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种暖季型草坪草耐阴性综合评价及其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27
1
作者 罗耀 席嘉宾 +1 位作者 谭筱弘 张巨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9-247,共9页
对9种暖季型草坪草进行遮阴逆境胁迫研究,测定了叶面积、叶片长度、叶片长宽比、节间距离、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Fv/Fm、Fv/Fo等12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并把各个指标数据转化为... 对9种暖季型草坪草进行遮阴逆境胁迫研究,测定了叶面积、叶片长度、叶片长宽比、节间距离、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Fv/Fm、Fv/Fo等12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并把各个指标数据转化为遮阴条件下与对照(全光照)的相对值,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2个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变量,求得各品种的每一个综合指标值及相应的隶属函数值,经过综合加权进行综合评价,得出9种草坪草的耐阴性强弱排序是:中大1号地毯草、钝叶草、金边钝叶草、兰引Ⅲ号结缕草、海滨雀稗、普通地毯草、近缘地毯草、假俭草、沟叶结缕草。利用逐步回归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叶片长宽比、节间距离、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对草坪草耐阴性有显著影响的5个指标,可作为评价草坪草耐阴性的指标,使评价工作简单化。本研究采用生理形态指标的数理分析对草坪草耐阴性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较为客观全面,可以为草坪草的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耐阴性 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标记分析狼尾草属牧草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38
2
作者 解新明 卢小良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52-56,共5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狼尾草属8个品种(品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 个引物共扩增出169条带,其中111条带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65.7%,表明在这8 个品种(品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从UPGMA聚类...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狼尾草属8个品种(品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 个引物共扩增出169条带,其中111条带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65.7%,表明在这8 个品种(品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从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象草、象草新品系、矮象草、N51、王草和桂牧1 号作为一个谱系群的bootstrap值为73%,反映了它们之间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同时发现,杂交狼尾草与其他7 个草种间存在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表明Pennisetum americanum 遗传成分的多少及有无在这8 个品种(品系)间遗传关系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相对于其他6 个草种,象草新品系与矮象草具有最小的遗传距离(0.130),从而为象草新品系与矮象草之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属 品种 RAPD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地带建植常绿草坪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巨明 卢小良 席嘉宾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6-10,共5页
过渡地带草坪建植面临两难的选择,可选用冷季型草,也可选用暖季型草,但均不理想。综合分析认为,暖季型草坪草中的结缕草和冷季型草坪草中的高羊茅为过渡地带建坪的首选草种。解决过渡地带结缕草冬季枯黄问题采取2种途径:一种是在每年秋... 过渡地带草坪建植面临两难的选择,可选用冷季型草,也可选用暖季型草,但均不理想。综合分析认为,暖季型草坪草中的结缕草和冷季型草坪草中的高羊茅为过渡地带建坪的首选草种。解决过渡地带结缕草冬季枯黄问题采取2种途径:一种是在每年秋季盖播黑麦草、粗茎早熟禾或匍匐紫羊茅等冷季型草形成过渡性的季节草坪;另一种是与高羊茅混植建立稳定的持久性草坪。后一种途径其技术目前尚未成熟,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地带 结缕草 高羊茅 混植草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晾晒、添加物及不同温度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田静 尹祥 +2 位作者 樊杨 李鑫琴 张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6-84,共9页
华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象草收获时水分含量高,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通过晾晒(水分含量由83.19%降至75.11%)、添加10%玉米粉或2%蔗糖,探究象草在不同温度(20、30和40℃)下青贮的发酵特性和微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象草各处理... 华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象草收获时水分含量高,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通过晾晒(水分含量由83.19%降至75.11%)、添加10%玉米粉或2%蔗糖,探究象草在不同温度(20、30和40℃)下青贮的发酵特性和微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象草各处理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显著影响。晾晒后原材料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青贮后发酵品质变差,尤其在30℃,pH达到5.85,乳酸含量只有1.56%DM,乙酸含量为2.10%DM,NH_(3)-N含量高达25.09%TN。对照和添加物处理的青贮饲料均随青贮温度升高,乙酸含量增加。晾晒后在20和30℃时青贮,产气量显著高于40℃或未晾晒处理。此外,象草青贮前的细菌多样性较丰富,青贮后主要是肠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尤其是20℃青贮的相对丰度较高,且晾晒处理在20和30℃青贮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40℃。因此,在华南地区,象草原料中添加玉米粉或蔗糖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不良影响,阴湿条件下晾晒未发挥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青贮 晾晒 贮藏温度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作填料生产蔬菜系列专用肥的增产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琼贤 郭和蓉 +1 位作者 彭志平 林翠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4,共2页
