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学柳 郑茵 +1 位作者 高荣宪 郑金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158,共3页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要求,华南农业大学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中着重抓好3件事:一是确定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是发挥农科优势,培育特色;三是充分发挥...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要求,华南农业大学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中着重抓好3件事:一是确定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是发挥农科优势,培育特色;三是充分发挥中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优势与特色 示范与辐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产酯酵母结合梯度升温工艺对低盐稀态发酵酱油的风味提升研究
2
作者 徐新玉 李心智 +2 位作者 吴昌正 童星 贺丽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9-157,共9页
该文以低盐(120 g/L)稀态发酵酱油为研究对象,探究依次接入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与异常威客汉逊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并结合梯度升温工艺对提升低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在为期60 d的低... 该文以低盐(120 g/L)稀态发酵酱油为研究对象,探究依次接入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与异常威客汉逊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并结合梯度升温工艺对提升低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在为期60 d的低盐稀态发酵过程中,依次添加鲁氏接合酵母(5 d)和异常威客汉逊酵母(15 d)联合梯度升温工艺提升了低盐稀态酱油在发酵期间的微生物活性,延缓了pH值下降速度,阻滞了体系酸败,同时显著提升了发酵酱油的香气和滋味。对比未添加产酯酵母只采用梯度升温工艺的对照组,接种产酯酵母结合梯度升温工艺的实验组中产出更多的乙酸、乳酸及游离氨基酸,有效丰富了酱油的整体浓厚滋味,并通过提高5-乙基-4-羟基-2-甲基-3(2H)-呋喃酮、乙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等物质的含量丰富了酱油的风味,使其具有更强烈的“酱香和水果甜香”,感官测评也显示了低盐酱油整体喜好度有较大提高。该研究突显了低盐发酵酱油工艺改进的潜力,有助于生产更符合现代消费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的酱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稀态发酵酱油 鲁氏接合酵母 异常威客汉逊酵母 梯度升温 挥发性成分 感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二次干法分提工艺优化及其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
作者 李小红 郑茵 +6 位作者 吴绍宗 郭宗林 刘文博 朱展鹏 吴楠 甘恬 林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旨在为开发高附加值鸡油产品提供原料,以黄羽肉鸡腹脂为原料,利用二次干法分提技术提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鸡液油。以鸡液油得率、碘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一次干法分提和二次干法分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分提前后... 旨在为开发高附加值鸡油产品提供原料,以黄羽肉鸡腹脂为原料,利用二次干法分提技术提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鸡液油。以鸡液油得率、碘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一次干法分提和二次干法分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分提前后鸡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次干法分提最优工艺条件为冷却速率8℃/h、结晶温度24℃、养晶时间9h,在此条件下鸡液油得率为77.71%,碘值(I)为75.89g/100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原料粗鸡油的63.87%提高至70.44%;二次干法分提最优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16℃、冷却速率2℃/h、养晶时间15h,在此条件下鸡液油得率为78.85%,碘值(I)为81.52g/100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40%。综上,与原料粗鸡油相比,一次干法分提后鸡液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提高,二次干法分提后鸡液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腹脂 二次干法分提 鸡液油 碘值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内参的登革和寨卡病毒三重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估
4
作者 曹孟涛 胡潇予 +4 位作者 杨微 李春缘 徐晓立 任瑞文 蒋红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7-543,共7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登革病毒以及寨卡病毒并含人类基因为内参的三重RT-qPCR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内参、登革病毒以及寨卡病毒。方法 针对登革病毒4种血清型的保守区域和寨卡病毒的NS1基因以及人类各个组织中稳定表达的β-actin...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登革病毒以及寨卡病毒并含人类基因为内参的三重RT-qPCR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内参、登革病毒以及寨卡病毒。方法 针对登革病毒4种血清型的保守区域和寨卡病毒的NS1基因以及人类各个组织中稳定表达的β-actin基因,设计3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4种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以及β-actin标准质粒作为阳性质控品,采用L_(9)(3^(4))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及覆盖面进行验证与临床评估,并与检测登革病毒的商品化试剂盒进行了一致性评估。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三重RT-qPCR检测方法与12种相近虫媒病毒无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对登革病毒与寨卡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2.99和2.18 copies/μL组内和组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与商品化试剂盒相比较,该检测方法对13株登革流行病毒均可获阳性结果;经过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商品化试剂盒和该方法对临床阳性样本检测结果一致性达到92.59%。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含内参的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三重RT-qPCR检测方法,可作为登革病毒与寨卡病毒感染者的早期快速鉴别诊断的有效工具,也可用于病毒暴发地区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RT-qPCR 登革病毒 寨卡病毒 内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妃子笑荔枝果汁的氨基酸组分 被引量:31
5
作者 崔珊珊 胡卓炎 +3 位作者 余恺 李雅萍 林文祥 余小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9-273,共5页
