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肖建光 刘文生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5,共3页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短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综述了抗菌肽的几种类型及作用机理,介绍了水产动物抗菌肽的研究状况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产动物 抗菌肽 水产养殖 作用机理 种类 抗菌活性 应用前景 短肽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卫生与安全对水产动物健康的影响
2
作者 刘丽波 李桂峰 《海洋与渔业》 2006年第6期8-9,共2页
本文主要论述饲料卫生与安全对水产动物健康的影响,从抗营养因素、饲料霉菌污染、饲料脂肪酸败、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当对健康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饲料 卫生与安全 水产动物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素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奕彬 杨宪宽 +2 位作者 胡娟 刘丽杰 赵会宏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4期209-212,共4页
介绍了酵素菌技术的原理以及在农业,尤其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现状,包括酵素菌对于养殖水体水质(溶氧量、酸碱度、氨氮、亚硝酸氮、浮游生物组成等)的调节作用和对于水产动物的促生长作用。对酵素菌在国内的引进情况和在水产养殖上的研究... 介绍了酵素菌技术的原理以及在农业,尤其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现状,包括酵素菌对于养殖水体水质(溶氧量、酸碱度、氨氮、亚硝酸氮、浮游生物组成等)的调节作用和对于水产动物的促生长作用。对酵素菌在国内的引进情况和在水产养殖上的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菌 水产养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和药物残留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4
作者 檀永利 刘丽波 《海洋与渔业》 2006年第11期11-13,共3页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水体环境污染、药物残留等因素导致了常规水产品质量不断下降.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带来了水生生物育种技术的突破,也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可能产生各种潜在危害.本文主要综述了转基因技...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水体环境污染、药物残留等因素导致了常规水产品质量不断下降.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带来了水生生物育种技术的突破,也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可能产生各种潜在危害.本文主要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和药物残留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药物残留 水产品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胡子鲶Claris fuscus细胞活性和血清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桂峰 钱沛锋 +2 位作者 孙际佳 郭云贵 赵典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8,83,共5页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w/10-3为0,0.5,1.0,1.5,2.0维生素C(VC)。在饲喂胡子鲶Claris fuscus的第12、24、36和52天后,分别测定血液中自细胞吞噬活性、血清蛋白质质量浓度;在第24天,测定血液中淋巴细胞活性;在第12天和第52天,测定血清抗蛋白酶...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w/10-3为0,0.5,1.0,1.5,2.0维生素C(VC)。在饲喂胡子鲶Claris fuscus的第12、24、36和52天后,分别测定血液中自细胞吞噬活性、血清蛋白质质量浓度;在第24天,测定血液中淋巴细胞活性;在第12天和第52天,测定血清抗蛋白酶物质比活性;在第24天和第52天,测定血清VC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饲料添加VC不能提高胡子鲶白细胞的吞噬指数(PI);对吞噬能力(PC)有影响;对淋巴细胞活性有明显的增强功能;血清抗蛋白酶物质比活性基本不受VC的影响;对血清蛋白质质量浓度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对血清中VC质量浓度却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 胡子鲶 细胞活性 血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美人鱼弧菌与创伤弧菌人工感染卵形鲳鲹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典惠 刘丽波 +5 位作者 孙际佳 王海芳 梁兰清 赵会宏 刘丽 李桂峰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用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与创伤弧菌V.vulnificus人工感染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后,对病鱼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美人鱼弧菌与创伤弧菌均能引起鱼的鳃、肝、脾、肠、胃、肾等多种组织器官发生较为严重的病... 用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与创伤弧菌V.vulnificus人工感染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后,对病鱼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美人鱼弧菌与创伤弧菌均能引起鱼的鳃、肝、脾、肠、胃、肾等多种组织器官发生较为严重的病理变化,且这两种弧菌导致的病鱼组织病理变化存在较多的相似性。病鱼鳃严重病变,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相互融合在一起呈棍棒状,鳃小片基部的泌氯细胞肥大,有的泌氯细胞与鳃小片上皮细胞层连在一起;肝严重出血或发生脂肪变性,肝组织结构疏松,肝细胞变性坏死;胃、肠黏膜变性坏死,脾、肾出血;肾小球、肾小管与肾间质变性坏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美人鱼弧菌 创伤弧菌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肽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丽 赵会宏 +5 位作者 张国良 刘晋 何志交 陈兴发 周志伟 孙际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3-648,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肌肽的添加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血清激素水平及肌肉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罗非鱼360尾,随机分为A、B、C、D 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A、B、C、D组的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200mg/kg剂量的肌肽。...