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代耕农”问题的社会考察——以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联安村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左晓丽 罗丽君 向安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以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联安村"代耕农"群体为中心,分析珠三角"代耕农"现象及相关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代耕农 农业流动人口 边缘群体 珠三角 花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中香港中产阶级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建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7,共7页
香港中产阶级是特定现代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相关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职业分化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成为香港中产阶级形成的关键。在社会特征上,香港中产阶级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与突生性,他们具有以个人主义定向的两面性,是拥... 香港中产阶级是特定现代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相关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职业分化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成为香港中产阶级形成的关键。在社会特征上,香港中产阶级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与突生性,他们具有以个人主义定向的两面性,是拥护开放、进步、自由思想的代表,属于温和、知足的社会阶层,在政治参与上是不情愿激进式的保守主义。香港中产阶级形成与发展中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及社会关系,政府积极有效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以及公正、合理的教育机会与就业设置,给未来中国中产阶层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某种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中产阶级 社会分层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代耕农”现象探讨珠三角农业集约化之路
3
作者 向安强 吴鸿华 《古今农业》 2012年第4期33-40,共8页
珠三角有一种特殊的农业流动人口—"代耕农"群体。作为临时劳动力的"代耕农",其分散耕作小块土地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珠三角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调整土地经营方式势在必行。珠三角乡镇企业的发展,劳动力... 珠三角有一种特殊的农业流动人口—"代耕农"群体。作为临时劳动力的"代耕农",其分散耕作小块土地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珠三角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调整土地经营方式势在必行。珠三角乡镇企业的发展,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农业收入依赖性的减弱等,都为集中土地,实行农业集约化准备了可靠的客观条件。应结合珠三角农村实际,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土地,发展农业集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耕农 农业集约化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惠州主要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防治史研究——以博罗县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禾军 黄泽文 +2 位作者 李桂友 马金嫦 向安强 《古今农业》 2015年第2期9-21,共13页
从生物入侵与防治的角度,探讨惠州主要农业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过程、分布范围、防治措施,分析有害生物入侵对惠州生态、经济、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危害,以促进对有害生物入侵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 外来有害生物 入侵与防治 历史 危害 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自觉的思想资源、本体创新与价值关怀--以社会运行理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玉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本文主要以郑杭生先生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运行理论"如何融贯群学与社会学。研究表明,郑杭生先生继承和发展了严复有关"民群变端"与"惟修惟和"的群学精神,并将其... 本文主要以郑杭生先生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运行理论"如何融贯群学与社会学。研究表明,郑杭生先生继承和发展了严复有关"民群变端"与"惟修惟和"的群学精神,并将其范畴化理论化为"社会运行理论";进而通过"杭生三问"(社会学的"元问题-总问题-具体问题")等将"社会运行理论"融贯群学和西方社会学。社会运行理论克服了西方社会理论以"抽象的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弊端,直面"自然人"和可经验的具体的"群",构建"个人与社会"双重视角("民-群"范式),将社会学统一到"民群"及其"变端"即"社会运行"的研究上来;同时,为社会学奠定了"新型现代性、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价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学 社会运行理论 “民-群”范式 群体变迁 惟修惟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协会的组织自主性研究 以广东省级行业协会为例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沁洁 王建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95,共21页
本文以广东省级行业协会为中心,通过归纳组织自主性概念和总结影响组织自主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对行业协会自主性进行测量,在实证分析中探析协会与政府关系强度、协会组织规模两个变量对协会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 本文以广东省级行业协会为中心,通过归纳组织自主性概念和总结影响组织自主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对行业协会自主性进行测量,在实证分析中探析协会与政府关系强度、协会组织规模两个变量对协会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强度对行业协会整体自主性、具体的人事与财务和认知自主性具有显著负相关作用,对活动自主性作用并不明显;协会组织规模变量对协会的整体和具体自主性作用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协会 组织自主性 群体关系 组织规模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发现的广东古栽培稻品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志华 郑庭义 +1 位作者 陈友订 向安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2-56,64,共6页
