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种质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守梅 李建国 +2 位作者 陈厚彬 徐春香 林顺权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7-541,共5页
对于香蕉这种营养繁殖的植物,超低温保存是长期有效地保存其种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综述了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合子胚和茎尖分生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技术方面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香蕉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主要包... 对于香蕉这种营养繁殖的植物,超低温保存是长期有效地保存其种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综述了香蕉胚性悬浮细胞系、合子胚和茎尖分生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技术方面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香蕉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材料、预处理、装载处理以及冰冻保护剂。并分析了当前应用在香蕉分生组织上的4种超低温保存方法的优缺点,分别为:分生组织团简单冻存法、分生组织团玻璃化法、单个分生组织玻璃化法、滴冻玻璃化法,认为滴冻玻璃化法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种质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志常 胡福初 +4 位作者 胡桂兵 王惠聪 杨转英 苏纯兰 李加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可以把不稳定的花色素催化成花色素苷,是花色素苷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酶。在一定范围内,类黄酮糖基转移酶活性与花色素苷的合成呈现正相关,抑制UFGT酶活性比抑制其他酶更能影响花色素苷的合成。很多研究结果表明...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可以把不稳定的花色素催化成花色素苷,是花色素苷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酶。在一定范围内,类黄酮糖基转移酶活性与花色素苷的合成呈现正相关,抑制UFGT酶活性比抑制其他酶更能影响花色素苷的合成。很多研究结果表明,UFGT是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根据在荔枝上已知的UFGT基因片段,采用3′RACE和5′RACE技术克隆得到UFGT的全长cDNA。采用特异引物扩增得到该基因的基因组DNA的全长序列,发现该基因含有一个内含子。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通过1 mmol/L IPTG诱导表达,得到大约60 KDa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花色素苷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龙眼细胞悬浮培养和转基因研究(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启发 胡桂兵 +1 位作者 陈大成 黄自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应用正交设计研究了IBA、6-BA、GA3和CM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与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细胞悬浮培养中的作用,并就悬浮培养细胞对Km的敏感性以及用金刚沙对胚性愈伤组织在 液体状态下进行创伤和用... 应用正交设计研究了IBA、6-BA、GA3和CM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与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细胞悬浮培养中的作用,并就悬浮培养细胞对Km的敏感性以及用金刚沙对胚性愈伤组织在 液体状态下进行创伤和用分别带有AP1和APBD基因的农杆菌对创伤的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IBA、6-BA、GA3和CM均可显著地提高悬浮培养系的产量,但GA3导致细胞的快速生长和褐变。悬浮培养系 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比在固体培养基中对Km较敏感。用金刚沙对胚性愈伤组织在液体状态下进行创伤后进行农 杆菌介导转化可以得到更多的Km抗性胚状体。PCR检测结果显示,AP1及AP-D基因均已转入龙眼的胚状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正交设计 悬浮培养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茎尖滴冻法超低温保存香蕉资源研究(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建国 张守梅 +2 位作者 陈厚彬 徐春香 王泽槐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5-751,共7页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滴冻法中装载液处理时间、玻璃化溶液处理时间和过渡培养时间的最优组合:另外还研究了不同冰冻保护剂、茎尖大小、恢复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浓度对滴冻法保存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筛选出了最佳的滴冻法保存方案:剥取含...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滴冻法中装载液处理时间、玻璃化溶液处理时间和过渡培养时间的最优组合:另外还研究了不同冰冻保护剂、茎尖大小、恢复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浓度对滴冻法保存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筛选出了最佳的滴冻法保存方案:剥取含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长约1.5~2.5mm,先在室温下用装载液预处理20~120min.再用玻璃化溶液PVS2于0℃下处理30~50min,接着将PVS2溶液滴于铝箔上,每个液滴中放一个茎尖,迅速投入液氮。保存1h后,将铝箔取出投入卸载液(Suc.1.2mol·L^-1+MS)中快速解冻。15min后取出茎尖,用滤纸吸去水分,转入过渡培养基上(Suc 0.3mol^-1+MS)暗培养24h。再转到恢复培养基上,暗培养1周后转移到光下常规培养。采用滴冻法成功保存了分属于5个基因组型的15份香蕉资源,每种基因组型的平均成活率为:AAA78.0%.AAB57.8%.ABB72.1%,AA43.3%,野生蕉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种质资源 茎尖 滴冻法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三华李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谢志亮 何业华 +6 位作者 彭兵 刘成明 胡中沂 余小玲 方少秋 韩景忠 卢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9,64,共5页
