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1
作者 郭泗虎 曹宗喜 +4 位作者 李海琴 闫明菲 亓文宝 焦培荣 张桂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4-56,共3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自1987年首次发现以来,已遍及世界各个养猪国家,它所引发的母猪流产和仔猪的呼吸障碍给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特别是2006年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自1987年首次发现以来,已遍及世界各个养猪国家,它所引发的母猪流产和仔猪的呼吸障碍给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特别是2006年以来,变异株PRRSV的出现则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病毒疫苗 应用 研发 传染性疾病 PRRSV 养猪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静怡 崔可琦 +3 位作者 冯赛祥 贺现辉 廖明 徐成刚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3,共5页
为了解广东和广西两省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现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信息,对疑似鸡白痢沙门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根据鸡白痢沙门菌invA基因进行PCR扩增鉴定,应用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研究、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药物敏感性... 为了解广东和广西两省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现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信息,对疑似鸡白痢沙门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根据鸡白痢沙门菌invA基因进行PCR扩增鉴定,应用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研究、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到40株鸡白痢沙门菌;PFGE分型结果显示可分为22个不同型别,其相似值约为62%~100%,聚类分析和流行病学发现,广东和广西两省的11个不同地区间存在同源菌株,同个地区也有同源菌株;菌株对青霉素G、利福平、红霉素、等药物等常用药物高度耐药.临床治疗建议避免使用青霉素G、利福平和红霉素,应重视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情况;鸡白痢的流行与种鸡感染具有相关性,在防控该病时应加强种鸡的防疫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菌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禽场A亚群禽白血病病原学调查及分离株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敏 谭利强 +5 位作者 代曼曼 郝建勇 秦建如 黄小容 廖明 曹伟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种禽场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流行情况.【方法】从A、B、C、D 4个种禽场采集1 561份血浆样品,接种DF-1细胞,培养7 d后通过ELISA方法对细胞上清液进行p27抗原检测,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2种方法对p27抗原阳...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种禽场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流行情况.【方法】从A、B、C、D 4个种禽场采集1 561份血浆样品,接种DF-1细胞,培养7 d后通过ELISA方法对细胞上清液进行p27抗原检测,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2种方法对p27抗原阳性样品进行鉴定.【结果和结论】从4个种禽场共检出71份阳性样品,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分离阳性率为4.6%.其中,仅从C种禽场分离到2株ALV-A,命名为GD13-1和GD13-2,前病毒全基因序列分别为7 721和7 715 bp,且GD13-2与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与国内外其他ALV-A的LTR、gp85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发现该研究分离的2株ALV-A与国内A亚群分离株SDAU09E2相似度最高,其中与LTR相似性分别为96.9%、97.2%,与gp85相似性分别为98.4%、98.7%;与广东地区5年前ALV-A分离株GD08的LTR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8.9%、89.5%,与gp85相似性分别为98.5%、98.8%.调查结果表明,广东地区部分种禽场内仍然存在ALV-A感染,但ALV-A已经不是流行毒株,且变异程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禽场 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样品对黄羽种鸡禽白血病病毒净化检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郝建勇 秦建如 +4 位作者 邱倩倩 袁丽霞 饶明章 廖明 曹伟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4,共6页
【目的】评估黄羽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工作,比较源于同一鸡群不同样品对禽白血病病毒(ALV)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ALV抗原ELISA方法对广东一黄羽种鸡场采集的2 691枚种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集其中70份不同S/P区间所对应的母... 【目的】评估黄羽种鸡禽白血病的净化工作,比较源于同一鸡群不同样品对禽白血病病毒(ALV)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ALV抗原ELISA方法对广东一黄羽种鸡场采集的2 691枚种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集其中70份不同S/P区间所对应的母鸡抗凝血,分离血浆后分别同时接种于CEF和DF-1细胞,用病毒分离方法进行检测,并用PCR方法进行亚群鉴定.【结果和结论】从送检种蛋蛋清共检出ALV p27阳性样品243份,阳性率为9.03%(243/2 691);蛋清不同ELISA S/P区间所对应的病毒分离情况分别为:蛋清ELISA S/P≥2.0的鸡只其血样CEF和DF-1细胞病毒分离率均为100%;1.5≤S/P〈2.0的鸡只病毒分离率均为88.9%;1.0≤S/P〈1.5的鸡只病毒分离率均为85.7%;0.2≤S/P〈1.0的鸡只病毒分离率分别为60%-75%(CEF)和40%-50%(DF-1);0.1≤S/P〈0.2的鸡只病毒分离率为62.5%(CEF)和50%(DF-1);S/P〈0.1的鸡只分别为27.2%(CEF)和9.1%(DF-1)的病毒分离率.PCR结果显示,所有7份CEF+DF-1-的CEF培养物中有6份为内源性ALV-E.