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鼻在果蔬贮藏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榕秋 周熠玮 +2 位作者 陈维信 朱孝扬 李雪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果蔬采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成熟、衰老和死亡等多个阶段,导致果蔬内部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风味。气味是果蔬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果蔬品种、成熟度、新鲜度和采后病害等因... 果蔬采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成熟、衰老和死亡等多个阶段,导致果蔬内部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风味。气味是果蔬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果蔬品种、成熟度、新鲜度和采后病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气味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仪器分析(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感官分析,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不能全面反映样品的整体风味,且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耗时长、技术成本高等;而感官分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电子鼻作为一种模拟生物嗅觉系统的仪器,能够快速、客观和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气味信号,逐渐成为果蔬贮藏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电子鼻在果蔬品种与产地鉴定、成熟度判断、新鲜度检测、采后病害监测、果蔬农药残留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电子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果蔬采后精准化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了电子鼻向专一化、智能化、实用化方向改进的可能途径,为实现果蔬品质精准化检测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果蔬 贮藏保鲜 品质监测 精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袁晓 易景怡 +2 位作者 付龙威 王光 王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0-288,共9页
鲜切芋头即使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切面也会出现变黄变褐的症状,导致商品性降低。为明确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研究了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和微生物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 鲜切芋头即使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切面也会出现变黄变褐的症状,导致商品性降低。为明确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研究了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和微生物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VP)处理抑制了切面L的下降,抑制a、b、色差(△E)和褐变指数(BI)的增加,表明VP处理能显著抑制鲜切芋头褐变。VP处理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在12 d时细菌总数降低了94.31%,酵母总数降低了65.02%,表明VP结合低温贮藏对鲜切芋头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VP处理降低了鲜切芋头PAL和PPO活性,降低了总酚、总黄酮和总可溶性醌含量,表明VP通过减少酚类物质的合成和氧化抑制鲜切芋头褐变。VP处理抑制CAT活性的下降,提高贮藏前期的POD活性,降低LOX活性、H2O2和MDA含量,表明VP处理通过保持鲜切芋头的抗氧化活性,延缓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本研究证实真空包装结合低温贮藏是一种保鲜效果好、简单易用的物理保鲜技术,为真空包装在鲜切芋头保鲜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芋头 真空包装 低温贮藏 褐变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预冷对常温SO2保鲜纸处理龙眼果温和质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冬梅 朱春宇 +6 位作者 郑伊琪 吴嘉颀 张璐 罗焘 吴振先 李建光 郭栋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38-47,共10页
为了探明低温预冷对常温泡沫箱中SO2保鲜纸处理的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质损)的影响,以储良(cv. Chuliang)龙眼为材料,使用5℃冷库预冷,以预冷方式、预冷时长、复剂用量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 为了探明低温预冷对常温泡沫箱中SO2保鲜纸处理的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质损)的影响,以储良(cv. Chuliang)龙眼为材料,使用5℃冷库预冷,以预冷方式、预冷时长、复剂用量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龙眼果实在模拟常温25℃贮运条件下,预冷后及贮藏期间的果实温度和质量损失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果实的入箱温度(T1)、箱内最低温度(T2)、开箱温度(T3)分别比对照低10~20℃、5~10℃、1~4℃,T1和T2在处理间差异显著,而箱内升温时长则是对照的2~3倍;果实预冷后、贮藏后以及货架4 d质损率提高,但封箱期间的质损率有所降低;裸果预冷(裸冷)的降温速度明显快于单层报纸覆盖预冷(纸冷)和湿布拧干后遮盖预冷(湿冷),后两者相近;裸冷处理的箱内果温比纸冷和湿冷低3~4℃,差异显著,而纸冷又稍低于湿冷;预冷时间越长,果实入箱温度越低,封箱期间的果温也越低。预冷方式对不同处理的果温和质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预冷时长,复剂用量的影响不大,结合均值比较结果,认为A1(或A2)B1C1(或C2)是值得推荐的处理组合。