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果皮对外源钙和蔗糖吸收及向细胞壁沉着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钟伟良 袁炜群 +3 位作者 黄旭明 王惠聪 李建国 张承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0-354,共5页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荔枝果皮对外源钙和蔗糖的吸收及细胞壁构建规律。结果表明,进入果皮的蔗糖主要被用以构建细胞壁,但随果实发育,蔗糖用于构建细胞壁比例减少,更多分布于果皮组织的可溶性成分中;果梗向果实运输钙的效率远...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荔枝果皮对外源钙和蔗糖的吸收及细胞壁构建规律。结果表明,进入果皮的蔗糖主要被用以构建细胞壁,但随果实发育,蔗糖用于构建细胞壁比例减少,更多分布于果皮组织的可溶性成分中;果梗向果实运输钙的效率远远低于蔗糖运输效率;NAA处理果实短期内可明显促进蔗糖向果实运输,但不能促进果梗的钙进入果实,说明蔗糖和钙向果实运输有不同调控机制;施于果实表面的钙虽可被吸收并成为细胞壁的结构钙,但比例不到千分之一;硝酸(根)离子和NAA可一定程度促进外源钙向细胞壁沉着;抗裂的怀枝果皮细胞壁的钙含量比易裂的糯米糍高,其细胞壁结合外源钙的能力也强于后者,说明前者细胞壁中果胶半乳糖醛酸残基含量高于后者,也是怀枝具有较强抗裂性的物质基础之一;2品种14C-蔗糖向果皮细胞壁沉着均在果实发育初期最活跃,怀枝细胞壁构建也只是在果实发育初期比糯米糍更活跃,这就意味着抗裂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果皮发育的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裂果 细胞壁 14C-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志常 胡福初 +4 位作者 胡桂兵 王惠聪 杨转英 苏纯兰 李加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可以把不稳定的花色素催化成花色素苷,是花色素苷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酶。在一定范围内,类黄酮糖基转移酶活性与花色素苷的合成呈现正相关,抑制UFGT酶活性比抑制其他酶更能影响花色素苷的合成。很多研究结果表明...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可以把不稳定的花色素催化成花色素苷,是花色素苷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酶。在一定范围内,类黄酮糖基转移酶活性与花色素苷的合成呈现正相关,抑制UFGT酶活性比抑制其他酶更能影响花色素苷的合成。很多研究结果表明,UFGT是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根据在荔枝上已知的UFGT基因片段,采用3′RACE和5′RACE技术克隆得到UFGT的全长cDNA。采用特异引物扩增得到该基因的基因组DNA的全长序列,发现该基因含有一个内含子。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通过1 mmol/L IPTG诱导表达,得到大约60 KDa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花色素苷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荔枝果肉中的糖、酸和维生素C 被引量:150
3
作者 胡志群 王惠聪 胡桂兵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荔枝果肉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得到分离良好的色谱图,且测定精确灵敏、回收率高、重复性好,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定的方法。应用该法测定了妃子笑和糯米糍荔枝果肉样品,结果表明荔枝果肉中的可溶性...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荔枝果肉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得到分离良好的色谱图,且测定精确灵敏、回收率高、重复性好,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定的方法。应用该法测定了妃子笑和糯米糍荔枝果肉样品,结果表明荔枝果肉中的可溶性糖主要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妃子笑果肉主要的糖是还原糖,而糯米糍中主要为蔗糖。荔枝果肉中主要的有机酸为苹果酸和酒石酸,2个品种果肉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妃子笑的维生素C含量是糯米糍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仁(Litchi CHINENSIS Sonn.)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有机酸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胁迫对龙眼果实脱落及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子琴 李茂 +3 位作者 章笑赟 余意 王惠聪 黄旭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8-432,共5页
以储良龙眼为试材,在果实发育的中期和后期分别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割+去叶处理,中断果穗碳素营养的供应,研究饥饿胁迫下果实脱落、果实中糖含量及相关酶类的变化。结果表明,龙眼结果母枝环割+去叶处理所产生的饥饿胁迫在处理后2 d内引发... 以储良龙眼为试材,在果实发育的中期和后期分别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割+去叶处理,中断果穗碳素营养的供应,研究饥饿胁迫下果实脱落、果实中糖含量及相关酶类的变化。结果表明,龙眼结果母枝环割+去叶处理所产生的饥饿胁迫在处理后2 d内引发果实大量脱落,果实中可溶性糖明显下降,但并未耗尽,因此果实糖含量可能存在一个阈值,低于该阈值,便触发果实的脱落;饥饿胁迫同时还引起了果实糖分组成的变化,蔗糖和葡萄糖相对降幅高于果糖;饥饿胁迫下,蔗糖分解方向的酶活性一度增强,但随着蔗糖含量的降低,蔗糖分解代谢酶活性转而减弱;而饥饿胁迫对SPS催化的蔗糖合成代谢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落果 糖代谢 转化酶 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龙眼品种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60
5
作者 胡志群 李建光 王惠聪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8-571,共4页