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肌肽的添加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血清激素水平及肌肉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罗非鱼360尾,随机分为A、B、C、D 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A、B、C、D组的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200mg/kg剂量的肌肽。常规饲养管理,试验周期60d。结果发现:在试验期间,B、C、D组鱼体的体重和体长均大于A组,特别是试验结束时,B组鱼体的体重、体重生长率(RSGR)和相对体长生长率(RLGR)均显著大于A组(p<0.05)。在试验全期,B、C、D组鱼体血清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均高于A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第20天,B、C组鱼体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A组(p<0.05),D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低于A组(p<0.05);第40天,B、C、D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宜剂量(50mg/kg)的肌肽,能改善鱼体肌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中相关的激素水平,促进鱼体内物质代谢,对鱼体生长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奥尼罗非鱼 生长性能 激素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钙磷比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冰 潘庆 +1 位作者 郑卫川 毕英佐 《饲料工业》 2007年第18期25-27,共3页
钙、磷是鱼体生长所必需的常量矿物元素,是骨骼、牙齿、鳞的组成成分,对维持鱼体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构成辅酶及有机磷化合物、促进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神经功能传递及维持细胞完整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饲料中的钙和磷还可以促... 钙、磷是鱼体生长所必需的常量矿物元素,是骨骼、牙齿、鳞的组成成分,对维持鱼体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构成辅酶及有机磷化合物、促进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神经功能传递及维持细胞完整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饲料中的钙和磷还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因而,鱼类对钙、磷营养需要的研究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性能 钙磷比 奥尼罗非鱼 饲料 幼鱼 常量矿物元素 有机磷化合物 鱼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人蕉种植根区水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文生 潘秋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通过取用美人蕉(Canna indica)种植根区水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卵形衣藻(Chamydomonas ovalis)进行培养和观察,获得两种藻类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根区水在6d对小球藻的化感效应为-0.7331,对卵形... 通过取用美人蕉(Canna indica)种植根区水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卵形衣藻(Chamydomonas ovalis)进行培养和观察,获得两种藻类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根区水在6d对小球藻的化感效应为-0.7331,对卵形衣藻则为-0.4408;小球藻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数量在2~6d差异显著(P〈0.05),而卵形衣藻的细胞数量在5~6d出现显著差异(P〈0.05)。显微镜观察还发现,试验组卵形衣藻部分细胞颜色变白、细胞器溶解,并出现胶群体,对照组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实验说明美人蕉根系能分泌一些化感物质影响藻类生长,化感物质对藻类的影响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蕉(Canna indica)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卵形衣藻(Chamydomonas ovalis)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新宇 潘庆 +1 位作者 毕英佐 郑石轩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14-18,共5页
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不同量微生物植酸酶(0,500,1000,2000 U/kg),观察虾的存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虾体和虾壳成分,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8周后,饲料中添加500~2000 U/kg植酸酶对凡纳滨... 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不同量微生物植酸酶(0,500,1000,2000 U/kg),观察虾的存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虾体和虾壳成分,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8周后,饲料中添加500~2000 U/kg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存活率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P>0.05);植酸酶添加各组与对照组虾体的水分、粗蛋白、脂肪、灰分、总钙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虾壳中粗灰分和钙含量在500和1000 U/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0 U/kg组(P<0.05),虾壳磷含量在各饲料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磷浓度在对照组和2000 U/kg组显著高于500 U/kg组(P<0.05),血清钙浓度在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对照组最高,显著高于500和1000 U/kg组.