体,通过引入多官能团交联单体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4A),探究交联单体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4A)的改性作用,制备出高性能的感光胶用聚醋酸... 目的针对传统重氮感光胶存在的交联密度低及耐水性差的问题,本文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为基体,通过引入多官能团交联单体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4A),探究交联单体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4A)的改性作用,制备出高性能的感光胶用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方法采用种子乳液聚的方式,制备一种含反应性微凝胶结构的PVAc乳液,通过PET4A的多官能团交联特性,在乳液内部形成微凝胶网络结构。对乳液及感光胶进行各项测试与性能进行分析感光胶的耐水耐溶剂能力。结果当PET4A添加量为单体的7.5%和10%能明显改善感光胶的耐水和耐溶剂性能。结论由耐刮性等测试结果可知,本文制备的感光胶用PVAc乳液通过增加交联的方式提高了感光胶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能,印刷网板在不添加坚膜液的情况下,其有效耐刮次数超过200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C 感光胶 反应性微凝胶 耐水耐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容积干缩模型的X射线法测算木材含水率分布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嘉莉 涂登云 +3 位作者 胡传双 王先菊 王清文 周桥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84,共9页
【目的】构建木材控制容积干缩模型,采用X射线法测量木材剖面密度,计算含水率分布,为科研和生产测定木材含水率及其分布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绝干前木材沿厚度方向划分控制容积,引入木材全干干缩率参数并依据木材干缩原理计算绝干... 【目的】构建木材控制容积干缩模型,采用X射线法测量木材剖面密度,计算含水率分布,为科研和生产测定木材含水率及其分布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绝干前木材沿厚度方向划分控制容积,引入木材全干干缩率参数并依据木材干缩原理计算绝干后木材控制容积厚度,利用木材剖面密度确定控制容积密度,完整构建求解绝干前木材控制容积含水率计算模型。模型中绝干前木材控制容积含水率、绝干后木材控制容积厚度和密度等变量高度耦合,通过开发迭代算法并在Matlab软件中编制计算程序求解以上变量,该算法以绝干后木材实际厚度为约束条件不断修正木材全干干缩率,有效避免因全干干缩率引入值与真实值偏差带来的计算误差。同时,开展毛白杨木材对流干燥试验,利用本研究方法测算不同干燥阶段木材含水率分布,并与木材实际平均含水率(称重法)以及假设木材厚度方向均匀干缩法测算的含水率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方法测算的木材平均含水率与称重法测量的木材平均含水率非常接近,二者相关系数的平方(R2)在0.9992以上。本研究方法与均匀干缩法相比,在FSP(纤维饱和点)以上时2种方法测算的木材含水率分布一致;在FSP以下时本研究方法测算的木材含水率在试件表层相对较低、芯层相对较高,芯、表层含水率梯度较大。木材分别干燥45、69和134 h时,本研究方法测算的芯、表层木材含水率差分别为22.61%、15.65%和5.58%,均匀干缩法测算的芯、表层含水率差分别为18.06%、11.51%和4.27%,2种方法的绝对偏差分别为4.55%、4.14%和1.34%,差异较明显。相比均匀干缩法,干燥时间为45、69和134 h时,本研究方法测算的木材含水率分布其精度分别提高3.80%、6.00%和4.0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控制容积干缩模型充分考虑含水率分布引起的非均匀干缩,可弥补均匀干缩法假设木材均匀干缩的不足,提高木材含水率分布测算精度,为木材含水率分布的动态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缩模型 X射线法 含水率分布 控制容积 迭代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粒径对荔枝修枝木/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世桓 周桥芳 +3 位作者 王先菊 云虹 胡传双 涂登云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3,共9页
为了解决荔枝修枝木的利用问题,以荔枝修枝木纤维和高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出成型的方法制备荔枝修枝木/HDPE复合材料(LWPC)。采用热重法测定荔枝木的热稳定性,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荔枝木纤维形态,分析荔枝木纤维粒径对LWPC性能... 为了解决荔枝修枝木的利用问题,以荔枝修枝木纤维和高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出成型的方法制备荔枝修枝木/HDPE复合材料(LWPC)。采用热重法测定荔枝木的热稳定性,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荔枝木纤维形态,分析荔枝木纤维粒径对LW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木纤维初始降解温度为255℃;随着荔枝木纤维粒径的减小,其长径比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在动态流变测试中,随着荔枝木纤维粒径的减小,LWPC熔体的平衡转矩和平衡剪切热先降低后升高,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增加。在动态热机械测试中,随着荔枝木纤维粒径的减小,LWPC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逐渐增大。LWPC的密度、吸水率、弯曲及拉伸性能呈现增大趋势,吸水厚度膨胀率则呈减小趋势。综合考虑LWPC的加工流变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宜选用粒径<300μm的荔枝木纤维,制得LWPC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最高分别为31.11 MPa、2.91 GPa,达到GB/T 24137—2009《木塑装饰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木 木纤维粒径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塑空心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飞 李俞谕 +3 位作者 何文辉 郝笑龙 欧荣贤 王清文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高度一致,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木塑空心柱主要通过局部压溃破坏,并表现出明显的弹塑性阶段。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壁厚能提高木塑空心柱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其中8 mm厚度在成本、重量及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最佳性价比。随着长细比的增加,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刚度逐渐降低,破坏模式也从强度破坏转向失稳破坏。内置3 mm薄壁钢管显著增强了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建筑对抗压承重构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空心柱 轴压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载荷-位移关系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工艺和热处理对单侧表层压缩木涂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梓灵 涂登云 +4 位作者 周桥芳 朱志鹏 胡传双 王先菊 刘祥浩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1,共7页