根据考古资料,对广东发现的古栽培稻遗存进行综合论述;分析了英徳牛栏洞水稻硅酸体、曲江石峡古栽培稻、封开旧屋后山古栽培稻、龙川坪头岭古栽培稻、高明古椰古栽培稻和高州亚公山古栽培稻的品种属性;归纳了广东古栽培稻分布规律和发... 根据考古资料,对广东发现的古栽培稻遗存进行综合论述;分析了英徳牛栏洞水稻硅酸体、曲江石峡古栽培稻、封开旧屋后山古栽培稻、龙川坪头岭古栽培稻、高明古椰古栽培稻和高州亚公山古栽培稻的品种属性;归纳了广东古栽培稻分布规律和发展序列,认为其品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倾粳型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栽培稻 品种 考古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稻田放鸭”到“稻田养鸭”:明清时期“稻田养鸭”技术与特点——以广东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波 丘俊超 +2 位作者 罗琤琤 王宇丰 向安强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34-40,共7页
明清时期,"稻田养鸭"就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运用到稻田管理上,以防治蟛蜞、蝗虫等稼害。特别是珠三角沙田地区多蟛蜞,蝗虫一类的稻田虫害,"稻田养鸭"很早就成为当地较为普遍的种养结合模式。明万历年间,陈... 明清时期,"稻田养鸭"就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运用到稻田管理上,以防治蟛蜞、蝗虫等稼害。特别是珠三角沙田地区多蟛蜞,蝗虫一类的稻田虫害,"稻田养鸭"很早就成为当地较为普遍的种养结合模式。明万历年间,陈经纶首次尝试用鸭子灭蝗虫大获成功。随后,其五世孙陈九振依先法将养鸭治蝗运用到稻田管理上。"稻田养鸭"在南方水田地区十分适用并逐渐流行,人们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结合起来,形成"鸭埠之制"。"稻田养鸭"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在广东沙田地区发展起来,对当时养殖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明清时期是"稻田养鸭"的传统技术阶段,以稻田放鸭为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充当补充鸭粮与生物防治的角色,在广东广袤的沙田地区普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技术 生态农业 稻田养鸭 鸭埠之制 明清时期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水井出土古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向安强 张文绪 +1 位作者 曹毅 刘桂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43-1947,共5页
对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遗址水井出土的3粒炭化稻谷和7粒炭化稻米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双堰古稻具有大粒性和许多类似于粳型的形质特征(包括双峰乳突等),表明它属于籼、粳之间的偏粳类型。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稻谷相比,双堰古稻... 对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遗址水井出土的3粒炭化稻谷和7粒炭化稻米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双堰古稻具有大粒性和许多类似于粳型的形质特征(包括双峰乳突等),表明它属于籼、粳之间的偏粳类型。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稻谷相比,双堰古稻的谷粒更宽、更厚和更重,表明其谷粒有向短而圆的粳型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澧县 东周水井 古稻 形态特征 双峰乳突 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稻田养鸭”到“稻鸭共生”:民国以来“稻田养鸭”技术的过渡与转型——以广东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波 丘俊超 +2 位作者 王宇丰 罗琤琤 向安强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是"稻田养鸭"传统技术阶段向现代技术阶段的过渡转型时期。民国时期,一套简单可行的"稻田养鸭"技术体系基本完成。后因工业化农业的兴起,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品进入农田,"稻田养鸭"技... 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是"稻田养鸭"传统技术阶段向现代技术阶段的过渡转型时期。民国时期,一套简单可行的"稻田养鸭"技术体系基本完成。后因工业化农业的兴起,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品进入农田,"稻田养鸭"技术因不能满足人们高产高效的生产要求而倍受冷落,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在现代农业自我审视和观念转换的浪潮中,传统农业中的"稻田养鸭"技术重新获得人们关注。"稻田养鸭"技术从传统阶段进入现代阶段;"稻田养鸭"从简单的"稻田放鸭"转化成为系统的"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技术使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在现代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鸭 稻鸭共生 技术转型 传统技术阶段 现代技术阶段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耕农”问题理论模型构建及其运行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向安强 姜国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0-208,共9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代耕农"这一群体受到各方的压力,也开始出现许多问题。在国内外理论研究中很少有关于"代耕农"问题的理论,更多是与人口迁移流动理论相关。针对"代耕农"问题,构建"球体互动模型&quo... 随着经济的发展,"代耕农"这一群体受到各方的压力,也开始出现许多问题。在国内外理论研究中很少有关于"代耕农"问题的理论,更多是与人口迁移流动理论相关。针对"代耕农"问题,构建"球体互动模型",结合实际案例试分析"代耕农"问题的产生过程及发展趋势,包括四个阶段:原始状态、改革开放时期、冲突诱发期、冲突爆发期/缓和期,并基于"球体互动模型"提出解决思路,包括:密度降低化、地域扩大化、彻底修改技术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耕农 球体互动模型 密度值 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安强 张文绪 +1 位作者 黄跃 郑庭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80-83,共4页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龙川坪岭头遗址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龙川古稻多数性状与野稻及早期古稻不同,比较接近籼、粳稻类;与籼稻有较近特征,与粳稻更相似,显示出龙川古稻的栽培稻性...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龙川坪岭头遗址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龙川古稻多数性状与野稻及早期古稻不同,比较接近籼、粳稻类;与籼稻有较近特征,与粳稻更相似,显示出龙川古稻的栽培稻性质;龙川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龙川 坪岭头遗址 古栽培稻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资源县晓锦遗址第三期出土古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向安强 张文绪 +1 位作者 何安益 傅珍 《古今农业》 2014年第3期23-29,共7页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广西资源晓锦遗址第三期出土的41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晓锦三期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定数据指标上都属于粳稻类型。在形态上最...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广西资源晓锦遗址第三期出土的41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晓锦三期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定数据指标上都属于粳稻类型。在形态上最近于粳稻,与普通野稻最远,表明己是栽培稻。该群古稻与参照系差别较大,粒型大而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资源 晓锦遗址第三期 古栽培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女性“代耕农”生存与发展概要——以广州增城市为中心