使用泡沫箱包装,在0.18%~0.22%的复剂用量范围内,采用裸冷方式,预冷4~13 h,龙眼果实常温贮藏能够获得较好的货架商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果实 低温预冷 保鲜纸 果温 质量损失 多元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实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其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佩 韩冬梅 +4 位作者 莫蔼妍 武惠桃 罗焘 郭晓萌 吴振先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为了筛选出有利于荔枝贮藏的复合保鲜剂,以‘井岗红糯’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和曲酸(kojic acid,KA)配比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5℃贮藏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最... 为了筛选出有利于荔枝贮藏的复合保鲜剂,以‘井岗红糯’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和曲酸(kojic acid,KA)配比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5℃贮藏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最佳保鲜配方为:油菜素内酯40μmol/L、曲酸35 mmol/L,浸泡时间为3 min,该复合保鲜剂配方能较好地抑制荔枝果实褐变和腐烂,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果皮pH和果皮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延缓果肉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和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果皮色度L*值、a*值、C*值和花色苷含量,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漆酶(laccase,Lac)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实 复合保鲜剂 油菜素内酯 曲酸 褐变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裂果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茜玟 孙浩爽 +1 位作者 庞学群 张昭其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36-148,共13页
荔枝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优质特色果树,也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植物具假种皮果实中的代表性果树,但生长发育过程中裂果频发影响其产量和果实品质,优质荔枝品种‘糯米糍’‘桂味’等的果实裂果更为严重。了解裂果因素、培育抗裂品... 荔枝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优质特色果树,也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植物具假种皮果实中的代表性果树,但生长发育过程中裂果频发影响其产量和果实品质,优质荔枝品种‘糯米糍’‘桂味’等的果实裂果更为严重。了解裂果因素、培育抗裂品种等对预防和减轻裂果,进而促进荔枝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综述介绍了荔枝裂果现象,归纳了水果裂果类型的多样性,强调了荔枝果实沿缝合线开裂的特殊性,从生长环境条件、品种特性(遗传基因、果实大小、种核类型、果皮特性)等角度总结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品种间荔枝裂果发生的原因,以及包括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钙含量、细胞壁组分及其相关酶等的生理与分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尽管不同荔枝品种果实的裂果敏感性存在极大差异,然而迄今仍然未能筛选到与裂果相关的关键酶或主效基因;与其他水果相比,荔枝裂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荔枝裂果高峰期处于青果期至转色期,裂果总是沿缝合线开裂且果肉保持完整,将来应加强对荔枝果实缝合线的结构与裂果的关系、种核类型可能对裂果敏感性有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裂果现象 裂果类型 裂果原因 缝合线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香气物质的合成与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秋棉 罗均 +1 位作者 李雪萍 陈维信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04-107,共4页
香气是评价新鲜水果和果品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水果中的香气物质包括脂肪酸、氨基酸和萜类等,它们分别通过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萜类合成等途径而合成。首先介绍了果实中香气物质的种类、脂肪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 香气是评价新鲜水果和果品加工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水果中的香气物质包括脂肪酸、氨基酸和萜类等,它们分别通过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萜类合成等途径而合成。首先介绍了果实中香气物质的种类、脂肪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和萜类合成途径等香气物质合成途径,并全面地综述有关香气物质的提取和检测技术、影响水果香气物质形成的采前因素和采后贮藏加工工艺条件对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香气合成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基础、贮藏期间果实香气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对果品香气物质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香气 合成 代谢 贮藏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果实贮藏品质理化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5
7
作者 韩冬梅 杨武 +5 位作者 吴振先 李建光 帅良 牛佳佳 潘学文 郭栋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6,共8页
