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下文学批评的软肋与隐患——兼谈批评话语建构的思想力问题
1
作者
张吕坤
《海峡人文学刊》
2025年第1期1-8,158,共9页
从近现代学术研究开创的“批评时代”起,对思想的高扬实乃贯穿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主线。新世纪社会和文化的裂变与再造固然带来了新鲜、丰富的方法论,但在繁盛背后却潜藏文学研究“思想”失落的软肋与隐患。一百多年前的“...
从近现代学术研究开创的“批评时代”起,对思想的高扬实乃贯穿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主线。新世纪社会和文化的裂变与再造固然带来了新鲜、丰富的方法论,但在繁盛背后却潜藏文学研究“思想”失落的软肋与隐患。一百多年前的“中体西用论”很大程度上形塑了我们对西方思想接受的“体”“用”分离思维,它让文学研究对异质性文化的接受缺少了自省与自新的能力;史料与文学互为表里,作为和横向西学资源相对的纵向维度,史料要由思想来照亮和发现;而文学研究话语的构建程式化则导致了研究自我循环张力的消失。在当下,文学研究与批评的隐忧,都可指向为“思想”的失落。我们要恢复一个活力的“批评时代”,便是要恢复对思想力话语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文学研究与批评
西学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文体建构述论
被引量:
3
2
作者
徐燕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65,共9页
中国戏曲学科开山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戏曲研究的理论总结和戏曲文体思想的系统阐述。它在前代理论成果基础上和西学的影响下,针对长期以来戏曲归类、称名、体貌、源起模糊混乱、戏曲被目为"体卑"等而下...
中国戏曲学科开山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戏曲研究的理论总结和戏曲文体思想的系统阐述。它在前代理论成果基础上和西学的影响下,针对长期以来戏曲归类、称名、体貌、源起模糊混乱、戏曲被目为"体卑"等而下之的情况,以明确的文体意识将戏曲作为"一代之文学"而高抬曲体;在研究思路上,探讨"体"的观念并梳理戏曲之"体"的演进;在研究方法上,通过考源、定名、辨体,"考史""建体"两条线索交叉并进,确定了"成一定之体段""由叙事体而变为代言体""合动作、言语、歌唱三者而成"的戏曲文体观念,说明"真正之戏曲"具有"以歌舞演故事"的表演形态和代言体的语言形式、"自然""有意境"的风格特征,最终达到"体制遂定""纯粹之戏曲"的逻辑构建和现实结论。《宋元戏曲史》开启了戏曲史写作的先河,奠定了戏曲研究的基本框架及研究范式,更发明了戏曲的文体意义,明确了"真戏曲"的文体形态和文体风格,展现了戏曲卓尔不群的风貌,戏曲之"学"由此创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戏曲文体
戏曲理论
文体学
文体形态
文体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宿《注东坡诗》题注的诠释方法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泽棠
《中国韵文学刊》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南宋的施宿为其父施元之及顾禧所撰《注东坡先生诗》补充了题注。题注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
南宋的施宿为其父施元之及顾禧所撰《注东坡先生诗》补充了题注。题注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丰富了宋代诗注的诠释方法,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宿
苏轼诗
诗歌注释
解题
以史证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沈钦韩《苏诗查注补正》的考据价值
4
作者
何泽棠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乾嘉时期的学者沈钦韩善于补注经、史,尤重于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的考据,他的这一学术特点亦贯穿于诗歌注释中。《苏诗查注补正》作为沈的代表作,对苏诗查慎行注的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等方面进行了严谨缜密的考据,纠正、补充了查慎行...
乾嘉时期的学者沈钦韩善于补注经、史,尤重于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的考据,他的这一学术特点亦贯穿于诗歌注释中。《苏诗查注补正》作为沈的代表作,对苏诗查慎行注的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等方面进行了严谨缜密的考据,纠正、补充了查慎行及前代其余苏诗注家的大量错误和疏漏,形成了"以考据注诗"的特点,在苏轼研究史与清代诗歌注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钦韩
《苏诗查注补正》
苏轼诗
查慎行注
地理
职官
史事
考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诗赵夔注
5
作者
何泽棠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作为南北宋之交时期较早的苏诗注本,赵夔注在当时有重要影响,长于诗学阐释与历史阐释。赵夔首先对苏诗的用典方法作了详尽的总结,主要分为用字、用句法、用事、用意四种,在注文中予以详细地分析,并评论了苏诗的艺术特色。赵夔注还重考...