以CTAB法、改良CTAB法、SDS法、改良SDS法、改良陈大明法、高盐低pH值法、SDSCTAB法和氯化苄法等8种目前常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基础,通过采用异丙醇和无水乙醇进行2次常温短暂沉淀、提高离心力等多种去杂质措施进行适当改进,对它... 以CTAB法、改良CTAB法、SDS法、改良SDS法、改良陈大明法、高盐低pH值法、SDSCTAB法和氯化苄法等8种目前常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基础,通过采用异丙醇和无水乙醇进行2次常温短暂沉淀、提高离心力等多种去杂质措施进行适当改进,对它们用于三华李基因组DNA提取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种方法中以CTAB法最优,改良CTAB法其次,高盐低pH值法稍逊,其他5种方法则不适合于三华李基因组DNA的提取;CTAB法不仅适合于早食李不同季节(4月、8月和12月)和不同成熟度叶(未展开嫩叶、展开嫩叶、成熟叶和老叶)基因组DNA的提取,也适合于华蜜大蜜李、白脆鸡麻李、大鸡麻李、中蜜李、小蜜李、串珠李、从化三华李、红线李、香蕉李、中熟李和软枝三华李等11个三华李品种嫩叶基因组DNA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华李 DNA提取方法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CYP1A1转化菠萝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业华 吴会桃 +5 位作者 罗吉 方少秋 马均 卢敏 彭兵 伍成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将菠萝(Ananas comosus)愈伤组织经含有植物表达重组质粒(pUHA1-CYP1A1)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侵染后,在MS+3.0mg/LBA+2.0mg/LNAA+100μmol/LAS+8g/Lagar上共培养3d,转入选择培养基(MS+3.0mg/LBA+2.0mg/LNAA+20mg/LKm+400mg/LCarb+8... 将菠萝(Ananas comosus)愈伤组织经含有植物表达重组质粒(pUHA1-CYP1A1)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侵染后,在MS+3.0mg/LBA+2.0mg/LNAA+100μmol/LAS+8g/Lagar上共培养3d,转入选择培养基(MS+3.0mg/LBA+2.0mg/LNAA+20mg/LKm+400mg/LCarb+8g/Lagar)上培养约10d后开始分化出不定芽;28d后将绿色的抗Km不定芽转入MS+2.0mg/LNAA+30mg/LKm+300mg/LCarb+8g/Lagar上再进行连续2轮选择,随后将绿芽转入MS+1.0mg/LIBA+30mg/LKm+8g/Lagar上生根,共获得95株Km抗性植株,转化率0.12%~2.69%.对其中部分的抗Km植株进行PCR检测,PCR阳性植株率达64.29%.经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CYP1A1已整合到菠萝基因中.以琼脂为培养基凝固剂、共培养基中添加AS、增加选择次数和逐渐增加新一轮选择培养基中的Km质量浓度等是根癌农杆菌介导菠萝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CYP1A1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三华李品种在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景忠 何业华 +4 位作者 余小铃 胡中沂 谢志亮 彭兵 王泽槐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对栽植在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果园(北纬23°09.6′,东经113°21.3′,海拔30m)的早食李、大蜜李和从化三华李等3个三华李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测定,研究了李在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对栽植在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果园(北纬23°09.6′,东经113°21.3′,海拔30m)的早食李、大蜜李和从化三华李等3个三华李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测定,研究了李在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大蜜李和从化三华李生长发育紊乱,而极早熟的早食李生长发育正常。早食李的物候期比原产地提早3~5天;每年抽生2~3次新梢;果实发育期约70天,有2个生长较快时期,成熟期可分青熟、黄熟、红熟和过熟等4个阶段,是一个设施栽培和南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有栽培前景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食李 需冷量 南亚热带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胚培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瑞霞 何业华 +3 位作者 罗吉 余小玲 韩景忠 高爱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1-586,共6页
对黄皮[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3个品种(郁南无核黄皮、鸡心黄皮和甜黄皮)开花后10~60d的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WPM+CH0.50g/L+PVP1g/L(或AC0.3%)+AgNO310mg/L+GA30.25mg/L+BA1.5mg/L+NAA0.5mg/L上,花后10~23d的幼... 对黄皮[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3个品种(郁南无核黄皮、鸡心黄皮和甜黄皮)开花后10~60d的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WPM+CH0.50g/L+PVP1g/L(或AC0.3%)+AgNO310mg/L+GA30.25mg/L+BA1.5mg/L+NAA0.5mg/L上,花后10~23d的幼胚只形成愈伤组织,但以花后20d的幼胚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褐化率低、生长较旺盛;花后30d的幼胚有11%~26%已能发育成苗,此后幼胚的成苗率随胚龄增加而升高,花后60d幼胚的成苗率在50%~73%。鸡心黄皮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其次是甜黄皮,无核黄皮最低;无核黄皮愈伤组织褐化率最高,其次是鸡心黄皮,而甜黄皮的最低。