【目的】构建龙眼Dimocarps longan果实贮藏品质理化指标评估体系,实现龙眼贮藏品质的简便、有效评估.【方法】以30个品种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分层聚类等,对果实的贮藏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目的】构建龙眼Dimocarps longan果实贮藏品质理化指标评估体系,实现龙眼贮藏品质的简便、有效评估.【方法】以30个品种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分层聚类等,对果实的贮藏性能进行综合评估与分类,建立贮藏品质预测模型.【结果和结论】分别获得了30个品种龙眼果实不同贮藏效果的综合评分,包括常温果皮褐变和质量损失率、低温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其结果与对应不同时期的贮藏效果指标均显著相关.分别建立了龙眼果实在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贮藏效果的数学预测模型,筛选出有效预测指标:常温贮藏品质理化指标包括熟性、外果皮a*值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低温贮藏品质理化指标包括果皮龟状纹、果肉总糖含量和风味,从而构成了贮藏品质评估理化指标库.对30个品种果实在常温和低温下的贮藏能力进行分类,均获得了4个类别的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果实 贮藏品质 理化指标 多元统计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流条件对荔枝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秋月 龙桂英 +3 位作者 巴良杰 邝健飞 陆旺金 陈建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96-99,111,共5页
荔枝果实采后常温条件下贮藏极易褐变、腐烂,低温可以延长果实的贮藏期。以妃子笑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果实不同生理指标,研究预冷和物流方式(低温运输和常温运输)对荔枝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荔枝采后预冷... 荔枝果实采后常温条件下贮藏极易褐变、腐烂,低温可以延长果实的贮藏期。以妃子笑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果实不同生理指标,研究预冷和物流方式(低温运输和常温运输)对荔枝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荔枝采后预冷且低温条件下运输能够较好地维持妃子笑荔枝贮藏期间的果实品质,该方法明显降低了荔枝果实的褐变指数、腐烂率和相对电导率,较好地维持了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VC的含量。研究结果为将来荔枝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预冷 物流 贮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处理对采后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芹 王吉德 +2 位作者 李雪萍 陈维信 吴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78,共4页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处理对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60μL/L NO熏蒸处理采收成熟度为果皮浅绿并微带黄色痕迹的番木瓜果实3 h,然后在20℃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贮藏20 d。研究NO对番木瓜乙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丙二...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处理对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60μL/L NO熏蒸处理采收成熟度为果皮浅绿并微带黄色痕迹的番木瓜果实3 h,然后在20℃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贮藏20 d。研究NO对番木瓜乙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丙二酰-1-氨基环丙烷-1-羧酸(MACC)、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及CpACS2和CpACO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NO处理降低了番木瓜果实乙烯释放量、ACO的活性及CpACO1基因的表达,导致贮藏过程果实ACC和MACC的积累,但对ACS的活性及CpACS2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一氧化氮 乙烯合成 ACC合成酶 ACC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硖龙眼果实成熟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冬梅 李建光 +3 位作者 潘学文 李荣 吴振先 杨长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69-72,共4页
对石硖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表观性状、重量、大小、可食率、营养品质、果形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内外表观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重量、大小和可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营养品质指标可溶性固... 对石硖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表观性状、重量、大小、可食率、营养品质、果形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内外表观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重量、大小和可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营养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全糖、Vc含量随成熟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后期稍有下降,而还原糖呈持续缓慢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期间变化不大;果形指数与核果比逐渐下降,皮果比与皮核比的变化以果实进入完全成熟期为转折点,先下降后上升;内果皮褐变在果实完熟以后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比熟度、皮果比的变化规律与果实成熟后"退糖"特性较为一致,以比熟度结合花后天数和果实外观变化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石硖龙眼果实的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硖龙眼 成熟特性 成熟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胁迫处理诱导荔枝应激与褐变的关系
