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构件关系拓扑图论的机构自由度和奇异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建国 韩建友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64,共5页
在分析机构图论现状的前提下,对机构中常用运动副、机构运动基本单元的移动基和转动基的空间活动能力进行描述定义,基于机构由构件通过关节连接而成的事实,提出一种新的构件关系拓扑图论描述方法。该方法以构件框、约束构件框、构件关... 在分析机构图论现状的前提下,对机构中常用运动副、机构运动基本单元的移动基和转动基的空间活动能力进行描述定义,基于机构由构件通过关节连接而成的事实,提出一种新的构件关系拓扑图论描述方法。该方法以构件框、约束构件框、构件关系线、约束构件关系线、相邻构件空间相对活动能力关系为要素,对串联机构、并联机构、混联机构进行新的图论描述。基于支链空间活动能力维度和机构空间活动能力维度定义,以实例形式给出混联机构自由度的分析方法,并得到机构非奇异的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推出机构出现奇异的充要条件,引入机构运动支链输入基位置极限的同时/同化、同时/非同化、独自出现位置极限的三分法,得到给定混联机构出现位置奇异、姿态奇异、位置和姿态奇异的情形数,并给出了一般形式的串联、并联、混联机构的奇异组合和情形数的分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 图论 集合 自由度 奇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滤膜堵塞的在线油液污染测试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崔丽琴 贾瑞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92,共3页
开发一种在线油液污染检测系统,该系统以滤膜作为传感元件,通过专门设计的配重系统实现恒压测试,可实现在线自动清洗、自动取样、自动检测,避免了二次污染和人工干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故障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关键词 油液污染 在线监测 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制造系统中组合夹具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佰茹 常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5年第7期26-27,30,共3页
文章对组合夹具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做了简要介绍,重点讨论应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Pro/E进行计算机辅助组合夹具设计过程,包括建库、创建工件模型、装配、装配体分析以及相关信息的处理等步骤的阐述。以此来说明计算机辅助夹具设... 文章对组合夹具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做了简要介绍,重点讨论应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Pro/E进行计算机辅助组合夹具设计过程,包括建库、创建工件模型、装配、装配体分析以及相关信息的处理等步骤的阐述。以此来说明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研究应用将促进制造业柔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制造系统 组合夹具 三维实体造型软件Pro/E 建库 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动公差与其它形位公差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佰茹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0-181,共2页
跳动公差是所有公差项目中应用最为灵活的一种,在设计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标注不当或重复标注现象。为此,本文在明确各种跳动公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跳动公差与其它形位公差的关系及其取代应用,为避免上述错误标注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跳动公差 形位公差 取代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28250双磨头立式磨床控制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2
5
作者 崔丽琴 雷绳明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66,共4页
结合MK28250磨床的结构特点和控制要求,进行了磨床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开发。该磨床以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为中心,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使数控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协调统一工作,以实现数控加工。并结合加工工件的工艺特点,采用成... 结合MK28250磨床的结构特点和控制要求,进行了磨床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开发。该磨床以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为中心,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使数控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协调统一工作,以实现数控加工。并结合加工工件的工艺特点,采用成组技术编制典型工件的NC加工通用程序。磨床运行及工件的检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控制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磨床 控制系统 成组技术 西门子840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监测系统信息传输方式的研究
6
作者 李洛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5,共3页