在适宜的培养基(WPM+CH0.50g/L+AC0.3%+AgNO310mg/L+GA30.25mg/L+BA1.5mg/L+NAA或IBA1mg/L)上,黄皮愈伤组织能正常继代和增殖,生长调节剂是促进增殖的主要因素,但褐化、生长缓慢、很难分化仍是黄皮组织培养的主要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胚培养 愈伤组织 胚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和净化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业华 吴会桃 +3 位作者 大川秀郎 胡中沂 罗吉 王瑞霞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介绍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监测和净化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中存在着能降解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酶及其编码基因,具有识别和除去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免疫系统、受体和响应元件。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多以哺乳动物... 介绍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监测和净化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中存在着能降解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酶及其编码基因,具有识别和除去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的免疫系统、受体和响应元件。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多以哺乳动物为材料,植物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创造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净化为目标的新型植物将成为转基因植物研究的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分解性有机污染物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环境污染 监测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LEAFY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月学 胡桂兵 +2 位作者 林顺权 刘宗莉 陈厚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68,85,共4页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枇杷成花的机理,通过分析植物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LEAFY(LFY)同源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用PCR方法从枇杷栽培品种‘早钟6号’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个1317bp的片段,把该片段克隆到pUCm 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枇杷成花的机理,通过分析植物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LEAFY(LFY)同源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用PCR方法从枇杷栽培品种‘早钟6号’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个1317bp的片段,把该片段克隆到pUCm 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枇杷LFY同源基因(ejLFY) 3′端的1个片段,该片段有1个911bp的内含子,编码区共编码130个氨基酸,其序列已经在GenBank中登记(登录号为AY5 5 1183) .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该基因片段与其他作物中已经报道的LFY同源基因的同源性大都在94 %以上,特别是与同属于蔷薇科的苹果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LEAFY基因 PCR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同源性 成花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叶基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 被引量:28
11
作者 何业华 罗吉 +8 位作者 吴会桃 王瑞霞 高爱平 赵春香 余小玲 叶自行 王泽槐 韩景忠 刘和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
以菠萝[Ananascomosus(L.)Merr.]吸芽上的叶基部组织为材料,研究了2,4-D、NAA、BA、TDZ在菠萝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在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适宜浓度为5mg/L,适当浓度(1mg/L)的BA在降低... 以菠萝[Ananascomosus(L.)Merr.]吸芽上的叶基部组织为材料,研究了2,4-D、NAA、BA、TDZ在菠萝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在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适宜浓度为5mg/L,适当浓度(1mg/L)的BA在降低畸形胚比例和增加体细胞胚发生率方面有重要作用,但BA也会促进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低浓度的TDZ与BA效果相似,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组合中,MS+0.01mg/LTDZ+5mg/L2,4-D培养基的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97%)。低浓度NAA(2 ̄5mg/L)利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而高浓度的NAA虽能促进体细胞胚发生,但这种体细胞胚很难继续增殖,在萌发时只生根不发芽。成熟体细胞胚在MS+0.2%活性炭上30d时的转株率为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密码子用法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胡桂兵 张上隆 +1 位作者 徐昌杰 林顺权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9-485,共7页
采用高频密码子分析法,对柑橘的17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codingDNAsequence,CDS)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frequencyofsynonymouscodon,RFSC),确定了TAA、GCT、GAT、CTT、AGG、AGA和GTT等7个高频密码子。将柑... 采用高频密码子分析法,对柑橘的17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codingDNAsequence,CDS)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frequencyofsynonymouscodon,RFSC),确定了TAA、GCT、GAT、CTT、AGG、AGA和GTT等7个高频密码子。将柑橘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人、果蝇、酵母和大肠杆菌等不同种类模式生物比较后发现,柑橘密码子的偏爱性与不同种类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将柑橘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拟南芥、番茄、水稻和尖叶蕉等不同种类的植物相比,发现柑橘密码子的偏爱性与同为双子叶植物的拟南芥、番茄完全一样,而与水稻、尖叶蕉这2种单子叶植物均有较大的差异。分析结果对动物或微生物的基因在柑橘中的表达或柑橘基因在微生物中的表达以及基因克隆时设计引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密码子用法 高频密码子 密码子偏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33