蔬菜田土壤由于一年多次连作和不恰当的施肥管理措施,会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其土壤表现为酸化,次生盐渍化,磷素富集,钙、镁、锌、硼、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如孔隙度降低和团粒结构差等)等特征[1,2],产生'增(施)肥不... 蔬菜田土壤由于一年多次连作和不恰当的施肥管理措施,会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其土壤表现为酸化,次生盐渍化,磷素富集,钙、镁、锌、硼、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和土壤结构被破坏(如孔隙度降低和团粒结构差等)等特征[1,2],产生'增(施)肥不增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填料 蔬菜系列专用肥 肥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根草定植缓苗期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秀荣 卢小良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79-83,共5页
进行了香根草的土壤盆栽及营养液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根对香根草的地上部、根系生长及根系形态指标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吲哚丁酸(IBA)能较好地增加新根数量,对地上部生长及根系形态指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进行了香根草的土壤盆栽及营养液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根对香根草的地上部、根系生长及根系形态指标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吲哚丁酸(IBA)能较好地增加新根数量,对地上部生长及根系形态指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从总体来看,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根草的作用效果与一般作物相比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香根草 缓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低营养乳酸菌筛选及对难青贮牧草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田静 曹彩霞 +2 位作者 黄莉莹 吴娟燕 张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2-230,共9页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低和乳酸菌附着数量少的牧草难以成功青贮,通常添加糖类物质和乳酸菌改善其青贮发酵品质,但成本较高。本研究通过配制不同糖含量(0.002、0.02、0.2、2和20 g·L^(-1))和pH(4.0和4.5)的培养基,筛选耐低营...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低和乳酸菌附着数量少的牧草难以成功青贮,通常添加糖类物质和乳酸菌改善其青贮发酵品质,但成本较高。本研究通过配制不同糖含量(0.002、0.02、0.2、2和20 g·L^(-1))和pH(4.0和4.5)的培养基,筛选耐低营养且耐酸的乳酸菌,添加到不易青贮的柱花草和苏丹草中,研究其对改善发酵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初筛得到10株较耐低营养的乳酸菌,其中菌株SCLN_(1)和HT_(1)耐低营养和耐酸性均优、菌株LM1为较耐低营养的耐酸菌株。SCLN_(1)经16S rDNA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后为植物乳杆菌,LM1和HT1为实验室保存菌株,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添加到柱花草和苏丹草青贮60 d后,未加菌的发酵品质均较差,pH高于5.0,乳酸含量低于2%DM,氨态氮(NH3-N)含量分别高达30.50%TN和29.01%TN;添加乳酸菌显著改善了2种牧草的青贮发酵品质,尤其是单独添加菌株SCLN_(1),显著降低了柱花草和苏丹草的pH(从5.36和5.19分别降至4.67和4.10)和NH3-N含量(从30.50%TN和29.01%TN分别降至11.24%TN和12.69%TN),增加了乳酸含量(从2.00%DM和1.82%DM分别增加至4.16%DM和8.29%DM);单独添加SCLN_(1)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菌株单独添加或与SCLN_(1)混合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营养乳酸菌 柱花草 苏丹草 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茬次和高度热研四号王草的乳酸菌分布及青贮发酵品质 被引量:8
8
作者 陈鑫珠 张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8,共9页
为探明茬次和高度对热研四号王草的乳酸菌分布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热研四号王草进行连续刈割3茬,每茬分别在1.0、1.5和2.0 m高度时采样,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青贮调制、乳酸菌计数及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原... 为探明茬次和高度对热研四号王草的乳酸菌分布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热研四号王草进行连续刈割3茬,每茬分别在1.0、1.5和2.0 m高度时采样,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青贮调制、乳酸菌计数及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原料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升高,粗蛋白(CP)含量和pH值显著(P<0.05)降低;第2茬的DM含量显著(P<0.05)高于第1和3茬,第1茬的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ADF含量最高,NDF含量最低;第2茬的青贮发酵品质优于第1和3茬;2.0 m青贮品质优于1.0和1.5 m;第2和3茬乳酸菌的数量显著(P<0.05)高于第1茬;2.0 m高度乳酸菌数量较多,但不同高度间无显著(P>0.05)差异。培养法发现植物乳杆菌和融合乳杆菌是热研四号王草的高频乳酸菌,第1茬只分离到2种乳酸菌,第3茬分离到4种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研四号王草 茬次 高度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对高尔夫果岭坪床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巨明 S.W.BAKER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99-104,共6页
