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地区犬瘟热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希 刘若寒 +4 位作者 郝香琪 郑清栩 陶攀 周沛 李守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28,共7页
【目的】对广州和东莞市宠物犬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的情况进行病原鉴定和分析,为监测CD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防治犬瘟热(CD)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从表现CD症状的犬只中鉴定了17份CDV阳性样本,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这些野毒株的血凝素... 【目的】对广州和东莞市宠物犬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的情况进行病原鉴定和分析,为监测CD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防治犬瘟热(CD)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从表现CD症状的犬只中鉴定了17份CDV阳性样本,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这些野毒株的血凝素(H)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17株CDV的H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4%~100.0%和97.5%~100.0%,与Onderstepoort、Lederle和Convac等疫苗株相比,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3%~91.5%和89.4%~90.8%。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7株CDV野毒株均属于AsiaⅠ型,与疫苗株的分支较远;本研究鉴定的野毒株已进化形成9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结论】AsiaⅠ型CDV仍为该地区的流行基因型,基因型较稳定,但与疫苗株相比形成了一定的进化距离和出现了大量的变异。因此,继续监控CDV在犬群中的进化,掌握其遗传变异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犬瘟热 血凝素基因 序列分析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流行热病毒可视化RT-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贾坤 韩太光 +4 位作者 远立国 孙凌霜 宁章勇 王衡 李守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可视化地检测牛流行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根据牛流行热病毒G蛋白基因的6个保守区域设计2对引物,建立牛流行热病毒可视化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可视化地检测牛流行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根据牛流行热病毒G蛋白基因的6个保守区域设计2对引物,建立牛流行热病毒可视化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技术,优化RT-LAMP的反应条件,将其与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当Mg2+浓度为3 mmol·L^(-1)、甜菜碱浓度为0.4 mol·L^(-1)、d NTPs mix浓度为1.2μmol·L^(-1)、内外引物浓度比例为8∶1、反应温度为63℃时,反应梯形条带最明显,在反应40 min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梯形条带。建立的RT-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只对牛流行热病毒进行扩增;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倍。【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结果判读方便,可用于牛流行热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流行热 病毒检测 RT—LAMP PCR 灵敏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治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义洲 梁淑慧 苏荣胜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6年第2期31-32,38,共3页
通过对一例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进行较详细的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和腹水检查后,对患猫进行剖腹探查手术,将腹腔肿块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冠状病毒检测,最后确诊为猫传染性腹膜炎。此外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以加深对猫传染性... 通过对一例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进行较详细的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和腹水检查后,对患猫进行剖腹探查手术,将腹腔肿块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冠状病毒检测,最后确诊为猫传染性腹膜炎。此外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以加深对猫传染性腹膜炎的症状、诊断、治疗和转归的了解,为以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腹膜炎 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洪马林 付橙 +3 位作者 黄三 周沛 粟硕 李守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的自然重组、跨宿主传播以及流行变异情况。【方法】采集疑似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猫粪便样品进行细胞分离,并对阳性病料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的自然重组、跨宿主传播以及流行变异情况。【方法】采集疑似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猫粪便样品进行细胞分离,并对阳性病料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Gen Bank中相关的参考毒株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VP2基因与NS1基因的主要氨基酸位点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成功获得2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及其全基因组序列。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广州地区分离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GZ01、FPLV-GZ02与我国其他分离毒株FPLV-XJ01、FPLV-HRB属同一分支,提示FPLV-GZ01、FPLV-GZ02由FPLV-XJ1进化而来;NS1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FPLV存在与CPV-447重组的可能。主要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FPLV在VP2基因中的主要氨基酸位点上的遗传变异比CPV保守;在NS1基因上发现FPLV-GZ01、FPLV-GZ02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位点突变。【结论】广州地区分离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仍在不断地重组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细小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NEAT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PRRSV复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京煜 陈万里 +6 位作者 龚浪 潘昊鸣 曾宇晨 梁杏玲 马俊 张桂红 王衡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9-245,共7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对于调节多种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本研究将PRRSV(MOI 1)感染Marc-145细胞,分别...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对于调节多种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本研究将PRRSV(MOI 1)感染Marc-145细胞,分别在感染后不同时间(0、1 h、2 h、3 h、6 h、12 h、18 h、24 h、30 h、36 h、48 h、60 h、72 h)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qRT-PCR方法检测PRRSV对Marc-145细胞内NEAT1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PRRSV感染显著上调Marc-145细胞内NEAT1的转录水平(p<0.001);将不同MOI(0.1、0.5、1、2)PRRSV感染Marc-145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总RNA,利用qRT-PCR方法检测PRRSV对Marc-145细胞内NEAT1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MOI的PRRSV对NEAT1的转录水平影响不显著;将PRRSV(MOI 1)感染Marc-145细胞48 h后,采用RNA荧光原位杂交(RNAscope)方法检测PRRSV感染对NEAT1在Marc-145细胞内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NEAT1定位于Marc-145细胞核,PRRSV感染诱导核内NEAT1的转录水平上调(p<0.01);将NEAT1-C0、C1、C2、C3、C4、C5和C6分别转染Marc-145细胞12 h后,接种PRRSV(MOI 0.1)24 h,采用q RT-PCR方法检测NEAT1各个片段对PRRS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NEAT1各个片段过表达均可抑制PRRSV ORF7 mRNA的转录,其中C4区域的抑制效果最佳(p<0.001);将NEAT1-C4转染Marc-145细胞36 h,采用q RT-PCR方法检测NEAT1-C4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NEAT1-C4上调Marc-145细胞内IL-1β、TNF-α、IL-8、IL-10、细胞性骨髓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D1)的转录水平(p<0.001);将TOP、NEAT1-C4和PGL4.74共转染Marc-145细胞36 h,同时将FOP、C4和PGL4.74共转染Marc-145细胞作为对照,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NEAT1-C4对Wnt/β-catenin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NEAT1-C4显著增加LEF1/TCF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p<0.01),及诱导Wnt/β-catenin通路的活化。上述结果首次证实了LncRNA NEAT1通过C4段区域上调Marc-145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PRRSV的复制。本研究为探究PRRS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PRRSV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LncRNA NEAT1 病毒复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646L、EP402R、MGF360/505基因的非洲猪瘟病毒ER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6