13
作者 刘月学 杨向晖 +2 位作者 林顺权 胡桂兵 刘成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以枇杷属的普通枇杷和多种野生枇杷的叶片为材料,对枇杷的DNA提取进行了研究。针对枇杷富含多酚类 等次生物质的特点对枇杷DNA的提取步骤进行了改良处理:采用CTAB-蛋白酶K法加重复抽提,去除枇杷材料中 的相关次生物质,获得了高质量的DN... 以枇杷属的普通枇杷和多种野生枇杷的叶片为材料,对枇杷的DNA提取进行了研究。针对枇杷富含多酚类 等次生物质的特点对枇杷DNA的提取步骤进行了改良处理:采用CTAB-蛋白酶K法加重复抽提,去除枇杷材料中 的相关次生物质,获得了高质量的DNA。所提取的DNA完全能满足PCR、RAPD、AFLP等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要 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属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着色期荔枝果皮总RNA的提取及mRNA差显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转英 胡桂兵 +2 位作者 王惠聪 欧阳若 陈厚彬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1-285,共5页
以妃子笑和糯米糍2个主栽荔枝品种不同着色期的果皮为试材,经过大量的对比和筛选,采用改良Bugos法提取果皮中的总RNA,经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和凝胶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完整性强,质量好,产率高(最高可达318.7μg/g),可用于RT-PCR等分子生... 以妃子笑和糯米糍2个主栽荔枝品种不同着色期的果皮为试材,经过大量的对比和筛选,采用改良Bugos法提取果皮中的总RNA,经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和凝胶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完整性强,质量好,产率高(最高可达318.7μg/g),可用于RT-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进一步的DDRT-PCR分析表明:高分辨力的cDNA片段在500~2 000 bp之间,不同品种、不同着色期的荔枝果皮,基因表达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果皮 总RNA 差异显示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柑橘的密码子用法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桂兵 张上隆 +1 位作者 徐昌杰 林顺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采用高频密码子分析法,对甜橙C itrus sinensis、温州蜜柑C.unshiu、葡萄柚C.paradisi和柠檬C.lim on等4种柑橘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codon DNA sequence,CDS)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柑橘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of sy... 采用高频密码子分析法,对甜橙C itrus sinensis、温州蜜柑C.unshiu、葡萄柚C.paradisi和柠檬C.lim on等4种柑橘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codon DNA sequence,CDS)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柑橘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of synonymous codon,RFSC),确定出了4种柑橘的高频率密码子,发现不同种类柑橘偏爱密码子稍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密码子用法 高频密码子 密码子偏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类型及其器官发生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业华 罗吉 +7 位作者 胡中沂 王瑞霞 高爱平 方少秋 赵春香 杨向晖 叶自行 王泽槐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8,F0003,共5页
以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离体培养及组织细胞学等方法研究了其在增殖、分化过程中的特性和再生规律。在增殖培养基上经过3次以上继代培养后,非胚性愈伤组织形态上逐渐表现出一定差异。根据其形态结构... 以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离体培养及组织细胞学等方法研究了其在增殖、分化过程中的特性和再生规律。在增殖培养基上经过3次以上继代培养后,非胚性愈伤组织形态上逐渐表现出一定差异。根据其形态结构、分化能力和组织细胞学特征,可把非胚性愈伤组织分为节瘤状组织、薄壁组织团、致密深层愈伤组织和表面疏松愈伤组织4种类型;在增殖培养基MS+3.0mg/LBA+2.0mg/LNAA上,一种类型的非胚性愈伤组织通常只会生长出同类型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但通过改变培养基配方等方法可使不同类型之间发生转换。同时,增殖继代过程中的器官发生现象很常见,通常是在薄壁愈伤组织表面细胞分化成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然后进行不定芽的分化。4类非胚性愈伤组织都可以通过拟原球茎、多芽体以及不定芽的形式进行器官发生;也可以经胚性诱导由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再生成植株,其中拟原球茎产生体细胞胚的能力最强,多芽体其次。