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对几种农药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潘志萍 曾玲 陆永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6,共4页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4省(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除了部分地区的种群已达到低水平的抗性外,如福州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达到5.01倍,澄海、闽南桔小实...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4省(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除了部分地区的种群已达到低水平的抗性外,如福州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达到5.01倍,澄海、闽南桔小实蝇种群对敌百虫抗性达到4.56和4.07倍,大部分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对上述3种杀虫剂抗药性尚处于敏感阶段. 2003~2004年监测了广州郊区桔小实蝇成虫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乐斯本、印楝素的抗药性变化,结果显示除敌百虫外,桔小实蝇对其他4种药剂抗药性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抗药性 敌百虫 高效氯氰菊酯 阿维菌素 乐斯本 印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控制配套措施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7-421,共5页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苏云金杆菌(Bt)、赤眼蜂(Techogrammerconfursam)、性诱剂为基本措施,辅以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xylostellaGranulosisvirus,PxGV)、爱比菌素(Abamectin)和印楝素等非化学杀虫剂,组配成9种生态控制...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苏云金杆菌(Bt)、赤眼蜂(Techogrammerconfursam)、性诱剂为基本措施,辅以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xylostellaGranulosisvirus,PxGV)、爱比菌素(Abamectin)和印楝素等非化学杀虫剂,组配成9种生态控制配套措施,评价其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其中7套措施可将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持续控制在1.0以下,不同地区可合理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措施 生态控制 控制研究 苏云金杆菌(BT)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 种群趋势指数 化学杀虫剂 种群系统 基本措施 爱比菌素 控制作用 持续控制 选择使用 赤眼蜂 性诱剂 印楝素 害虫 组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生物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7
3
作者 凌冰 张茂新 庞雄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 :飞机草挥发油在中等浓度 (80 0mg·l-1)时 ,对水稻稻瘟病菌 (Pryiculariagrisea)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长春花疫病菌 (Phytophthoranicotianae)的抑制作用次之 ,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的抑制作用最弱 ,其抑... 研究结果表明 :飞机草挥发油在中等浓度 (80 0mg·l-1)时 ,对水稻稻瘟病菌 (Pryiculariagrisea)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长春花疫病菌 (Phytophthoranicotianae)的抑制作用次之 ,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的抑制作用最弱 ,其抑菌率分别为 6 1.4 0 %、2 9.2 7%和 14 .4 4 %。用 10~ 2 0 μl·株 -1的飞机草挥发油 ,对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和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striolata)有显著的驱避产卵作用。用GC/MS详细分析了飞机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 ,如反式 石竹烯 (16 5 8% )、δ 杜松烯 (15 .85 % )、α 可巴烯 (11.5 8% )、氧化石竹烯 (9.6 3% )、大根香叶烯 (4.96 % )和α 律草烯 (4.3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草 挥发油 真菌 昆虫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水稻稻瘟病菌 香蕉枯萎病菌 长春花疫病菌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茶园昆虫类群多样性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亦根 熊锦君 +1 位作者 黄明度 古德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对常年用人工或除草剂除草的茶园(单一园)和在地面种植长耳节草Hedyotisuncinella的茶园(复合园)的昆虫类群进行了调查,并对昆虫类群结构和类群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单一园调查到11目62种370头个体昆虫,而复合园有11目75种337... 对常年用人工或除草剂除草的茶园(单一园)和在地面种植长耳节草Hedyotisuncinella的茶园(复合园)的昆虫类群进行了调查,并对昆虫类群结构和类群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单一园调查到11目62种370头个体昆虫,而复合园有11目75种337头个体昆虫.复合园昆虫类群丰富度值为3 8035±0 2682,高于单一园值3 3318±0 2481;复合园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3 1064±0 1392)显著地高于单一园相应值(2 6077±0 1941);复合园昆虫类群均匀性指数比单一园的高,而类群优势集中性指数比单一园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昆虫类群 多样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地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学难 梁广文 庞雄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73-2578,共6页