作者 曾宇晨 龚浪 +5 位作者 王京煜 潘昊鸣 梁杏玲 马俊 张桂红 王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40,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酶促重组酶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DN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参考ASFV B646L基因、EP402R基因和多基因家族成员MGF360/505基因保守序...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酶促重组酶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DN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参考ASFV B646L基因、EP402R基因和多基因家族成员MGF360/505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的ERA探针和引物,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42℃等温条件下检测ASFV DNA的ERA方法。【结果】ERA-ASFV-B646L、ERA-ASFV-EP402R和ERA-ASFV-MGF3个检测方法分别在16、7和13 min内即可得出检测结果;特异性强,对阳性样品拷贝数的检测下限均为102μL-1;与我国非洲猪瘟诊断技术标准中的方法对比,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RA检测方法可以用于ASFV的快速检测,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酶促重组酶扩增 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流感病毒重组核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陆涛 袁子国 +4 位作者 孙凌霜 涂黎晴 闫中山 李秀珍 李守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1-614,共4页
为建立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cIv)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H3N2亚型CIV重组核蛋白(rNP)作为检测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CIV核蛋白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检测10份SPF犬血清样品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288。该方... 为建立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cIv)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H3N2亚型CIV重组核蛋白(rNP)作为检测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CIV核蛋白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检测10份SPF犬血清样品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288。该方法检测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毒、犬腺病毒II型、狂犬病病毒、犬弓形虫、犬弓首蛔虫、犬复孔绦虫的阳性血清均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但与H1N1、H3N8和H9N2亚型CIV有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H3N2CIV血清抗体的灵敏度为血凝抑制试验(HI)的3~12.5倍;而且其批内批间变异系数为1.85%~6.57%,重复性良好。通过对H3N2CIV攻毒犬血清进行分析,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滞后性,检测到CIV抗体的时间晚于HI试验。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以H3N2CIV为诊断抗原的HI检测方法对450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血清样品具有初筛作用,两者阳性符合率为58-3%,阴性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可以结合其它血清学方法为CIV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快速、高效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流感病毒 重组核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狐源星状病毒RdRp基因的鉴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冀锦朝 黄勉 +4 位作者 卢刚 欧嘉俊 彭仕明 萨家祺 李守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究广州动物园一例死亡白狐Alopex lagopus肾脏中鉴定出的星状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对死亡白狐进行剖检,利用半巢式RT-PCR对内脏器官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扩增出的病毒株的RdRp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死亡白狐... 【目的】探究广州动物园一例死亡白狐Alopex lagopus肾脏中鉴定出的星状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对死亡白狐进行剖检,利用半巢式RT-PCR对内脏器官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扩增出的病毒株的RdRp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死亡白狐的肾脏苍白肿大,被膜难以剥离,肾脏中检测出的星状病毒RdRp基因呈阳性。RdRp基因与9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67.5%~96.2%,其中与香港猫源星状病毒1637F的核苷酸相似性(96.2%)最高。【结论】本研究为星状病毒在野生哺乳动物间的跨种传播及肠外器官中的感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狐 星状病毒 肾脏 野生哺乳动物 RdR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窦燚萍 赵琰 +2 位作者 平晓坤 罗静龙 贾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 PtpA蛋白对免疫应答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揭示PtpA蛋白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t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FLAG-PtpA,并将其转染到HEK293T中,进行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 PtpA蛋白对免疫应答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揭示PtpA蛋白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t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FLAG-PtpA,并将其转染到HEK293T中,进行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激活NF-κB信号通路后,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和qPCR方法探究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t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FLAG-PtpA,转染HEK293T后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000处可见特异性蛋白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与一抗特异性结合,证明该蛋白是PtpA蛋白。双荧光素酶试验中,转染2~24 h,试验组与对照组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的相对荧光强度的比值差异显著(P<0.05);转染2 h后,对照组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的相对荧光值是试验组的2.93倍,说明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激活早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qPCR结果显示,转染2 h后,对照组的IL-6、GM-CSF、BIRC-2和BIRC-3的表达量分别是试验组的3.93、3.42、2.17和2.30倍(P<0.01);转染4 h后,对照组的IL-6、GM-CSF、BIRC-2和BIRC-3的表达量分别是试验组的4.26、3.93、2.36和2.50倍(P<0.01),说明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细胞因子(IL-6、GM-CSF、BIRC-2、BIRC-3)在免疫早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qPCR结果与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牛分枝杆菌PtpA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早期。本研究为后续研究有效的结核病防控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牛分枝杆菌 PtpA蛋白 NF-ΚB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