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治理视角下移民休闲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1
作者 杨蓉 顾海鑫 袁振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近20年来,移民休闲在城市研究领域经历了从“内部结构”向“外部机会或限制”的转向。随着移民在当地城市中的社会参与愈发深入与多元,移民的休闲活动以及过程中与制度框架、建成环境和本地群体之间的互动正在成为地理学者探讨移民社会... 近20年来,移民休闲在城市研究领域经历了从“内部结构”向“外部机会或限制”的转向。随着移民在当地城市中的社会参与愈发深入与多元,移民的休闲活动以及过程中与制度框架、建成环境和本地群体之间的互动正在成为地理学者探讨移民社会融合的重要视角。为厘清移民休闲的地理学研究进展,通过对1999-2023年该主题下的已有成果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结合内容梳理的方法,探寻当前国内外城市移民休闲研究的演进脉络、发展特征和内容谱系,形成了对现有研究的结构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从地方公共政策与多样性的治理话语、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基础设施、社会资本与主体性协商、社会参与与跨文化互动4个主题出发,对现有城市治理趋势下的移民休闲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呼应当前国内移民研究体系,并为当前中国城市的人口和空间治理提供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休闲 公共空间 社会基础设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体验城市”:后现代旅游视角下的城市漫步与地方感知
2
作者 马凌 林歆雨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2-53,共12页
文章以广州为案例地,对当下兴起的城市漫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1)城市漫步具有后现代旅游和后结构主义/后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流动特点,其旅游线路突破了以单个或多个景点为核心的结构性框架;城市漫步者也体现出与传统游客不同的特征,他们... 文章以广州为案例地,对当下兴起的城市漫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1)城市漫步具有后现代旅游和后结构主义/后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流动特点,其旅游线路突破了以单个或多个景点为核心的结构性框架;城市漫步者也体现出与传统游客不同的特征,他们倾向于选择更具探索性与反思性的旅游模式,这凸显了游客的主体性和能动性。2)城市漫步者通过慢节奏的步行和对偶然性景观与日常空间的凝视,重新发现和建构地方意义。借助社交平台开展主动搜集与形象建构,漫步者在与他者互动中展现出拟个性化的观看逻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自我与地方的双重塑造。3)城市漫步重新建构了漫步者对城市空间的体验,由传统的对旅游景点的点状感知转变为对整个城市作为连续动态空间的线状和叙事感知。研究扩充了后现代社会语境下对城市漫步及其游客体验的理解,在实践上为打造更丰富多元的城市旅游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漫步 漫步者 游客凝视 地方感知 后现代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空间反向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机制解释
3
作者 罗加威 马凌 +1 位作者 陈家豪 王海峰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32,共14页
时代变迁引发青年求变,随着中国内外部环境的转变,一些高校毕业生出现空间上的反向流动趋势。文章以广州市高校毕业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等定量定性混合方法,基于空间流动与社会流动理论,从结构属性与能动意愿视... 时代变迁引发青年求变,随着中国内外部环境的转变,一些高校毕业生出现空间上的反向流动趋势。文章以广州市高校毕业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等定量定性混合方法,基于空间流动与社会流动理论,从结构属性与能动意愿视角建立了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反向流动的解释框架,结果发现:1)地理空间资源的不均衡、现代社会的流动方式多样化和高校毕业生(“Z世代”)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共同推动青年反向流动的择地意愿;2)高校毕业生反向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其教育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的实现,以及对城市生活成本与综合环境的考虑等;3)高校毕业生空间上的反向流动,即向更低等级城市流动,并不一定代表其社会阶层的降低;一部分人适应反向流动后的生活,在经济和文化上渐渐融入当地,并建构新的社会网络,享受到在原大城市不同的生活品质。研究通过分析高校青年人才空间流动的新特点和现象,为优化城市引才体系提供实证依据,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和人才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反向流动 社会流动 高校毕业生 社会转型 “Z世代”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商品的意象嵌入与在地化实践:以玛咖为例
4
作者 尹铎 朱竑 林煦丹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7,共11页
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人与物的高度流动使得许多旅游商品得以从原产地逐渐向其他旅游地扩散。文章通过观察法、半结构化访谈以及文本分析,以旅游商品玛咖为例,搭建旅游商品的在地化理论框架,追溯并分析其作为原产自秘鲁的食物... 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人与物的高度流动使得许多旅游商品得以从原产地逐渐向其他旅游地扩散。文章通过观察法、半结构化访谈以及文本分析,以旅游商品玛咖为例,搭建旅游商品的在地化理论框架,追溯并分析其作为原产自秘鲁的食物如何进入丽江古城进行销售,以及旅游者对其的消费想象与实践。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媒介与文化资本等主体对云南和丽江的旅游地意象建构是从宏观尺度意象向微观尺度意象传递与嵌套的过程,最终呈现为“原生态”与“神秘浪漫”的意象特征;2)玛咖通过意象投射、意象感知、主体实践等环节,在物质、表征及关系维度上契合了云南和丽江的复合地方意象,实现了从外来商品向在地化旅游商品的身份转换。该研究旨在探求外来旅游商品的在地化发展策略,为旅游商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商品 旅游地意象 地方 在地化 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文化旅游地的非遗展演与实践——以陕西黄帝陵祭典为例
5