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甜玉米品种抗虫性差异 ,斯氏线虫、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种群系统的生态控制 ,根据不同卵量水平初步组建了第 5代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系统。结果得出 :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由人工生态控制系... 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甜玉米品种抗虫性差异 ,斯氏线虫、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种群系统的生态控制 ,根据不同卵量水平初步组建了第 5代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系统。结果得出 :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由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和自然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要通过调控人工生态控制系统中的生态控制措施来达到生态控制目标。当甜玉米品种为穗甜 2号 ,卵密度为 18(块 / 10 0株 )时 ,不采取人为生态控制措施即可控制亚洲玉米螟的为害 ,即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 ,利用穗甜 2号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即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18或 35 (块 / 10 0株 )时 ,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撒施线虫颗粒剂均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6 2 (块 / 10 0株 )时 ,则要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同时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和撒施线虫颗粒剂 ,才能达到生态控制目标。通过生态控制系统的建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亚洲玉米螟 斯氏线虫 玉米螟赤眼蜂 生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品种稻田稻飞虱及其主要捕食性节肢动物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罗淑萍 张永强 黄寿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0,46,共5页
对3个不同抗稻飞虱品种稻田主要捕食性节肢动物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食虫沟瘤蛛Ulmm eliata insecticepes是早稻田稻飞虱的主要捕食性天敌.空间生态位上2个抗性品种以栉齿锯螯蛛Dyschiriognatha dentataZhu etW en宽度最大,感性品种以隐... 对3个不同抗稻飞虱品种稻田主要捕食性节肢动物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食虫沟瘤蛛Ulmm eliata insecticepes是早稻田稻飞虱的主要捕食性天敌.空间生态位上2个抗性品种以栉齿锯螯蛛Dyschiriognatha dentataZhu etW en宽度最大,感性品种以隐翅甲Staphylin idae最大.中抗品种天敌与稻飞虱的时间生态位以及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明显高于抗虫和感性品种中天敌与稻飞虱的重叠.认为中抗品种捕食性天敌能更有效地控制稻飞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品种 稻飞虱 捕食性节肢动物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害虫种群生态控制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炳旭 梁广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49-51,共3页
病虫害控制是有机农业农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农业生产中可供使用的害虫控制技术和措施主要包括植物检疫、农业耕作、抗性品种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昆虫性信息技术、天然植物保护剂、生物源及矿物源杀虫剂以及害虫的信息化管理... 病虫害控制是有机农业农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有机农业生产中可供使用的害虫控制技术和措施主要包括植物检疫、农业耕作、抗性品种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昆虫性信息技术、天然植物保护剂、生物源及矿物源杀虫剂以及害虫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植物保护 害虫种群生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稻区优质有机稻米生产核心技术系统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广文 张茂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72-175,共4页
介绍有机稻米生产核心技术系统的组成、相关技术和该系统的示范效果。
关键词 有机食品 有机稻米 核心技术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害虫防治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侯有明 车俊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1-54,共4页
油菜田昆虫群落涉及12目39科118种,其中害虫8目28科62种,天敌6目22科56种;以油菜蚜虫、菜粉蝶、黄翅菜叶蜂、兰跳甲和茎象甲等为优势害虫种群,天敌以七星瓢虫和食蚜蝇为主;各地优势种群的相对丰富度差距较大;在... 油菜田昆虫群落涉及12目39科118种,其中害虫8目28科62种,天敌6目22科56种;以油菜蚜虫、菜粉蝶、黄翅菜叶蜂、兰跳甲和茎象甲等为优势害虫种群,天敌以七星瓢虫和食蚜蝇为主;各地优势种群的相对丰富度差距较大;在9~11月和3~6月间,群落生态优势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以蚜虫类、甲虫类和粉蝶类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群落特征分析表明,陕西杨陵地区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最大,耀县次之,乾县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昆虫群落 生态控制 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控制措施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平生 曾玲 田明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应用害虫种群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拟澳洲赤眼终(,Techogrammer confusum)、性诱剂为基木措施,辅以爱比菌素(Aba,ecton)、印楝素等非化学杀虫剂,组配成生态控制配套措施,评价对小菜峨的拉制作用。结果表明,本套生态控制措施可将1... 应用害虫种群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拟澳洲赤眼终(,Techogrammer confusum)、性诱剂为基木措施,辅以爱比菌素(Aba,ecton)、印楝素等非化学杀虫剂,组配成生态控制配套措施,评价对小菜峨的拉制作用。