研究表明,在蛋清ELISA检测时,S/P越高的阳性蛋清样品其对应母鸡越可能是外源性ALV病毒血症阳性;有一定比例S/P较低的阳性蛋清样品是由对应母鸡体内的内源性ALV排毒所致;而净化初期少数蛋清S/P为阴性的蛋清,其对应母鸡仍可能检出外源性ALV,说明在黄羽种鸡外源性ALV净化方案中单独使用1次蛋清ELISA检测可能会给禽白血病的净化检测造成一定的“误诊”和“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种鸡 禽白血病病毒 病毒检测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亚型猪流感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泗虎 王文华 +6 位作者 张亮权 齐海涛 曹楠 闫明菲 黄昌力 张超轶 张桂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为建立一种快捷、可行的检测H3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H3亚型SIV H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检测H3亚型SI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试验,... 为建立一种快捷、可行的检测H3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H3亚型SIV H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检测H3亚型SI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试验,与普通PC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4,CV在0.17%~1.41%之间,具有良好稳定性。除H3亚型SIV外,对H1、H4、H6、H9亚型SIV以及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检测均为阴性,与普通PCR相比更灵敏。该方法特异性好,准确率高,适于临床分离鉴别H3亚型S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 H3亚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源空肠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武 饶雷 +2 位作者 张凯 高瑞娟 罗开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177,共5页
本研究对广东部分地区不同品种家禽空肠弯曲杆菌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生化特征、培养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多重PCR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鸡、鸭和鹅空肠弯曲杆菌的带菌率分别为7.93%、2.46%和4... 本研究对广东部分地区不同品种家禽空肠弯曲杆菌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生化特征、培养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多重PCR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鸡、鸭和鹅空肠弯曲杆菌的带菌率分别为7.93%、2.46%和4.16%。从分离株中选取10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禽源空肠弯曲杆菌对雏鸡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腹泻便血,肝脏出现白色坏死灶,盲肠充血、膨大充满气泡和红色内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对SPF鸡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樊惠英 罗琼 +3 位作者 陈筱薇 叶昱 辛朝安 廖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61,共6页
本研究旨在对本实验室所构建的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蛋白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Ac-V-S1)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探讨。以2×109 pfu剂量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Ac-V-S1)腿部肌肉注射7日龄SPF雏鸡,21日龄加强免疫1次。血清抗体检... 本研究旨在对本实验室所构建的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蛋白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Ac-V-S1)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探讨。以2×109 pfu剂量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Ac-V-S1)腿部肌肉注射7日龄SPF雏鸡,21日龄加强免疫1次。血清抗体检测表明,灭活疫苗组诱导的IBV特异性ELISA抗体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1),其次是Prime-boost组(先免疫Ac-V-S1后免疫poly156S1亚单位疫苗)和Ac-V-S1组;但在细胞免疫水平方面,Ac-V-S1免疫组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免疫应答反应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免疫组(P<0.01),然后是Prime-boost组和杆状病毒野毒对照组。二免后2周用IBV M41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Ac-V-S1、Ac-V-EGFP、poly156S1亚单位疫苗组的保护率分别为55%(6/11)、27%(3/11)、37%(4/11),而采用Prime-boost免疫组的保护率为64%(7/11),略低于免疫保护率为73%的常规灭活疫苗(8/11)。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Ac-V-S1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而且在细胞免疫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可以弥补重组杆状病毒在体液免疫水平的不足,而Prime-boost免疫策略能更进一步提高重组杆状病毒免疫效果,为将重组杆状病毒发展为经济有效的IBV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重组杆状病毒 S1基因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清样品用于禽白血病病毒分离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0
8
作者 郝建勇 徐海娈 +3 位作者 秦建如 邱倩倩 廖明 曹伟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1-25,共5页