11
作者 薛晓清 连晓蔚 +3 位作者 孙岩 肖卓霖 罗焘 吴振先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6-1396,共11页
果皮褐变是荔枝在采后贮运流通环节最显著的品质劣变特征之一,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本研究以糯米糍荔枝为材料,设置轻度失水(dehydration treatment,DT)、热激(heat-shock treatment,HT)和冷激(cold-shock treatment,CT)3种逆境胁迫处理... 果皮褐变是荔枝在采后贮运流通环节最显著的品质劣变特征之一,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本研究以糯米糍荔枝为材料,设置轻度失水(dehydration treatment,DT)、热激(heat-shock treatment,HT)和冷激(cold-shock treatment,CT)3种逆境胁迫处理,通过研究荔枝果实经胁迫处理后果皮外观、褐变指数、褐变相关生理指标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应激变化,探究不同胁迫所诱导荔枝褐变的内在差异。结果表明:3种胁迫处理后,常温下果皮褐变加剧,亮度下降,含水量降低,膜透性增加,其中DT处理组果实褐变最迅速,褐变指数第6天即达到4.99,HT和CT处理组诱导果皮褐变的速度较DT处理组慢;DT处理组荔枝完全褐变后果皮呈干黄色,脆性高,含水量最低,仅为27.76%,明显低于HT和CT处理组的45.20%和42.99%。果实呼吸速率高低处理组表现为CT>HT>DT,相对电导率高低处理组顺序则是DT>HT>CT;贮藏前期HT和CT处理组果实的PPO、POD活性受到抑制,SOD活性则在后期明显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失水和冷激胁迫引起褐变的果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内含物基本降解消失;热激胁迫的褐变果皮细胞保持结构完整,含有大量聚结的沉积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胁迫处理的荔枝果皮褐变指数均与相对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与L*、果皮含水量和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失水胁迫处理导致荔枝快速褐变,热激和冷激胁迫可以通过诱导荔枝自身应激提高果皮含水量和果实呼吸强度,抑制果皮相对电导率升高,抑制PPO和POD活性,提高贮藏后期SOD活性,从而延缓果皮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糍 胁迫应激 果皮褐变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中花芥蓝低温保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水生 范海碧 +1 位作者 张昭其 黄雪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2-746,共5页
研究不同1-MCP(0.1、1.0、10.0μL/L)浓度处理结合聚乙烯袋包装和低温贮藏(10℃)对中花芥蓝采后营养品质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是茎薹的25、2、5倍,而茎薹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是叶片的4.5倍。... 研究不同1-MCP(0.1、1.0、10.0μL/L)浓度处理结合聚乙烯袋包装和低温贮藏(10℃)对中花芥蓝采后营养品质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是茎薹的25、2、5倍,而茎薹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是叶片的4.5倍。贮藏20 d后,芥蓝叶片黄化,花蕾开放并脱落;芥蓝在贮藏过程中,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叶片营养成分的下降比茎薹明显。1-MCP(1.0μL/L)处理可有效保持芥蓝的营养品质,贮藏20 d后叶片基本保持绿色、花蕾部分开放,失重率显著减少,且叶片和茎薹各营养成分的下降显著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花芥蓝 1-MCP 贮藏保鲜 叶绿素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花疏果和硒处理对龙眼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冬梅 何雨婷 +4 位作者 梁嘉雯 吴振先 李建光 郭栋梁 李保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目的】探讨采前疏花疏果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采收品质与采后贮藏性的影响,以及补施硒肥的增效作用。【方法】以石硖龙眼为材料,设无疏花疏果对照(A)、疏花疏果(B)、疏花疏果+硒肥(C)3个处理,3个区组,比较各处理与区... 【目的】探讨采前疏花疏果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采收品质与采后贮藏性的影响,以及补施硒肥的增效作用。【方法】以石硖龙眼为材料,设无疏花疏果对照(A)、疏花疏果(B)、疏花疏果+硒肥(C)3个处理,3个区组,比较各处理与区组间果实采收品质和采后5℃低温贮藏的效果。【结果】采收时,处理B果实单果质量、大小、外观色度品质和果肉TSS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66%、7.54%、-7.24%(a*值)和8.62%;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但果实采收品质依然优于对照。贮藏后,处理B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性,贮藏35 d果皮褐变指数和贮藏51 d果肉自溶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8.26%和71.67%,而处理C增效作用不明显。贮藏期间,处理B果实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品质,偏黄绿色,处理C果实偏褐色,而对照偏暗褐色。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多变量检验结果表现显著,是影响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区组间无差异。处理方式影响显著的指标有褐变指数、自溶指数、低温b*值和单果质量;区组影响显著的指标有低温b*值和C*值。【结论】疏花疏果处理效果最好,补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采收品质与贮藏性,但差异不显著;区组设置不影响处理间果实的贮藏性与内外品质差异。疏花疏果是提高龙眼果实采收与贮藏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疏果 增硒 单果质量 色度品质 褐变指数 自溶指数 多元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果实挂树成熟与退糖期间的解剖学结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冬梅 曾婷 +3 位作者 李建光 罗焘 李保建 吴振先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43-50,共8页
