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艾蒿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华 田锐 +2 位作者 李 宋延卫 陈炳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北艾蒿挥发油,出油率为0.246%;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6.87%;并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1,1-二甲...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北艾蒿挥发油,出油率为0.246%;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6.87%;并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1,1-二甲基-2-辛基环丁烷(20.42%)和(9Z)-1,1-二甲氧基-9-十八碳烯(20.20%),其次是茴香脑(6.29%)、桉树脑(5.42%)、3,5-二氯-4-(十二烷基硫基)-2,6-二甲基吡啶(4.45%)、亚硝基-3-二氢化吡咯(4.37%)、6-甲基十八碳烷(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篙 挥发性成分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菌HQ-C-01对克百威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柳 陈少华 +1 位作者 胡美英 郝卫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8-803,共6页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降解菌HQ-C-01(Pichiaanomala)对克百威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克百威及该菌株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克百威降解率与降解菌HQ.C.01接种量呈正相关,降解菌接种量为209×1...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降解菌HQ-C-01(Pichiaanomala)对克百威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克百威及该菌株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克百威降解率与降解菌HQ.C.01接种量呈正相关,降解菌接种量为209×10^8CFU/g干土时。对土壤中50mg/kg克百威10天降解率达82.89%;当降解菌接种量低于10^6cvu/g干土时。降解菌对克百威的降解效果较弱。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降解菌对克百威的降解率,含水量为600g/kg时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达85.32%,而当含水量低于200g/kg时降解效果较差。在温度范围25℃~35℃降解菌对克百威都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不同土壤pH值对降解菌的降解作用有显著影响,在pH值为7时,降解菌对土壤中50mg/kg克百威10天降解率达85.62%,在较低和较高pH值下,降解效果较差。克百威使用对土壤菌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对土壤真菌具有强烈刺激作用,从而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而降解菌的使用可缓解克百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修复受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百威 降解菌HQ-C-01 生物修复 环境因素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殷艳华 万树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102,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从黄皮果核、黄皮果皮、黄皮枝叶3个部位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峰面积归一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黄皮果核挥发油中鉴定出42个成分,占挥...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从黄皮果核、黄皮果皮、黄皮枝叶3个部位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峰面积归一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黄皮果核挥发油中鉴定出4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78%;枝叶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1.36%;果皮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5.10%。3个部位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烯类、醇类等,但主要成分类型及含量差异很大;果核和果皮中的很多成分都有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同时蒸馏萃取(SDE) 挥发油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野生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华 李 +1 位作者 田锐 宋延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2,91,共3页
对陕北野生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陕北野生黄花蒿中鉴定出41... 对陕北野生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陕北野生黄花蒿中鉴定出41种化合物,化学物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0.00%,其中的主要成分为(-)-斯巴醇(16.34%)、石竹烯氧化物(12.05%)和视黄醛(12.2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陕北野生黄花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蔬菜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雷玲 罗充 +2 位作者 胡安龙 张志祥 邓业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9-231,共3页
以随机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贵阳市花溪、乌当、白云3个地区农村蔬菜生产农药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蔬菜生产中农药使用存在农民的农药知识和科学用药知识缺乏、购买农药比较盲目和随意、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 以随机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贵阳市花溪、乌当、白云3个地区农村蔬菜生产农药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蔬菜生产中农药使用存在农民的农药知识和科学用药知识缺乏、购买农药比较盲目和随意、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创新蔬菜生产组织模式、引导安全合理用药、规范农药销售市场、成立专业化的病虫草害防治队伍等建议,以期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农药使用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农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谭仕禄 曾鑫年 +2 位作者 黎卓莹 熊忠华 张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2,共5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子生物技术之一。目前,农药学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分子和基因,PCR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靶标生物抗药性研究... 