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中胚轴伸长研究:种质挖掘、遗传机理与育种展望
1
作者 郭海滨 刘炜哲 +4 位作者 闭耀涛 王海瞳 缪文沁 时睿浛 刘向东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2-755,共14页
水稻中胚轴伸长是影响旱直播水稻出苗和早期幼苗活力的重要因素,对直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胚轴伸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遗传因素、植物激素和其他信号分子,以及环境因素等的调控。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中胚轴的... 水稻中胚轴伸长是影响旱直播水稻出苗和早期幼苗活力的重要因素,对直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胚轴伸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遗传因素、植物激素和其他信号分子,以及环境因素等的调控。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中胚轴的伸长。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已发掘的长中胚轴水稻种质资源、已定位和克隆的中胚轴伸长基因/QTL,以及水稻中胚轴生长的遗传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还对水稻长中胚轴种质的应用及其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水稻遗传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胚轴伸长 长中胚轴种质 遗传机制 育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斜纹夜蛾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瑞龙 孙玉林 +4 位作者 梁笑婷 宋圆圆 苏贻娟 朱克岩 曾任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91-5198,共8页
草食性昆虫取食植物时遇到宿主植物中大量次生物质的化学防御,研究昆虫适应植物毒素的反防御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分别添加0.01%肉桂酸、0.01%水杨酸、0.01%花椒毒素、0.02%槲皮素、0.05%黄酮和0.1%香豆素等6种植物次生物质的人工... 草食性昆虫取食植物时遇到宿主植物中大量次生物质的化学防御,研究昆虫适应植物毒素的反防御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分别添加0.01%肉桂酸、0.01%水杨酸、0.01%花椒毒素、0.02%槲皮素、0.05%黄酮和0.1%香豆素等6种植物次生物质的人工饲料饲养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五龄幼虫48 h后,测定斜纹夜蛾幼虫中肠和脂肪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P450的酶含量及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中肠和脂肪体中CYP4M14和CYP4S9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取食肉桂酸和香豆素后,斜纹夜蛾中肠中CarE的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7和1.37倍,取食6种次生物质均能显著提高斜纹夜蛾脂肪体中GSTs酶活性。取食肉桂酸和香豆素48 h后,脂肪体中P450酶含量比对照增加2.93和14.50倍。取食肉桂酸、花椒毒素、槲皮素和香豆素后,斜纹夜蛾头部AchE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53、1.80、2.36和1.56倍。6种次生物质均可诱导脂肪体中CYP4M14基因表达,槲皮素、肉桂酸和香豆素强烈诱导CYP4S9在脂肪体中表达。表明,斜纹夜蛾具有利用植物次生物质诱导其解毒酶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对毒素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解毒酶 细胞色素P450 植物次生物质 昆虫反防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加工和萃取方式对香稻2-乙酰-1-吡咯啉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姚祥滨 张莹莹 +4 位作者 罗昊文 韦剑娇 祁剑英 唐湘如 段美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为提高2-乙酰-1-吡咯啉(2-AP)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试验选用4个香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检测了不同储藏、加工及萃取方式下香稻2-AP含量。试验设置了4个储藏温度(25℃、4℃、-20℃、-80℃)、4个碾磨时长(15 s、... 为提高2-乙酰-1-吡咯啉(2-AP)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试验选用4个香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检测了不同储藏、加工及萃取方式下香稻2-AP含量。试验设置了4个储藏温度(25℃、4℃、-20℃、-80℃)、4个碾磨时长(15 s、30 s、60 s、90 s)以及18种萃取方式(超声萃取、70℃水浴加热萃取、超声+70℃水浴加热萃取,萃取时间为0.5、1.0、2.0、3.0、4.0、5.0 h)。结果表明,在-20℃和-80℃条件下储藏的香稻2-A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储藏温度下储藏的香稻,这两个储藏温度之间无显著差异。碾磨时长显著影响2-AP含量,碾磨30 s时2-AP含量最低,60 s时2-AP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超声萃取和70℃水浴加热萃取在萃取4 h时效果最佳,超过此时长2-AP含量开始下降。因此,为确保香稻中2-AP检测的可靠性和效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香稻成熟后应将样品储藏在-20℃条件下,优先选择超声萃取或70℃水浴加热萃取方法,并控制研磨时长为60 s,以最大程度减少2-AP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2-乙酰-1-吡咯啉 储藏温度 碾磨时间 萃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窿缘桉树皮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晶晶 徐汉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5-1349,1356,共6页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窿缘桉树皮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12-烯-28-齐墩果酸(1)、3β-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2α-羟基-12-烯-28-乌苏酸(2)和3-O-methylellagic acid-4'-O...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窿缘桉树皮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质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12-烯-28-齐墩果酸(1)、3β-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2α-羟基-12-烯-28-乌苏酸(2)和3-O-methylellagic acid-4'-O-α-L-rhamnopyranoside(3)。