作为南北宋之交时期较早的苏诗注本,赵夔注在当时有重要影响,长于诗学阐释与历史阐释。赵夔首先对苏诗的用典方法作了详尽的总结,主要分为用字、用句法、用事、用意四种,在注文中予以详细地分析,并评论了苏诗的艺术特色。赵夔注还重考证引发苏诗创作的事因,从而解释题旨。赵夔还以本事为基础,对使用了直陈其事和用典等各种不同方法的诗句都予以准确的解释。赵夔注在苏诗研究史与宋代诗歌注释史上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夔
苏轼诗
诗歌注释
用典方法
考证本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议合口呼韵母对声母的触动
6
作者
师玉梅
关溪莹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第5期88-90,共3页
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大量现象显示合口呼韵母与声母的部分音变具有相关性。圆唇的[u]使声母产生唇化,从而使非唇音声母带上了唇音色彩。该文试对这些现象举例,并用以解释某些古音转化现象。
关键词
合口呼韵母
声母
音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游戏起源到回归游戏——论艺术本质的嬗变与归宿
7
作者
黄新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7期14-17,共4页
艺术产生的母体是生活,是劳动;艺术的起源则是游戏,它产生的契机是灵感,产生的形式是对生活的模仿,产生的原因则是人的心理需要。从艺术的本质上说来,目的还是使人达到身心和谐与协调,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稳定,为不断到来的、维持人的...
艺术产生的母体是生活,是劳动;艺术的起源则是游戏,它产生的契机是灵感,产生的形式是对生活的模仿,产生的原因则是人的心理需要。从艺术的本质上说来,目的还是使人达到身心和谐与协调,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稳定,为不断到来的、维持人的生存的艰难的物质生产作准备。自从有了劳动分工以后,由于艺术自身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感情的作用,艺术就成了各个阶级、各个政党以及团体组织争夺的对象,从而成为政治的附庸。共产主义社会里的艺术,又可以回归到它起源时那样,成为自由的人们自由的心灵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人
团体组织
劳动分工
艺术表演
格罗塞
我自己
奥夫
直立行走
生产劳动
叙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下文学批评的软肋与隐患——兼谈批评话语建构的思想力问题
1
作者
张吕坤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海峡人文学刊》
2025年第1期1-8,158,共9页
文摘
从近现代学术研究开创的“批评时代”起,对思想的高扬实乃贯穿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主线。新世纪社会和文化的裂变与再造固然带来了新鲜、丰富的方法论,但在繁盛背后却潜藏文学研究“思想”失落的软肋与隐患。一百多年前的“中体西用论”很大程度上形塑了我们对西方思想接受的“体”“用”分离思维,它让文学研究对异质性文化的接受缺少了自省与自新的能力;史料与文学互为表里,作为和横向西学资源相对的纵向维度,史料要由思想来照亮和发现;而文学研究话语的构建程式化则导致了研究自我循环张力的消失。在当下,文学研究与批评的隐忧,都可指向为“思想”的失落。我们要恢复一个活力的“批评时代”,便是要恢复对思想力话语的重建。
关键词
思想
文学研究与批评
西学
史料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文体建构述论
被引量:
3
2
作者
徐燕琳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华南
师范
大学
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戏曲文体观念生成嬗变研究"[项目编号:13BZW101]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戏曲学科开山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戏曲研究的理论总结和戏曲文体思想的系统阐述。它在前代理论成果基础上和西学的影响下,针对长期以来戏曲归类、称名、体貌、源起模糊混乱、戏曲被目为"体卑"等而下之的情况,以明确的文体意识将戏曲作为"一代之文学"而高抬曲体;在研究思路上,探讨"体"的观念并梳理戏曲之"体"的演进;在研究方法上,通过考源、定名、辨体,"考史""建体"两条线索交叉并进,确定了"成一定之体段""由叙事体而变为代言体""合动作、言语、歌唱三者而成"的戏曲文体观念,说明"真正之戏曲"具有"以歌舞演故事"的表演形态和代言体的语言形式、"自然""有意境"的风格特征,最终达到"体制遂定""纯粹之戏曲"的逻辑构建和现实结论。《宋元戏曲史》开启了戏曲史写作的先河,奠定了戏曲研究的基本框架及研究范式,更发明了戏曲的文体意义,明确了"真戏曲"的文体形态和文体风格,展现了戏曲卓尔不群的风貌,戏曲之"学"由此创立。
关键词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戏曲文体
戏曲理论
文体学
文体形态
文体风格
Keywords
Wang Guowei
History of Traditional Opera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Chinese opera as a genre
Chinese opera theory
stylistics