对28种沙与泥炭按75:25混配而成的高尔夫果岭坪床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行了评价。不同类型沙的粒径、均一性和形状有所不同。高尔夫果岭坪床的物理特性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沙的特性。对沙+泥炭混配的坪床来说,其导水率在95~827mm/h范围... 对28种沙与泥炭按75:25混配而成的高尔夫果岭坪床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行了评价。不同类型沙的粒径、均一性和形状有所不同。高尔夫果岭坪床的物理特性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沙的特性。对沙+泥炭混配的坪床来说,其导水率在95~827mm/h范围内变化,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8.8%~47.2%,而通气孔隙度(在-3kPa水势下)为0.9%~24.6%,毛管孔隙度(在-3kPa水势下)为17.7%~42.1%。结果表明,排水速率和通气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的平衡主要受沙的粒径大小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是粒径最大和最小的沙所占的比例,而容重、总孔隙度和抗剪切强度取决于沙的均一性。当沙粒较圆且较为光滑时,坪床材料孔隙度趋向减少。沙表面越粗糙,坪床抗剪切能力就越强。而沙对坪床硬度的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特性 坪床材料 高尔夫果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吸附材料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及好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尹祥 王咏琪 +3 位作者 李鑫琴 田静 王晓亚 张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3-138,共6页
象草收获时往往具有较高水分,单独青贮发酵品质不佳。为提高象草青贮品质,研究了不同水分吸附材料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的影响。处理设为对照、分别添加象草鲜重10%的米糠、小麦粉、干豆腐渣和麦麸。青贮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 象草收获时往往具有较高水分,单独青贮发酵品质不佳。为提高象草青贮品质,研究了不同水分吸附材料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的影响。处理设为对照、分别添加象草鲜重10%的米糠、小麦粉、干豆腐渣和麦麸。青贮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添加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了青贮原材料的干物质(DM,P<0.01),降低了缓冲能(P<0.05);青贮后,所有添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1)。添加小麦粉显著增加了丁酸(0.81%DM)和氨态氮(NH_(3)-N,14.40%TN)含量(P<0.05),而其他添加处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干豆腐渣的处理丁酸和氨态氮含量最低,分别只有0.04%DM和9.75%TN。添加小麦粉和干豆腐渣对青贮饲料好氧稳定性改善效果最佳。综合比较分析营养特性、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添加干豆腐渣的处理青贮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吸附材料 象草 青贮 发酵品质 好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小麦生产与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留兴 唐国建 +1 位作者 胡亚琴 张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199,共8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动物蛋白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由于缺乏优质粗饲料,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饲用全株小麦产量高、营养品质好,已成为一种优质的饲料来源,因此,围绕饲用小麦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梳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动物蛋白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由于缺乏优质粗饲料,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饲用全株小麦产量高、营养品质好,已成为一种优质的饲料来源,因此,围绕饲用小麦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饲用小麦生产和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概述的内容有:1)品种选育:种质创制技术、逆境分子育种和常规饲用小麦品种筛选;2)栽培管理:常规田间管理、放牧利用管理和粮饲兼用管理;3)青贮加工的影响因素:栽培管理、生育期、添加剂和其他因素;4)家畜的饲喂效果:采食量、消化率、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等。此外,总结了饲用小麦各研究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新形势下饲用小麦的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饲用小麦的生产和推广利用提供指导与参考。目前,饲用小麦的发展背景主要是粮食过剩、饲草供需矛盾和动物生产性能等问题,它在产量和营养方面表现优异,尤其在冬季饲料缺乏时,小麦具备更大的生长优势,无论是放牧还是青贮利用都较方便,这也缓解了目前的饲料危机,为畜牧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粮用小麦品种一般为矮秆,其全株产量受限,为更好地发挥小麦的饲用价值,培育饲用专用品种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麦 育种 青贮 放牧 动物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