结果说明,在特定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虾壳和血清成分有显著影响(P<0.05),对幼虾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植酸酶 生长性能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核苷酸混合物对凡纳滨对虾幼虾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丹丹 黄燕华 +5 位作者 曹俊明 蓝汉冰 王国霞 张荣斌 陈晓瑛 严晶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835,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核苷酸混合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960尾初始体重为(0.43±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8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核苷酸混合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960尾初始体重为(0.43±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8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1、0.2、0.4、0.6、0.8、1.0和1.2g/kg核苷酸混合物(5′-腺苷酸∶5′-胞苷酸∶5′-尿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1∶1∶1∶1∶1,质量比)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5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4~1.2g/kg核苷酸混合物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血细胞总数(THC)(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0.6和0.8g/kg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0.4g/kg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51.0%(P>0.05),并显著高于1.2g/kg组(P<0.05)。各组肝胰腺SOD活性和T-AOC随饲料中核苷酸混合物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0.4g/kg组达到最高值。各组血清和肝胰腺过氧化物酶(P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2~1.2g/kg核苷酸混合物可显著降低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P<0.05),而各组血清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0.4和0.6g/kg组肌肉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显著高于1.0和1.2g/kg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核苷酸混合物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建议添加量为0.4~0.6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核苷酸混合物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源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冰 潘庆 +1 位作者 郑卫川 毕英佐 《饲料工业》 2007年第10期26-28,共3页
磷作为动物必需的一种常量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磷除与钙结合形成骨、齿、鳞、甲壳外,其余的分布于全身体细胞中。磷是三磷酸腺苷、核酸、磷脂、细胞膜和多种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磷与能量转化,细胞膜通透性。... 磷作为动物必需的一种常量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磷除与钙结合形成骨、齿、鳞、甲壳外,其余的分布于全身体细胞中。磷是三磷酸腺苷、核酸、磷脂、细胞膜和多种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磷与能量转化,细胞膜通透性。遗传密码以及生殖和生长有密切关系。磷还用作缓冲液。以保持体液和细胞内液的正常的pH值。水中的磷含量较低,鱼虾为了满足其生长所需要的磷主要从外界的食物(饲料)中获取刚。饲料中磷含量不足时。鱼体在糖酵解过程中的磷酸化作用减弱。脂肪酸氧化受到抑制。葡萄糖异生作用增加,造成鱼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磷含量过多时,又会导致血钙浓度降低,诱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使鱼能量消耗增加。而不得不依靠刺激葡萄糖异生作用弥补其耗损。饲料原料及各种磷酸盐所含的磷。因化学结构不同及鱼种不同,其利用率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性能 奥尼罗非鱼 磷源 幼鱼 细胞膜通透性 常量矿物元素 饲料原料 动物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胡子鲶生长、免疫与抗病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桂峰 钱沛锋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7-22,共6页
在胡子鲶基础料中分别添加 0、5 0 0、10 0 0、15 0 0、2 0 0 0mg/kg的维生素C(VC) ,分别在饲喂不同实验料后的第 12、2 4、36和 5 2天 ,测定各组的生长指标、血清的溶血活力和杀菌活力 ;并在饲喂后的第 4 0天 ,用鲁氏不动杆菌进行攻毒... 在胡子鲶基础料中分别添加 0、5 0 0、10 0 0、15 0 0、2 0 0 0mg/kg的维生素C(VC) ,分别在饲喂不同实验料后的第 12、2 4、36和 5 2天 ,测定各组的生长指标、血清的溶血活力和杀菌活力 ;并在饲喂后的第 4 0天 ,用鲁氏不动杆菌进行攻毒实验 ,观察胡子鲶死亡情况。结果表明 ,添加VC对胡子鲶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有提高作用 ,但无规律性 ;在添加后的第 12、2 4、36天对血清溶血活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对血清杀菌活力没有增强作用。攻毒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鲶 生长 免疫 抗病 维生素C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甘炼 袁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64,共3页
