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的分子育种 被引量:10
1
作者 易懋升 丁效华 +3 位作者 张泽民 曾瑞珍 李文涛 张桂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4类粳型亲籼系与携带有2个恢复基因Rf3、Rf4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5、xa13和Xa21的品系构建回交群体,应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MAS).在BC1F1选择到2个恢复基因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全杂合的... 利用4类粳型亲籼系与携带有2个恢复基因Rf3、Rf4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5、xa13和Xa21的品系构建回交群体,应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MAS).在BC1F1选择到2个恢复基因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全杂合的植株19个.在BC1F2对19个当选株系进行MAS,共选择到28株至少含有4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其中3个单株在6个目标基因座位上均带有纯合目标基因型.测交结果表明,选取的2个具6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对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良好的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基因 抗白叶枯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箣竹内生固氮菌生理特性及促生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侯伟 彭桂香 +2 位作者 许志钧 陈仕贤 谭志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从广东箣竹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固氮酶活性高且稳定、生长势强的内生固氮菌株,对其生理特性、环境适应性及其对植物的促生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氮培养、温度18~40℃时,菌株均能生长且有固氮酶活性,其最适生长及固氮的温度... 从广东箣竹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固氮酶活性高且稳定、生长势强的内生固氮菌株,对其生理特性、环境适应性及其对植物的促生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氮培养、温度18~40℃时,菌株均能生长且有固氮酶活性,其最适生长及固氮的温度为26~37℃;在偏酸(pH值5.0)和偏碱(pH值8.0)的条件下,菌株均能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并能通过调节自身代谢适应环境的酸、碱变化,使培养液趋近中性;培养液中NaCl浓度在0.5~2.5 g.L-1、(NH4)2SO4浓度在0.05~0.50 g.L-1时,菌株均能保持旺盛生长且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接种水稻试验表明:菌株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固氮菌 接种效应 生理特性 固氮酶活性 箣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生殖特性的研究 Ⅰ.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培周 郭海滨 +4 位作者 赵杏娟 李金泉 黄成达 刘向东 卢永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2,共6页
对采自6个采样点141个编号的高州普通野生稻的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州野生稻的结实率平均为57.23%,普遍偏低;花粉育性平均为89.3%。育性在50%以上的编号134个,占95.04%;7个编号出现不同程度的败育现象,败... 对采自6个采样点141个编号的高州普通野生稻的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州野生稻的结实率平均为57.23%,普遍偏低;花粉育性平均为89.3%。育性在50%以上的编号134个,占95.04%;7个编号出现不同程度的败育现象,败育类型以典败为主。其中育性最低的是GZW122,育性仅为8%;17个编号(占12.06%)的裂药性存在严重的异常现象。相关分析表明,花粉育性和裂药性与结实率存在极显著相关。不同采样点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位于祥山镇祥山村祥山洞的编号结实率、花粉育性和裂药指数都较低,变异系数却较大,显示出较丰富的多样性。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发现,高州普通野生稻花粉发育过程与栽培稻一致,同样经历了8个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孢花粉期和成熟花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高州 生殖特性 结实率 花粉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属植物倍性与形态学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廖道龙 谢利 +3 位作者 曾瑞珍 黎扬辉 易懋升 张志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23-2029,共7页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55份石斛属资源的倍性进行了鉴定,并测量它们的气孔长度、气孔密度、叶长、叶宽、叶厚、株高、茎粗、花朵直径和花瓣厚度9个形态学性状。结果显示:(1)55份供试石斛属资源材料中有:四倍体40份、占72.73%,三倍体11份、占2...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55份石斛属资源的倍性进行了鉴定,并测量它们的气孔长度、气孔密度、叶长、叶宽、叶厚、株高、茎粗、花朵直径和花瓣厚度9个形态学性状。结果显示:(1)55份供试石斛属资源材料中有:四倍体40份、占72.73%,三倍体11份、占20.00%,二倍体4份、占7.27%。(2)对石斛属倍性与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气孔长度、叶长、叶宽、叶厚、茎粗、花朵直径和花瓣厚度7个性状与染色体倍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密度与染色体倍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染色体倍性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染色体倍性 形态学性状 气孔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生殖特性的研究 Ⅱ.