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农书整理与农业科技史研究新动向——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综述
1
作者 杨柳 王思昊 赵飞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承办,是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举办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农业科技史学术盛会,是对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史研究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 农耕文明 研究新动向 古农书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学术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宁献王朱权《神隐书》版本与内容述评——兼述华南农业大学藏明初钞本价值
2
作者 杨柳 《古今农业》 2022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明宁献王朱权《臞仙神隐书》有“瑞昌五府”和《格致丛书》两个通行本,两者之间不完全相同,均经后人删改,与原本有较大差异。华南农业大学藏有一套明初手抄《神隐》残卷,该本年代早于通行本,学界尚未关注,疑存世孤本。抄本的版式、卷帙... 明宁献王朱权《臞仙神隐书》有“瑞昌五府”和《格致丛书》两个通行本,两者之间不完全相同,均经后人删改,与原本有较大差异。华南农业大学藏有一套明初手抄《神隐》残卷,该本年代早于通行本,学界尚未关注,疑存世孤本。抄本的版式、卷帙结构、内容等与通行本差异较大,仅“四、五月”月令比通行本多七个小题,154个词条,4081个字。这些缺失部分有助于揭示朱权《神隐书》原书概貌,对深入研究朱权及《神隐书》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权 《臞仙神隐书》 华南农业大学藏抄本 版式与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中神品--新兴香荔的发展历史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3
作者 赵飞 张志斌 余宏达 《农业考古》 2020年第6期215-220,共6页
地处粤西的新兴县自古就是著名的优质荔枝产地,新兴香荔则是久负盛名的粤荔名种,曾为皇家贡品数百年。本文在对历史文献与当代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考察了新兴香荔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并探讨了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关键词 新兴香荔 荔枝文化 贡品 农业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文明视野下的作物起源、驯化与传播--“2022年中国-拉丁美洲农业历史国际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杨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中国与拉丁美洲都是世界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加强中国与拉美农业文明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地农作物起源、文化及农业政策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和互学互鉴,且对现代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2022年7月5—6日,由... 中国与拉丁美洲都是世界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加强中国与拉美农业文明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地农作物起源、文化及农业政策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和互学互鉴,且对现代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2022年7月5—6日,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下文简称“华农农史所”)共同承办的“中国-拉丁美洲农业历史国际研讨会”,在线上以中文、英语、西班牙语3种语言进行。来自中国、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经济 农耕文明 农业政策研究 作物起源 深度合作 华南农业大学 拉丁美洲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历代农产研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岭南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雅斯 杨露 《古今农业》 2018年第1期115-118,22,共5页
2017年11月24-26日,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课题组承办的"岭南农业文化遗产学术... 2017年11月24-26日,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课题组承办的"岭南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博物馆等20余家单位的60余位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会议分为开幕式、大会报告和分会报告三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农业大学 文化遗产保护 学术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岭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拉农业的起源、传播与互动——“中国-拉丁美洲农业历史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6
作者 冯学林 叶纳贤 洪晓璇 《古今农业》 2022年第4期125-128,96,共5页
北京时间2022年7月5-6日,中国-拉丁美洲农业历史国际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和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 北京时间2022年7月5-6日,中国-拉丁美洲农业历史国际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和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共同承办。本次会议全程使用ZOOM视频会议直播,学术报告分别以中文、英语、西班牙语三种语言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会议 华南农业大学 会议综述 拉丁美洲 国际研讨会 研究生 传播与互动 哥伦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沙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探析——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激发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新活力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志国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8-267,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新活力。本文以广东番禺的南沙沙田农业文化遗产为例,对如何激发传统文化遗产新活力作具体实例研究。