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磁响应阿司匹林镇痛贴的综合性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庆云 陈品鸿 +3 位作者 王晓君 倪春林 郑文旭 周武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3,78,共6页
该文设计了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材,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磁性粒子(Fe3O4)响应的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磁响应性的药物缓释纳米纤维镇痛贴,避免了所载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其他不足。同时,对样品的纤维形貌、体外... 该文设计了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材,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磁性粒子(Fe3O4)响应的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磁响应性的药物缓释纳米纤维镇痛贴,避免了所载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其他不足。同时,对样品的纤维形貌、体外缓释、控释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阿司匹林镇痛帖具有较好的药物包封率,在体外的缓释时间能够达到72 h以上,同时给予外加磁场时,能够加速药物的释放,具有磁响应性能。该实验项目结合了药学、材料科学、化学与机械工程等诸多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作为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纺丝 阿司匹林 磁响应 镇痛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叶多糖MLP100-3的提取纯化与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崔璨 王欣宇 +3 位作者 苑广伟 刘泽平 陈晓阳 王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0-418,425,共10页
目的:提取纯化出辣木叶多糖,初步研究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利用Sevag法除去粗多糖中的蛋白,进一步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法、透析法分离纯化得到辣木叶多糖组分MLP100-3;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目的:提取纯化出辣木叶多糖,初步研究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利用Sevag法除去粗多糖中的蛋白,进一步采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法、透析法分离纯化得到辣木叶多糖组分MLP100-3;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MLP100-3的初级结构及单糖组成进行鉴定与分析.应用Griess试剂法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MLP100-3对细胞上清中NO和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量的影响,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LP100-3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辣木叶多糖MLP100-3对炎症细胞NO和TNF-α的产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MLP100-3对炎症细胞产生的iNOS mRNA、环氧合酶-2(COX-2) mRNA和TNF-α mRNA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MLP100-3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iNOS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影响促炎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多糖 提取 纯化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骨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指纹图谱分析及牡荆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江志霞 李海玲 邓亚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1-625,共5页
建立战骨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及牡荆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牡荆素在跌打生骨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含量变化。采用Waters Xbridg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 建立战骨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及牡荆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牡荆素在跌打生骨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含量变化。采用Waters Xbridg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25oC。结果表明牡荆素在0.16~0.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10批战骨药材的指纹图谱有19个共有特征峰,其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每克药材含牡荆素在15.8~30.2μg之间。制备胶囊的稠膏及内容物颗粒未检出牡荆素。表明本实验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测定战骨药材中牡荆素的含量,而不适用于其复方制剂中牡荆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骨 跌打生骨胶囊 HPLC 指纹图谱 牡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螺毒素lt1c的重组表达及镇痛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磊 曾夏芸 +1 位作者 强媛媛 任政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lt1c是从信号芋螺毒管中发现的一种A超家族毒素多肽,为深入研究其功能,采用pTRX表达系统将lt1c与硫氧还蛋白基因进行融合,转入大肠杆菌进行表达后,通过超声破碎、亲和层析、酶切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最终得到目的蛋白。组织水平的青蛙... lt1c是从信号芋螺毒管中发现的一种A超家族毒素多肽,为深入研究其功能,采用pTRX表达系统将lt1c与硫氧还蛋白基因进行融合,转入大肠杆菌进行表达后,通过超声破碎、亲和层析、酶切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最终得到目的蛋白。组织水平的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活性研究表明,重组表达的lt1c在6μmol/L浓度下,30 min内完全抑制肌肉的收缩,且其作用可逆。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发现,lt1c能够抑制热板疼痛模型小鼠的舔足反应,提示A超家族芋螺毒素lt1c可能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该研究为筛选新的多肽镇痛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超家族毒素 芋螺毒素 重组表达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羟基化促进芋螺毒素lt3a的氧化折叠
5
作者 王磊 曾夏芸 任政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毒素lt3a是从信号芋螺毒管中分离鉴定到的一种天然多肽,天然来源的lt3a的第6位脯氨酸发生了羟基化修饰。为深入研究脯氨酸羟基化的生物学意义,以lt3a中第6位脯氨酸为研究目标,采用固相化学合成的方法分别合成了不含羟基化修饰的多肽lt3... 毒素lt3a是从信号芋螺毒管中分离鉴定到的一种天然多肽,天然来源的lt3a的第6位脯氨酸发生了羟基化修饰。为深入研究脯氨酸羟基化的生物学意义,以lt3a中第6位脯氨酸为研究目标,采用固相化学合成的方法分别合成了不含羟基化修饰的多肽lt3a和具有羟脯氨酸的多肽lt3a[P6O],并对其氧化折叠速率、热稳定性和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GSSG/GSH溶液中,lt3a[P6O]的氧化折叠速率是lt3a的两倍,但两者的折叠终产率相当,进一步实验表明羟脯氨酸的存在不影响lt3a的热稳定性和对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作用。说明羟脯氨酸促进了lt3a的氧化折叠速率,但对其生物学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一方面为芋螺多肽翻译后修饰研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对芋螺毒素的结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羟基化 芋螺毒素 氧化折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ITS分子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苑广伟 姜峰 +3 位作者 孙玉红 黄捷 李镇标 王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5期103-107,共5页
为探索草莓根腐病病株及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种类,本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对患病草莓根际土壤以及根茎进行真菌分离,并利用ITS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根腐病草莓病株中共分离得到12种不同的真菌,分别属于孢球拖霉属... 为探索草莓根腐病病株及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种类,本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对患病草莓根际土壤以及根茎进行真菌分离,并利用ITS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根腐病草莓病株中共分离得到12种不同的真菌,分别属于孢球拖霉属(Gongronella sp.)、棒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梭孢壳属(Thielavia sp.),其中孢球拖霉属(Gongronella sp.)、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 sp.)和梭孢壳属(Thielavia sp.)为首次在草莓根腐病植株中发现。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草莓土传病害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 真菌 分离纯化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