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对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分化途径以及增殖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非胚性愈伤组织 类型 形态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枇杷和栎叶枇杷APETALA1同源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月学 胡桂兵 +2 位作者 林顺权 刘宗莉 陈厚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分析植物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APETALA1(AP1)同源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用PCR方法从枇杷栽培品种香钟11号和野生种栎叶枇杷基因组DNA中各扩增出1个350 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分别克隆到pUCm-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 分析植物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APETALA1(AP1)同源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用PCR方法从枇杷栽培品种香钟11号和野生种栎叶枇杷基因组DNA中各扩增出1个350 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分别克隆到pUCm-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枇杷AP1同源基因的片段.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在2个不同种的枇杷间差异较小,均含有2个内含子,特别是外显子部分只有1个碱基的差别;编码区共编码3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也只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其序列已经在GenBank中登记(登录号分别为AY549306和AY571786).同源性比较发现该基因片段与其他作物中已经报道的AP1同源基因的同源性大都在80%以上,特别是与同属于蔷薇科的苹果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1%(栽培种)和94%(野生种),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APETAL41(AP1)基因 PER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皮部特异启动子驱动密码子优化的抗菌肽D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桂兵 张上隆 +1 位作者 徐昌杰 林顺权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9-643,共5页
根据177个GenBank中登录的柑橘编码蛋白密码子用法的分析结果,优化并重新设计和合成了含柑橘偏爱密码子、对柑橘黄龙病有杀灭作用的柞蚕抗菌肽D基因(命名为CAPD),克隆入pUC19克隆载体并经测序验证后,获得了含新抗病基因的重组质粒pUC19-... 根据177个GenBank中登录的柑橘编码蛋白密码子用法的分析结果,优化并重新设计和合成了含柑橘偏爱密码子、对柑橘黄龙病有杀灭作用的柞蚕抗菌肽D基因(命名为CAPD),克隆入pUC19克隆载体并经测序验证后,获得了含新抗病基因的重组质粒pUC19-CAPD。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SacI双酶切pUC19-CAPD克隆载体和pBI121植物表达载体的质粒DNA,回收pUC19-CAPD克隆载体中的CAPD基因小片段和pBI121植物表达载体中去掉GUS报告基因的大片段,经连接、转化和鉴定后,构建了由CaMV35S组成型启动子(35SP)驱动CAPD目的基因的新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HZ05);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HindIII双酶切含笋瓜韧皮部特异启动子(PSP)的pUCm-PSP克隆载体和pHZ05植物表达载体的质粒DNA,分别回收pUCm-PSP克隆载体中的PSP小片段和pHZ05植物表达载体中去掉CAPD目的基因上游35SP的大片段,经连接、转化和鉴定后,构建了由PSP驱动CAPD目的基因的新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HZ06)。利用细胞感受态法直接将2个由不同启动子驱动的含CAPD目的基因的新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GV3101、EHA105和发根农杆菌Ri15834等4个农杆菌菌株中,为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培育抵抗由韧皮部传导的毁灭性和检疫性病害柑橘黄龙病的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密码子优化 抗菌肽D基因 韧皮部特异启动子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所得枣树其RNA表达量的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业华 林顺权 +2 位作者 林良斌 熊兴华 今石浩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利用real timeRT PCR对转基因枣树中的anti ACSG的RNA表达量进行了定量测定.样品扩增产物荧光量随着扩增循环数的增加而呈现"S"形增加;经熔解曲线分析,其扩增产物中未检出非特异性产物和引物二聚体;扩增产物的CT值和模板cDNA... 利用real timeRT PCR对转基因枣树中的anti ACSG的RNA表达量进行了定量测定.样品扩增产物荧光量随着扩增循环数的增加而呈现"S"形增加;经熔解曲线分析,其扩增产物中未检出非特异性产物和引物二聚体;扩增产物的CT值和模板cDNA起始浓度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2=0.9929);转化体中anti ACSGRNA表达量约为4500~10300拷贝/g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PCR RT-PCR 反义-ACSG RNA 定量分析 枣树 ACC合成酶 反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反义ACC合成酶基因对枣树的转化 被引量:19
20
作者 何业华 熊兴华 +4 位作者 林顺权 吴会桃 林良斌 何钢 陈建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枣树鲜食品种鸡蛋枣为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植株.预培养1d的枣树幼嫩茎段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3d,转移至分化选择培养基MS(1/2NO3)+0.15mg/LNAA+1.75mg/LZT+10mg/LKm+500mg/LCarb上诱导产... 以枣树鲜食品种鸡蛋枣为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植株.预培养1d的枣树幼嫩茎段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3d,转移至分化选择培养基MS(1/2NO3)+0.15mg/LNAA+1.75mg/LZT+10mg/LKm+500mg/LCarb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Km不定芽先后在15mg/LKm的生长、增殖和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诱导成完整植株.经PCR检测从抗Km植株中选择到7株阳性植株,进一步经Southern杂交证实有6株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枣树基因组中.Real timePCR定量检测表明,ACC合成酶反义基因在5株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ACC合成酶反义基因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