地处珠江口岸的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沙田区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新活力。本文以广东番禺的南沙沙田农业文化遗产为例,对如何激发传统文化遗产新活力作具体实例研究。地处珠江口岸的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沙田区的典范。在长期的沙田围垦历史中,南沙人创造出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沙田农业文化遗产,但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力度不断加大,传统沙田农耕文化正面临着消失危机,亟需加强传承与保护。而南沙沙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首要的核心任务又在于活化利用,要坚持“利用中保护,保护中利用”的基本原则,可以采取加强宣传与教育、推动沙田农业申遗、强化政府主导与规划引领以及推动沙田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南沙 沙田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遗产保护的有益探索——东莞农业局《耕读》杂志述评
8
作者 赵飞 姜苗苗 《古今农业》 2018年第2期114-120,113,共8页
东莞市农业局以"记住乡愁"为己任,高质量编印内部刊物《耕读》杂志,走出了一条发达地区农业遗产保护的新路子,其经验值得肯定与借鉴。本文对前12期《耕读》刊出的部分文章分专题做了介绍,总结了东莞灿烂的传统农业文化。
关键词 东莞 《耕读》 农业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文明成就中华 农遗光辉照亮现代
9
作者 王福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共9页
中华文明五大特征的底色是伟大的农耕文明。持续高位发展的农业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物质之源,农业领域的创新是中华民族创新性的集中体现,“大一统”是多元统一农业的内在要求,农业交流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集中展示,平和的中国农业是中华... 中华文明五大特征的底色是伟大的农耕文明。持续高位发展的农业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物质之源,农业领域的创新是中华民族创新性的集中体现,“大一统”是多元统一农业的内在要求,农业交流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集中展示,平和的中国农业是中华文明和平性的不竭源泉,农耕文明成就了举世闻名的中华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根与魂,中国古代规模巨大的农业人口、均富理想及实践、两个文明相协调的农耕文明、有机整体的农业与农耕之“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农业遗产是中国历史遗产的核和“芯”,内涵相当丰富,且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自我更新能力。近代以来,它与外来的西方农学碰撞、调适和结合,创造性转化为中国现代“农学”的一部分,框定了西方农学本土化的大方向。这一历史,客观上要求我们走中国式农学现代化的道路。农业遗产的光辉照亮了现代中国,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明 农业遗产 中华文明五大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东莞茶叶种植及茶文化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争春 《农业考古》 2018年第2期35-39,共5页
东莞为岭南古邑,东部山体庞大,集中成片,气候适宜茶种植,处于中国四大产茶区的华南茶区范围,适宜乔木、小乔木、灌木茶树品种种植。本文通过查阅地方文献、口述历史、田野考古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历史时期东莞茶叶种植和茶文化史料进行梳... 东莞为岭南古邑,东部山体庞大,集中成片,气候适宜茶种植,处于中国四大产茶区的华南茶区范围,适宜乔木、小乔木、灌木茶树品种种植。本文通过查阅地方文献、口述历史、田野考古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历史时期东莞茶叶种植和茶文化史料进行梳理和考证,为东莞茶产业及茶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东莞 茶叶种植 茶文化 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院士著述目录订补
11
作者 倪根金 《古今农业》 2018年第4期109-114,共6页
(续上期)128、《稻种类型的分布与稻作区域的划分》,丁颖著,高等教育部全国作物栽培学讲习班印,油印本,1955年12月,28页。案:新增。1957年,129、《多种绿肥、豆类和花生,解决肥料缺乏困难》,丁颖著,《农村科学》2月号(总第11期),1957年2... (续上期)128、《稻种类型的分布与稻作区域的划分》,丁颖著,高等教育部全国作物栽培学讲习班印,油印本,1955年12月,28页。案:新增。1957年,129、《多种绿肥、豆类和花生,解决肥料缺乏困难》,丁颖著,《农村科学》2月号(总第11期),1957年2月10日,第2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区 目录 院士 中国 作物栽培学 稻种类型 讲习班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院士著述目录订补
12
作者 倪根金 《古今农业》 2018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丁颖先生(1888—1964年)是20世纪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农业科研、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管理,并笔耕不缀,撰写了十分丰富的农学研究、农业教育、政论等方面的著述,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科学家 目录 院士 稻作 农业科研 科技管理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氏春秋》之动物学知识管窥
13
作者 王思昊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23-32,共10页
《吕氏春秋》欲“备天地古今万物之事”,涵盖了大量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动物学等在内的诸多生物学知识,且蕴含着“万物一体”“尊重生命”等朴素的生态观。故《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先秦以来关于动物学的知识,对于我... 《吕氏春秋》欲“备天地古今万物之事”,涵盖了大量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动物学等在内的诸多生物学知识,且蕴含着“万物一体”“尊重生命”等朴素的生态观。故《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先秦以来关于动物学的知识,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动物学史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对《吕氏春秋》之动物学知识做一系统地整理、分析与归纳,并试图以此管窥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中国动物学知识的积累水平与时人保护动物资源的生态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以来 《吕氏春秋》 生态观 动物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采集到栽培:海南茶叶发展史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萍 倪根金 魏露苓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2-230,共9页