以12个龙眼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6.1~15.1g和12.2%~23.0%。可食率最高为双孖木(71.4%),最低为沙梨木(56... 以12个龙眼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6.1~15.1g和12.2%~23.0%。可食率最高为双孖木(71.4%),最低为沙梨木(56.2%)。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是龙眼假种皮的主要糖类,但不同品种这3种糖的比例有较大差异,根据单糖与双糖的比例,可将不同的龙眼品种分为3个类型:蔗糖积累型,还原糖积累型和中间类型。龙眼假种皮中的有机酸含量较低,为1.46~3.46mg/g,主要有苹果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奎尼酸,不同品种有机酸的含量和比例有一定的差异。龙眼假种皮中也有较丰富的还原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约占总酸的12.4%,不同品种维生素C含量有较大差异,储良最低(0.13mg/g),罗伞木最高(0.6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果实品质 糖酸组分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科植物荔枝和龙眼中白坚木皮醇的测定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惠聪 吴子辰 +2 位作者 黄旭明 胡桂兵 陈厚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19,共5页
利用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HPLC-ESI-MS)技术,在我国原产和主栽的无患子科(Sapindaceae)果树荔枝Litchi chinensis和龙眼Dimocarpus longan中检测到丰富的白坚木皮醇,在‘黑叶’荔枝的叶片、树皮、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其白坚木皮... 利用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HPLC-ESI-MS)技术,在我国原产和主栽的无患子科(Sapindaceae)果树荔枝Litchi chinensis和龙眼Dimocarpus longan中检测到丰富的白坚木皮醇,在‘黑叶’荔枝的叶片、树皮、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其白坚木皮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7.7、4.6、10.8、1.6和9.6 g.kg-1,‘储良’龙眼中其白坚木皮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7.6、7.3、5.6、6.3和5.6 g.kg-1,同时比较了不同荔枝品种假种皮白坚木皮醇含量的差异,并探讨了利用荔枝和龙眼栽培和加工废弃物提取市场价值高的白坚木皮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科 荔枝 龙眼 白坚木皮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荔枝q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克隆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魏永赞 赖彪 +3 位作者 胡福初 李晓静 胡桂兵 王惠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利用基因克隆和测序,从‘妃子笑’荔枝果皮中获得了β-Actin、GAPDH和18S rRNA 3个qPCR分析常用的内参基因全长序列,其长度分别为1 273、1 368和1 712 bp;3个基因与其他物种高度同源,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超过了98%.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报道... 利用基因克隆和测序,从‘妃子笑’荔枝果皮中获得了β-Actin、GAPDH和18S rRNA 3个qPCR分析常用的内参基因全长序列,其长度分别为1 273、1 368和1 712 bp;3个基因与其他物种高度同源,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超过了98%.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报道的UBQ、eEF和25S rRNA 3个常用的内参基因,对β-Actin、GAPDH、18S rRNA,UBQ、eEF和25S rRNA 6个常用内参基因在荔枝果实发育不同阶段和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表达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geNorm、Norm Finder和BestKeeper 3种不同算法的差异.结果表明:以上6个基因中,β-Actin基因在3种不同算法下均保持了较好的表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qPCR 内参基因 克隆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和吡效隆对荔枝果皮着色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魏永赞 张红娜 +3 位作者 赖彪 黄旭明 胡桂兵 王惠聪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3-659,750,共8页
【目的】研究脱落酸(ABA)和吡效隆(CPPU)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着色的影响,探索ABA调控荔枝果实花色素苷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桂味’荔枝为试材,喷施ABA和CPPU后,对果皮色泽、色素含量和花色素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脱落酸(ABA)和吡效隆(CPPU)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着色的影响,探索ABA调控荔枝果实花色素苷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桂味’荔枝为试材,喷施ABA和CPPU后,对果皮色泽、色素含量和花色素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荔枝果实着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花色素苷含量增加,色度角逐渐降低;喷施ABA促进了花色素苷的积累,加速了叶绿素含量和色度角的降低,而CPPU则起了相反的作用;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各基因的表达情况来看,对照果皮7个参试的结构基因均在果实成熟着色期间表达量逐步增加,而只有LcUFGT对ABA和CPPU两种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与果皮花色苷的积累趋势高度吻合,即ABA增加了LcUFGT的表达量,而CPPU明显抑制了LcUFGT的表达。