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桃金娘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桉属植物的树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分别测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福寿螺、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杀活性以及对斜纹夜蛾的卵巢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上3种化合物对福寿螺有较弱的毒杀活性,在50 mg/L的浓度下,72 h的死亡率分别为20.03%、22.14%和9.84%;在100 mg/L的浓度下,化合物1和2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较弱的毒杀活性,72 h的死亡率分别为28.12%和42.19%,化合物3没有杀线虫活性;化合物1和2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20 mg/L浓度下,抑制率分别达到71.07%和84.03%,化合物3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的活性较弱,在相同测试浓度下,抑制率为4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窿缘桉 树皮 三萜 鞣花酸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HvFer1影响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发育和肠道稳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俊娜 陈琪 +2 位作者 卢忆峰 潘慧鹏 杨春晓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9-719,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中的重链铁蛋白(ferritin1HCH,Fer1)基因HvFer1功能,为茄二十八星瓢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HvFer1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p分析后,再与不同物种的Fer...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中的重链铁蛋白(ferritin1HCH,Fer1)基因HvFer1功能,为茄二十八星瓢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HvFer1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p分析后,再与不同物种的Fer1序列进行多重比对;通过RT-qPCR检测HvFer1在茄二十八星瓢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4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不同组织(头、中肠、脂肪体、表皮和马氏管)中的表达量;通过注射200 ng/头的dsHvFer1沉默茄二十八星瓢虫3龄幼虫HvFer1,观测幼虫表型、存活率和4龄幼虫至蛹的历期以及中肠中双氧化酶(dual oxidase,Duox)基因HvDuox表达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细菌多样性。【结果】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的Fer1序列聚为一支,HvFer1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Fer1亲缘关系最近。HvFer1在茄二十八星瓢虫雄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4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低;HvFer1在4龄幼虫中肠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中的。与对照组(注射dsGFP)相比,对茄二十八星瓢虫3龄幼虫注射dsHvFer1 (200 ng/头)后4龄幼虫到蛹的历期显著延长,蛹的部分枝刺和斑点无法正常形成;羽化后的成虫鞘翅发育异常,斑点融合或者缺失;3龄幼虫HvFer1的表达量在注射dsHvFer1第2天时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在注射dsHvFer1第4天时与对照组比显著降低。HvFer1的沉默导致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体内发生剧烈的氧化应激,中肠中HvDuox的表达量、ROS水平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比显著上调,改变了中肠细菌的结构组成,降低了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沙雷氏菌属Serra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肠道菌的相对丰度。【结论】HvFer1在调控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发育、成虫表型、维持幼虫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稳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基于RNAi技术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候选靶标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二十八星瓢虫 重链铁蛋白 基因功能 RNA干扰 氧化应激 活性氧 微生物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四倍体水稻创制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向东 吴锦文 SHAHID Muhammad Qasim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50,共7页
新型四倍体水稻是本研究团队创制的一类高育性多倍体水稻新种质,携带有多种优异基因。该类材料与同源四倍体水稻杂交获得的杂种F_(1)产量优势明显,具有应用前景。本文首先概述了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了新型四倍体水稻创... 新型四倍体水稻是本研究团队创制的一类高育性多倍体水稻新种质,携带有多种优异基因。该类材料与同源四倍体水稻杂交获得的杂种F_(1)产量优势明显,具有应用前景。本文首先概述了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了新型四倍体水稻创制过程、主要特点、杂种优势表现及其涉及的分子遗传机理,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加快新型四倍体水稻在多倍体水稻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倍体水稻 新型四倍体水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氏稻种萌发期耐热性筛选与评价
7
作者 钟伟杰 陈洁 +6 位作者 刘辉 朱振权 阮阳 马帅鹏 刘向东 刘羽佳 李翔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本研究对P0340、CII141和R289等20份丁氏稻种在种子萌发期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正常培养为对照,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和根、芽长等10项生长指标,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和分级评价值进行耐热综合评估,同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 