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代耕农”问题的社会考察——以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联安村为中心 |
左晓丽
罗丽君
向安强
|
《天津农业科学》
CAS
|
2012 |
3
|
|
2
|
社会变迁中香港中产阶级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
王建平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3
|
从“代耕农”现象探讨珠三角农业集约化之路 |
向安强
吴鸿华
|
《古今农业》
|
2012 |
0 |
|
4
|
广东惠州主要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防治史研究——以博罗县为中心 |
王禾军
黄泽文
李桂友
马金嫦
向安强
|
《古今农业》
|
2015 |
1
|
|
5
|
理论自觉的思想资源、本体创新与价值关怀--以社会运行理论为例 |
陈玉生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6
|
行业协会的组织自主性研究 以广东省级行业协会为例 |
张沁洁
王建平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1
|
|
7
|
考古发现的广东古栽培稻品种研究 |
刘志华
郑庭义
陈友订
向安强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8
|
从“稻田放鸭”到“稻田养鸭”:明清时期“稻田养鸭”技术与特点——以广东地区为中心 |
张波
丘俊超
罗琤琤
王宇丰
向安强
|
《农业考古》
|
2015 |
15
|
|
9
|
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水井出土古稻研究 |
向安强
张文绪
曹毅
刘桂富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0
|
从“稻田养鸭”到“稻鸭共生”:民国以来“稻田养鸭”技术的过渡与转型——以广东地区为中心 |
张波
丘俊超
王宇丰
罗琤琤
向安强
|
《农业考古》
|
2015 |
5
|
|
11
|
“代耕农”问题理论模型构建及其运行分析 |
向安强
姜国兵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2
|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研究 |
向安强
张文绪
黄跃
郑庭义
|
《天津农业科学》
CAS
|
2013 |
3
|
|
13
|
广西资源县晓锦遗址第三期出土古稻研究 |
向安强
张文绪
何安益
傅珍
|
《古今农业》
|
2014 |
5
|
|
14
|
珠三角女性“代耕农”生存与发展概要——以广州增城市为中心 |
赖韦文
邱楚莉
江雪伦
陈虹
向安强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5
|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效机制的建构 |
张贻发
吴棉棉
向安强
陈锦梅
|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6
|
困顿与破解:珠三角代耕农社工干预方略——基于田野调查的定量分析 |
林思纯
刘鑫
何信仪
向安强
|
《古今农业》
|
2022 |
1
|
|
17
|
珠三角“代耕农”问题中的政府角色研究——基于各级政府政策文本的计量分析 |
向安强
武克非
梅畅
|
《古今农业》
|
2020 |
0 |
|
18
|
《南赣乡约》与“赣南新政”:历史时期赣南乡村治理的跨时域比较 |
袁炎林
林孝文
赖韦文
向安强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