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及甘氨酸根铜(Ⅱ)配合物的合成、DNA结合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
11
1
作者
莫慧雯
刘雅娴
+2 位作者
蔡戴宏
沈芳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7-484,共8页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的铜(Ⅱ)混配配合物[Cu(HPBM)(Gly)(H_2O)]ClO_4·0.5H_2O(HPBM=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Gly=甘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的铜(Ⅱ)混配配合物[Cu(HPBM)(Gly)(H_2O)]ClO_4·0.5H_2O(HPBM=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Gly=甘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ESIMS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了配合物主要以沟槽结合的方式与DNA作用。应用MTT法测定了配合物对Eca-109、HeLa和A549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范围为6.4~8.5μmol·L^(-1)。尤为重要的是,通过AO/EB双染法、单细胞凝胶电泳、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测定分析等揭示了配合物通过DNA结合及线粒体功能失调途径诱导Eca-109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髤配合物
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
甘氨酸
DNA结合
抗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DNA作用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
9
2
作者
蔡戴宏
莫慧雯
+1 位作者
何良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Cu(HPBC)(L-Phe)(H2O)]Cl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Cu(HPBC)(L-Phe)(H2O)]Cl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具有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并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了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CT-DNA)结合。配合物对被测微生物(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及癌细胞(SGC-7901、Bel-7402、HeLa和A549)显示出良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IC50=1.69~2.50μmol·L^-1)。最重要的是,通过确定细胞的形态变化(AO/EB双染法)及细胞周期测定分析,揭示了配合物1通过DNA结合的途径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
L-苯丙氨酸
DNA作用
抗菌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及甘氨酸根铜(Ⅱ)配合物的合成、DNA结合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
11
1
作者
莫慧雯
刘雅娴
蔡戴宏
沈芳
乐学义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应用化学系
出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7-484,共8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5A030313423)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No.201710564307)资助
文摘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的铜(Ⅱ)混配配合物[Cu(HPBM)(Gly)(H_2O)]ClO_4·0.5H_2O(HPBM=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Gly=甘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ESIMS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了配合物主要以沟槽结合的方式与DNA作用。应用MTT法测定了配合物对Eca-109、HeLa和A549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范围为6.4~8.5μmol·L^(-1)。尤为重要的是,通过AO/EB双染法、单细胞凝胶电泳、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测定分析等揭示了配合物通过DNA结合及线粒体功能失调途径诱导Eca-109细胞凋亡。
关键词
铜髤配合物
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
甘氨酸
DNA结合
抗癌作用
Keywords
copper(Ⅱ)complex
5-methyl-2-(2′-pyridyl)benzimidazole
glycine
DNA interaction
anticancer activity
分类号
O614.121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DNA作用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
9
2
作者
蔡戴宏
莫慧雯
何良
乐学义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应用化学系
出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70119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5A030313423)资助。
文摘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Cu(HPBC)(L-Phe)(H2O)]Cl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具有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并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了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CT-DNA)结合。配合物对被测微生物(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及癌细胞(SGC-7901、Bel-7402、HeLa和A549)显示出良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IC50=1.69~2.50μmol·L^-1)。最重要的是,通过确定细胞的形态变化(AO/EB双染法)及细胞周期测定分析,揭示了配合物1通过DNA结合的途径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
L-苯丙氨酸
DNA作用
抗菌
抗肿瘤活性
Keywords
copper(Ⅱ)complex
5-chloro-2-(2'-pyridyl)benzimidazole
L-phenylalanine
DNA interaction
antimicrobial
anticancer activity
分类号
O614.121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及甘氨酸根铜(Ⅱ)配合物的合成、DNA结合及抗癌活性
莫慧雯
刘雅娴
蔡戴宏
沈芳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DNA作用及其生物活性
蔡戴宏
莫慧雯
何良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