为评价荔枝的营养价值,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4个产区共5个妃子笑荔枝果汁样品的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妃子笑荔枝果汁富含氨基酸组分,不同产区样品的氨基酸组分总量介于341.51~455.42mg/100mL之间,其中广... 为评价荔枝的营养价值,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4个产区共5个妃子笑荔枝果汁样品的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妃子笑荔枝果汁富含氨基酸组分,不同产区样品的氨基酸组分总量介于341.51~455.42mg/100mL之间,其中广西钦州产区样本的氨基酸组分含量最高为455.42mg/100mL,广东阳西产区样本的氨基酸组分含量最低为341.51mg/100mL;5个样品妃子笑荔枝果汁的氨基酸组分总量平均为396.38mg/100mL;其中γ-氨基丁酸为妃子笑荔枝果汁中的主要氨基酸,其平均含量为104.69mg/100mL,占氨基酸组分总量的26.57%;其次为丙氨酸,平均为67.37mg/100mL,占16.87%。基于对荔枝果汁中氨基酸组分的初步评价,认为荔枝是一种具有富含γ-氨基丁酸的潜在功能性食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妃子笑 氨基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的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荣义 张新申 +1 位作者 申金山 谢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4-177,共4页
以绿茶为原料,采用ZJL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和ZJX大孔吸附树脂从茶叶的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和茶多糖。通过对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咖啡因、茶氨酸、茶多酚及茶多糖联合分离提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以绿茶为原料,采用ZJL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和ZJX大孔吸附树脂从茶叶的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和茶多糖。通过对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咖啡因、茶氨酸、茶多酚及茶多糖联合分离提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茶氨酸和茶多酚,提取的咖啡因纯度达83.23%,提取率为1.9%,茶氨酸纯度达85.43%,提取率为0.94%,提取的茶多酚纯度达95.62%,提取率为12.35%,且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低于0.7%,茶多糖的纯度达51%,提取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咖啡因 茶氨酸 茶多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凤凰单丛三种香型乌龙茶的理化与香气特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晓玲 李斌 +3 位作者 张媛媛 陈玉芬 林晓蓉 陈忠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02-307,共6页
为探究不同香型、不同季节广东凤凰单丛乌龙茶主要理化组成及其香气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蜜兰香、杏仁香、乌叶等三种不同香型乌龙茶春、夏、秋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其主... 为探究不同香型、不同季节广东凤凰单丛乌龙茶主要理化组成及其香气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蜜兰香、杏仁香、乌叶等三种不同香型乌龙茶春、夏、秋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其主要理化组成和香气成分。结果显示,三种凤凰单丛乌龙茶水浸出物、EGCG、GCG和ECG等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春茶低于夏、秋茶;咖啡碱含量随春、夏、秋季呈现递减趋势。醇类和烯烃类是这三种乌龙茶的主要香气类别,春茶中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香叶醇和月桂烯等组分含量较高;秋茶中芳樟醇和(E)-4,8-二甲基-1,3,7-壬三烯等含量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明显区分这三种凤凰单丛乌龙茶的春茶和夏秋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乌龙茶 理化组分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化学感受器种类与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建军 钟国华 +3 位作者 陈新芳 陈文团 徐齐云 胡美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触角、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的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分为三节,在第二和第三节上主要有6个丹锥感受器和1个栓锥感受器两种化学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 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触角、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的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分为三节,在第二和第三节上主要有6个丹锥感受器和1个栓锥感受器两种化学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8个丹锥感受器,排列为3-2-2-1;下颚须瘤状体上各有一个侧栓锥和中栓锥感受器,另有一个较小的丹锥感受器;下唇须在第二节、第三节上各着生有一个丹锥感受器。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上化学感受器数量少,主要分为两种丹锥感受器和栓锥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化学感受器数量较多,主要为丹锥感受器、侧栓锥和中栓锥感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化学感受器 种类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感受器超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金香 钟国华 +2 位作者 陈新芳 胡黎明 胡美英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40,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斜纹夜蛾触角、跗节和产卵器的感受器形态结构特征,发现触角感受器主要包括毛形、锥形、刺形、耳形和腔锥感受器.雌、雄虫触角锥形感受器形态特征区别明显,雄蛾锥形感受器长约10~15μm,基部直径约4~5...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斜纹夜蛾触角、跗节和产卵器的感受器形态结构特征,发现触角感受器主要包括毛形、锥形、刺形、耳形和腔锥感受器.雌、雄虫触角锥形感受器形态特征区别明显,雄蛾锥形感受器长约10~15μm,基部直径约4~5μm,显著比雌虫锥形感受器长、粗,雄蛾锥形感受器顶端有一小锥,雌蛾没有.雌成虫和雄成虫前足、中足、后足跗节均分布有毛形和刺形感受器,但数量明显少于触角同类感受器数量.雌成虫产卵器上主要为长毛形和短毛形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可能与其感受环境信息、产卵场所选择等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感受器 超微形态特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辣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奕敏 李光光 +2 位作者 杨崇 雷建军 刘少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对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的辣椒素类物质合成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后13个不同时期小米辣胎座、果肉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合SAS软件的多因素方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辣椒素类... 【目的】对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的辣椒素类物质合成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后13个不同时期小米辣胎座、果肉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合SAS软件的多因素方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辣椒素类物质在胎座和果肉中均能合成;其合成随花后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到最高值,而后略微降低;其含量的高低与辣椒果实中组织部位和合成时期显著相关(P=0.00≤0.01),以胎座部位最多(22 d的质量分数达11.418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辣 辣椒素 二氢辣椒素 胎座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艳 张禄祥 +2 位作者 肖广江 万忠 谢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共2页
