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流场条件下的煤样瓦斯解吸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齐黎明 赵嵘 +1 位作者 梁为 吕志强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12,共4页
以实验室实验为研究手段,研究了单向、径向和球向3种不同流场条件下的瓦斯解吸规律。首先对实验进行了设计,包括实验原理、不同流场设计,并对现有吸附罐进行设计改造,实现了单向、径向及球向3种瓦斯流场状态;然后对实验装置进行加工与制... 以实验室实验为研究手段,研究了单向、径向和球向3种不同流场条件下的瓦斯解吸规律。首先对实验进行了设计,包括实验原理、不同流场设计,并对现有吸附罐进行设计改造,实现了单向、径向及球向3种瓦斯流场状态;然后对实验装置进行加工与制作,开展了不同流场条件下的煤样瓦斯解吸实验,绘制出相应的瓦斯解吸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瓦斯解吸时间内,3种流场的瓦斯解吸量与平均瓦斯解吸速度不同,且都呈现出球向流场最大,径向流场次之,单向流场最小的规律,对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解吸 单向流场 径向流场 球向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煤矿瓦斯强化抽采增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50
2
作者 徐景德 杨鑫 +2 位作者 赖芳芳 韩春晶 朱正宪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简要回顾了国内煤矿瓦斯抽采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近年来煤矿应用的和目前正在研究的水力压裂、水力割缝、松动爆破、深孔预裂爆破、旋转水射流扩孔、高压磨料射流割缝、复合射孔等瓦斯强化抽采增透技术的原理、现场应用实例及适用性,... 简要回顾了国内煤矿瓦斯抽采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近年来煤矿应用的和目前正在研究的水力压裂、水力割缝、松动爆破、深孔预裂爆破、旋转水射流扩孔、高压磨料射流割缝、复合射孔等瓦斯强化抽采增透技术的原理、现场应用实例及适用性,说明了开发研究瓦斯强化抽采增透新技术是我国煤矿瓦斯抽采技术的发展重点和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煤层透气性 煤层增透 强化抽采 射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独头巷道爆破掘进通风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文蛟 梁俊奇 +1 位作者 徐家俊 夏方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0,共5页
依据流体力学紊流变形理论,讨论了现有独头巷道爆破掘进通风风量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现行标准,推出了新的爆破掘进风量计算公式,并以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推导的爆破掘进风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风量更接近,所... 依据流体力学紊流变形理论,讨论了现有独头巷道爆破掘进通风风量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现行标准,推出了新的爆破掘进风量计算公式,并以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推导的爆破掘进风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风量更接近,所反映的规律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头巷道 炮烟 扩散 通风风量 紊流 爆破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 被引量:17
4
作者 翟延忠 翟宝蓉 +1 位作者 马强 李燕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针对一般控制系统对人机交互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嵌入式处理器实现的人机交互终端设计。硬件以STM32F407ZGT6处理器与高分辨率的电容式触摸屏为核心,软件基于FreeRTOS环境开发;交互终端的通信处理由CAN接收中断服务与接收任务实现,通过消... 针对一般控制系统对人机交互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嵌入式处理器实现的人机交互终端设计。硬件以STM32F407ZGT6处理器与高分辨率的电容式触摸屏为核心,软件基于FreeRTOS环境开发;交互终端的通信处理由CAN接收中断服务与接收任务实现,通过消息队列与其他任务联系;在有限资源下图形元素的移动,仅需描绘、恢复移进与移出区域的少许像素;常规交互界面借助EmWin得以实现,界面切换由界面管理任务负责。该交互终端已在工控系统中得以应用与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 交互终端 CAN通信 动画 界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臂前置救援机器人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建国 卜泽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0-262,共3页