黄颡鱼隶属于鲇形目、鲼科、黄颡鱼属,在我国俗称黄腊丁、鱼央丝、嘎鱼、嘎牙子等,属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生存温度0℃~38℃,适应性极强、食性杂,养殖潜力较大,是一种优质鱼类。我国长江、珠江等各大水... 黄颡鱼隶属于鲇形目、鲼科、黄颡鱼属,在我国俗称黄腊丁、鱼央丝、嘎鱼、嘎牙子等,属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生存温度0℃~38℃,适应性极强、食性杂,养殖潜力较大,是一种优质鱼类。我国长江、珠江等各大水系均有大量分布,该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具有很大消费市场。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规模化技术的突破,该鱼的养殖面积正逐年扩大,但目前制约黄颡鱼规模化养殖的关键因子之一就是缺乏营养全面、需求配比平衡、适口性好的配合饲料。因此,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黄颡鱼营养需求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开发黄颡鱼全价配合饲料,现将其综述如下,供科研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需求 黄颡鱼 全价配合饲料 规模化养殖 养殖面积 科研工作者 底层鱼类 优质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净化鳜鱼养殖水体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文生 蔡俊彬 +2 位作者 庞冲 李伟霞 潘秋林 《海洋与渔业》 2006年第4期7-9,共3页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以其优良的处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的污水处理.本试验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循环净化处理饲养鳜鱼鱼苗的养殖废水,通过记录鳜鱼生长常规指标,研究其对鳜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养殖...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以其优良的处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的污水处理.本试验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循环净化处理饲养鳜鱼鱼苗的养殖废水,通过记录鳜鱼生长常规指标,研究其对鳜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养殖水体能提高养殖水体的溶氧量,降低浑浊度.鱼体生长表明:试验池与对照池平均体重增长差异性显著(p<0.05),鳜鱼最后测量的平均体重达131.620g,比放养初31.850g增加了99.770g;对照池最后一次测量的平均体重比放养初增加了62.370g,且前期鳜鱼平均体重增长没有后期快.试验池与对照池平均体长增长在试验期间前、后期差异显著,中期不显著(p>0.05).试验池鳜鱼最后测量平均体长为20.040cm,比放苗时增加了11.022cm;对照池最后一次测量时平均体长为18.300cm,比放苗时增加了9.282cm;试验池平均增长值高出对照池19.29%.此外,试验池鳜鱼成活率(70.15%)高于对照池(50.75%);饵料系数试验池6.3低于对照池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质净化 鳜鱼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型鲳鲹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16
作者 甘炼 胡景梅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1,共2页
卵型鲳鲹又名金鲳鱼,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体侧扃,卯圆形,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粘著牢固,不易剥落,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是一种暧水性鱼类。该鱼肉无刺,肉质细嫩,味... 卵型鲳鲹又名金鲳鱼,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体侧扃,卯圆形,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粘著牢固,不易剥落,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是一种暧水性鱼类。该鱼肉无刺,肉质细嫩,味鲜美,体色艳丽,具有鲹类的特殊香味,历来被列为名贵食用鱼类。我国广东、福建、海南沿海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卵型鲳鲹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并达到了规模化生产水平。现将卵型鲳鲹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培育技术 人工繁殖 卵型 食用鱼类 硬骨鱼纲 池塘养殖 海水网箱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的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典惠 孙际佳 +3 位作者 王海芳 梁兰清 刘丽波 李桂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人鱼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从患"腐皮病"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鱼中分离到创伤弧菌TO-3,以阿莫西林等44种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敏感,对头孢菌素... 目的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人鱼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从患"腐皮病"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鱼中分离到创伤弧菌TO-3,以阿莫西林等44种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敏感,对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很强的耐药性,而对氟哌酸、头孢氯氨苄、氟嗪酸、米诺环素、呋喃妥因、复达欣、萘啶酸、四环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在17味中草药中对五倍子、诃子、黄连、石榴皮等中草药极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抗菌药物 中草药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晓庆 曹俊明 +5 位作者 黄燕华 李国立 蓝汉冰 赵红霞 陈冰 刘丽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6-29,共4页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用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 Oreochromis aureus ♂)幼鱼生长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2.48±0.03)g的试验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用玉米DDGS替代豆粕的试验饲...