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种常用药剂叶片残留对麻纹蝽平腹小蜂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苑 刘子欣 +1 位作者 张宝鑫 李敦松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5期80-82,41,共4页
评价了8种药剂叶片残留对麻纹蝽平腹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药剂叶片残留对平腹小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0%除虫脲SC、20%灭幼脲SC和8000IU/mg苏云金杆菌SC的影响较小,施药后的叶片对平腹小蜂的致死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5%高效... 评价了8种药剂叶片残留对麻纹蝽平腹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药剂叶片残留对平腹小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0%除虫脲SC、20%灭幼脲SC和8000IU/mg苏云金杆菌SC的影响较小,施药后的叶片对平腹小蜂的致死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5%高效氯氰菊酯ME、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522.5g/L高氯·毒死蜱EC对平腹小蜂的药害毒力较大,喷药后3d后的校正死亡率仍在70%以上。各药剂叶片残留对平腹小蜂的持效期长短依次为:4.5%高效氯氰菊酯ME>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522.5g/L高氯·毒死蜱EC>2.5%溴氰菊酯SC>1.8%阿维菌素EC>8000IU/mg苏云金杆菌SC>20%灭幼脲SC>20%除虫脲SC,对平腹小蜂的安全间隔期依次为15d、10d、7d、7d、3d、1d、1d、1d。生产上建议首选上述2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和Bt制剂用于防治害虫,在药剂安全期过后再释放平腹小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腹小蜂 安全间隔期 农药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秆还田对水稻稻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开 李燕芳 +4 位作者 李怡峰 肖汉祥 张扬 刘经贤 张振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4,共8页
烟秆还田是烟稻轮作种植系统中一种常用的农业措施之一。2015-2016年在广东南雄市烟稻轮作地区研究了不同烟秆还田方式、还田量以及耕作方式等对晚造水稻稻飞虱及其重要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秆浅层还田处理水稻上... 烟秆还田是烟稻轮作种植系统中一种常用的农业措施之一。2015-2016年在广东南雄市烟稻轮作地区研究了不同烟秆还田方式、还田量以及耕作方式等对晚造水稻稻飞虱及其重要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秆浅层还田处理水稻上稻飞虱数量低于深还田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在水稻种植中后期,显著低于不还田处理;不同还田方式间对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影响差异不显著。烟秆不同还田量对稻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数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秆还田处理的田间稻飞虱数量要显著低于不还田对照处理,2015年和2016年,2.5倍烟秆还田处理的稻飞虱平均数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52.9%和61.1%。1/2倍和1倍烟秆还田量处理与2.5倍还田量相比,差异虽不显著,但烟秆还田量大的处理其褐飞虱数量要低;捕食性天敌数量与还田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浅耕和深耕条件下烟秆还田对稻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都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将为烟秆综合利用和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捕食性天敌 烟秆还田 烟碱 害虫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榕树虫瘿蓟马种类及营瘿蓟马寄主专一性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赵超 陈红星 童晓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7-1132,共6页
2013年对广东地区榕树虫瘿中的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Marchal)、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榕端宽管蓟马Mesothrips jordani Zimmermann、拉马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ramachandrai ... 2013年对广东地区榕树虫瘿中的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Marchal)、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榕端宽管蓟马Mesothrips jordani Zimmermann、拉马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ramachandrai Karny和黄胫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monsterae(Moulton)5种管蓟马科种类,其中黄胫棘腿管蓟马为中国新纪录种。榕母管蓟马和榕管蓟马为营瘿蓟马,诱导初始虫瘿具有寄主专一性,榕母管蓟马是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初始虫瘿的诱导者,而榕管蓟马仅在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上诱导形成虫瘿;但当两种榕树种植在一起时,榕母管蓟马和榕管蓟马偶尔会入侵到对方成熟虫瘿中并与之生活在一起。榕端宽管蓟马属于盗寄生种类,而拉马棘腿管蓟马和黄胫棘腿管蓟马主要捕食营瘿蓟马的幼体(包括卵、若虫和"蛹"),三者均为寄居性蓟马,无寄主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叶榕 细叶榕 营瘿蓟马 蓟马虫瘿 寄主专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PGRP-SA的体外表达及介导酚氧化酶活力的研究