介绍了国内外对履带式救援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分析当前摆臂式履带机器人机械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参与救援较少的国内现状,同时介绍了前置摆臂式履带救援机器人的机械机构和相关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之前基于D-H质心模型研究仅考虑质心... 介绍了国内外对履带式救援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分析当前摆臂式履带机器人机械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参与救援较少的国内现状,同时介绍了前置摆臂式履带救援机器人的机械机构和相关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之前基于D-H质心模型研究仅考虑质心纵坐标与越障高度关系的局限,在MATLAB中建立越障时质心横、纵坐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他非结构地形的越障机理,并借助ADAMS进行运动仿真,观察机器人的运动特点,取得相关数据指导当前正在制作的实验样机。阐述了前置摆臂履带救援机器人对当前柔性履带机器人、群体机器人、分布式救援系统、复杂操作平台的开发与实验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援机器人 D-H MATLAB ADAMS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三平移3-RRC并联机构的运动学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建国 邱杰清 赵韵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7-281,共5页
介绍了一类具有三平移的3-RRC并联机构,并对该机构的自由度、位置正逆解、工作空间、奇异位形进行分析计算;利用基于螺旋理论(反螺旋)的自由度分析原理结合动平台约束分布给出了机构在任一位形下的自由度,并获得了运动奇异产生的几何条... 介绍了一类具有三平移的3-RRC并联机构,并对该机构的自由度、位置正逆解、工作空间、奇异位形进行分析计算;利用基于螺旋理论(反螺旋)的自由度分析原理结合动平台约束分布给出了机构在任一位形下的自由度,并获得了运动奇异产生的几何条件;给出了位置分析的逆解析解,导出了位置正解的公式,并给出具体求解步骤;利用有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推导出了工作空间;对主动件锁住后形成的新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从而得到约束奇异产生的几何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自由度 位置分析 工作空间 奇异位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硼酸盐型离子液对软质聚氨酯的协效阻燃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明 王雨欣 +1 位作者 万梅 李俊飞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4,39,共5页
采用聚磷酸铵(APP)、可膨胀石墨(EG)和四丙基胺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IL)对软质聚氨酯泡沫(FPUF)进行阻燃处理。利用氧指数(LOI)优选3种阻燃剂的最佳配比,通过热重(TG)仪和锥形量热(CCT)仪研究了阻燃剂对软质聚氨酯泡沫阻燃性能和热稳定... 采用聚磷酸铵(APP)、可膨胀石墨(EG)和四丙基胺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IL)对软质聚氨酯泡沫(FPUF)进行阻燃处理。利用氧指数(LOI)优选3种阻燃剂的最佳配比,通过热重(TG)仪和锥形量热(CCT)仪研究了阻燃剂对软质聚氨酯泡沫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FPUF燃烧后残炭的微观形貌及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当阻燃剂总添加量为15%、APP:EG:IL配比7.5:7.5:2时,氧指数达到最高,为29.9%;pHRR逐渐降低,点燃时间变长,THR明显降低,CO2生成率减少。含氟硼酸盐型离子液体与APP、EG的协同阻燃对FPUF的热解具有明显的催化成炭作用,改善了炭层结构,增加了阻燃效果,降低了火灾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聚氨酯泡沫 离子液 阻燃效果 协效 火灾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滤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嵌入式管理终端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翟延忠 欧阳昇 +1 位作者 李红军 宋永强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目前压滤机组自动协调控制方法有2种:一种是基于PLC实现分布式控制,但PLC的主从式通信性能较低;另一种是将整个压滤机组作为一个整体重新设计,由1个PLC控制柜实现联机控制,但移植与扩展较困难。根据压滤机组协调控制系统需兼具分布式与... 目前压滤机组自动协调控制方法有2种:一种是基于PLC实现分布式控制,但PLC的主从式通信性能较低;另一种是将整个压滤机组作为一个整体重新设计,由1个PLC控制柜实现联机控制,但移植与扩展较困难。根据压滤机组协调控制系统需兼具分布式与高性能通信的要求,针对压滤机的启停、进料、卸料环节的配合问题,设计了一种压滤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嵌入式管理终端。该终端采用STM32F407ZGT6微控制器,基于精矿槽液位、压滤机性能、启停状态、进料口位置等因素,由协调管理终端做出启停、进料及卸料等决策,通过CAN通信控制各台压滤机运行,从而实现压滤机组的协调控制。实际应用表明,管理终端的引入实现了压滤机组的自动启停管理、按优先级运行、自动进料、自动卸料等协调管理功能,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矿浆溢出与堆料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压滤机组协调控制 精矿槽液位 协调管理任务 管理终端 CAN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RRRPP并联机构工作空间解析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建国 赵韵秋 邱杰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3-246,251,共5页