聚合酶链式反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子生物技术之一。目前,农药学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分子和基因,PCR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靶标生物抗药性研究、农药环境毒理、农药作用机理、生物农药的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学 PCR技术 抗药性 环境毒理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多威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佳 夏高峰 +1 位作者 杨晓云 徐汉虹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研究了杀虫剂灭多威的电化学性质并对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在pH值为7.73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采用循环伏安(CV)法扫描,在铂电极上得到了一个还原峰,其峰电位为-0.041V(vs.Ag/AgCl),但无明显氧化峰,表明灭多威的电极反应过程... 研究了杀虫剂灭多威的电化学性质并对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在pH值为7.73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采用循环伏安(CV)法扫描,在铂电极上得到了一个还原峰,其峰电位为-0.041V(vs.Ag/AgCl),但无明显氧化峰,表明灭多威的电极反应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利用差分脉冲伏安(DPV)法对灭多威进行测定,灭多威在0.6~1.0mg/L浓度范围与其峰电流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26,检测限可达0.076mg/L。采用DPV法测定了实际蔬菜样品中灭多威的残留量,回收率在83.88%~95.5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13%~6.36%(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多威 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法 差分脉冲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不同水稻品种对呋虫胺利用率的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志廷 肖钰艳 +3 位作者 徐小慧 李汉卿 徐汉虹 林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4-992,共9页
稻田深施药和种苗带药是实现水稻精简耕作方式的有效途径,利用这些方式施用的杀虫剂,必须通过水稻种子或者根部吸收才能分布到植株各部位发挥药效。评价水稻品种间种子吸收杀虫剂的效率将有利于实现农药的减施增效。用1 mmol/L的呋虫胺... 稻田深施药和种苗带药是实现水稻精简耕作方式的有效途径,利用这些方式施用的杀虫剂,必须通过水稻种子或者根部吸收才能分布到植株各部位发挥药效。评价水稻品种间种子吸收杀虫剂的效率将有利于实现农药的减施增效。用1 mmol/L的呋虫胺浸泡处理51个水稻品种的种子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检测萌芽水稻幼苗根部和地上部中呋虫胺的含量,利用WinRHIZO软件分析其根部的形态指标,评价呋虫胺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呋虫胺的吸收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桂育2号、合美占、93-11、桂华占和桂育7号的总吸收量相对较高;与清水浸种对照相比,经呋虫胺浸种萌发的水稻幼苗根变细,但根尖数、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变大,其中桂华占、泸香658、八桂香和聚两优750为高吸收利用呋虫胺的品种,且用呋虫胺浸种不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从植物与农药互作的角度,提高农药利用率提供了前瞻性信息,也为推进稻田规模化种植提供了种质资源,为了解农药在水稻中的输导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呋虫胺 吸收 转运 农药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9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28,共1页
由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将于2014年8月3日~5日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会议将就学者共同关心的农药教学、科研、生产和应用技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广泛研讨与交流,旨在推动农药教学、科研的... 由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将于2014年8月3日~5日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会议将就学者共同关心的农药教学、科研、生产和应用技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广泛研讨与交流,旨在推动农药教学、科研的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会议主题为“传承与发展”;现正广泛征集农药学科研、教学方面未曾公开发表过的论文。论文撰写及参考文献格式请参照《农药学学报》稿约要求。文责自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科研 农药学 华南农业大学 论文撰写 参考文献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10
作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9-229,共1页
由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将于2014年8月3日-5日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会议将就学者共同关心的农药教学、科研、生产和应用技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广泛研讨与交流,旨在推动农药教学、科研的交... 由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将于2014年8月3日-5日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会议将就学者共同关心的农药教学、科研、生产和应用技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广泛研讨与交流,旨在推动农药教学、科研的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科研 农药学 华南农业大学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长效除草剂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 被引量:26
11