为评估蛋清样品在禽白血病病毒(ALV)分离中的作用,从广东某地方鸡种群采集种蛋1673个,经ALV p27抗原ELISA检测,将阳性蛋清分为5个不同S/P值区间(A≥2.0,1.5≤B<2.0,1.0≤C<1.5,0.5≤D<1.0,0.2≤E<0.5)并设立对照区间(F<0... 为评估蛋清样品在禽白血病病毒(ALV)分离中的作用,从广东某地方鸡种群采集种蛋1673个,经ALV p27抗原ELISA检测,将阳性蛋清分为5个不同S/P值区间(A≥2.0,1.5≤B<2.0,1.0≤C<1.5,0.5≤D<1.0,0.2≤E<0.5)并设立对照区间(F<0.2),分别同时接种DF-1细胞和CEF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方法对其中20份DF-1细胞培养物p27抗原阳性样品进行亚群鉴定。从送检种蛋蛋清共检出ALVp27阳性样品107份,阳性率为6.4%(107/1673);不同S/P值区间蛋清病毒分离情况分别为:A区间CEF和DF-1细胞病毒分离率均为100%(27/27);B区间为80%(16/20,CEF)和75%(15/20,DF-1细胞);C区间为55.6%(10/18,CEF)和33.3%(6/18,DF-1细胞);D区间为36.4%(8/22,CEF)和9.1%(2/22,DF-1细胞);E区间为5%(1/20,CEF)和0%(0/20,DF-1细胞);对照组F区间为8.3%(1/12,CEF)和0%(0/12,DF-1细胞)。PCR结果显示,20份样品中均有ALV-J感染,其中6份为ALV A&J共感染。结果表明从蛋清样品可以分离出外源性和内源性ALV;从ALVp27抗原ELISA高S/P值的蛋清易分离出外源性ALV;低S/P值的阳性蛋清样品很可能是由内源性ALV引起,这给临床上禽白血病的净化检测造成一定的"误诊";该地方鸡种群不仅存在至少两个亚群外源性ALV,也有内源性A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蛋清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廖亚琳 梁艺瑜 +3 位作者 王秀珑 冯敏 谭利强 曹伟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8,共4页
本研究利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gp85单因子血清纯化后的抗体成功建立了检测ALV-J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DAS-ELISA)。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对ALV-J抗原的最小检... 本研究利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gp85单因子血清纯化后的抗体成功建立了检测ALV-J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DAS-ELISA)。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对ALV-J抗原的最小检出量为0.165μg/mL。用该法对48份临床血浆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PCR方法的符合率达到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爱卿 王贵平 +1 位作者 宣华 廖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80,共9页
目前预防和控制革拉斯氏病仍然非常困难,副猪嗜血杆菌是革拉斯氏病的病原菌,定殖于健康猪群的上呼吸道中。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性对于确定其如何引起发病和更好的区分"毒力"和"非毒力"菌株是必要的。副猪嗜血杆... 目前预防和控制革拉斯氏病仍然非常困难,副猪嗜血杆菌是革拉斯氏病的病原菌,定殖于健康猪群的上呼吸道中。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性对于确定其如何引起发病和更好的区分"毒力"和"非毒力"菌株是必要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需要粘附和入侵宿主细胞,抵抗巨噬细胞的吞噬,抵抗补体结合并诱发炎症反应。鉴定这些机制过程中的毒力因子在方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关于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集中在突变株的构建,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所谓的毒力因子需要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毒力因子 革拉斯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海玲 胡自立 罗开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6,共5页
本试验对1株2010年从广东省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dong/QY/2010(H9N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9/0.1mL,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为104h... 本试验对1株2010年从广东省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dong/QY/2010(H9N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9/0.1mL,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为104h,脑内致病指数ICPI值为0.51,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的基因组各片段,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HA基因与Ck/HK/G9/97和Dk/HK/Y280/97在同一分支上,HA的裂解位点为PARSSR↓GLF,有8个潜在糖基化位点,226位氨基酸残基为L,较保守的202位受体结合位点由L突变为P,该毒株的HA和NA核苷酸序列与Dk/HK/Y280/97同源性较高,NS、PA、PB1的核苷酸序列均与Ck/SH/F/98同源性较高,NP基因与A/VN/1203/04(H5N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V H9N2亚型 生物学特性 克隆 全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杆状病毒双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小鼠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惠英 林文耀 +5 位作者 佟铁铸 张杰 叶昱 靳立明 张春雷 廖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7-433,共7页
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重制约着禽类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以H5N1为代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能够跨越种间障碍感染人,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危害。而预防禽流感的传统疫苗主要是全病毒灭活苗,该类疫苗使用量大,灭活不全时易造成散毒,并给流行... 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重制约着禽类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以H5N1为代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能够跨越种间障碍感染人,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危害。而预防禽流感的传统疫苗主要是全病毒灭活苗,该类疫苗使用量大,灭活不全时易造成散毒,并给流行病学监测带来困难。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势在必行。本研究选取H5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蛋白作为靶抗原,构建重组杆状病毒BV-G-H5N1-HA。重组病毒本身可刺激机体天然免疫反应,通过基因改造一方面能在真核细胞内大量表达靶抗原,同时可以将靶抗原展示在重组杆状病毒囊膜表面,兼具DNA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小鼠试验结果表明,BV-G-H5N1-HA免疫组能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HI抗体,BV-G-H5N1-HA免疫组攻毒保护率达91.7%。以上数据表明,BV-G-H5N1-HA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候选疫苗,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贡献力量,为其他亚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疫苗 H5N1 HA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SS/10株VP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自立 刘海玲 +3 位作者 张光明 张凯 高瑞娟 罗开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8,共4页
