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刘宗周基于恕道的“公”的哲学
被引量:
2
1
作者
雷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71,共8页
恕道是仁学的基本工夫,在理学仁学语脉中,"公"的观念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在理学"公"之观念谱系中,颇具近代色彩的明儒对"公"的主张,主要由刘宗周等东林学人提出。刘宗周之"公"所奠基的"己...
恕道是仁学的基本工夫,在理学仁学语脉中,"公"的观念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在理学"公"之观念谱系中,颇具近代色彩的明儒对"公"的主张,主要由刘宗周等东林学人提出。刘宗周之"公"所奠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己"的恕道,有别于传统恕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之仁,其特点是对治己私,从而达到廓然大公之仁。"己所不欲,勿施于己",蕴含一己与万物的同一性,根源于刘宗周所说的"心统于一,一统于万"的本体论。在一万相即的同一性中,可以"一恕推万恕",因此可以经由对治己私的改过工夫,从而达到天下大公,这种改过工夫,体现了刘宗周深刻的政治哲学:面向天下公众的政治领域是经验的领域,具体而言是个人经验的汇集,其成就的途径,恰恰是个人从对于过错的反思当中开辟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恕道
己所不欲
勿施于己
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性、非定域因果性与科学的根基:康德的空间性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袁建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199,共8页
解决几何化问题是为近现代科学奠基的关键,而空间性问题处在几何化问题的中心。康德物自身的非空间性学说把空间性视为人的经验之内的性质,而非物自身的性质,由此,他需为科学重新奠基。康德通过具有力的实体间的非定域交互作用解释空间...
解决几何化问题是为近现代科学奠基的关键,而空间性问题处在几何化问题的中心。康德物自身的非空间性学说把空间性视为人的经验之内的性质,而非物自身的性质,由此,他需为科学重新奠基。康德通过具有力的实体间的非定域交互作用解释空间性的形成,但他同时通过定域因果性解释自然物体的形成、光通过以太传递外部信息,由此表明物自身是非空间性的。康德证明了基于定域因果性的机械论和微粒论不是解释空间性的正确理论,且为通过拓扑学建立空间性的数学上的可表达性提供了可能。最终,基于非定域因果原理解释光对信息的连续传递,才能解决康德留下的数学应用于自然的难题,并重建科学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非)定域因果性
空间性
光
几何化问题
科学的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宗周基于恕道的“公”的哲学
被引量:
2
1
作者
雷静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哲学系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71,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宋明理学责任伦理思想研究"(项目号11YJC72002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恕道是仁学的基本工夫,在理学仁学语脉中,"公"的观念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在理学"公"之观念谱系中,颇具近代色彩的明儒对"公"的主张,主要由刘宗周等东林学人提出。刘宗周之"公"所奠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己"的恕道,有别于传统恕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之仁,其特点是对治己私,从而达到廓然大公之仁。"己所不欲,勿施于己",蕴含一己与万物的同一性,根源于刘宗周所说的"心统于一,一统于万"的本体论。在一万相即的同一性中,可以"一恕推万恕",因此可以经由对治己私的改过工夫,从而达到天下大公,这种改过工夫,体现了刘宗周深刻的政治哲学:面向天下公众的政治领域是经验的领域,具体而言是个人经验的汇集,其成就的途径,恰恰是个人从对于过错的反思当中开辟出来的。
关键词
刘宗周
恕道
己所不欲
勿施于己
公
分类号
B248.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性、非定域因果性与科学的根基:康德的空间性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袁建新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哲学系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199,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康德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19YJA72001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解决几何化问题是为近现代科学奠基的关键,而空间性问题处在几何化问题的中心。康德物自身的非空间性学说把空间性视为人的经验之内的性质,而非物自身的性质,由此,他需为科学重新奠基。康德通过具有力的实体间的非定域交互作用解释空间性的形成,但他同时通过定域因果性解释自然物体的形成、光通过以太传递外部信息,由此表明物自身是非空间性的。康德证明了基于定域因果性的机械论和微粒论不是解释空间性的正确理论,且为通过拓扑学建立空间性的数学上的可表达性提供了可能。最终,基于非定域因果原理解释光对信息的连续传递,才能解决康德留下的数学应用于自然的难题,并重建科学的根基。
关键词
康德
(非)定域因果性
空间性
光
几何化问题
科学的根基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刘宗周基于恕道的“公”的哲学
雷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空间性、非定域因果性与科学的根基:康德的空间性思想的启示
袁建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