胚囊育性、胚囊发育、胚胎发生和胚乳发育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培周 郭海滨 +3 位作者 赵杏娟 李金泉 刘向东 卢永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WCLSM),对采自广东省高州市6个地点共141个编号的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成熟胚囊育性和胚囊形成发育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绝大多数高州普通野生稻材料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育性异常现象,...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WCLSM),对采自广东省高州市6个地点共141个编号的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成熟胚囊育性和胚囊形成发育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绝大多数高州普通野生稻材料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育性异常现象,包括雌性生殖单位退化、极核位置异常、极核数目异常、胚囊退化等。这些异常结构的胚囊由于没有正常的卵细胞,不能正常受精,影响子粒结实。141个编号平均异常胚囊频率为11.11%,最高异常率为67.86%。高州普通野生稻胚囊发育过程与正常栽培稻一致,属蓼型。对一些结实率偏低材料的研究,发现在胚囊发育过程的不同时期存在一些异常现象,包括功能大孢子退化,二至八核胚囊发育异常等。对柱头上的花粉量调查,发现观察的69个编号中,多数编号柱头上花粉量偏少。研究表明,花粉量偏少影响受精是导致结实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导致结实率偏低的综合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州普通野生稻 胚囊 胚胎发生和胚乳发育 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WCL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四个墨兰品种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吕复兵 朱根发 +1 位作者 王碧青 张桂权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3-428,共6页
研究了广东四个墨兰品种金嘴墨兰、银边墨兰、企剑黑墨和企剑白墨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企剑黑墨和企剑白墨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为二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40=30m+10sm和2n=2x=40=2M+36m+2st;金嘴墨兰和银边墨兰的染色体... 研究了广东四个墨兰品种金嘴墨兰、银边墨兰、企剑黑墨和企剑白墨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企剑黑墨和企剑白墨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为二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40=30m+10sm和2n=2x=40=2M+36m+2st;金嘴墨兰和银边墨兰的染色体数目为2n=41,为非整倍体。4个墨兰品种的染色体结构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除银边墨兰为1B型外,其它均为2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兰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杂交F1胚囊育性及发育特点 被引量:5
7
作者 练子贤 魏常敏 +5 位作者 卢永根 赵杏娟 傅雪琳 李金泉 杨秉耀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台中65杂交F1的成熟胚囊育性、胚囊形成发育及受精特点进行研究。杂种F1成熟胚囊平均育性为64.61%。不同杂种的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异常的主要类型...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台中65杂交F1的成熟胚囊育性、胚囊形成发育及受精特点进行研究。杂种F1成熟胚囊平均育性为64.61%。不同杂种的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异常的主要类型有:胚囊退化、小胚囊、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数目或位置异常及其他异常等类型。其中频率最高的异常类型为雌性生殖单位退化(10.49%),其次是胚囊退化(9.80%)。杂种F1的胚囊发育过程与高州野生稻原种基本一致,育性低的杂种F1胚囊发育过程出现多种异常现象。对3个杂种F1受粉后1 d的胚囊进行观察发现,除正常受精膨大的胚囊外,还存在结构正常未受精和结构异常未受精等异常现象。受粉后7 d的胚囊基本上与受粉后1 d的相似。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可能具有决定杂种F1胚囊育性的不同基因,包括中性基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种间杂种 胚囊 育性 发育 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杏娟 刘向东 +1 位作者 李金泉 卢永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以栽培稻品种粤香占为受体亲本,利用杂交、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群体。该群体由20个编号的9个单片段代换系构成。这9个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分布在水稻的第1、2、3、10... 以栽培稻品种粤香占为受体亲本,利用杂交、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群体。该群体由20个编号的9个单片段代换系构成。这9个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分布在水稻的第1、2、3、10和11染色体上,代换片段长度为8.1~23.8cM,总长度为152.7cM,平均长度为17.0cM,代换片段对水稻基因组的覆盖总长度为136.1cM,覆盖率为7.5%。构建以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为发掘和利用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有利基因提供了理想的试验材料,为进一步开展高州普通野生稻的遗传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微卫星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单片段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杂交F_1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 被引量:7
9