本研究对P0340、CII141和R289等20份丁氏稻种在种子萌发期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正常培养为对照,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和根、芽长等10项生长指标,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和分级评价值进行耐热综合评估,同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并结合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析,探讨不同稻种萌发期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差异,以筛选耐热性强的稻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水稻的发芽势等生长指标在品种间和处理间差异较大;耐热综合评估方面,P0340排位较高,耐热性强;Y595排位较低,耐热性弱;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确立了发芽率和幼苗干重可作为耐热性鉴定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将参试稻种耐热性划分为极强、强、中等、弱和极弱5类,其中耐热性极强品种为P0340,耐热性强品种为CII141、R289和Y1544,耐热性中等品种包括R107和Δ133等10个,耐热性弱品种包括PII140和PII21等5个,耐热性极弱品种为Y595;生理指标方面,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P0340的H_(2)O_(2)和MDA的含量增幅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CAT和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表明P0340萌发期耐热性强,活性氧含量累积少,抗氧化能力强。综上,筛选得到的高耐热稻种P0340,其可为培育耐热新品种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氏稻种 耐热性 萌发期 综合评价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性别决定与性别鉴定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廖菘凯 王家晋 +1 位作者 毛新杰 陈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02,共10页
昆虫的性二型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性别的差异和性别鉴定方法,不仅能加强对物种进化关系的理解,还能为遗传调控控制害虫种群和资源昆虫的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本研究综述了鳞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以及在卵、幼... 昆虫的性二型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性别的差异和性别鉴定方法,不仅能加强对物种进化关系的理解,还能为遗传调控控制害虫种群和资源昆虫的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本研究综述了鳞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以及在卵、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阶段的性别鉴定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鳞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机制通过级联效应进行调控;鳞翅目昆虫性别鉴定通常针对蛹和成虫,鉴定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和技术发展,光谱分析、分子标记等技术的应用为性别鉴定开辟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和优化鳞翅目昆虫的性别鉴定技术,为鳞翅目昆虫性别鉴定、进化与系统发育、性别关键基因的筛选、特异显性致死基因的不育和种群密度调控技术等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性别决定 性别鉴定 性二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维权 张恒 徐汉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分别对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 L.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不同萃取相;测定了乙醇提取物及不同萃取相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 4龄幼虫和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乙... 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分别对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 L.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不同萃取相;测定了乙醇提取物及不同萃取相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 4龄幼虫和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相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杀虫活性明显,而石油醚相和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活性较好。对乙酸乙酯相进一步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鉴定其分别为已知化合物:间-羟基苯甲酸(1)、棕榈酸1-甘油酯(2)、丁香酸(3)、没食子酸(4)、β-谷甾醇(5)、豆甾醇(6)、东莨菪内酯(7)、山奈酚(8)、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9)、3-O-β-D-葡萄糖-(6-O-对羟基反式香豆酰基)-山奈素苷(10)和β-谷甾醇-3-O-葡萄糖苷(11)。其中化合物2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24 h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28.66和13.5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葵科 白背黄花稔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肉榕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乾蔚 陈学理 +3 位作者 赵一燕 古玉华 徐汉虹 李晶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5-1059,共5页
本文以白肉榕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药剂浸泡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了白肉榕乙醇粗提物对蚕豆蚜、致倦库蚊和福寿螺的毒杀活性以及对蜡样芽胞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白肉... 本文以白肉榕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药剂浸泡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测定了白肉榕乙醇粗提物对蚕豆蚜、致倦库蚊和福寿螺的毒杀活性以及对蜡样芽胞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白肉榕乙醇粗提物对蚕豆蚜、致倦库蚊和福寿螺有生物活性,而对上述5种供试菌没有抑菌活性。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白肉榕乙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分离,并对得到的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相3种不同极性部位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白肉榕叶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进一步分离得到1个活性成分,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鉴定为桦木醇(betulin)。该化合物对致倦库蚊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24 h的LC50值为16.4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榕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生态毒理及其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冯彦媚 范兴辉 +3 位作者 占卉 滕诗雨 阳芳 陈少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58,共7页