结果表明,本套生态控制措施可将1茬菜心品种上的小莱峨种群趋势指数待续控制在1.0以下,同时减少施用农药5一6次,降低农药成本44.4D%一5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控制 小菜蛾 持续控制 种群控制 性诱剂 施用 赤眼蜂 措施 农药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的生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冼继东 梁广文 曾玲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85-290,共6页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不同的生态控制措施(施用马缨丹Lantana camaraL.乙醇提取物、施用机油乳剂和释放寄生性天敌)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种群动态控制的作用,结果表明...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不同的生态控制措施(施用马缨丹Lantana camaraL.乙醇提取物、施用机油乳剂和释放寄生性天敌)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种群动态控制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喷施马缨丹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gDW/100mL)和机油乳剂(300x),释放寄生性天敌各处理区中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76、0.252、和0.377,表明这几种控制措施对美洲斑潜蝇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美洲斑潜蝇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为82.4%、74.8%和62.3%。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的生态控制系统,在田间评价了自然控制因子与人工控制措施联合对美洲斑潜蝇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高峰期施用马缨丹乙醇提取物(1gDW/100mL)和机油乳剂(300x),在幼虫高峰期释放寄生蜂(2000头/100m2),处理后美洲斑潜蝇的种群趋势指数I值小于1,表明可以达到控制美洲斑潜蝇种群增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生态控制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与昆虫诱导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樊春燕 黄寿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39,共4页
介绍了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HIV)的主要特点、诱导机制及其在三级营养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概述了昆虫诱导因子的研究现状,讨论了黄守瓜与葫芦科植物之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适应,提出了研究黄守瓜口腔液中诱导因子的... 介绍了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HIV)的主要特点、诱导机制及其在三级营养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概述了昆虫诱导因子的研究现状,讨论了黄守瓜与葫芦科植物之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适应,提出了研究黄守瓜口腔液中诱导因子的目的和意义,对黄守瓜诱导因子研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挥发性次生物质 昆虫诱导因子 诱导机制 三级营养关系 黄守瓜 虫害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叶提取物及其活性物质防治农业害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骆颖 杨可航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2期107-109,114,共4页
对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苦瓜叶片提取物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苦瓜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物质,重点介绍了苦瓜叶提取物及活性物质对斑潜蝇和菜青虫的防治研究进展,以为运用苦瓜叶片提取物及活性物质来防治农业害虫... 对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苦瓜叶片提取物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苦瓜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物质,重点介绍了苦瓜叶提取物及活性物质对斑潜蝇和菜青虫的防治研究进展,以为运用苦瓜叶片提取物及活性物质来防治农业害虫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抗虫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叶片提取物 活性物质 斑潜蝇 菜青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 被引量:61
14
作者 章玉苹 曾玲 +1 位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地区桔小实蝇种群中,对敌百虫的抗性有5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地区桔小实蝇种群中,对敌百虫的抗性有5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7.42~16.4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04~4.33倍,2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3个地区种群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33.82~12.19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9.27~4.14倍,4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则有6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4.00~10.5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41~7.39倍,仅1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抗药性 敌百虫 高效氯氰菊酯 阿维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李宁东 陆永跃 +2 位作者 曾玲 梁广文 许益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1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m。