作者 魏红妮 朱竑 陈晶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53,共1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展演类旅游地作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场域,承载着文化生产与地方建构的双重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变异与去地方化的现实挑战。文章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出发,以陕西黄帝陵国家级非遗祭典仪式为研究对象,探讨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展演类旅游地作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场域,承载着文化生产与地方建构的双重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变异与去地方化的现实挑战。文章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出发,以陕西黄帝陵国家级非遗祭典仪式为研究对象,探讨非遗展演在文化旅游中的实践特征,重点剖析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多元主体互动过程中的文化再生产与空间意义重构。文章综合运用R语言文本分析与半结构化访谈,揭示了政府、当地民众、游客等多元行动者与技术媒介在非遗展演中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非遗展演实质是一个由多元行动者共同构建的复杂网络,该网络将非遗与物质、技术以及社会关系紧密交织,不同行动者基于自身利益诉求,采用差异化的符号操演策略参与文化生产。政府通过景观政治途径构建民族国家叙事,游客通过身体实践实现仪式消费过程,当地民众则借助文化符号再造维系地方神圣性。非遗展演实践反映了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协商过程,这一过程重塑了空间意义,揭示了非遗展演中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动态耦合张力,这正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这一理论框架不仅为理解后现代语境中文化遗产的流动性本质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相关空间治理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文化旅游地 非遗展演 空间冲突与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治理研究进展及主要议题分析
6
作者 王潮汐 陈晓亮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3期267-274,280,共9页
旅游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治理效能的提升对于现代治理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治理是旅游研究与政治学交叉形成的产物,主要探讨多元政治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相互作用方式。运用CiteSpace工具对2001-2024年国内... 旅游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治理效能的提升对于现代治理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治理是旅游研究与政治学交叉形成的产物,主要探讨多元政治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相互作用方式。运用CiteSpace工具对2001-2024年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进行分析,总结旅游治理研究主要议题和研究重点。结果表明:①旅游中的治理研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重视,研究热度不断增强;②对于旅游治理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可概括为三大模式(多元利益者协同旅游治理、旅游开发治理、旅游环境可持续治理)和三大主题(国家公园旅游治理、乡村旅游治理、全球化与跨境旅游治理);③在旅游治理模式的更迭中,复合的旅游治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旅游治理 治理模式 多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活动的实践育人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俊 周碧蕾 +9 位作者 马波 王方娇 孙九霞 马凌 朱竑 吴巧凌 汤宁潘 李咪咪 温士贤 廖健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共13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中外,旅游活动自诞生之初就具有重要的实践育人价值。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追求审美、精神愉悦和自我发展的旅游活动,逐渐被娱乐化、规模化、功利化的旅游产业所取代,旅游活动的实践育人价值日渐式微,成为旅游产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中外,旅游活动自诞生之初就具有重要的实践育人价值。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追求审美、精神愉悦和自我发展的旅游活动,逐渐被娱乐化、规模化、功利化的旅游产业所取代,旅游活动的实践育人价值日渐式微,成为旅游产业幕布下“被隐藏的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 精神愉悦 日渐式微 大众旅游时代 功利化 旅游 娱乐化 规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晓如 朱竑 黄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共4页
旅游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①。由于旅游活动产生了可观的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过去几十年,旅游业在传统的认知中被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无烟工业”。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一... 旅游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①。由于旅游活动产生了可观的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过去几十年,旅游业在传统的认知中被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无烟工业”。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一方面,旅游业态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和多样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以经济为主的发展导向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②,并带来大量一次性产品与不可回收垃圾,导致不可再生环境的破坏与退化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产品 旅游业态 可回收垃圾 发展导向 挑战与出路 经济的发展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无烟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见大海:海洋疗愈性景观视角下的海洋旅游发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欧阳漪 袁振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共3页
