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有芹 颜芸 沈含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43,共7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出现推动了电化学的发展,是现代电分析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较详细地评述了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分析应用,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化学修饰电极 制备方法 分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佳阳 乐学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且来源丰富的可再生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应用化学、物理和酶催化三种方法对壳聚糖的改性。同时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调节剂、农药、化肥和果蔬保鲜剂等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且来源丰富的可再生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应用化学、物理和酶催化三种方法对壳聚糖的改性。同时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调节剂、农药、化肥和果蔬保鲜剂等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改性 植物调节剂 农药 果蔬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虎舌红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19
3
作者 凌育赵 曾满枝 严志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虎舌红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研究,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对其中的46种组分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鉴定出的46个组分中,质量分数在1.0%以上的组分有:石竹烯17.20%、α-石竹烯9.02%、3,7,...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虎舌红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研究,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对其中的46种组分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鉴定出的46个组分中,质量分数在1.0%以上的组分有:石竹烯17.20%、α-石竹烯9.02%、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7.03%、兰桉醇5.54%、龙脑5.51%、α-萜品醇5.02%、水杨酸甲酯2.23%、芳樟醇2.10%、苯乙醇2.19%、α-杜松醇4.45%、己酸4.55%、α-没药醇2.51%、丁子香基乙醇2.11%、金合欢醇1.78%、β-没药烯1.71%、3-己烯-1-醇1.67%、氧化石竹烯1.62%等,它们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舌红 挥发油 超临界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酚醛基炭气凝胶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倩 禹筱元 +2 位作者 麦嘉雯 邱洁龙 张淑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154,159,共4页
以木质素、苯酚和甲醛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木质素酚醛基有机凝胶,经CO2超临界干燥及高温炭化得到了炭气凝胶(LPCA)。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仪表征了材料的结构,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了炭材料的电化学性... 以木质素、苯酚和甲醛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木质素酚醛基有机凝胶,经CO2超临界干燥及高温炭化得到了炭气凝胶(LPCA)。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仪表征了材料的结构,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了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炭气凝胶以微孔和中孔为主,比表面积达356.6m2/g,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83.94mAh/g,充放电循环30次比容量未见明显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炭气凝胶 锂电池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董先明 张淑婷 +1 位作者 罗颖 陈开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利用聚吡咯(PPy)导电聚合物构建的气体传感器可检测常见的无机气体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述了PPy基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气敏机制及其在气体检测方面的应用。影响其气敏性能的重要因素包括掺杂(特别是质子酸掺杂)、复合或填充处理、... 利用聚吡咯(PPy)导电聚合物构建的气体传感器可检测常见的无机气体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述了PPy基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气敏机制及其在气体检测方面的应用。影响其气敏性能的重要因素包括掺杂(特别是质子酸掺杂)、复合或填充处理、制备工艺、被检测气体或蒸气的性质及外界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导电聚合物气 体传感器 气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钴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有芹 刘六战 沈含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3,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成功制备了氢氧化钴薄膜修饰玻碳电极。考察了影响膜电沉积的因素 ,确定成膜液最佳pH为7.5 ,最佳扫描电位范围为1.00~ -0.20V。讨论了成膜过程及机理 ,成膜关键是Co2 +在电极表面的氧化。制得的膜修饰电极具有表面吸附... 采用循环伏安法成功制备了氢氧化钴薄膜修饰玻碳电极。考察了影响膜电沉积的因素 ,确定成膜液最佳pH为7.5 ,最佳扫描电位范围为1.00~ -0.20V。讨论了成膜过程及机理 ,成膜关键是Co2 +在电极表面的氧化。制得的膜修饰电极具有表面吸附反应特征 ,表面覆盖量相当于5~6个单层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膜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并对H2O2 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活性。线性回归方程为 :ΔIpa(μA)=15.92+4.99×104c(H2O2)(mol·L -1)(r=0.9976 ,n=18) ,线性范围为1.72×10 -5~9.92×10 -3mol·L -1,检出限为4.25×10 -6mol·L -1(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钴 玻碳电极 制备 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法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光触媒的合成工艺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武艺 高琼芝 +2 位作者 刘伟安 付绍敏 杨卓鸿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1,共3页