14
作者 赖韦文 邱楚莉 +2 位作者 江雪伦 陈虹 向安强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5,共7页
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业流动人口涌进城市,其中一部分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代耕农"。在转型社会阶层分化的语境下,具有农业流动人口与女性流动人口双重身份的女性"代耕农",其被边缘化及权利被忽视已是... 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业流动人口涌进城市,其中一部分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代耕农"。在转型社会阶层分化的语境下,具有农业流动人口与女性流动人口双重身份的女性"代耕农",其被边缘化及权利被忽视已是不争的事实,她们的生存状况堪忧,已影响到流入地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代耕农 珠三角 生存现状 增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效机制的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贻发 吴棉棉 +1 位作者 向安强 陈锦梅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9,共6页
如何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长效机制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课题。联系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需要,从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流动转移情况出发,立足当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相关管理学理论... 如何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长效机制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课题。联系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需要,从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流动转移情况出发,立足当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相关管理学理论,分析并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长效机制 管理职能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顿与破解:珠三角代耕农社工干预方略——基于田野调查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思纯 刘鑫 +1 位作者 何信仪 向安强 《古今农业》 2022年第1期31-50,102,共21页
代耕农是珠三角地区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流转于城乡的夹缝中谋生,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积极贡献,但其生存与发展却面临诸多困境。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代耕农的发展历史与现存困顿。进而,以实地观察、重点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 代耕农是珠三角地区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流转于城乡的夹缝中谋生,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积极贡献,但其生存与发展却面临诸多困境。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代耕农的发展历史与现存困顿。进而,以实地观察、重点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广州增城、惠州博罗、佛山高明、江门开平等地进行田野调研,并对问卷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代耕农面临着落户困难、住房困难、子女上学困难、农产品销售困难、资金不足、社会保障缺乏、社区融入困难等问题。基于此,将调查得到的代耕农生存困境与脱困需求整理成问卷,发放给社工机构及社工相关人员填答,并对其进行深度访谈,寻求社工干预良方。最后,从社工干预视角提出代耕农困顿的破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耕农 社工干预 破困方略 脱困需求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代耕农”问题中的政府角色研究——基于各级政府政策文本的计量分析
17
作者 向安强 武克非 梅畅 《古今农业》 2020年第3期90-98,11,共10页
通过对网络搜集到的与“代耕农”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计量分析,探索政府在“代耕农”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在“代耕农”议题中存在普遍主义;地方政府在“分配性资源”与“权力性资源”的抉择间存在着多重角色选择;上级... 通过对网络搜集到的与“代耕农”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计量分析,探索政府在“代耕农”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在“代耕农”议题中存在普遍主义;地方政府在“分配性资源”与“权力性资源”的抉择间存在着多重角色选择;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在“代耕农”议题上有着既管制又变通的态度;在“代耕农”问题中存在政府部门主体单兵突进的局面;政府针对不同群体的“代耕农”使用的政策工具并不平衡。进而分析形成这些政府角色的原因及这些政府角色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角色 “代耕农” 政策文件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赣乡约》与“赣南新政”:历史时期赣南乡村治理的跨时域比较
18
作者 袁炎林 林孝文 +1 位作者 赖韦文 向安强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82,共10页
王阳明的《南赣乡约》与蒋经国的"赣南新政"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治理产物。《南赣乡约》在王阳明"心学"思想指导下推行,有效地改善了南赣地区的乡村民风及社会治安;效仿王阳明《南赣乡约》,并带有"苏俄烙印&q... 王阳明的《南赣乡约》与蒋经国的"赣南新政"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治理产物。《南赣乡约》在王阳明"心学"思想指导下推行,有效地改善了南赣地区的乡村民风及社会治安;效仿王阳明《南赣乡约》,并带有"苏俄烙印"的"赣南新政",也为抗战时期赣南地区创造了相对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从乡村治理角度,对《南赣乡约》和"赣南新政"进行跨时域的比较,寻求其对当今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赣乡约 赣南新政 王阳明 蒋经国 乡村治理 历史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