随着人类对蓝色空间(即海洋、海岛、海岸线、沿海水生环境等)的探索不断加深,学术界和业界越来越关注海洋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和潜力。然而,目前关于旅游与健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森林、公园、花园等绿色空间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 随着人类对蓝色空间(即海洋、海岛、海岸线、沿海水生环境等)的探索不断加深,学术界和业界越来越关注海洋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和潜力。然而,目前关于旅游与健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森林、公园、花园等绿色空间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蓝色空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环境 绿色空间 人类健康 旅游 海洋 海岸线 影响和作用 蓝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文化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以车陂龙舟民俗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温士贤 苏志均 杨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7,共9页
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城市语境下,民俗文化被视为支撑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广州车陂社区的龙舟民俗文化为案例,探讨其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从而发现地方民俗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中... 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城市语境下,民俗文化被视为支撑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广州车陂社区的龙舟民俗文化为案例,探讨其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从而发现地方民俗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在龙舟民俗保护、传承、开发等关键过程中,地方文化精英和组织机构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从物质性、精神性、情感性和生态性等多维度对龙舟民俗文化进行重构。在车陂社区治理实践中,地方文化精英充分挖掘龙舟民俗文化内涵,使其与现代社区治理的多重目标相契合,进而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新动能。该研究为当前民俗文化的保育传承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中村 社区治理 民俗文化 扒龙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具身体验视角下传统乡村旅游地的地方重构——婺源案例 被引量:26
11
作者 曾丽 高权 陈晓亮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9-79,共11页
传统乡村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如何在由旅游引发的变迁中理解乡村的地方重构问题,相关机理和实践均有待深入。近年,具身范式转换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其中,旅游情境下游客具身体验与... 传统乡村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如何在由旅游引发的变迁中理解乡村的地方重构问题,相关机理和实践均有待深入。近年,具身范式转换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其中,旅游情境下游客具身体验与地方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关系。该文首先从游客具身体验视角对旅游引发的地方重构进行了文献述评,探查游客在地方重构中的作用,并以婺源为案例地,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查游客具身体验重构地方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婺源"地方性-去地方化-再地方化"的地方重构过程中,游客高峰体验和日常性体验对立统一的演进过程推动了传统乡村旅游地的地方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地方重构 游客 具身体验 婺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学旅游:真实性导向下旅游情境与教育的整合 被引量:41
12
作者 魏雷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共2页
一、研学旅游需要在理论上再议旅游与教育的关系2013年至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出台,研学旅游成为社会和学界热议的话题。抛开政策的刺激,学习经历本就是许多社会旅游的原初属性。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起源... 一、研学旅游需要在理论上再议旅游与教育的关系2013年至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出台,研学旅游成为社会和学界热议的话题。抛开政策的刺激,学习经历本就是许多社会旅游的原初属性。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起源并蔓延欧洲的大游学(the Grand Tour)是欧洲富裕阶层子弟完成其教育的一个必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游 旅游休闲 富裕阶层 真实性 旅游情境 17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地方动态下的旅游在地化:模式与启示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蓉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旅游的本质是基于差异性追求的地方性,因此,旅游发展时常被认为是一系列强调目的地地方性的实践。当前,旅游在地化及其对地方的重构成为理解旅游要素与地方互动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复杂过程的重要研究领域。1991年,Britton呼吁建... 旅游的本质是基于差异性追求的地方性,因此,旅游发展时常被认为是一系列强调目的地地方性的实践。当前,旅游在地化及其对地方的重构成为理解旅游要素与地方互动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复杂过程的重要研究领域。1991年,Britton呼吁建立一种“批判性旅游地理”,将全球资本主义扩张驱动下的社会空间转变引入旅游研究,这为处于理论孤立中的旅游与地方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框架。自此,旅游与地方的互动关系,即强调旅游在地化过程和策略的研究,和强调旅游对地方重构的表征与实践的研究就成为其主要的关注领域。具体来看,旅游在地化关注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和游客等多主体从制度、文化、实践和意义等多个维度适应地方,甚至创造出新的地方文化形式的过程。而旅游对地方的重构则主要从物质景观、社会空间与文化符号等维度出发,探索旅游影响下的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社会互动的场所和方式、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和身份认同、社会组织与关系模式等。