作者 练子贤 史磊刚 +4 位作者 卢永根 傅雪琳 赵杏娟 李金泉 刘向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以粳稻台中65为母本,高州普通野生稻141个编号材料为父本,成功组配72个粳野杂种F1,分别对杂种F1的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粳野杂种F1平均结实率为68.30%,变化范围为30.29%~94.05%,大部分在50%~80... 以粳稻台中65为母本,高州普通野生稻141个编号材料为父本,成功组配72个粳野杂种F1,分别对杂种F1的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粳野杂种F1平均结实率为68.30%,变化范围为30.29%~94.05%,大部分在50%~80%之间;花粉平均育性为76.49%,最低为33.23%,最高为95.72%,大部分都高于70%,表现正常。花粉败育类型包括染败、典败、圆败和大小花粉粒;花药的平均裂药指数为3.87,接近正常。粳野杂种F1花粉发育过程与栽培稻基本一致,可分为8个时期,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胞花粉早期、二胞花粉晚期和成熟花粉期。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可能具有决定杂种F1花粉育性的不同基因,包括花粉不育中性基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粳野杂种F1 花粉育性 花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四倍体水稻:低育性机理、改良与育种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向东 吴锦文 +1 位作者 陆紫君 Muhammad Qasim Shahid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1-792,共12页
同源四倍体水稻具有籽粒增大、营养成分增加和抗性增强等特点,但其育性普遍偏低,影响产量,无法直接应用。高育性四倍体水稻的成功创制解决了同源四倍体水稻育性偏低的瓶颈问题,然而该类型多倍体水稻能否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同源四倍体水稻具有籽粒增大、营养成分增加和抗性增强等特点,但其育性普遍偏低,影响产量,无法直接应用。高育性四倍体水稻的成功创制解决了同源四倍体水稻育性偏低的瓶颈问题,然而该类型多倍体水稻能否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总结了同源四倍体水稻及其杂种F1育性偏低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机理研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高育性四倍体水稻的主要类型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未来利用新型四倍体水稻开展多代杂种优势等研究的设想,以期为水稻多倍体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同源四倍体水稻 新型四倍体水稻 PMeS多倍体水稻 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永根 刘向东 陈雄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水稻育种的宝贵资源。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高州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生殖特性、有利基因发掘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 高州普通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生殖特性 有利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SL文库的水稻设计育种平台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桂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4-760,共7页
“设计育种”是21世纪初提出的新概念,是指有目的地利用作物基因组中有利等位基因来设计并培育人们所需要的品种。在过去的20年中,本实验室制定了“三步走”的策略开展水稻设计育种研究,构建了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ingle-segment su... “设计育种”是21世纪初提出的新概念,是指有目的地利用作物基因组中有利等位基因来设计并培育人们所需要的品种。在过去的20年中,本实验室制定了“三步走”的策略开展水稻设计育种研究,构建了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ingle-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文库的水稻设计育种平台,并在水稻设计育种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基于SSSL平台开展水稻设计育种,能有效地利用SSSL文库的基因资源,设计并培育出各种各样的水稻新元件、新品系和新品种。本文详细介绍了水稻SSSL文库的构建以及利用该文库开展水稻设计育种的探索,以期为水稻乃至作物的设计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育种 分子育种 单片段代换系 基因聚合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卷叶性状qCL1的基因定位与转录组分析
13
作者 余秋权 纪召乾 +4 位作者 杨玉凤 雷聃 郑文博 张华兴 冯发强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63-1874,共12页
叶片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器官,是塑造理想株型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育适度卷叶的甜玉米品种有利于提升群体产量。为探究调控甜玉米卷叶的分子机制,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中卷叶和正常叶株系杂交自交获得F2代分离群体,选择卷叶和正常叶单株... 叶片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器官,是塑造理想株型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育适度卷叶的甜玉米品种有利于提升群体产量。为探究调控甜玉米卷叶的分子机制,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中卷叶和正常叶株系杂交自交获得F2代分离群体,选择卷叶和正常叶单株构建极端表型混池,通过基因芯片重测序进行集团分离分析(BSA),对卷叶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并设计特异引物将卷叶基因精细定位于第1染色体21.5~28.36 Mb区间,包含158个基因。于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对卷叶和正常叶单株叶片取样,采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于两个时期鉴定出188和36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显示,小喇叭口期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及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通路,大喇叭口期富集在二萜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通路。GO富集分析发现,小喇叭口期差异表达基因与光合作用、跨膜运输等途径显著相关,大喇叭口期主要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对外界生物刺激的反应等途径显著相关,有17个共有显著富集通路,主要影响离子通道活性、被动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和光系统等代谢。基因定位联合转录组分析发现,在第1染色体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区间检测出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基于基因的序列变异分析筛选出3个可能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甜玉米卷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qCL1 卷叶 基因定位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褚绍尉 王林 +3 位作者 刘桂富 刘向东 卢永根 傅雪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8,共7页