以石硖和储良两个品种龙眼(Dimocarps longana Lour. cv. Shixia and Chuliang)果实为试材,比较了挂树成熟与衰老(退糖)期间果皮和果肉的解剖学结构,测定了成熟与衰老期间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结果表明:石硖成熟期比储良短,分别... 以石硖和储良两个品种龙眼(Dimocarps longana Lour. cv. Shixia and Chuliang)果实为试材,比较了挂树成熟与衰老(退糖)期间果皮和果肉的解剖学结构,测定了成熟与衰老期间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结果表明:石硖成熟期比储良短,分别为14 d和21 d,之后退糖,TSS含量的下降速率分别为每天0.60%和0.31%。完全成熟时,龙眼果皮组织结构较为完整,外果皮为数层平行排列的变形细胞,附着不连续的角质层和蜡块;中果皮为大的层状薄壁细胞,间以块状栓质组织、石细胞和维管束;内果皮为1~2层紧密排列的薄壁细胞,胞壁角质层深厚;果肉表面光滑,薄壁细胞结构清晰完整、排列整齐。退糖时,外表皮的蜡质层和表皮毛脱落,外、中果皮里的胞间隙或层状缝隙增大,内果皮表面出现破损和"钉"状突起物;果肉表面皱褶增多,结构塌陷,胞壁可能增厚。不同龙眼品种之间的果皮结构差异主要在于成熟时的中果皮,石硖细胞排列紧密、缝隙小而少,而储良细胞间隙较大;果肉结构差异在于成熟时石硖胞壁坚挺、呈长圆形,而储良胞壁卷曲、呈狭长型,刚性弱于石硖;退糖时储良果肉皱缩塌陷比石硖明显,但后者出现细胞壁纤维化增厚的特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挂树成熟 退糖 果皮结构 果肉结构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鲜果贮藏品质采前优化调控技术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冬梅 陈泳琪 +3 位作者 张佳丽 陈美芸 吴振先 李建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71,共11页
【目的】探讨采收成熟度、树势与果期管理对龙眼果实采后贮藏性能和货架寿命的影响。【方法】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Shixia为材料,以果实成熟度、树势、采前调控为试验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单因素试验,采用SO2保... 【目的】探讨采收成熟度、树势与果期管理对龙眼果实采后贮藏性能和货架寿命的影响。【方法】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Shixia为材料,以果实成熟度、树势、采前调控为试验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单因素试验,采用SO2保鲜纸处理采收的果实并于(5±1)℃低温贮藏50 d,观察其出库和货架好果率(25℃左右),比较不同采前处理果实之间的贮藏性能差异。【结果】80%~85%成熟度的适熟果出库好果率和货架好果率均高于完熟(95%~100%成熟度,CK)和过熟果,且过熟果最差。采前病害防治与营养调控果实的出库好果率和货架好果率均显著高于CK(无调控)(P<0.01),其中,采前病害防治效果最好,出库好果率为93.26%;其次是营养调控,出库好果率为84.23%,CK仅为67.71%。3种树势中,强壮树果实贮藏性最好,其次是衰弱树,CK(中庸树)最差。在所有处理中,采前病害防治果实贮藏效果最好,货架存放4 d好果率为84.86%;强壮树、营养调控和衰弱树果实货架4 d好果率分别为63.23%、56.14%和51.12%;过熟果最差,为26.9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采收时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肉SO2残留量、货架质损率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贮藏效果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在龙眼果实生长期,做好采前病害防治和营养调控,合理挂果以保持树势,并于适当成熟度采收果实,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贮藏性能和采后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果实成熟度 树势 采前调控 贮藏品质 货架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平衡对龙眼结果母枝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冬梅 黄石连 +5 位作者 李建光 郭栋梁 吴振先 罗焘 吕新民 王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15-1627,共13页
【目的】探明龙眼单株挂果率与初始单穗果数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龙眼疏花疏果时的合理挂果量,以及其对龙眼结果母枝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Shixia’)为试材,以不同挂果率单株为区组(... 【目的】探明龙眼单株挂果率与初始单穗果数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龙眼疏花疏果时的合理挂果量,以及其对龙眼结果母枝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Shixia’)为试材,以不同挂果率单株为区组(3个水平),以初始单穗果数为处理(3个水平),设计了一个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共9个区组×处理组合(H11~H13、H21~H23、H31~H33);分析了区组和处理对成熟时单穗余果数、落果率和单果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果实发育期间,植株树势逐渐下降,单果质量和落果率逐渐升高,而成熟时各组合在结果母枝生长、结果和品质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区组水平与树势及成熟期结果母枝叶片生长状态呈显著相关,而处理水平主要影响了单穗余果数和小叶果比;成熟树势与果穗盲节粗度、叶光泽度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色度指标l_L^(*)、l_b^(*)和l_C^(*)呈极显著负相关。(3)回归与方差分析表明,区组与处理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协变量中的小叶果比、有叶枝长比等对区组和处理水平间的结果特性或果实品质产生了显著影响;结果性状与果实内在品质主要受单株挂果率的影响,而外观色度品质还受到结果母枝叶片长势的影响。边际均值估算结果表明,果实内在品质随区组和处理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但落果率变化趋势彼此相反。【结论】以中等偏壮树势保留60%的单株挂果率、以60~80个初始单穗果数为基础,依据实际树势、盲节粗度和结果母枝叶片数量进行相应调整,是石硖龙眼疏花疏果较为科学的做法,可以较好地平衡结果母枝生长、结果与品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合理负载 生长结果 果实品质 协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孝扬 李雪萍 +4 位作者 单伟 邝健飞 陈建业 陈维信 陆旺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13-2021,共9页