4
作者 张玉清 许小霞 +4 位作者 郑志华 余静 高延富 欧阳莉娜 金丰良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2-581,共10页
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PGRPs)是可以识别肽聚糖和含肽聚糖的细菌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介导酚氧化酶级联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实验室克隆的小菜蛾Px PGRP-SA(Gen Bank No.EU399240)为基础,RT-PC... 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PGRPs)是可以识别肽聚糖和含肽聚糖的细菌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介导酚氧化酶级联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实验室克隆的小菜蛾Px PGRP-SA(Gen Bank No.EU399240)为基础,RT-PCR克隆了其开放阅读框(ORF),在原核细胞中获得了高效重组表达,利用GST一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抗血清,滴定效价为1∶51200。Western blot检测表明Micrococcus luteus和Serratia marcescens可以显著提高Px PGRP-SA在小菜蛾血淋巴中的含量。为了检测Px PGRP-SA与酚氧化酶PO的活力关系,本研究将Px PGRP-SA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 MT/Bip/V5/His 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 MTAPGRP,转染果蝇S2细胞中,获得稳定的细胞系,硫酸铜诱导获得表达后用anti-V5纯化获得重组蛋白Px PGRP-SA。将重组蛋白Px PGRP-SA与M.luteus和S.marcescens分别温育后,可以显著提高小菜蛾血浆中PO的活力。本研究结果阐明了重组蛋白Px PGRP-SA在小菜蛾体PO级联反应中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Px PGRP-SA在小菜蛾体内免疫信号通路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肽聚糖识别蛋白 酚氧化酶 细胞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大鹏半岛主要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皓阳 赵瑞 +2 位作者 李静纳 魏丽丽 童晓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2013年5月对深圳大鹏半岛4条主要河流(葵涌河、王母河、鹏城河和东涌河)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指数(BI)对河流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在大鹏半岛主要河流的15个样点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35种... 2013年5月对深圳大鹏半岛4条主要河流(葵涌河、王母河、鹏城河和东涌河)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指数(BI)对河流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在大鹏半岛主要河流的15个样点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35种,隶属3门7纲21科,其中水生昆虫26种,约占底栖动物种类数的74%。但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极不均匀,EPT(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等对水质变化较敏感的类群主要分布于葵涌河的源头及受人为干扰活动较少的东涌河,而耐污能力较强的摇蚊科幼虫、霍甫水丝蚓和颤蚓等则为葵涌河中、下游样点、王母河和鹏城河的优势物种。生物指数(BI)相较于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更适用于水质评价。结果显示,除葵涌河源头、鹏城河和东涌河样点的水质处于清洁至轻污染外,其余大部分样点处于中污染至重污染状态。推测大鹏半岛的王母河及葵涌河中、下游河段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已对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与河流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鹏半岛 河流 底栖动物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膜翅目两种害虫的姬蜂科两新记录种(膜翅目,姬蜂科)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新芳 闫家河 刘经贤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0-1388,共9页
报道姬蜂科中国两新记录种:环足蛀姬蜂Schreineria cingulipes(F rster,1888),从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预蛹中育出;黄唇扁脊姬蜂Erromenus punctulatus Hol.,从柳瘿叶蜂Euura sp.越冬幼虫中育出。详细描述了两个种类的形... 报道姬蜂科中国两新记录种:环足蛀姬蜂Schreineria cingulipes(F rster,1888),从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预蛹中育出;黄唇扁脊姬蜂Erromenus punctulatus Hol.,从柳瘿叶蜂Euura sp.越冬幼虫中育出。详细描述了两个种类的形态特征,并附详细特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姬蜂亚科 柄卵姬蜂亚科 蛀姬蜂属 扁脊姬蜂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胚胎发育过程的组织形态显微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良冠 何晓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5-219,共5页