本期6篇笔谈围绕全球-地方动态下的旅游在地化模式、文和友及丽江旅游商品的在地化实践、新型民族文化空间重构、自然保护地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重构,以及拉萨河的改造与旅游地营建等话题,从多区域、多尺度和多维度展示出旅游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统一性与话题丰富度,为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语境下的旅游发展提出基于实证研究的解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旅游 经济与文化 旅游要素 在地化 自然保护地 旅游地理 空间重构 拉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旅游差异走向旅游认同(Tourist Identify)——中国旅游研究的本土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竑 杨梦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旅游研究从发展阶段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图1)。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属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大量旅游资源亟待开发,旅游资源的评价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旅游研究从发展阶段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图1)。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属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大量旅游资源亟待开发,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产业系统的形成成为该阶段最主要的特点。从研究的视角来看,这一时期整体属于相关概念、理念、理论及实践的引入期。第二个阶段是1990—2000年,是旅游研究的发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研究 旅游差异 引入期 理论及实践 旅游资源的开发 本土化 发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车旅行与流动的家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雷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共3页
房车旅行(recreational vehicle travel)具有自由、灵活、机动性强等方面的特征,使旅行者可以掌控改变的机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房车可以是高度流动的。然而,传统的观念中,流动似乎暗示着无家可归或无以为家。但新文化地理学家们提出,... 房车旅行(recreational vehicle travel)具有自由、灵活、机动性强等方面的特征,使旅行者可以掌控改变的机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房车可以是高度流动的。然而,传统的观念中,流动似乎暗示着无家可归或无以为家。但新文化地理学家们提出,家不是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可以在流动当中构建的(2),人们可以在旅途中感受"远离家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地理学 在旅途中 旅行者 房车 无家可归 自我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旅行社参与若干重大历史进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剑 朱竑 陈晓亮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170,共11页
中国旅行社的创立是我国旅游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创始人陈光甫作为民国时期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不仅在经济领域纵横捭阖,在政治领域也长袖善舞,所以该社不仅在民国旅游业中独占鳌头,更是积极参与了不少近代中国的重大政治进程。在前人研... 中国旅行社的创立是我国旅游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创始人陈光甫作为民国时期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不仅在经济领域纵横捭阖,在政治领域也长袖善舞,所以该社不仅在民国旅游业中独占鳌头,更是积极参与了不少近代中国的重大政治进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文章发现中国旅行社在平沈通车、西安事变、美军援华等重大历史进程中深度参与,凸显出该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中国旅行社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可以视为当时上层政经关系高度结合、银行资本与垄断资本不断密切的一个缩影。该研究希望通过对鲜为人知的旅游行业发展史的阐述,阐明中国旅行社产生和发展阶段的复杂经济社会背景,补全中国旅游研究脉络和知识体系,夯实旅游研究的历史维度和历史价值,为中国旅游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史料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光甫 中国旅行社 历史 资本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文化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关系研究——以闽南芗剧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春霞 丁霜青 +1 位作者 陈晓亮 郑雅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98,共9页
为探索民俗文化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闽南芗剧为例对旅游者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为了把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联系起来,将旅游者满意度选择为二者之间的中介。结果表明:(1)民俗文化旅游动机正向影响旅游满意度和文化认同;(2)旅游... 为探索民俗文化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闽南芗剧为例对旅游者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为了把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联系起来,将旅游者满意度选择为二者之间的中介。结果表明:(1)民俗文化旅游动机正向影响旅游满意度和文化认同;(2)旅游者满意度正向影响文化认同;(3)旅游者满意度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理解民俗文化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的关系,丰富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理论研究,推动和传承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旅游动机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