通过对串联机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方法的梳理,提出一种基于支链关节运动能力逆向综合的解析作图分析新方法。提出将并联机构分解成串联支链,然后把串联支链从输出末端到固定端以关节插件形式逆向组装,将每一次组装后得到的关节或... 通过对串联机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方法的梳理,提出一种基于支链关节运动能力逆向综合的解析作图分析新方法。提出将并联机构分解成串联支链,然后把串联支链从输出末端到固定端以关节插件形式逆向组装,将每一次组装后得到的关节或串联机构的末端工作空间运动能力的空间几何形体作为母线/母体/母面,以组装关节轴线为基线,借助三维CAD软件工具,得到整个支链末端工作空间运动能力域,并给出其一般方法和步骤。将各支链末端工作空间运动能力域在固定坐标系下的空间位置进行重置,求取其交集,从而得到并联机构输出末端参考点的可到工作空间。并以机构为实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当改变并联机构静平台尺寸保持不变,动平台各关节距离其形心的尺寸参数发生改变时,并联机构输出末端工作空间形状相似,但体积大小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改变并联机构动平台尺寸保持不变,静平台各关节距离其形心的尺寸参数发生改变时,并联机构输出末端工作空间形状也发生改变,体积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关节运动能力 逆向综合 工作空间 解析绘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的尾矿库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银坤 刘健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3期278-279,284,共3页
尾矿库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建筑物,也是矿山三大控制性工程之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尾矿库的正常运行。收集近年来26组尾矿实例的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的PCA主成分分析,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及结果检验。该分析方法较以往更加... 尾矿库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建筑物,也是矿山三大控制性工程之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尾矿库的正常运行。收集近年来26组尾矿实例的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的PCA主成分分析,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及结果检验。该分析方法较以往更加直观精准,分析结果得出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尾矿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U)P(S/U)并联机构运动能力特性对比分析
11
作者 罗建国 赵韵秋 邱杰清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101,共11页
基于运动的元素数学表象及物理意义,引入主-副运动理论,区分定义机构输入、输出自由度,利用"六元素法"对关节运动域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输入-输出运动综合转化公式和解析分析,借助平面六维拓扑图,从具体3-SPU机构实例分析其输... 基于运动的元素数学表象及物理意义,引入主-副运动理论,区分定义机构输入、输出自由度,利用"六元素法"对关节运动域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输入-输出运动综合转化公式和解析分析,借助平面六维拓扑图,从具体3-SPU机构实例分析其输出运动能力特性出发,拓展到由SPS,SPU,UPS同构组成或混合组成的3支链并联机构输出运动特性,得到3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并联机构3支链所在直线与静平台铰接点与形心连线构成平面与静平台所在的水平面是否垂直,二是上下平台是否平行,三是上下平台虽不平行,但某一支链两端的静平台铰接点与静平台形心连线与动平台铰接点与动平台形心连线是否平行是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反螺旋的自由度分析结果对应基于主-副运动理论的自由度分析的MDOF分析结果,不包含伴随输出对应的P-DOF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特性描述 自由度 运动域 反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析并联机构输出运动能力特性的新方法
12
作者 罗建国 李攀 +1 位作者 邱杰清 赵韵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8,共9页
根据机构关节和支链的不同,定义了两种不同构型的并联机构形式和7种并联机构的空间结构姿态,给出了“最短支链”和“最短支链对”的概念,并以有效和系统地分析并联机构的输出运动能力特性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最短支链/支链对”的“木桶... 根据机构关节和支链的不同,定义了两种不同构型的并联机构形式和7种并联机构的空间结构姿态,给出了“最短支链”和“最短支链对”的概念,并以有效和系统地分析并联机构的输出运动能力特性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最短支链/支链对”的“木桶原理分析法”。结合主-副运动理论和机构的输入-输出运动的综合转化公式,运用提出的“木桶原理分析法”导出了4种情形下的并联机构输出运动能力特性的一般计算结果表达式。利用修正的G-K公式和机构输出运动能力特性的计算结果表达式,针对所定义的7种不同姿态下的SPS/SPU/UPS结构的4-6支链并联机构的输出运动特性进行了分类对比研究,总结了并联机构输出运动能力特性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将2SPS-3SPU-RR混联机构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提出的理论和规律对该机构的自由度进行了计算,结果验证了以等效串联机构或关节代替分析并联机构的输出运动能力特性和以广义等效串联机构代替分析混联机构的输出运动能力特性的正确研究路线,显示了基于“最短支链/支链对”的“木桶原理分析法”应用于机构设计工程领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输出运动能力特性 最短支链/支链对 木桶原理分析法 可行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