以硫酸氧钛为原料通过常温水解沉淀及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光触媒乳液。考察了水解pH值、稳定剂、氧化剂、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等条件对该乳液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XRD和TEM检测结果表明:光触媒乳液中纳米TiO2颗粒晶体结构为锐钛型,平... 以硫酸氧钛为原料通过常温水解沉淀及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光触媒乳液。考察了水解pH值、稳定剂、氧化剂、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等条件对该乳液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XRD和TEM检测结果表明:光触媒乳液中纳米TiO2颗粒晶体结构为锐钛型,平均粒径为10 nm。光催化活性评价表明:当水解溶液的pH值=8,以柠檬酸为稳定剂,在100℃下水热处理6 h后获得的纳米光触媒乳液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光催化降解 水热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反胶团漆酶及其在修复土壤DDT污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月春 付蓉 +1 位作者 莫测辉 易筱筠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06-610,共5页
采用吸附法将反胶团漆酶吸附在表面改性后的硅藻土上,制备固定化反胶团漆酶。探讨了反胶团漆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及其部分酶学特性,并对其在修复土壤DDT污染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反胶团漆酶固定化的最佳温度是35℃,载体硅藻土的改性剂Twe... 采用吸附法将反胶团漆酶吸附在表面改性后的硅藻土上,制备固定化反胶团漆酶。探讨了反胶团漆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及其部分酶学特性,并对其在修复土壤DDT污染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反胶团漆酶固定化的最佳温度是35℃,载体硅藻土的改性剂Tween-80的加入量为硅藻土质量的15%。固定化反胶团漆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最适作用pH为3.5~5.0;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反胶团漆酶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都显著提高。采用游离漆酶和固定化反胶团漆酶修复DDT污染土壤,游离漆酶处理中DDT总量(DDTs)的降解率为50.53%,而固定化反胶团漆酶处理中DDTs的降解率高达69.17%。固定化反胶团漆酶处理较游离漆酶处理的DDTs降解率提高了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漆酶 固定化 稳定性 D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傅夏兵 林子华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30,共16页
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DNA切割活性、SOD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可作化学核酸酶、SOD模拟物及肿瘤化疗药物等应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国内外对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研究的进展,尤其是该类配合物的... 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DNA切割活性、SOD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可作化学核酸酶、SOD模拟物及肿瘤化疗药物等应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国内外对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研究的进展,尤其是该类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芳胺 二肽 结构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增容剂在聚合物共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红军 罗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7-19,共3页
简单介绍了聚合物共混的类型,增容剂的作用原理。对反应性增容剂在聚合物共混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以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为官能团的反应性增容剂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反应性增容剂 聚合物共混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最新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乐文志 颜芸 +1 位作者 郭秀兰 刘有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5-1140,共6页
论述了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对近几年其在环境污染物处理、电分析化学、电合成及与其它方法联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修饰电极 制备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TATP-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的SOD活性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祥祥 丁杨 +1 位作者 林庆斌 乐学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53-1456,共4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人、动物、植物、藻类以及原核生物中,它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平衡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是一切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活性氧毒害的酶。研究表明,SOD可用于抗癌、抗炎、抗衰老及治疗自身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人、动物、植物、藻类以及原核生物中,它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平衡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是一切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活性氧毒害的酶。研究表明,SOD可用于抗癌、抗炎、抗衰老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综合征等疾病,同时也能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和抗病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1 4 8 9-四氮三联苯 L-氨基酸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型配体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13
作者 乐学义 谭晓明 +1 位作者 何庭玉 石巨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89-383,共1页
NS型配体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的研究乐学义谭晓明*何庭玉(华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广州510642)石巨恩(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0)关键词铜(Ⅱ)氧还电势NS型配体模拟中图分类号O641.4蓝铜... NS型配体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的研究乐学义谭晓明*何庭玉(华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广州510642)石巨恩(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0)关键词铜(Ⅱ)氧还电势NS型配体模拟中图分类号O641.4蓝铜蛋白在生物体内起着传递电子作用,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型配体 铜配合物 蓝铜蛋白 氧化还原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横石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1
14