香蕉贮运保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香蕉品种及果实质量、采后处理过程及贮运保鲜技术与果实商品性等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香蕉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以“控制低乙烯”为核心的香蕉保鲜贮运技术及香蕉采后处理... 香蕉贮运保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香蕉品种及果实质量、采后处理过程及贮运保鲜技术与果实商品性等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香蕉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以“控制低乙烯”为核心的香蕉保鲜贮运技术及香蕉采后处理轻简装备等在产业上的应用,同时简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香蕉采后保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贮运技术 保鲜技术 成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处理对百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18
作者 帅良 廖玲燕 +5 位作者 罗焘 普红梅 吴振先 潘中田 段振华 宋慕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81-284,共4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1-MCP结合BOPP保鲜袋处理对采后百香果保鲜效果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0、0.3、0.6、0.9μL/L)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百香果12 h后装入BOPP保鲜袋,于(5±1)℃下贮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MCP结合BOPP保鲜袋处理均可... 为研究不同浓度1-MCP结合BOPP保鲜袋处理对采后百香果保鲜效果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0、0.3、0.6、0.9μL/L)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百香果12 h后装入BOPP保鲜袋,于(5±1)℃下贮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MCP结合BOPP保鲜袋处理均可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果实具有较好的色泽,同时可以维持百香果果实较高的TSS、总酸、VC和总糖含量。其中0.6μL/L的1-MCP熏蒸12 h并采用BOPP保鲜袋包装的保鲜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1-MCP BOPP保鲜袋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生长发育后期喷施蔗糖溶液对井岗红糯荔枝采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喻文涛 曲姗姗 +2 位作者 李萌萌 王光 朱世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9-808,共10页
对采后果实用化学药剂实施浸泡处理是水果保鲜的通用方法。但由于消费者对农残的担忧、荔枝产区采后处理条件缺乏等原因,亟需研发绿色环保且简便易行的荔枝保鲜新技术。本研究在果实生长发育后期(采前10 d)用5 mmol/L蔗糖溶液喷施井岗... 对采后果实用化学药剂实施浸泡处理是水果保鲜的通用方法。但由于消费者对农残的担忧、荔枝产区采后处理条件缺乏等原因,亟需研发绿色环保且简便易行的荔枝保鲜新技术。本研究在果实生长发育后期(采前10 d)用5 mmol/L蔗糖溶液喷施井岗红糯荔枝,采收后置于常温(20℃)贮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蔗糖处理降低了采后荔枝的褐变指数、病情指数和腐烂率,降低了红绿色度(a^(*))值,提高了亮度(L^(*))和黄蓝色度(b^(*))值,表明蔗糖处理改善了荔枝的外观品质。蔗糖处理的荔枝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维生素C(Vc)含量略低于对照,表明其对营养品质无明显不利影响。采前蔗糖处理抑制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和超氧阴离子(O_(2)^(–)·)含量,以及提高荔枝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含量,从而延缓荔枝的褐变和腐烂。研究结果表明采前蔗糖处理作为一项新型荔枝保鲜技术在我国荔枝产区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蔗糖 采前处理 品质 褐变 腐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生长期茉莉酸甲酯处理对“红贵妃”杧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彦景 王光 +3 位作者 曲姗姗 彭苗苗 何柔静 朱世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73,共7页
我国杧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杧果在贮藏期品质劣变严重,为此,研究了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杧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果实生长期MeJA 5 mg/L处理显著降低了杧果贮藏期的炭疽病病... 我国杧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杧果在贮藏期品质劣变严重,为此,研究了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杧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果实生长期MeJA 5 mg/L处理显著降低了杧果贮藏期的炭疽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使杧果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2O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说明MeJA处理使杧果保持较好贮藏品质可能与其增强果实抗病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果实生长期 MeJA处理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