作者 郝文波 李丽春 +4 位作者 韩云 唐明 冯秀杰 张国宾 万树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82,89,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氯嘧磺隆、苯磺隆、烟嘧磺隆、莠去津、扑草净及氟磺胺草醚6种长效除草剂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结果表明:6种长效除草剂的施药方式均为土壤处理,所以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烟株的根、茎、叶的生长。...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氯嘧磺隆、苯磺隆、烟嘧磺隆、莠去津、扑草净及氟磺胺草醚6种长效除草剂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结果表明:6种长效除草剂的施药方式均为土壤处理,所以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烟株的根、茎、叶的生长。氯嘧磺隆、苯磺隆、烟嘧磺隆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致使烟株药害症状显现时间长,持续时间长,不易恢复;而莠去津、扑草净、氟磺胺草醚则显现时间短,轻者可恢复,严重者可使烟株迅速枯萎死亡。氯嘧磺隆、苯磺隆、烟嘧磺隆、莠去津、扑草净、氟磺胺草醚(有效成分)致烟株药害的临界值分别为:5.31×10-3、2.79×10-3、1.05×10-2、3.35×10-3、2.00×10-3、1.11×10-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残留 烟草药害 临界值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凌炎 周国辉 +3 位作者 范桂霞 黄所生 黄凤宽 龙丽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用稻茎浸渍法测定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达高或极高水平抗性;除2005年南宁、韶关和阳江,2006年阳江及2007年永州5个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仍处于敏...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用稻茎浸渍法测定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达高或极高水平抗性;除2005年南宁、韶关和阳江,2006年阳江及2007年永州5个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仍处于敏感水平外,其余种群处于敏感性降低或达到低水平抗性;而2006年阳江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处于敏感性降低阶段,其余的8个种群均达到了低或中等水平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虫啉 噻嗪酮 氟虫腈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烟田主要杂草类型与不同轮作方式杂草种类调查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韩云 殷艳华 +2 位作者 王丽晶 陈泽鹏 万树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76-81,共6页
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调查广东13镇主要烟田杂草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广东省烟地杂草有17科45种,根据对每种杂草优势度的评价可知,最主要的杂草有铁苋菜、酸模叶蓼、狗尾草、雨久花、胜红蓟、牛繁缕、无芒稗、空心莲子草、加拿大飞蓬、马... 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调查广东13镇主要烟田杂草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广东省烟地杂草有17科45种,根据对每种杂草优势度的评价可知,最主要的杂草有铁苋菜、酸模叶蓼、狗尾草、雨久花、胜红蓟、牛繁缕、无芒稗、空心莲子草、加拿大飞蓬、马唐、棒头草、稗草、蚤缀等13种;广东各地烟田主要杂草优势种各有差异,南雄市各地以铁苋菜、狗尾草、无芒稗、酸模叶蓼、香附子为主,其中铁苋菜发生尤为严重;梅州各地以雨久花、酸模叶蓼、水蓼、胜红蓟为主,其中雨久花发生量较大。烟旱轮作田优势种杂草为铁苋菜、酸模叶蓼、狗尾草、胜红蓟、牛繁缕、加拿大飞蓬、空心莲子草、蚤缀等;烟稻轮作田优势种杂草为酸模叶蓼、雨久花、铁苋菜、狗尾草、无芒稗、马唐、胜红蓟、稗草、莲子草等。铁苋菜、酸模叶蓼、狗尾草、胜红蓟为烟旱轮作田和烟稻轮作田共有的常见优势种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杂草 密度 相对多度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雷霉素在水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清鹏 周游 +2 位作者 唐亮 张宁 张志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8,共6页
采用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一种检测水稻田水和土壤中春雷霉素残留的方法。田水样品直接过滤后经阳离子固相萃取(SCX-SPE)柱净化;土壤样品用V(丙酮)∶V(水)=3∶7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后经相同方法净化。以庚烷磺酸钠为... 采用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一种检测水稻田水和土壤中春雷霉素残留的方法。田水样品直接过滤后经阳离子固相萃取(SCX-SPE)柱净化;土壤样品用V(丙酮)∶V(水)=3∶7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后经相同方法净化。以庚烷磺酸钠为离子对试剂,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IP-HPLC)进行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05~5.0 mg/L之间,相关系数(r)为0.999 9。当春雷霉素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5 mg/L和0.01~0.5 mg/kg时,其在田水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3.8%~9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7%~5.21%;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9.7%~84.5%之间,RSD为4.39%~5.62%。方法的检出限(LOD)在田水和土壤中分别为0.001 mg/L和0.001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01 mg/L和0.01 mg/kg。采用所建方法对广东、广西和湖北3地2011年春雷霉素在田水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在水稻田水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田水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2.88 d(广东)、2.52 d(广西)和2.68 d(湖北);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比水中的慢,半衰期分别为4.12 d(广东)、5.41 d(广西)和4.89 d(湖北),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雷霉素 田水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辉 郝卫宁 +2 位作者 张天柱 纪德群 胡美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共6页
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正朝着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各种生物防治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天然产物用于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风味化合物、精油、乙酸、茉莉酸类化合物、芥子油甙、蜂胶、植物提取物、壳聚... 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正朝着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各种生物防治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天然产物用于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风味化合物、精油、乙酸、茉莉酸类化合物、芥子油甙、蜂胶、植物提取物、壳聚糖、醋酸瓜类萎蔫醇等天然产物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未来的商业化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采后病害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熏蒸剂氰及其代谢物氰化氢的残留量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保同 曾鑫年 +1 位作者 任永林 J M DESMARCHELIER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3-620,共8页