近年来,随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其产生的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治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污染是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修复技术以其高效、廉价、安全等优点,已成为消除农药... 近年来,随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其产生的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治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污染是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修复技术以其高效、廉价、安全等优点,已成为消除农药残留污染的有效措施。综述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的生态毒理及其微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介绍该类农药代谢产物及基本降解途径,分析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残留污染微生物降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方向,为解决该类农药残留污染危害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 生态毒理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轻斑驳病毒CPMMV感染菜豆对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春晓 YUAN Ling +1 位作者 ZHOU Xu-Guo 刘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9-1026,共8页
豇豆轻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 virus,CPMMV)的流行与其媒介昆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密切相关,但CPMMV感染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行为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究了1)CPMMV感染菜豆Phaseolus vulgaris不同时间... 豇豆轻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 virus,CPMMV)的流行与其媒介昆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密切相关,但CPMMV感染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行为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究了1)CPMMV感染菜豆Phaseolus vulgaris不同时间对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和产卵偏好性的影响;2)CPMMV感染菜豆对B型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较于健康菜豆,摩擦接种CPMMV后1周,B型烟粉虱却偏好在CPMMV感染的植株上停留和产卵;而摩擦接种后4周,B型烟粉虱却偏好在健康的植株上停留和产卵;2)无论是在摩擦接种后1周和4周的CPMMV感染植株上,B型烟粉虱在健康和CPMMV感染植株上的产卵量和存活率差异不明显。可见,CPMMV感染菜豆对于B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偏好性具有时间效应,而CPMMV感染菜豆对于B型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轻斑驳病毒 B型烟粉虱 取食行为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喷施茉莉酸甲酯对香稻品种象牙香占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丕鹏 何珍珍 +9 位作者 张震 罗昊文 张莹莹 邓思呈 莫钊文 潘圣刚 田华 段美洋 祁剑英 唐湘如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1,77,共6页
茉莉酸甲酯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境胁迫能力,但在对香稻香气物质2-乙酰基-1-吡咯啉(2-AP)的影响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香稻品种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茉莉酸甲酯3种喷施浓度(0.25、0.50和1.00 mmol/L),研究苗期喷施对香稻幼苗2-AP合成与累... 茉莉酸甲酯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境胁迫能力,但在对香稻香气物质2-乙酰基-1-吡咯啉(2-AP)的影响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香稻品种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茉莉酸甲酯3种喷施浓度(0.25、0.50和1.00 mmol/L),研究苗期喷施对香稻幼苗2-AP合成与累积、香气前体物质含量、香气相关酶活性、香气相关基因表达量调控、抗性酶活性变化和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喷施适当的茉莉酸甲酯浓度(0.50~1.00 mmol/L),香稻幼苗2-AP含量增加,香气合成前体物质1-吡咯啉、丙酮醛和1-吡咯啉-5-羧酸(P5C)含量提高,二胺氧化酶2基因(DAO4)、鸟氨酸转氨酶基因(OAT)和脯氨酸脱氢酶基因(ProDH)表达量提升。茉莉酸甲酯处理还提高了香稻秧苗素质,增加了抗性酶活性,提高了抗氧化能力。适度的茉莉酸甲酯能提高香稻2-AP含量和秧苗素质,归因于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2-乙酰基-1-吡咯啉 茉莉酸甲酯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吸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活志 刘洋 +2 位作者 陈阿 陈康 王秀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4-2365,共12页