论文介绍了煤矿监测系统的信息传输,并针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类型井下站信息传输方式从经济、技术、安全和可靠性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比较、介绍了监测系统的结构,为监测系统;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煤矿 监测系统 信息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被引量:37
7
作者 由伟 刘亚秀 +2 位作者 李永 刘朝辉 周建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87,共3页
设计了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用“留一法”训练了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对几个实际样本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对其中两个样本的预测完全准确,另一个出现了偏差,均方误差、相对均方误差和拟和值的统计指标值分别为0... 设计了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用“留一法”训练了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对几个实际样本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对其中两个样本的预测完全准确,另一个出现了偏差,均方误差、相对均方误差和拟和值的统计指标值分别为0.577 4,0.577 4%和1.86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等效磁路法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司纪凯 何松 +2 位作者 封海潮 张新良 封孝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9-1205,共7页
针对有限元法计算分析电机的复杂性和耗时长等特点,采用等效磁路法分析一种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工作特性。建立电机开路状态表面式与内置式永磁体串并联励磁结构等效磁路模型,根据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磁路结构特点,得到开路状... 针对有限元法计算分析电机的复杂性和耗时长等特点,采用等效磁路法分析一种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工作特性。建立电机开路状态表面式与内置式永磁体串并联励磁结构等效磁路模型,根据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磁路结构特点,得到开路状态简化等效磁路模型,计算电机励磁磁场分布、电枢绕组反电势和磁通链;分别建立电机电枢反应下直轴和交轴简化等效磁路模型,求解电机负载磁场分布、电枢反电势和输出电磁转矩;建立电机有限元模型,分析求解电机开路和负载状态电磁特性;建立试验平台,进行试验样机空载和负载测试试验。对比分析简化等效磁路模型、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样机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等效磁路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内置式永磁转子同步电机 简化等效磁路模型 气隙磁通密度 反电势 电磁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MnSi控冷钢筋焊接软化区宽度 被引量:5
9
作者 梁志芳 王迎娜 +2 位作者 李午申 刘朝辉 张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6-48,共3页
采用控冷工艺生产的20MnSi钢筋在焊接时热影响区性能有软化现象,软化区的存在使得钢筋的承载能力下降。通过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和自回火温度可以控制软化区的宽度,从而改善钢筋的承载性能。基于C.M.Adams公式建立了自回火温度、焊接工艺... 采用控冷工艺生产的20MnSi钢筋在焊接时热影响区性能有软化现象,软化区的存在使得钢筋的承载能力下降。通过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和自回火温度可以控制软化区的宽度,从而改善钢筋的承载性能。基于C.M.Adams公式建立了自回火温度、焊接工艺参数和软化区宽度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回火温度升高时,软化区宽度减小;预热温度升高或焊接热输入增大时,软化区宽度增大;小规格钢筋焊接HAZ软化区宽度较大规格钢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冷却 自回火温度 焊接热影响区 软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A5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志芳 史清宇 康旭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0,114,共4页
接头强度是搅拌摩擦焊接头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搅拌头旋转频率、焊接速度和轴肩下压量等焊接工艺参数的不同组合制备了35个7A52焊接试板,对试板进行拉伸试验检测了接头的抗拉强度,建立并分析了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与焊接工艺参数之间... 接头强度是搅拌摩擦焊接头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搅拌头旋转频率、焊接速度和轴肩下压量等焊接工艺参数的不同组合制备了35个7A52焊接试板,对试板进行拉伸试验检测了接头的抗拉强度,建立并分析了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与焊接工艺参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搅拌头旋转频率n,焊接速度v和轴肩下压量deta单独变化时,接头抗拉强度都有峰值存在,并且搅拌头旋转频率和焊接速度对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n/v.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焊接参数可以使得接头抗拉强度达到384.0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抗拉强度 焊接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和Pro/E的4自由度串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对比仿真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建国 何茂艳 +1 位作者 陆震 黄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33,共3页