采用溶剂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建立了熏蒸剂氰(C2N2)及其代谢物氰化氢(HCN)在小麦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在气相与液相体积比(β)为4时,采用GS-Q大孔毛细管色谱柱和进样60μL顶空气体,可提高C2N2和HCN的分离效果和灵敏度。以... 采用溶剂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建立了熏蒸剂氰(C2N2)及其代谢物氰化氢(HCN)在小麦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在气相与液相体积比(β)为4时,采用GS-Q大孔毛细管色谱柱和进样60μL顶空气体,可提高C2N2和HCN的分离效果和灵敏度。以质量分数为50%的磷酸作溶剂,在25℃下平衡4 h,C2N2和HCN在液相与气相间的分配系数(k)分别为0.44和48.82。平衡温度和基质对C2N2和HCN挥发的影响存在差异,而盐化效应的影响较小。用50%的磷酸提取熏蒸过的小麦72 h,释放至顶空的C2N2和HCN的量最大,用添加标准品的小麦作标准可评价熏蒸小麦中C2N2和HCN的残留量。C2N2和HCN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在质量浓度为1.0~500μg/L和1.2~500μg/L之间,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7和0.999 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6%和7.4%,检出限(LOD)分别为0.032和0.145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107和0.483 mg/kg。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干扰少,适用于小麦中C2N2和HCN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C2N2) 氰化氢(HCN) 熏蒸剂 顶空分析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水稻害虫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耿鹏 杨柳 +1 位作者 胡美英 安国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64,73,共3页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667 m2使用8 g处理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达92.12%,明显高于其单剂及对照药剂,使用量8、10 g处理对稻飞虱连续两年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使用量8 g处理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其单剂及对照药剂...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667 m2使用8 g处理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达92.12%,明显高于其单剂及对照药剂,使用量8、10 g处理对稻飞虱连续两年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使用量8 g处理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其单剂及对照药剂,表明其对水稻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噻虫嗪 三化螟 稻飞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与代森锰锌对辣椒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卫宁 陈文团 +3 位作者 胡美英 李辉 杨柳 耿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8-71,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共毒系数法测定了茶皂素、代森锰锌及其混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以及增效比率(SR),同时测定了茶皂素与代森锰锌混剂对辣椒炭疽病室内盆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茶皂素与代森锰锌配比为3∶7时对辣椒...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共毒系数法测定了茶皂素、代森锰锌及其混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以及增效比率(SR),同时测定了茶皂素与代森锰锌混剂对辣椒炭疽病室内盆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茶皂素与代森锰锌配比为3∶7时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SR分别为2.45和2.48,表现为显著增效作用,且茶皂素与代森锰锌混剂(3∶7)对辣椒炭疽病室内防治效果明显优于2种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代森锰锌 辣椒炭疽病菌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丁氟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药效试验 被引量:12
19
作者 易欣 耿鹏 +2 位作者 胡美英 赵海明 安国栋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6,共2页
丁氟螨酯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螨剂,对各个生育阶段的螨类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市场前景较好。本试验应用20%丁氟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柑桔红蜘蛛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80、100、133、200 mg/kg时... 丁氟螨酯作为一种新型的杀螨剂,对各个生育阶段的螨类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市场前景较好。本试验应用20%丁氟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柑桔红蜘蛛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80、100、133、200 mg/kg时,药后3天、10天、15天、20天、30天总体防效在86.76%-99.83%之间,与对照药剂相比,药效优异,持效期长。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柑桔产生药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氟螨酯 柑桔红蜘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的光活化杀虫活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万树青 郑大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7,共3页
采用索氏提取和水蒸馏法,分别获得黄皮种子甲醇、石油醚提取物,万寿菊根甲醇提取物和猪毛蒿精油.以不同的浓度并结合紫外光光照处理,发现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在浓度1~5 m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萝卜蚜的死亡率为60%~90%,光照与非光照处理... 采用索氏提取和水蒸馏法,分别获得黄皮种子甲醇、石油醚提取物,万寿菊根甲醇提取物和猪毛蒿精油.以不同的浓度并结合紫外光光照处理,发现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在浓度1~5 m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萝卜蚜的死亡率为60%~90%,光照与非光照处理,其死亡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石油醚提取物浓度5 mg/mL时,则显示出光活化效应,光照与非光照的死亡率分别为34.77%和19.29%.猪毛蒿精油浓度0.5 mg/mL和5 mg/mL时,不显示出光活化效应,但在1 mg/mL时则表现出显著的光活化效果,光照与非光照的死亡率分别为83.65%和24.15%.万寿菊根甲醇提取物浓度5 mg/mL时,光照与非光照的死亡率分别为23.91%和9.74%,表现出光活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药理学 黄皮 猪毛蒿 万寿菊 萝卜蚜 光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