stylistic forms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宿《注东坡诗》题注的诠释方法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泽棠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人注宋诗研究"阶段性成果
批准号:09YJC751030
文摘
南宋的施宿为其父施元之及顾禧所撰《注东坡先生诗》补充了题注。题注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丰富了宋代诗注的诠释方法,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施宿
苏轼诗
诗歌注释
解题
以史证诗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沈钦韩《苏诗查注补正》的考据价值
4
作者
何泽棠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文摘
乾嘉时期的学者沈钦韩善于补注经、史,尤重于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的考据,他的这一学术特点亦贯穿于诗歌注释中。《苏诗查注补正》作为沈的代表作,对苏诗查慎行注的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等方面进行了严谨缜密的考据,纠正、补充了查慎行及前代其余苏诗注家的大量错误和疏漏,形成了"以考据注诗"的特点,在苏轼研究史与清代诗歌注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沈钦韩
《苏诗查注补正》
苏轼诗
查慎行注
地理
职官
史事
考据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诗赵夔注
5
作者
何泽棠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基金
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人注宋诗研究"(09YJC75103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南北宋之交时期较早的苏诗注本,赵夔注在当时有重要影响,长于诗学阐释与历史阐释。赵夔首先对苏诗的用典方法作了详尽的总结,主要分为用字、用句法、用事、用意四种,在注文中予以详细地分析,并评论了苏诗的艺术特色。赵夔注还重考证引发苏诗创作的事因,从而解释题旨。赵夔还以本事为基础,对使用了直陈其事和用典等各种不同方法的诗句都予以准确的解释。赵夔注在苏诗研究史与宋代诗歌注释史上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赵夔
苏轼诗
诗歌注释
用典方法
考证本事
Keywords
Zhao Kui
Su Shi's Poems
poem annotation
rule of using literary quotation
Researching Temporal Story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议合口呼韵母对声母的触动
6
作者
师玉梅
关溪莹
机构
暨南
大学
华
文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第5期88-90,共3页
文摘
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大量现象显示合口呼韵母与声母的部分音变具有相关性。圆唇的[u]使声母产生唇化,从而使非唇音声母带上了唇音色彩。该文试对这些现象举例,并用以解释某些古音转化现象。
关键词
合口呼韵母
声母
音变
分类号
H11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游戏起源到回归游戏——论艺术本质的嬗变与归宿
7
作者
黄新荣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7期14-17,共4页
文摘
艺术产生的母体是生活,是劳动;艺术的起源则是游戏,它产生的契机是灵感,产生的形式是对生活的模仿,产生的原因则是人的心理需要。从艺术的本质上说来,目的还是使人达到身心和谐与协调,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稳定,为不断到来的、维持人的生存的艰难的物质生产作准备。自从有了劳动分工以后,由于艺术自身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感情的作用,艺术就成了各个阶级、各个政党以及团体组织争夺的对象,从而成为政治的附庸。共产主义社会里的艺术,又可以回归到它起源时那样,成为自由的人们自由的心灵游戏。
关键词
使人
团体组织
劳动分工
艺术表演
格罗塞
我自己
奥夫
直立行走
生产劳动
叙事性
分类号
J02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下文学批评的软肋与隐患——兼谈批评话语建构的思想力问题
张吕坤
《海峡人文学刊》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文体建构述论
徐燕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施宿《注东坡诗》题注的诠释方法与历史地位
何泽棠
《中国韵文学刊》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沈钦韩《苏诗查注补正》的考据价值
何泽棠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苏诗赵夔注
何泽棠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小议合口呼韵母对声母的触动
师玉梅
关溪莹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游戏起源到回归游戏——论艺术本质的嬗变与归宿
黄新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