【结论】ABA通过上调LcUFGT基因促进了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积累,加速了着色进程;而CPPU通过抑制LcUFGT基因的表达减缓了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合成,从而延缓荔枝果实着色;ABA参与了荔枝果皮中花色素苷生物合成调控,CPPU可能通过拮抗ABA影响花色苷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果实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 ABA CP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阶段观剖视荔枝的花芽分化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辉白 陈厚彬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7-492,共6页
以阶段观剖视荔枝的花芽分化,重新审视了相关研究资料,对影响成花的关键因子作了阐释,廓清了一些概念性问题。引进了俗称的“白点”(拟改称“白小米粒”)作为“成花诱导期”和“花穗发端发育期”的分界标识。指出水分胁迫对于秋梢的停... 以阶段观剖视荔枝的花芽分化,重新审视了相关研究资料,对影响成花的关键因子作了阐释,廓清了一些概念性问题。引进了俗称的“白点”(拟改称“白小米粒”)作为“成花诱导期”和“花穗发端发育期”的分界标识。指出水分胁迫对于秋梢的停止生长和成熟是必需的,但对于花诱导本身则非所必需,因为尚无证据可证明干旱能够代替荔枝的低温成花诱导。荔枝成花诱导期需要低温,而花穗发端发育期则需要适度升温和水分。低温的成花诱导的效果不会被随后的水分增多所逆转。茎端感受诱导性低温时处于非细胞分裂的“静止”状态,而“白小米粒”的出现标志着茎端进入了细胞分裂的活跃状态。充分成熟的秋梢接受成花诱导的效果最佳,但未充分成熟的秋梢上处于“静止”状态的芽也可以感受诱导性低温,只是抽发的带叶花穗率往往较高。花穗发端发育期气温过高会导致花穗上叶原基的进一步发育成叶片和花序原基的萎缩,即俗称的“冲梢”。若诱导期经受的低温不足,则此情况会更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成花诱导 花发端 温度 水分 枝梢成熟 生长 休眠 抽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成年糯米糍荔枝末次秋梢发育和成花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泽槐 宋世文 +4 位作者 李建国 赵晓勤 谢世恭 曾亚妮 谢永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3,共5页
以16年生糯米糍荔枝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其末次秋梢发育和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的末次秋梢萌芽抽梢期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保湿处理抽梢时期集中在9月上中旬,10月上旬干旱处理没有新梢抽出而保湿处理还有少量新梢抽... 以16年生糯米糍荔枝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其末次秋梢发育和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的末次秋梢萌芽抽梢期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保湿处理抽梢时期集中在9月上中旬,10月上旬干旱处理没有新梢抽出而保湿处理还有少量新梢抽生;9月份各旬抽生的末次秋梢从萌芽至老熟所需的时间均表现为保湿处理比干旱处理多11~13d,但末次秋梢从老熟到白点出现所需时间,保湿处理平均为39d,比干旱处理缩短17d;说明中度水分胁迫使末次秋梢的萌芽期提前,并缩短了秋梢的老熟时间,但是大大地延长了白点出现所需的时间。此外,干旱和保湿处理的植株枝梢成花率单株间差异较大,但总的来看中度水分胁迫对糯米糍荔枝成花没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水分胁迫 末次秋梢 发育 成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荔枝果皮中基因表达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永赞 胡福初 +2 位作者 秦永华 王惠聪 胡桂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8期1253-1259,共7页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成熟时不同色泽表型的‘糯米糍’(红色)、‘乌皮荔’(紫色)和‘鸭姆笼’(绿色)荔枝果皮为试材,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做内标、类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为目的基因,建立了基于...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成熟时不同色泽表型的‘糯米糍’(红色)、‘乌皮荔’(紫色)和‘鸭姆笼’(绿色)荔枝果皮为试材,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做内标、类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为目的基因,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染料技术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分析ufgt基因在上述材料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以cDNA为模板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与标准cDNA模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gapdh基因和ufgt基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9,扩增效率分别为96.2%和95.3%,达到定量PCR分析的标准。利用该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3个成熟时不同色泽品种荔枝果皮的ufgt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REAL-TIME PCR ufgt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主植物的栽培密度对AM真菌孢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青 胡又厘 +1 位作者 廖金才 朱红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对宿主植物的栽培密度与孢子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为宿主,每盆栽1、5或10株,以稍长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ongula为供试菌株.