【目的】探究供磷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生长、磷吸收以及菌根诱导的磷转运蛋白和蔗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AMF与磷效率的关系,为接种AMF提高大豆磷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究供磷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生长、磷吸收以及菌根诱导的磷转运蛋白和蔗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AMF与磷效率的关系,为接种AMF提高大豆磷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磷高效大豆巴西十号(BX10)和磷低效大豆本地2号(BD2)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低磷和高磷两个磷水平,外源接种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Rhizophagus custos(Rc)两种AMF处理,以不接种AMF为对照(NM)。处理6周后,取地上部和根部样品,测定大豆植株干重和吸磷量、根冠比、菌根侵染率、根系性状,以及菌根诱导的磷转运蛋白和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低磷相比,高磷显著增加了大豆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及吸磷量,降低了两个基因型大豆的菌根生长反应(MGR)和菌根磷反应(MPR)。低磷条件下,Ri、Rc处理显著增加了两个基因型大豆的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及吸磷量,增加了磷高效基因型BX10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相应地,两个基因型大豆负责菌根途径磷吸收的磷转运蛋白基因GmPT9的表达显著上调,磷低效基因型BD2中菌根诱导表达的GmPT8的表达量也显著上调,而主要负责根系途径磷吸收的GmPT4的表达量在接种与不接种AMF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高、低磷条件下,不接种AMF的BX10大豆根部干重和根冠比都显著高于BD2;在高磷条件下,BX10大豆根平均直径显著高于BD2。在低磷接种AMF条件下,BX10大豆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都显著高于BD2;在高磷接种AMF条件下,BX10大豆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也显著高于BD2。接种Ri处理磷高效基因型大豆BX10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BD2,而低磷接种Ri处理的BD2根系中GmPT8和GmPT9及GmSWEET6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BX10。【结论】高磷显著促进了两个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生长和吸磷量,但低磷条件下的菌根生长反应和磷反应更高。高磷条件下,接种AMF进一步增加了BX10的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及吸磷量,但对BD2没有作用。在低磷条件下接种AMF,大豆根系可以同时促进根系和菌根途径吸收磷,增加两个基因型大豆的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及吸磷量。与BD2相比,接种AMF对BX10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菌根诱导表达的磷和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高低,不能直接反映菌根共生系统中磷和糖的分配量的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大豆基因型 菌根生长反应 菌根磷反应 GmPT9 GmP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色选工艺过程对香稻米2-AP含量和糊化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杜晓旭 张莹莹 +7 位作者 何珍珍 刘剑涛 莫钊文 潘圣刚 田华 段美洋 祁剑英 唐湘如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5,63,共4页
抛光色选工序是生产食用大米的重要步骤,会影响稻米品质和香气2-乙酰基-1-吡咯啉(2-AP)含量。以香稻品种19香和软华优金丝为材料,研究了工业生产中抛光色选工艺过程对香米2-AP含量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米抛光阶段增加抛光色... 抛光色选工序是生产食用大米的重要步骤,会影响稻米品质和香气2-乙酰基-1-吡咯啉(2-AP)含量。以香稻品种19香和软华优金丝为材料,研究了工业生产中抛光色选工艺过程对香米2-AP含量和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米抛光阶段增加抛光色选程序会导致19香和软华优金丝2-AP含量分别损失51.66%和38.10%,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7.31%和1.49%,水分含量、淀粉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都有上升,而回冷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抛光 品质 2-乙酰基-1-吡咯啉 淀粉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对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形成及耐铝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郭雪琼 林雁 +4 位作者 蔡泽菲 陈倩倩 田江 陆星 梁翠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目的】根尖边缘细胞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适应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形成的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及其铝毒耐受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圭亚那柱花草‘热研... 【目的】根尖边缘细胞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适应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形成的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及其铝毒耐受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圭亚那柱花草‘热研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添加糖源的方法,分析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态特征,研究蔗糖对柱花草幼苗耐铝能力的影响。【结果】蔗糖和葡萄糖均能明显促进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添加蔗糖处理的根尖类边缘细胞鲜质量、长度和宽度与无糖处理相比分别增加50%、14%和62%,细胞层数增加3~4层。保留根尖类边缘细胞的柱花草具有较强的耐铝能力;与无糖处理相比,蔗糖处理后形成的根尖类边缘细胞具有更强的吸铝能力,根尖铝累积明显减少,根系相对生长速率增加45%。【结论】蔗糖可以促进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增强铝处理下根尖类边缘细胞对柱花草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发育及其适应铝毒胁迫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根尖类边缘细胞 蔗糖 铝毒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桉树叶片挥发性成分的不同涂层萃取和GC-MS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嵘浩 陈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34,共15页