为构建一新型4自由度串并联机器人结构模型,应用ADAMS和Pro/E软件平台分别对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通过对已经建立的实体模型和关节运动控制变量的定义,运动轨迹的选取,以及合理选择运动学求解控制算法,最终可以获取动画、平面图形、具体... 为构建一新型4自由度串并联机器人结构模型,应用ADAMS和Pro/E软件平台分别对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通过对已经建立的实体模型和关节运动控制变量的定义,运动轨迹的选取,以及合理选择运动学求解控制算法,最终可以获取动画、平面图形、具体数据等仿真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两种仿真的结果,可以验证两种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 机器人 自由度 仿真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配置输电网中STATCOM对功角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祥侠 罗远翔 +1 位作者 潘广林 李祥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5,共7页
选择合适的STATCOM装置安装位置能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该文重点研究了电力系统扰动过程中各支路两端相角差以及支路势能分布的变化特点,并根据系统失稳时临界割集处支路两端相角差超过180°且趋于无界,而所有其余支路两端相... 选择合适的STATCOM装置安装位置能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该文重点研究了电力系统扰动过程中各支路两端相角差以及支路势能分布的变化特点,并根据系统失稳时临界割集处支路两端相角差超过180°且趋于无界,而所有其余支路两端相角差均在有界范围内变化的特点,提出在系统的临界割集或其附近安装STATCOM等并联无功补偿装置。结果表明:补偿后的系统改善了电压质量,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性。对New England 10机系统进行了STATCOM装置的配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角差 势能 临界割集 静止同步补偿器 功角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态能量在高压网络中的散播 被引量:8
13
作者 孟祥侠 蔡国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32,共6页
通过分析单机无穷大系统失稳时网络中不同部位支路相角差及暂态能量的分布变化特点,指出暂态能量最易在失稳的群间联络线中部或其附近的某一范围内聚积。对多机系统网络,基于网络参数、利用耦合的思想识别网络中的脆弱环节,并进一步揭... 通过分析单机无穷大系统失稳时网络中不同部位支路相角差及暂态能量的分布变化特点,指出暂态能量最易在失稳的群间联络线中部或其附近的某一范围内聚积。对多机系统网络,基于网络参数、利用耦合的思想识别网络中的脆弱环节,并进一步揭示网络结构脆弱性与暂态能量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受扰动后的变化过程中,暂态能量越来越多地聚积到网络中脆弱环节的中部或其附近的某一范围内。对6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路相角差 暂态能量 网络 耦合 脆弱环节 散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型”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少海 乔占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5期90-92,共3页
在继电保护“实验型”课程教学中,强调理论的先导效应,但更注重实验的基础作用,突出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性与互动性。该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继电保护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继电保护 实验型教学 理论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失稳机理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祥侠 娄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6,63,共6页
从输电网功角失稳和配电网电压失稳的不同机理出发,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输、配电网络中不同配置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对于输电网,根据系统失稳时临界割集处电压降低幅度大的特点,提出在输电网的临界割集或附近安装STATCOM装置,其原因在... 从输电网功角失稳和配电网电压失稳的不同机理出发,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输、配电网络中不同配置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对于输电网,根据系统失稳时临界割集处电压降低幅度大的特点,提出在输电网的临界割集或附近安装STATCOM装置,其原因在于STATCOM装置受端电压变化影响小,在功角失稳前电压降得很低时仍能提供较大感性无功功率;与STATCOM相比,虽然SVC与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但对于配电网,由于电压失稳前电压不能降得太低,因此配电网中安装SVC装置较为经济可行。笔者对10机系统进行了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 配电网 不同失稳机理 静止同步补偿器 静止无功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RE-LET的激光光斑图像快速去噪算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继平 江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10-1714,共5页