胚胎发育是动物许多重要器官与性状发育的重要时期。本文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家蚕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并在显微镜可见光明场下拍照记录胚胎发育的形态特殊时期及其经历的发育时间,直观地获得家蚕胚胎发育完整过程。实验完整记录了家蚕... 胚胎发育是动物许多重要器官与性状发育的重要时期。本文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家蚕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并在显微镜可见光明场下拍照记录胚胎发育的形态特殊时期及其经历的发育时间,直观地获得家蚕胚胎发育完整过程。实验完整记录了家蚕胚胎发育的5个胚胎发育时期及其相对应:卵裂与胚盘形成期、胚带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完成期及其相对应的发育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家蚕个体发育,器官的形成与分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卵裂期 胚带形成期 胚动 器官形成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丽青蜂属Chrysura Dahlbom,1845分类研究(膜翅目:青蜂科)
8
作者 魏纳森 ROSA Paolo 许再福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5-209,共5页
本文研究了我国丽青蜂属。该属区别于青蜂亚科其他属的主要特征是头部颜面平整和无额横脊。报道了我国丽青蜂属Chrysura Dahlbom,1845一种:毛丽青蜂Chrysura hirsuta(Gerstaecker,1869),对其进行了简要描述并附特征图。
关键词 中国 青蜂科 青蜂亚科 丽青蜂属 毛丽青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抗生素对携带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生殖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美娇 王轩 +3 位作者 李远玉 林良冠 潘志萍 何晓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7-1182,共6页
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为完全的产雌孤雌生殖。前期的实验表明,利用四环素对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进行除菌处理,但结果并不能获得100%恢复孤雌产雄。本实验拟用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这两种抗生素对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 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为完全的产雌孤雌生殖。前期的实验表明,利用四环素对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进行除菌处理,但结果并不能获得100%恢复孤雌产雄。本实验拟用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这两种抗生素对携带有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进行除菌效果筛选。实验分3组药剂处理,分别为使用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及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进行除菌处理。各组实验分别进行浓度为0.1 mg/mL、1.0 mg/mL和10.0 mg/mL 3个浓度处理。以无抗生素蜂蜜水处理作为实验对照组。分别检测、记录各处理的F 0-F 1代的寄生卵量,F 1-F 2代羽化个体数、雌雄个体数,雌雄相嵌体的个体数。结果表明:磺胺嘧啶处理短管赤眼蜂的F 0代产卵量降低,但F 1代恢复产卵量;仅有0.1 mg/mL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对短管赤眼蜂F 2代的卵羽化率具有抑制作用,其它的处理与对照组结果无差异。环丙沙星处理后的携带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没出现雄性后代,浓度为0.1 mg/mL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处理在F 2代出现了雌雄相嵌体。浓度为1.0 mg/mL和10 mg/mL的环丙沙星与磺胺嘧啶1∶1混配液处理和磺胺嘧啶处理在F 2代出现了完全雄性后代。使用磺胺嘧啶处理携带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可更方便快捷获得100%雄性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管赤眼蜂 立克次体 环丙沙星 磺胺嘧啶 生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冥蚁一新种(膜翅目:蚁科:冥蚁族)
10
作者 缪志鹏 王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本文描述白垩纪缅甸琥珀中舌冥蚁属Linguamyrmex Barden&Grimaldi一新种,犀舌冥蚁Linguamyrmex rhinocerus sp.nov.,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并附特征图。犀舌冥蚁L.rhinocerus与舌冥蚁L.vladi近似,但该种唇基板长度较舌冥蚁L.vladi长... 本文描述白垩纪缅甸琥珀中舌冥蚁属Linguamyrmex Barden&Grimaldi一新种,犀舌冥蚁Linguamyrmex rhinocerus sp.nov.,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并附特征图。犀舌冥蚁L.rhinocerus与舌冥蚁L.vladi近似,但该种唇基板长度较舌冥蚁L.vladi长。该种有着特化的"L"形上颚和突出成桨状的唇基,这种奇特的特征在现存蚂蚁类群中已经消失。模式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琥珀 白垩纪 蚁科 冥蚁族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