根据GenBank收录的鹅细小病毒(GPV)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VP3基因扩增引物。采用PCR技术对SS/10株的VP3基因进行扩增,将目的基因和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分别经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ET-32a-VP3,并将其转化表... 根据GenBank收录的鹅细小病毒(GPV)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VP3基因扩增引物。采用PCR技术对SS/10株的VP3基因进行扩增,将目的基因和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分别经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ET-32a-VP3,并将其转化表达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结果获得了72ku左右的融合蛋白,大部分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菌体中。Wesern blot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GP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VP3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导分泌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春雷 靳立明 +5 位作者 叶昱 张杰 朱俊 高又文 廖明 樊惠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4-568,共5页
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插入供体质粒pFastBacTMDual pH启动子控制下的多克隆位点,引入EGT信号肽取代ORF2原有核定位信号肽以实现在昆虫细胞中分泌型表达,并在C端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以便于后期的纯化.将构建质粒转... 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插入供体质粒pFastBacTMDual pH启动子控制下的多克隆位点,引入EGT信号肽取代ORF2原有核定位信号肽以实现在昆虫细胞中分泌型表达,并在C端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以便于后期的纯化.将构建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载体,提取重组Bacmid质粒.将阳性重组Bacmid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72 h收集培养上清液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blot表明,该重组杆状病毒可以在昆虫细胞实现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的分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ORF2基因 EGT信号肽 CAP蛋白 重组杆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SS/10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自立 刘海玲 +2 位作者 黄武 饶雷 罗开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60,共5页
2010年从佛山市某专业户送检的雏鹅肝组织中分离到1株鹅细小病毒(命名为SS/10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毒株的番鸭胚半数致死量为10-4.6/0.3 mL,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其对10日龄雏鹅没有致死性,从组织切片观察肠、肝脏、肾脏和脑... 2010年从佛山市某专业户送检的雏鹅肝组织中分离到1株鹅细小病毒(命名为SS/10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毒株的番鸭胚半数致死量为10-4.6/0.3 mL,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其对10日龄雏鹅没有致死性,从组织切片观察肠、肝脏、肾脏和脑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对该毒株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VP1、VP2和VP3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番鸭分离株DY株的同源性较其他参考毒株(鹅分离株)的同源性低,NS1和NS2基因的同源性没有这种差异;其VP3基因与82-0321V,VG32/1和标准株B株在同一分支上,与82-0321V亲缘关系最近,与番鸭细小病毒GD株亲缘关系最远;其VP3基因与B株相比少了505-507位的糖基化位点N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分离鉴定 组织切片 序列分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展示猪圆环病毒2型衣壳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靳立明 张春雷 +1 位作者 廖明 樊惠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0,共5页
通过PCR方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核定位序列部分缺失的ORF2基因(pdCap),将其克隆至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pBACsurf-1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pBACsurf-1-pdCap。再将含有pdCap和gp64的融合基因克隆到杆状... 通过PCR方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核定位序列部分缺失的ORF2基因(pdCap),将其克隆至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pBACsurf-1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pBACsurf-1-pdCap。再将含有pdCap和gp64的融合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并转移到质粒pFastBacTM Dual中,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pdCap。然后将该重组质粒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经蓝白斑筛选和PCR鉴定,得到重组穿梭质粒Bacmid-pdCap。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V-pdCap。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杆状病毒成功表达了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pdCap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pdCap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源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质粒不相容性分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静怡 崔可琦 +3 位作者 冯赛祥 贺现辉 廖明 徐成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58,共5页