植株生长4个月,结果发现1株/盆的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2个栽培密度,但是三者的... 对宿主植物的栽培密度与孢子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为宿主,每盆栽1、5或10株,以稍长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ongula为供试菌株.植株生长4个月,结果发现1株/盆的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2个栽培密度,但是三者的泡囊和丛枝的百分率没有差异.3种栽培密度下每盆植株的地上部生物量没有差异,但根系生物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的孢子密度也具有同样的趋势.相关分析发现,孢子密度与根系生物量密切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宿主植物的高密度栽培可能导致分配到根系碳水化合物减少,从而减少AM真菌的孢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植物 AM真菌 栽培密度 产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果“品牌”谈到“体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辉白 《果农之友》 2005年第1期7-8,26,共3页
关键词 经济学家 品牌 营销体制 农业经济学 果业 世界市场 水果 果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乃日中储水库: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英文)
14
作者 黄辉白 叶其蓝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9-453,共5页
20世纪初创立的所谓"果实乃日中储水库"的理论,在70—80年代受到了挑战。反对者认为原来理论创立者所采用的是切枝试材而非完整植株,属于试验方法上的错误。他们怀疑切枝试材会迫使形成一种非自然的水势梯度,导致蒸腾的叶片... 20世纪初创立的所谓"果实乃日中储水库"的理论,在70—80年代受到了挑战。反对者认为原来理论创立者所采用的是切枝试材而非完整植株,属于试验方法上的错误。他们怀疑切枝试材会迫使形成一种非自然的水势梯度,导致蒸腾的叶片能够从果实获取水分。本文报道氚水示踪法在完整植株上的试验结果,证明果实的水分完全可以被叶片抽走,此外,"去果实"和"留果实"的对比试验证明果实的存在有利于降低叶片在昼间的缺水程度,即叶水势相对较高。作者指出果实在夜间对水分的竞争力往往超过叶片,所以结果多的果树植株反而容易受旱而死。因此,单纯把果实比喻为"储水库",作为科学用语似不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叶片 水分转移 储水库 氚水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皮成分具有抗癌活性
15
作者 王燕 杨为海 黄旭明 《中国果业信息》 2007年第11期51-52,共2页
荔枝果皮富含花青苷、原花色素等类黄酮酚类成分。其抗氧化活性已经有大量报道。最近有研究表明.荔枝果皮成分具有抗癌功效。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有3篇关于荔枝果皮抗癌的研究报道。涉及国内两个课题组。分别是四川大学... 荔枝果皮富含花青苷、原花色素等类黄酮酚类成分。其抗氧化活性已经有大量报道。最近有研究表明.荔枝果皮成分具有抗癌功效。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有3篇关于荔枝果皮抗癌的研究报道。涉及国内两个课题组。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课题组和华南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联合课题组。2006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修杰等在英国杂志《Cancer Letters》上首次报道了荔枝果皮的抗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皮 抗癌活性 成分 华南理工大学 抗癌功效 四川大学 抗氧化活性 华南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妃子笑’早花果与晚花果果实发育和糖积累动态及品质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诗 李建国 黄旭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共5页
以同一株‘妃子笑’荔枝不同花期果实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果实发育和糖组分动态及品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花果和晚花果的果实及其各组织的生长型均为单S型,其果实发育时期均可划分为I期和II期,第II期又可划分IIa期和IIb期,所... 以同一株‘妃子笑’荔枝不同花期果实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果实发育和糖组分动态及品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花果和晚花果的果实及其各组织的生长型均为单S型,其果实发育时期均可划分为I期和II期,第II期又可划分IIa期和IIb期,所不同的是,早花果的I期比晚花果要长10 d.推测晚花果假种皮在IIb期生长受抑的现象主要还是由于I期和IIa期的果皮和种皮生长受到抑制的结果.早花果的糖分积累主要发生在IIa期,晚花果的糖分积累则主要发生在IIb期,它们均是以积累还原糖为主,成熟时两者在总糖及其各组分之间并无显著差别.早花果比晚花果品质好主要表现在果大、含酸量低、固酸比高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不同花期 果实发育 糖积累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公司+科技+农户+基地”的“新模式”商榷
17
作者 黄辉白 《果农之友》 2005年第5期5-6,共2页
关键词 新模式 基地 农户 科技 公司 政府 “三农”问题 经济 收入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病虫害防治新尝试
18
作者 范妍 许桓瑜 +1 位作者 魏永赞 黄旭明 《中国果业信息》 2007年第12期49-49,共1页
新型杀螨剂:泰国与德国学者等用酯合成抑制剂Spiromesifen(螺甲螨酯)控制荔枝瘿螨,发现0.144g/L剂量喷施两次可以彻底清除螨害。即使叶片有茸毛(由寄生藻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产生)存在也不影响药效。
关键词 荔枝瘿螨 病虫害防治 螺甲螨酯 合成抑制剂 杀螨剂 螨害 喷施 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