利用简单钙溶液培养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部分编号进行了耐铝性鉴定,对盆栽条件下低pH值和Al胁迫对植株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铝敏感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与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编号为供体所构建的高世代回交群体BC3F3... 利用简单钙溶液培养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部分编号进行了耐铝性鉴定,对盆栽条件下低pH值和Al胁迫对植株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铝敏感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与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编号为供体所构建的高世代回交群体BC3F3对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QTL进行了初步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处理浓度为50μmol/L的0.5 mmol/L CaCl2(pH值=4.5)溶液培养24 h后,供试的8个野生稻材料种子根的相对根伸长量RRE均大于0.5;以其中4个编号的离蘖茎新生根在相同胁迫条件下培养,发现其仍然表现RRE>0.5。表明供试野生稻具有耐铝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l胁迫对野生稻和栽培稻植株株高影响明显,处理材料的株高明显低于对照,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也受到Al胁迫的不利影响。利用以华粳籼74为受体与供试野生稻构建的BC3F3群体,运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进行QTL分析,共鉴定到4个耐铝毒QTL。其中qRRE-6-2与qRRE-7-2来自华粳籼74×GZW003的BC3F3群体,qRRE-4与qRRE-2-2则分别来自华粳籼74×GZW006及华粳籼74×GZW087的BC3F3群体。这4个QTL分别解释了表型遗传变异的18.33%,9.18%,19.02%,24.88%;除qRRE-6-2外,其余3个耐铝性增效基因来均自供体亲本高州普通野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耐铝性 相对根伸长量(RRE)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内生固氮菌产γ-氨基丁酸特性
15
作者 蔡锦标 彭桂香 谭志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2,共4页
采用纸层析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来源于禾本科植物的64株内生固氮菌产γ-氨基丁酸的特性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到3株γ-氨基丁酸产量较高的内生固氮菌:Y28(0.754 mg.mL-1)、Y21(0.597 mg.mL-1)、W 3(0.539 mg.mL-1).菌株Y28的产量比国内同... 采用纸层析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来源于禾本科植物的64株内生固氮菌产γ-氨基丁酸的特性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到3株γ-氨基丁酸产量较高的内生固氮菌:Y28(0.754 mg.mL-1)、Y21(0.597 mg.mL-1)、W 3(0.539 mg.mL-1).菌株Y28的产量比国内同行研究者初筛选到的产γ-氨基丁酸菌的产量(0.55 mg.mL-1)都要高,兼具固氮活性,具有很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内生固氮菌 纸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活力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佳 何永奇 王州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9-669,共11页
种子活力是种子播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种用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状,表现为种子快速发芽、耐逆萌发、幼苗快速建成等性状。种子活力与种子发育、成熟、劣变、萌发和处理等环节都密切相关,且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 种子活力是种子播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种用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状,表现为种子快速发芽、耐逆萌发、幼苗快速建成等性状。种子活力与种子发育、成熟、劣变、萌发和处理等环节都密切相关,且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调控种子活力形成、种子快速萌发、种子耐逆萌发、种子幼苗建成等方面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活力 种子萌发 幼苗建成 分子机理 耐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试验结合BBD响应面法优化纳豆γ-聚谷氨酸发酵条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德林 黄雷 +5 位作者 邱婧 陈世浪 梅芷晴 张凯旋 杨存义 高向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5,共8页