试验利用PCR方法检测101株不同源鼠伤寒沙门氏菌携带质粒的不相容群,共设计18对引物,PCR分为5个三重PCR和3个单一PCR,用来检测识别FIA、FIB、FIC、HI1、HI2、I1、L/M、N、P、W、T、A/C、K、B/O、X、Y、F和FII复制子。101株不同源鼠伤寒... 试验利用PCR方法检测101株不同源鼠伤寒沙门氏菌携带质粒的不相容群,共设计18对引物,PCR分为5个三重PCR和3个单一PCR,用来检测识别FIA、FIB、FIC、HI1、HI2、I1、L/M、N、P、W、T、A/C、K、B/O、X、Y、F和FII复制子。101株不同源鼠伤寒沙门氏菌中94株(93.1%)携带质粒不相容群,共携带10种质粒不相容群,分别是Inc HI1、Inc HI2、Inc I1、Inc FIA、Inc FIB、Inc N、Inc Y、Inc P、Inc FIIA和Inc FrepB,其中76.6%的菌株携带2个或2个以上质粒不相容群。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追踪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传播机制。本研究调查了耐药性质粒在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水平传播特性,不同环境中大量的菌株介导特定多重耐药性质粒的扩散,对调查跟踪质粒赋予耐药的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质粒分型 质粒不相容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复制子嵌合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红梅 孙元 +4 位作者 亓文宝 孟其麟 田大勇 廖明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4-808,共5页
为解决日本脑炎病毒(JEV)复制子DNA疫苗载体不稳定和递送效率低的缺点,本研究利用具有高效递送效率的人5型复制缺陷性腺病毒(AdV)来递送JEV复制子,构建嵌合载体。本研究将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JEV复制子克隆至经... 为解决日本脑炎病毒(JEV)复制子DNA疫苗载体不稳定和递送效率低的缺点,本研究利用具有高效递送效率的人5型复制缺陷性腺病毒(AdV)来递送JEV复制子,构建嵌合载体。本研究将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JEV复制子克隆至经过改造的带有SwaⅠ酶切位点的pShuttle-CMV载体中,再将来自pCI载体的嵌合内含子插入JEV复制子中,得到转移载体pSh-JEV-In-EGFP,经SwaⅠ线性化后电转化至含有腺病毒骨架载体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胞,将所得重组腺粒经PacⅠ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传代直至出现细胞病变,得到含有表达EGFP的JEV复制子的重组腺病毒,命名为rAdV-JEV-In-EGFP。结果表明,pSh-JEV-In-EGFP在细菌中传20代仍然保持稳定,而且在rAdV-JEV-In-EGFP感染的HEK293细胞中,JEV复制子能够自我复制,并启动EGFP蛋白稳定、高效地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发以腺病毒递送的JEV复制子为基础的二价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复制子 腺病毒 内含子 嵌合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U和galE基因敲除对副猪嗜血杆菌脂寡糖分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怡 徐成刚 +3 位作者 冯赛祥 贺现辉 邹易 廖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6-68,共3页
副猪嗜血杆菌所引起的疾病每年给全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其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仍不清楚。galU(编码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galE(编码UDP-半乳糖-4’-异构酶)是与多糖合成相关的2个基因,为了解它们的缺失对副猪嗜血杆菌脂... 副猪嗜血杆菌所引起的疾病每年给全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其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仍不清楚。galU(编码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galE(编码UDP-半乳糖-4’-异构酶)是与多糖合成相关的2个基因,为了解它们的缺失对副猪嗜血杆菌脂寡糖分子质量的影响,利用热酚法抽提脂寡糖,经过SDS-PAGE和银染。结果显示,galU和galE的缺失导致脂寡糖的泳动速度明显加快,表明这两个基因与脂寡糖的分子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脂寡糖 galU GA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群禽腺病毒五邻体蛋白单因子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雪美 秦建如 +1 位作者 李育豪 曹伟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20,共5页
通过PCR方法扩增得到Ⅱ群禽腺病毒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的五邻体(penton)基因,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enton,将其转化至E.coil BL21中,通过诱导表达,以切胶回收的方式纯化蛋白,获得约70ku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 通过PCR方法扩增得到Ⅱ群禽腺病毒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的五邻体(penton)基因,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enton,将其转化至E.coil BL21中,通过诱导表达,以切胶回收的方式纯化蛋白,获得约70ku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五邻体蛋白单因子血清,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抗血清效价大于1∶40000。本试验获得的高效单因子血清,为Ⅱ群禽腺病毒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群禽腺病毒 五邻体蛋白 单因子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