系统梳理分析了2010年国内外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及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情况,并对2011年广东甘蔗、蔗糖产业的供需、价格变动及成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对广东甘蔗产业的科技现状和趋势进行了阐释,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甘蔗 广东省 产业经济 供需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广东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艳 万忠 +2 位作者 张禄祥 肖广江 谢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0,共3页
在分析国内外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2009年广东甘蔗等能源作物的产业发展情况、供需情况、价格及成本情况以及科技现状和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广东甘蔗等能源作物产... 在分析国内外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2009年广东甘蔗等能源作物的产业发展情况、供需情况、价格及成本情况以及科技现状和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广东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能源作物 产业经济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沟茧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新芳 高燕 章潜才 《昆虫天敌》 CSCD 2004年第4期169-174,共6页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侧沟茧蜂Microplitissp .的触角上存在 5种感觉器 ,分别为毛状感觉器A型、B型、C型 ,槽状感觉器 ,锥形乳头状感觉器 ,刺形感觉器和钟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 ,并对两性间的差别进行了讨论 ,为...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侧沟茧蜂Microplitissp .的触角上存在 5种感觉器 ,分别为毛状感觉器A型、B型、C型 ,槽状感觉器 ,锥形乳头状感觉器 ,刺形感觉器和钟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 ,并对两性间的差别进行了讨论 ,为研究该蜂寻找生境和寄生行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器 触角 寄生行为 扫描电镜观察 生境 分布 两性 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优化用于银耳产地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宇佳 贺丽苹 +3 位作者 张泳 吕雪娟 曹庸 高新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06,311,共5页
研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识别银耳的不同产地。实验以四川省与福建省两个产地共120组银耳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近红外光谱测定,计算光谱吸收值的平均偏差与一阶导数进而选取有效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 研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识别银耳的不同产地。实验以四川省与福建省两个产地共120组银耳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近红外光谱测定,计算光谱吸收值的平均偏差与一阶导数进而选取有效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原始数据降维并采用反向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通过对有效数据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100%,判断准确率为88.3%;进一步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模型,在输出层为2隐藏层为11时,判断准确率达100%;此时校正集与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05×10^(-2)与2.90×10^(-2),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因此,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优化检测模型,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银耳产地,为食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地理标志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产地识别 近红外光谱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凝乳蛋白酶的单链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舒薇 郭勇 +1 位作者 贺丽苹 温宏睿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68,共5页
在底物保护下,采用三聚氰氯活化的单链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1)对木瓜凝乳蛋白酶(Cp)进行了共价修饰,反应混合物经毛细管电泳(CE)分析及SephadexG75分离纯化获得修饰度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1长链的修饰纯酶(mPEG1Cp).以三硝基... 在底物保护下,采用三聚氰氯活化的单链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1)对木瓜凝乳蛋白酶(Cp)进行了共价修饰,反应混合物经毛细管电泳(CE)分析及SephadexG75分离纯化获得修饰度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1长链的修饰纯酶(mPEG1Cp).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与CE法作对比测定了该修饰酶的平均氨基修饰度;以ELISA法检测mPEG1Cp的抗原性;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mPEG1Cp进行了结构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Cp的mPEG1修饰产物经毛细管电泳检测为多组分体系,最大产物峰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1的低修饰度修饰酶,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712~46044;该修饰酶抗原抗体结合能力完全消失,体内活性半衰期是原酶的1.6倍,同时酶活力保持在36.5%;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mPEG1Cp结构有轻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凝乳蛋白酶 单链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1) 化学修饰 修饰产物 检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的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晓艾 陈雅君 +3 位作者 陈雪香 贺丽苹 夏旭 曹庸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的检测条件,建立快速简便测定猪肉组织中盐酸克伦特罗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只需提取、蛋白质沉淀两个过程,且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2 mol/L乙酸铵溶液(含0.1%... 