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板材为研究对象,以预热处理时间和压缩时间为变量制备单侧表层压缩木,并进行热处理减小回弹,采用水性UV漆对压缩表面进行涂饰处理后,评价其漆膜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预热处理和延长压缩时间,试件剖面密度峰... 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板材为研究对象,以预热处理时间和压缩时间为变量制备单侧表层压缩木,并进行热处理减小回弹,采用水性UV漆对压缩表面进行涂饰处理后,评价其漆膜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预热处理和延长压缩时间,试件剖面密度峰值与压缩表面距离增大,表层密度减小;试件的漆膜抗落球冲击性能、漆膜附着力和漆膜硬度亦减小,压缩时间对漆膜耐磨性有显著影响;热处理未对单侧表层压缩木的漆膜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单侧表层压缩木的漆膜性能指标均达到GB/T 15036—2009《实木地板技术要求》中优等实木地板的等级要求。综合考虑涂饰性能和成本因素,建议设置预热处理时间为0 s(不预热处理),压缩时间为60 s时,制得试件的漆膜磨损量为0.1203 g,抗落球冲击压痕直径为10.155 mm,漆膜附着力和硬度分别为0级和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表层压缩木 水性UV漆 剖面密度 涂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红树内生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的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楠楠 李青青 +5 位作者 沐琦 林珊愉 刘圣权 李浩君 李春远 熊亚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红树内生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 L28的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方法】柱层析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枯萎菌F. oxysporum的最小... 【目的】研究红树内生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 L28的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方法】柱层析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枯萎菌F. oxysporum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分离鉴定出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化合物1)、Livistone A(化合物2)、Barceloneic acid A(化合物3)、Barceloneic lactone(化合物4)、2′-O-methylbarceloneate(化合物5)、Spirostaphylotrichin R(化合物6)、 Spirostaphylotrichin U(化合物7)、β-谷甾醇(化合物8)、β-胡萝卜苷(化合物9)和β-腺苷(化合物10)。化合物1能强烈抑制小麦赤霉菌和番茄枯萎菌的生长,MIC均为100μg/mL;化合物5对番茄枯萎菌的生长具有中等抑制作用,MIC为200μg/mL。【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可作为相应抗菌农药先导化合物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植物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抗真菌活性 二倍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竹表面涂饰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成龙 侯贤锋 +3 位作者 卓光武 高振忠 涂登云 胡传双 《竹子学报》 2023年第2期41-47,共7页
【目的】重组竹作为近年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应用于家具、建筑等多个行业。由于使用环境复杂且竹质材料有吸湿膨胀等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湿和微生物繁杂的条件下,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探究... 【目的】重组竹作为近年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应用于家具、建筑等多个行业。由于使用环境复杂且竹质材料有吸湿膨胀等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湿和微生物繁杂的条件下,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探究重组竹表面涂饰工艺对漆膜性能的影响,有助于解决重组竹材料在复杂环境下导致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的问题。【方法】通过探究不同工艺条件下重组竹涂饰后漆膜性能的变化,主要研究涂饰工艺过程中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重组竹初期表面先用180目砂纸再用320目砂纸砂光;聚氨酯底漆涂布量为120 g·m^(-2);中间层硝基漆涂布量250 g·m^(-2)基础上,硝基漆面漆涂布量为150 g·m^(-2),涂布1次,漆膜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2H、耐磨性等级为1级、光泽度为70.6、耐水蒸气等级为2级。【结论】探明了重组竹初期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的变化对漆膜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其中最佳的涂饰工艺为:用180目砂纸砂光重组竹表面再用320目砂纸砂光,刷涂120 g·m^(-2)的聚氨酯漆后进行室温干燥1 h,320目砂纸轻磨表面刷涂250 g·m^(-2)中间层硝基漆室温干燥48 h,320目砂纸轻磨表面刷涂150 g·m^(-2)硝基漆面漆,室温干燥4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涂饰 漆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化-接枝双重改性淀粉光固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梁蜂敏 田超 +3 位作者 郭秀兰 冯恩奇 张巍德 袁腾 《包装工程》 2025年第17期89-95,共7页
目的聚焦于生物质材料领域,针对现有淀粉基材料存在的难以塑化加工、强度低及生物质含量低等问题,以玉米淀粉、衣康酸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衣康酸酯化与丙烯酸接枝化学改性手段制备高性能生物质材料。方法以酯化淀粉为聚合物主链,丙烯酸(... 目的聚焦于生物质材料领域,针对现有淀粉基材料存在的难以塑化加工、强度低及生物质含量低等问题,以玉米淀粉、衣康酸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衣康酸酯化与丙烯酸接枝化学改性手段制备高性能生物质材料。方法以酯化淀粉为聚合物主链,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制备淀粉光固化膜,讨论丙烯酸含量对淀粉光固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动态力学分析、热重分析(TGA)、拉伸试验等方法对淀粉光固化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酯化接枝后,玉米淀粉的结晶度显著降低,其形状结构被破坏。在最佳条件下,淀粉光固化膜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11.75 MPa),这是由于淀粉分子链与丙烯酸之间形成了丰富的氢键,提升了淀粉光固化膜交联密度,DMA结果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现象。结论本研究不仅为全生物质光固化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方法,同时显著提升了淀粉光固化膜的力学强度,在可膨胀弹性体材料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光固化 生物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