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用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 Oreochromis aureus ♂)幼鱼生长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2.48±0.03)g的试验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用玉米DDGS替代豆粕的试验饲料,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6.7%、33.3%、50%、66.7%和83.3%,(记为G1、G2、G3、G4、G5和G6),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试验持续8周,分别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称重。结果显示,4周时,G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G2、G3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5组(P<0.05);饲料系数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照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G5、G6组(P<0.05),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8周时,G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G3组(P<0.05),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G1、G2组和G3组(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有所差异,但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肥满度以G6组为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G1(P<0.05),对照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G6组(P<0.05),粗脂肪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用不超过50%的玉米DDGS替代豆粕,不会显著影响其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DDGS 奥尼罗非鱼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饲料原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晓亮 曹俊明 +5 位作者 朱选 黄燕华 胡俊茹 赵红霞 蓝汉冰 陈水春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共4页
以平均初始体质量约2g的凡纳滨对虾为试验对象,采用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指示剂,间接测定法测定发酵蚕蛹粉(FPM)、棉粕(CM)、菜粕(RM)、直火鱼粉(FM)、啤酒酵母(YB)、发酵豆粕(FSBM)和浓缩大豆蛋白(SPC)7种饲料原料粗蛋白和氨基酸的消... 以平均初始体质量约2g的凡纳滨对虾为试验对象,采用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指示剂,间接测定法测定发酵蚕蛹粉(FPM)、棉粕(CM)、菜粕(RM)、直火鱼粉(FM)、啤酒酵母(YB)、发酵豆粕(FSBM)和浓缩大豆蛋白(SPC)7种饲料原料粗蛋白和氨基酸的消化率。试验显示,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FM组达最高(P<0.05),但各试验组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7种饲料原料对凡纳滨对虾粗蛋白消化率范围在70%~85%,依次为SPC(83.98%)>FSBM(78.28%)>CM(77.4%)>RM(69.49%)>FM(64.78%)>FPM(63.2%)>YB(44.85%),除了YB外,各原料间粗蛋白消化率差异不显著。其中,以SPC消化率最高,YB的消化率最低,且显著低于SPC及FSBM。7种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范围在40%~95%,除了组氨酸和谷氨酸外,各试验原料的必需氨基酸消化率间差异不显著,FSBM中组氨酸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FM和YB组;同样,谷氨酸消化率也在FSBM中达最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对棉粕、菜粕和豆粕及其衍生产品与直火鱼粉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上较为相似,运用在配方优化中,有利于降低饲料配方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粗蛋白表观消化率 氨基酸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生长激素基因重组蛋白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消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忠超 石和荣 +2 位作者 杨慧荣 王树启 赵会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为了探究体外表达的斜带石斑鱼生长激素基因重组蛋白在海水鱼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将其酵母表达基因重组蛋白上清液按照2,4,8 mg/kg的添加量喷涂饲料(分组记为G1、G2和G3),与空白对照(记为G0)共4组,每组设3个平行,进行斜带石斑鱼室内工厂... 为了探究体外表达的斜带石斑鱼生长激素基因重组蛋白在海水鱼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将其酵母表达基因重组蛋白上清液按照2,4,8 mg/kg的添加量喷涂饲料(分组记为G1、G2和G3),与空白对照(记为G0)共4组,每组设3个平行,进行斜带石斑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试验。饲养期间,早中晚各投喂1次,每日测1次水质指标,经10周的饲养,结果如下:①生长性能方面,G2组斜带石斑鱼增质量率最高,为293.16%,显著高出G0组23.75%(p<0.05),饲料系数最低,为1.14,G2组斜带石斑鱼在体长增长率以及均摄食量方面显著高于G0组(p<0.05);②形态学及体成分方面,G2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G0组(p<0.05),鱼体肌肉中粗脂肪的含量显著低于G0组(p<0.05);③血脂方面,G1、G2和G3组鱼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G0组,且G1和G2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G0组(p<0.05);④消化酶活性方面,试验组斜带石斑鱼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2组最高,显著高于G0组(p<0.05);脂肪酶活性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⑤抗氧化指标方面,试验组斜带石斑鱼肌肉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G0组(p<0.05);⑥磷酸酶活性方面,G2组鱼的磷酸酶活性最高,在肝脏中G2组鱼的磷酸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4 mg/kg的生长激素基因重组蛋白对于斜带石斑鱼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能提高饲料利用率;还可明显降低斜带石斑鱼的血脂水平,提高其消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生长激素基因重组蛋白 生长 消化 血脂 抗氧化酶 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