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的检测条件,建立快速简便测定猪肉组织中盐酸克伦特罗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只需提取、蛋白质沉淀两个过程,且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2 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25∶75,流速1.0 m 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43 nm,可以获得良好的色谱峰,检测限为0.025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达88.55%-94.03%,精密度RDS〈2%。该方法能达到准确、快速、低成本、简便的要求,适用于猪肉组织中盐酸克伦特罗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伦特罗 猪肉组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香叶提取物抗氧化及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娟娟 杨艳 +1 位作者 林奕云 贺丽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126,130,共5页
研究檀香(Sandalwood)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抗菌活性,为檀香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4种不同溶剂提取檀香叶中抗氧化、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方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檀香叶80%... 研究檀香(Sandalwood)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抗菌活性,为檀香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4种不同溶剂提取檀香叶中抗氧化、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方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檀香叶80%乙醇、水、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清除DPPH自由基;80%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作用,但对霉菌、啤酒酵母没有抑菌作用。乙醇提取物经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后,其抗氧化、抗菌活性较稳定。乙醇提取物经不同pH处理后,抗氧化物质在pH6~8范围内稳定,抗菌物质在pH3~7范围内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檀香叶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标识结果表明:檀香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多糖、鞣质、黄酮类、酚类物、有机酸以及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成分。结论:80%乙醇、水、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8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好。只有80%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叶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在研究生培养中效能的思考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丽葵 贺丽苹 伦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5,共3页
高校如何通过整合、优化科研资源,建立和制定有效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管理机制,发挥大型科研仪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功能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大型科研仪器的投资绩效,是众多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大型科研仪器 研究生 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对木瓜凝乳蛋白酶酶学及药物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舒薇 贺丽苹 +1 位作者 崔堂兵 郭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采用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5000)对木瓜凝乳蛋白酶(Cp)进行了共价修饰,修饰产物经毛细管电泳检测与分析表明:主产物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长链的低修饰度修饰酶.以此修饰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p在修饰前后的主... 采用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5000)对木瓜凝乳蛋白酶(Cp)进行了共价修饰,修饰产物经毛细管电泳检测与分析表明:主产物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长链的低修饰度修饰酶.以此修饰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p在修饰前后的主要酶学、药物生物学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p经mPEG,修饰后,Kn^app(酪蛋白为底物)有所增加,但与Cp相比,mPEG1修饰酶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抗胰蛋白酶的水解能力却均有增强;药代动力学结果还显示,mPEG1-Cp的体内活性半衰期延长,修饰酶体内半衰期是原酶的1.6倍,表明mPEG1修饰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凝乳蛋白酶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 化学修饰 酶学及药物生物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种子植物2新记录种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国华 俞璐 +1 位作者 谢文远 刘传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5-686,共2页
报道了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2种浙江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分别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的休宁小花苣苔Chiritopsis xiuningensis X.L.Liu&X.H.Guo和小檗科Berberidaceae的黔岭淫羊霍Epimedium leptorrhizum Stearn,其中小花苣苔属... 报道了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2种浙江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分别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的休宁小花苣苔Chiritopsis xiuningensis X.L.Liu&X.H.Guo和小檗科Berberidaceae的黔岭淫羊霍Epimedium leptorrhizum Stearn,其中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 W.T.Wang为浙江分布新记录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小花苣苔属 休宁小花苣苔 黔岭淫羊霍 新记录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