煤矿井下低照度成像环境会导致图像中产生泊松噪声,将引起激光光斑图像的强度和形状分布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激光三角测距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PURE-LET(Poisson Unbiased Risk Estimator-Linear Expansion of Threshholds)的煤位表... 煤矿井下低照度成像环境会导致图像中产生泊松噪声,将引起激光光斑图像的强度和形状分布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激光三角测距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PURE-LET(Poisson Unbiased Risk Estimator-Linear Expansion of Threshholds)的煤位表面激光光斑图像的快速小波域去噪算法。给出了泊松噪声下小波系数估计MSE(Mean Squared Error)的一个无偏估计子PURE,并将小波系数估计子写作一组基本阈值函数的线性组合以提高算法速度。仿真图像与真实煤仓图像的实验显示,与3种典型图像去噪算法(BayesShrink,Poisson_NLMeans,PURE-LET)相比,提出的PURELET-Smooth算法具有更好的噪声抑制能力,同时具有保持图像边缘结构和快速计算的特点,这在实时光斑质心精确计算和三角测距应用中是一个明显优势。此外此算法具有阈值函数组合系数的快速自动计算特点,适用于自动煤位检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E-LET 图像去噪 Harr小波变换 激光光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综述 被引量:31
17
作者 江静 张雪松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0,共7页
介绍了超分辨率重建的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对现有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进行了总结。将当前的超分辨率算法分为基于重建约束的方法和基于学习的方法两大类,分别阐述了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经典方法,最后指出了低质量图像超分辨率技术进... 介绍了超分辨率重建的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对现有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进行了总结。将当前的超分辨率算法分为基于重建约束的方法和基于学习的方法两大类,分别阐述了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经典方法,最后指出了低质量图像超分辨率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规整化 流形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预标定的煤仓煤位激光监测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继平 江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176,共5页
针对煤矿井下高粉尘、高湿度、低照度的恶劣成像环境,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激光三角测距煤仓煤位的测量方法。该方法预置一激光光源照射煤面,在煤仓主轴顶部架设相机拍摄光源光斑,依据针孔成像模型,通过计算光斑成像点的横向偏移量,查询预... 针对煤矿井下高粉尘、高湿度、低照度的恶劣成像环境,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激光三角测距煤仓煤位的测量方法。该方法预置一激光光源照射煤面,在煤仓主轴顶部架设相机拍摄光源光斑,依据针孔成像模型,通过计算光斑成像点的横向偏移量,查询预先实测标定的对应不同偏移量的煤仓煤位深度表,最终实现煤仓煤位深度测量的目的,测量的精度取决于标定步长的选择。依据该原理设计了测量装置,现场使用表明,该方法易于实施,可以在煤矿井下低照度的成像环境中实现煤仓煤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仓煤位 激光三角测距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子空间规整化的人脸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雪松 江静 彭思龙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7-493,共7页
传统的图像超分辨率(SR)方法中的规整化技术一般用于保持求解过程的数值稳定性以及提供解的平滑性约束,但并不能确保高质量的重建结果.将人脸图像块看作一些特定信号类,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训练人脸图像块的特征子空间;并将传统的"... 传统的图像超分辨率(SR)方法中的规整化技术一般用于保持求解过程的数值稳定性以及提供解的平滑性约束,但并不能确保高质量的重建结果.将人脸图像块看作一些特定信号类,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训练人脸图像块的特征子空间;并将传统的"重建约束"与人脸图像块的"正交补特征子空间约束"统一在贝叶斯框架下,提出一种人脸图像SR的规整化方法.不局限于以往SR方法中普遍假定的纯平移运动模型的限制,在仿射变换运动模型下提出了3种图像配准与超分辨率重建的联合迭代求解算法.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证实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 人脸图像 规整化 图像配准 特征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压配电网络自适应电流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占俊 胡兴志 赵建忠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2,共3页
文章分析计算了基于两相电流差的自适应电流保护的电量关系、保护判据和灵敏度,比较了基于两相电流差的自适应速断保护与传统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文章指出,基于两相电流差的自适应电流保护不受故障类型的影响,具有自动识别故障类... 文章分析计算了基于两相电流差的自适应电流保护的电量关系、保护判据和灵敏度,比较了基于两相电流差的自适应速断保护与传统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文章指出,基于两相电流差的自适应电流保护不受故障类型的影响,具有自动识别故障类型并判断系统运行方式的能力,能较好地根据现场运行方式增大最小保护范围,并有效提高配电线路保护的灵敏度。这对于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中低压配电网络的短路故障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压配电网络 两相电流差 自适应保护 保护判据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