为探究发酵纳豆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产量和感官品质的最佳发酵条件,本实验以纳豆发酵后的γ-PGA产量和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为探究发酵纳豆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产量和感官品质的最佳发酵条件,本实验以纳豆发酵后的γ-PGA产量和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纳豆发酵工艺。确定纳豆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大豆浸泡pH7.2,发酵温度37.10℃,发酵时间24.20 h,接种量4.00%,装瓶量19.90%,在此优化条件下,γ-PGA产量达3.65 mg/g,感官评分为31.67,综合评分为10.04,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Γ-聚谷氨酸 感官评价 PLACKETT-BURMAN 试验设计 Box-Behnken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颖野生稻株高性状的遗传与SD1基因的等位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先冬 刘伟 +3 位作者 曹利霞 李孝辉 陆怡 傅雪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了探究SSSL-B50和华粳籼74(HJX74)株高差异的原因,利用SSSL-B50与HJX74回交构建F2群体进行株高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显示,F1植株表现为高秆;260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株高出现分离,高秆植株与半矮秆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χ^(2)=... 为了探究SSSL-B50和华粳籼74(HJX74)株高差异的原因,利用SSSL-B50与HJX74回交构建F2群体进行株高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显示,F1植株表现为高秆;260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株高出现分离,高秆植株与半矮秆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χ^(2)=0.18<3.84),说明SSSL-B50高秆性状为显性性状,受1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利用IciMapping软件对F2进行连锁分析,将SSSL-B50携带的高秆基因定位在1号染色体代换片段上的标记S18和X161之间38.38~39.07 Mb。候选基因筛选分析发现,定位区间内存在着“绿色革命”基因座位SD1。对展颖野生稻、SSSL-B50及HJX74进行SD1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发现HJX74的CDS序列与展颖野生稻、SSSL-B50相比有280 bp的缺失,导致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qRT-PCR结果表明,SD1表达量在SSSL-B50茎秆的第2,3,4节均显著高于HJX74。此外,与前人报道结果相比,展颖野生稻SD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2处改变(E100G、Q339R)。研究结果弄清楚了展颖野生稻单片段代换系SSSL-B50高秆性状受SD1调控,同时从展颖野生稻鉴定到了SD1的新等位型SD1Gl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颖野生稻 株高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基因定位 等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编辑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秋鹏 朱秀丽 +1 位作者 马琳莎 姚鹏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引导编辑(Prime editing,PE)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基因组编辑策略。该系统由引导编辑器(Prime editor)组成,包括nCas9(H840A)与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的融合蛋白;以及包含PBS(Primer binding site)序列和RT模板(RT t... 引导编辑(Prime editing,PE)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基因组编辑策略。该系统由引导编辑器(Prime editor)组成,包括nCas9(H840A)与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的融合蛋白;以及包含PBS(Primer binding site)序列和RT模板(RT template,RTT)序列的pegRNA(Prime editing guide RNA)两大部分。PE系统可以在双链不断裂的情况下实现所有12种类型的碱基替换及小片段DNA增删,是精准编辑的全新范式。自2019年开发至今不到4年时间,PE系统作为一种通用的技术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新种质资源、基因治疗药物等优秀应用案例。PE作为目前最灵活、最具发展前景的基因组精准编辑新手段,仍旧存在效率偏低、大片段操纵能力不足、系统组分设计复杂(如pegRNA)、安全性未全面评估等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PE系统的技术原理及限制因素,全面总结了PE系统自开发以来的优化策略及在动植物系统、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PE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编辑系统 优化策略 农业应用 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97
20
作者 庄杰云 施勇烽 +4 位作者 应杰政 鄂志国 曾瑞珍 陈洁 朱智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0-468,共9页
以前期筛选的微卫星标记为基础,并在4个染色体上增加新标记,进一步检测了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推荐了24个微卫星标记(每条染色体2个)作为水稻品种鉴别的标记;除了63个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外,这24个标记还应用于检测41个... 以前期筛选的微卫星标记为基础,并在4个染色体上增加新标记,进一步检测了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推荐了24个微卫星标记(每条染色体2个)作为水稻品种鉴别的标记;除了63个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外,这24个标记还应用于检测41个主栽杂交稻组合,并确定了各个标记在试验材料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类型。通过杂交稻组合与其亲本的标记匹配性检验,确认了杂交稻母本的高真实性,提高了恢复系数据的可靠性,剔除了1个假杂交稻,建立了103个水稻材料×24个标记的主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并分析了数据库中各个标记、各组材料的多态性表现。此外,还讨论了材料真实性和典型性对数据库构建的影响,提出了水稻品种间差异判别标准的建议及其应用风险和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水稻 品种鉴定 多态性频率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