海南是我国热带茶区之一,茶史独特。学界对海南茶叶的来源与人工种植时间存有争议。本文系统梳理了历史时期海南茶的分布、种植以及对茶的认识与开发利用等史料,认为海南的茶叶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南仍... 海南是我国热带茶区之一,茶史独特。学界对海南茶叶的来源与人工种植时间存有争议。本文系统梳理了历史时期海南茶的分布、种植以及对茶的认识与开发利用等史料,认为海南的茶叶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南仍保留着采集野生茶叶来制茶的古老加工模式,至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人工种植茶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茶叶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古藏文《驯马经》中的驯马技术研究
15
作者 谢萍 魏露苓 倪根金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1-205,共5页
敦煌文书中古藏文《驯马经》是古代世界珍稀的畜牧兽医文献之一,记载古代吐蕃人的独到驯马手段和丰富经验。他们视马体质强弱循序渐进地训练,根据马身体的反应来调整运动量;驯前有准备活动,驯后有整理运动;还采取措施增大马的胆量,注意... 敦煌文书中古藏文《驯马经》是古代世界珍稀的畜牧兽医文献之一,记载古代吐蕃人的独到驯马手段和丰富经验。他们视马体质强弱循序渐进地训练,根据马身体的反应来调整运动量;驯前有准备活动,驯后有整理运动;还采取措施增大马的胆量,注意马的饮食、调整膘情等。这些措施十分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原理,显示了古代吐蕃人在畜牧业上的聪明才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马经》 吐蕃 运动医学 运动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的使命——竺可桢、梁家勉交往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根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66,共15页
1956年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使两位从未有过交往的地理学家和图书馆专家在北京相会,从此,共同的目标,使竺可桢和梁家勉越走越近。1961年假参观华南农学院千粒穗成果,竺可桢特意走访图书馆,参观农业历史文献... 1956年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使两位从未有过交往的地理学家和图书馆专家在北京相会,从此,共同的目标,使竺可桢和梁家勉越走越近。1961年假参观华南农学院千粒穗成果,竺可桢特意走访图书馆,参观农业历史文献特藏室,与梁家勉交谈,并开启了两人围绕徐光启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和徐光启研究的飞鸿传书。1964年竺可桢重访特藏室更加深了两人的友谊与信任。在"文革"动乱中,为防止特藏室中3万册古籍遭受焚毁和散失,1970年梁家勉飞书竺可桢,提出将古籍移交科学史研究室以利保护。1972年梁家勉再次飞书竺可桢,建议集中现存科技史老人和科技史古籍于一地开展研究工作,并草拟《对中国科学技术历史遗产工作方面的一点意见》。梁氏两次上书,竺可桢都积极回应,真诚支持。可以说推动中国科技史事业发展的共同使命是贯穿两位先贤交往的一条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可桢 梁家勉 交往 科学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学重要开拓者邓植仪教授著述补订
17
作者 倪根金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127-136,共10页
邓植仪是中国土壤科学的重要开拓者、著名农业教育家,长期执掌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一生勤于著述,遗留了众多著述散落人间。论文通过广泛查阅,搜集出百篇前人未提及的邓植仪生前著述,使发现的邓氏著述达160余篇,并对前人整理中的一些失... 邓植仪是中国土壤科学的重要开拓者、著名农业教育家,长期执掌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一生勤于著述,遗留了众多著述散落人间。论文通过广泛查阅,搜集出百篇前人未提及的邓植仪生前著述,使发现的邓氏著述达160余篇,并对前人整理中的一些失误进行订正。著述书目不仅展现了邓植仪土壤学研究历程和成果,而且也反映出他的农业教育思想及管理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植仪 《土壤学》 科教研究 著述书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会蒲葵栽培史考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飞 林舒婷 《农业考古》 2018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葵乡",广东新会的蒲葵栽培历史悠久。明代至今,新会葵扇广销于天下,清代繁盛时期"约计每年所产不下十万万柄"。清初李定国攻打会城、日军侵占新会,使蒲葵栽培遭受极大创伤,葵扇抽厘、盗匪猖獗、...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葵乡",广东新会的蒲葵栽培历史悠久。明代至今,新会葵扇广销于天下,清代繁盛时期"约计每年所产不下十万万柄"。清初李定国攻打会城、日军侵占新会,使蒲葵栽培遭受极大创伤,葵扇抽厘、盗匪猖獗、会馆盘剥亦曾严重制约其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及日军侵华致使葵扇销路受阻,也曾导致新会蒲葵栽培的萎缩。共和国时期,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葵业生产,但错误的农业政策也一度使蒲葵栽培呈现曲折发展之势。当代随着葵扇替代品的大量涌现,致使蒲葵栽培日渐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会 蒲葵 葵扇 农业遗产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史学家彭世奖教授及其学术成就
19
作者 倪根金 魏露苓 《农业考古》 2016年第6期228-237,共10页
彭世奖教授是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退休教授,是中国农史界受人尊重的前辈之一。他受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开拓者梁家勉先生影响从事农史研究已经有半个世纪,成果深得业内认可。
关键词 学术成就 史学 华南农业大学 农业历史 研究所 中国 开拓者 农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肇基教授的治学经历及学术成就
20
作者 倪根金 魏露苓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246-260,共15页
周肇基教授是我国著名农业历史学家、农学科普专家和花卉专家。历任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所)第二任主任、名誉主任,科技史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当代农业史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 周肇基教授是我国著名农业历史学家、农学科普专家和花卉专家。历任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所)第二任主任、名誉主任,科技史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当代农业史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二、三届会长。九三学社华南农业大学支社改革开放后首任主任委员。他学术成果丰硕,桃李满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肇基 农业史 华南农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