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活动蚁丘 生境 空间格局 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局域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许益镌 陆永跃 +2 位作者 曾玲 席银宝 黄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调查研究了红火蚁在特定的生态环境类型中的自然传播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局部区域传入8年后,红火蚁扩散面积约为226 hm2,扩散边界分别为:向河的上游扩散至262 m处,向河的下游扩散至3 770 m处.红火蚁在几种生境类型中的为害程度也不相同... 调查研究了红火蚁在特定的生态环境类型中的自然传播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局部区域传入8年后,红火蚁扩散面积约为226 hm2,扩散边界分别为:向河的上游扩散至262 m处,向河的下游扩散至3 770 m处.红火蚁在几种生境类型中的为害程度也不相同,大小依次为田埂>河堤>路边>房屋周围空地>河床.红火蚁在该区域的扩散速度为187.9 m/年,同时,红火蚁蚁巢在扩散过程中向源头有明显的聚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局域扩散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外来杂草薇甘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邵婉婷 韩诗畴 +4 位作者 黄寿山 刘文惠 李开煌 彭统序 李丽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3-45,48,共4页
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H .B .K .)原产中、南美洲 ,是一种生长、蔓延迅速 ,危害极大的恶性杂草 ,近年来已在我国南方地区蔓延扩散成灾。文中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薇甘菊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布、危害及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杂草 薇甘菊 分布 危害 防治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监测 被引量:34
18
作者 章玉苹 曾玲 +1 位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6-459,共4页
在2005年对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5个省11个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有9个种群已达... 在2005年对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5个省11个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敌百虫的抗性有9个种群已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分别为10.01-38.84倍,仅海口与河源2个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分别为7.89倍和8.7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4个种群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分别为10.62-33.89倍,有6个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分别为4.71-9.96倍,元江种群仍为敏感水平,为2.14倍;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广州种群已达到高水平抗性,为42.5l倍,其余有9个种群达中等水平抗性,为16.52-39.19倍,元江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为7.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抗药性 敌百虫 高效氯氰菊酯 阿维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心叶甲取食行为及取食为害量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荣 曾玲 +2 位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崔志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2,共3页
观察了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的取食行为、为害状以及幼虫对几种棕榈植物的取食量.结果表明,1、2龄幼虫取食量少,取食斑细,为害较少引起病斑;3、4、5龄幼虫取食痕较宽,被取食叶片形成的病斑大,易腐烂.成虫取食线虽然较细... 观察了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的取食行为、为害状以及幼虫对几种棕榈植物的取食量.结果表明,1、2龄幼虫取食量少,取食斑细,为害较少引起病斑;3、4、5龄幼虫取食痕较宽,被取食叶片形成的病斑大,易腐烂.成虫取食线虽然较细,但深而密,引起病斑较大,危害严重.幼虫期总取食叶面积为40~48cm2.幼虫龄期越大,取食量越大.如1、2、3、4、5龄幼虫对椰子的取食量分别为1 7、3 7、6 9、12 6、22 8cm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几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面积与椰心叶甲幼虫龄期之间关系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心叶甲 取食行为 取食为害量 幼虫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俊 岑伊静 +3 位作者 王自然 段惠芬 YULU XIA 高俊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479,共5页
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Li是云南省德宏州柠檬产区为害柠檬嫩梢、嫩叶的一种害虫,在该产区的柚喀木虱若虫体内检测到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对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柚喀木虱主要发生... 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Li是云南省德宏州柠檬产区为害柠檬嫩梢、嫩叶的一种害虫,在该产区的柚喀木虱若虫体内检测到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对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柚喀木虱主要发生在德宏州海拔1 000~1 500 m的柠檬产区,其寄主植物仅发现芸香科柑橘属Citrus和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海拔越高,发生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以若虫为害最为严重,受害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及展开,出现对折症状,严重时卷曲成菊花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为害高峰期与柠檬抽发、海拔高度及气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喀木虱 分布 形态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