本研究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毛叶桉(E.torelliana)、窿缘桉(E.exserta)和柠檬桉(E.citriodora)为对象,探究4种桉树叶片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与差异,为桉嗜木天牛(Phoracantha semipunctata)的寄主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聚二甲... 本研究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毛叶桉(E.torelliana)、窿缘桉(E.exserta)和柠檬桉(E.citriodora)为对象,探究4种桉树叶片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与差异,为桉嗜木天牛(Phoracantha semipunctata)的寄主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涂层(PDMS/DVB)、二乙烯苯/Carboxen/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DVB/CAR/PDMS)的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4种桉树叶片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2种萃取探头顶空提取4种桉树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尾叶桉叶片挥发物鉴定出5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相对含量36.27%);毛叶桉叶片挥发物的PDMS/DVB萃取,鉴定出4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左旋-α-蒎烯(相对含量27.73%);窿缘桉叶片挥发物鉴定出5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相对含量33.44%);柠檬桉叶片挥发物鉴定出3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2,6-二甲基-2,6-辛二烯(相对含量36.24%)。而DVB/CAR/PDMS提取的尾叶桉、毛叶桉、窿缘桉和柠檬桉叶片挥发物分别鉴定出70、58、50和50种化合物,主要挥发性物质分别为1,8-桉叶素(相对含量30.28%)、左旋-α-蒎烯(相对含量29.18%)、(+)-α-蒎烯(相对含量30.69%)和香茅醛(相对含量34.27%)。PDMS/DVB和DVB/CAR/PDMS 2种萃取头检测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由烃类和醇类等9类化合物组成。PDMS/DVB和DVB/CAR/PDMS萃取方法在4种桉树叶片挥发性物质组成和主要成分上存在明显差异,DVB/CAR/PDMS萃取方法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PDMS/DVB,研究结果对其他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检测,以及桉嗜木天牛寄主选择机制的探索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毛叶桉 窿缘桉 柠檬桉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萎蔫病毒感染对薇甘菊光合特性和4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瑞龙 潘婉文 +4 位作者 杨娇瑜 张晖 夏晴晴 苏贻娟 曾任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67-1674,共8页
为明确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了MMWV侵染对薇甘菊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 为明确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了MMWV侵染对薇甘菊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及叶绿素总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MWV感染薇甘菊16d内叶片的SOD活性均比对照组高,其中第16天达最大值,但接种后第24和32天SOD活性分别比对照低了13.28%和25.37%;POD活性在接种后16—32d均显著高于对照。PPO和PAL变化趋势相似,在接种后第8天这两个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高了77.75%和23.58%,而在第32天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4.27%和20.53%。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感病薇甘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b值逐步降低;同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比健康对照减少了32.34%和12.52%,而对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无显著影响。表明MMWV侵染可减低薇甘菊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薇甘菊萎蔫病毒 超氧化物岐化酶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属植物的农药活性及其有效成分 被引量:24
19
作者 周利娟 桑晓清 +1 位作者 孙永艳 杨文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9-705,723,共8页
综述了蒿属植物的杀虫、杀螨、杀菌、除草、杀线虫和杀软体动物活性及相应的有效成分。该属中具有杀虫杀螨活性的主要有黄花蒿、野艾蒿、苦艾、蒌蒿、毛莲蒿、西南牡蒿、大籽蒿、猪毛蒿、茵陈蒿、蒙古蒿、巴儿古津蒿、南亚蒿、犹地蒿和A... 综述了蒿属植物的杀虫、杀螨、杀菌、除草、杀线虫和杀软体动物活性及相应的有效成分。该属中具有杀虫杀螨活性的主要有黄花蒿、野艾蒿、苦艾、蒌蒿、毛莲蒿、西南牡蒿、大籽蒿、猪毛蒿、茵陈蒿、蒙古蒿、巴儿古津蒿、南亚蒿、犹地蒿和Artemisia monosperma等,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桉树脑、龙脑、樟脑、石竹烯、异石竹烯和β-法呢烯等。该属中具有杀菌活性的主要有黄花蒿、银叶艾蒿、湿地蒿、苦艾、阿拉伯艾蒿、牛蒿、犹地蒿、巴儿古津蒿、蒌蒿、宽叶山蒿和Artemisia molinieri,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樟脑、桉树脑、龙脑、类黄酮、烯烃、萜烃、烷烃和有机酸等。该属中具有除草活性的主要有魁蒿、油蒿、灰孢蒿、黄花蒿、三齿蒿、猪毛蒿和牛蒿,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桉树脑、樟脑、蒿乙醚、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苦艾具有杀线虫活性。具有杀软体动物活性的主要有苦艾和狭叶青蒿。其中的黄花蒿、苦艾、猪毛蒿、巴儿古津蒿和犹地蒿等活性多样,在植物性农药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 农药活性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佩光 奚如春 +3 位作者 李俊成 欧阳昆唏 钟燕梅 陈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的】为油茶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来源于江西省的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结果和结论】11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47个位点,其... 【目的】为油茶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来源于江西省的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结果和结论】11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32个,多态性位点占比为95.6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距离介于0.2556~0.7384,平均遗传距离为0.5999,表明这些油茶无性系的地理来源相近.在遗传距离为0.5280处,可以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分为5组.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构建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每一对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均可以用于25个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优良无性系 SRAP 遗传分析 分子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