作者 迟国梁 赵颖 +2 位作者 官昭瑛 王建武 童晓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36-2845,共10页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横石水河流域14个样点中的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物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在90%以上,说明大型底栖动物在横石水河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化学需氧...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横石水河流域14个样点中的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物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在90%以上,说明大型底栖动物在横石水河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化学需氧量(COD)和pH值是影响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两个主要因子,浊度和重金属Cu、Pb浓度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丰水期,重金属Cu、Pb浓度和pH值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从种类水平看,耐污种类如蠓类、摇蚊和大蚊的丰富度与COD和重金属浓度的环境轴呈正相关,而敏感种类如腹足纲、毛翅目以及蜉蝣目昆虫与COD和重金属浓度的环境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酸性矿山废水 横石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掺杂纳米TiO_2的掺杂机理及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周武艺 曹庆云 +1 位作者 唐绍裘 刘英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6-782,共7页
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硫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粉末.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当硫脲与钛酸丁酯摩尔比S/Ti为3.5时,经500℃热处理后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佳.通过XRD、DRS和XPS等研究表明硫掺杂导致二氧化钛晶粒尺寸... 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硫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粉末.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当硫脲与钛酸丁酯摩尔比S/Ti为3.5时,经500℃热处理后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佳.通过XRD、DRS和XPS等研究表明硫掺杂导致二氧化钛晶粒尺寸细化,并有效地抑制了相变温度.在热处理过程中硫由S2-被氧化为S4+并进入到二氧化钛的晶格中取代了部分Ti4+位,导致了晶格的畸变,带隙变窄,从而导致对光的吸收发生了向可见光区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硫掺杂 机理 可见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掺杂对纳米TiO_2的结构相变及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周武艺 曹庆云 +1 位作者 唐绍裘 罗颖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33-1238,共6页
采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合成硫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可见光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当硫脲与钛酸丁酯摩尔比为3.50时,催化剂经500℃热处理后表现出最佳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效果。TEM、XRD和Raman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硫掺杂大大... 采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合成硫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可见光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当硫脲与钛酸丁酯摩尔比为3.50时,催化剂经500℃热处理后表现出最佳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效果。TEM、XRD和Raman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硫掺杂大大提高了纳米TiO2晶粒的分散程度,有利于制备均一分散的纳米晶粒;另外,硫掺杂有效地抑制了纳米TiO2在热处理过程中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一部分硫进入TiO2的晶格取代部分Ti4+而导致一定程度畸变,产生氧缺位,从而大大提高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硫掺杂 酸催化溶胶-凝胶法 可见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有芹 徐莉 +1 位作者 颜芸 徐悦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0-454,共5页
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历史发展、制备方法、聚合体系的选择、性能表征及作用机理。主要介绍了其作为传感器敏感膜方面的应用,并对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制备 作用机理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en-铜(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廖升荣 乐学义 +4 位作者 林庆斌 卢其明 刘小平 熊亚红 冯小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合成了3个新的SOD模拟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1)、[Cu(Phen)(L-Ala)(H2O)]Cl·4H2O(2)、[Cu(Phen)(L-Thr)(H2O)]Cl·2H2O(3)[Phen(1,10-邻菲咯啉)、L-Gln(谷氨酰胺)、L-Ala(丙氨酸)、L-Thr(苏氨酸)]。用元... 合成了3个新的SOD模拟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1)、[Cu(Phen)(L-Ala)(H2O)]Cl·4H2O(2)、[Cu(Phen)(L-Thr)(H2O)]Cl·2H2O(3)[Phen(1,10-邻菲咯啉)、L-Gln(谷氨酰胺)、L-Ala(丙氨酸)、L-Thr(苏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Cu(Phen)(L-Gln)(H2O)]Cl·2H2O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还原法对这3个配合物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催化速率常数KQ分别为1.58×107mol-1·L·s-1、5.65×107mol-1·L·s-1、0.83×107mol-1·L·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模拟物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子、陈皮、生姜中硒含量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有芹 杨庆辉 +1 位作者 黄函 黄季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9-330,共2页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测定 硒含量 枸杞子 紫外 陈皮 生姜 健康问题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Ile)(Phen)(H_2O)(ClO_4)]的合成、结构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小平 杨迟 +3 位作者 乐学义 周晓华 吴玲莹 陈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b=0.8090(5)nm,c=2.1822(5)nm,β=98.061(5)°,Z=2,D_x=1.60Mg·m^(-3),R_1=0.0462,wR_2=0.1225。每个配合物分子中Cu(Ⅱ)离子与一个L-Ile(N,O)配体、一个Phen(N,N)配体、一个H_2O(O)配体及一个Cl_O^-(O)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本文还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Ⅱe)(Phen)(H2O)(ClO4)] 三元混配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稳定性 铜配合物 1 10-邻菲咯啉 L-异亮氨酸 电位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