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
1
作者 张立宁 国蛟倩 +1 位作者 安晶 庄鑫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70-2278,共9页
为准确评价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遗传神经网络的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评价模型。首先结合文献建立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评价模型;为避免BP神经网络... 为准确评价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遗传神经网络的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评价模型。首先结合文献建立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评价模型;为避免BP神经网络的维数灾难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先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同时为解决BP神经网络评价时已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引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与阙值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70栋酒店建筑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PCA-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PCA-遗传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评价精度明显更高,评价相对误差仅为2.33%,且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均显著降低;通过十折交叉试验,验证了PCA-遗传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可用于实际酒店建筑火灾应急能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酒店建筑火灾 应急能力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遗传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的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评估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国波 安晶 +1 位作者 张立宁 国蛟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2,共8页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构建基于未确知聚类的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评估系统,运用典型火灾事件分析法,结合《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等,重构并建立更为客观的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引入未确知评估方法,构建...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构建基于未确知聚类的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评估系统,运用典型火灾事件分析法,结合《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等,重构并建立更为客观的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引入未确知评估方法,构建基于未确知聚类的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评估模型,通过MATLAB编程,以8栋典型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评估系统可行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高层建筑灭火能力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层建筑 未确知聚类建模 典型事件分析 灭火能力风险评估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太阳能相变蓄热PC构件升温养护建筑的复合相变材料热物性 被引量:5
3
作者 于楠 陈超 +4 位作者 蔺洁 韩枫涛 邹平 贺祎鹏 胡庆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7-304,共8页
预制混凝土(PC)构件蒸汽养护工艺以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为代价。本研究结合本文作者课题组研制的复合相变材料热特性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工艺特点,基于被动式太阳能相变蓄热PC构件升温养护建筑一体化设计理念,将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于... 预制混凝土(PC)构件蒸汽养护工艺以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为代价。本研究结合本文作者课题组研制的复合相变材料热特性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工艺特点,基于被动式太阳能相变蓄热PC构件升温养护建筑一体化设计理念,将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于升温养护建筑主朝阳墙体内表面,结合Energy Plus能耗模拟软件及试验研究的方法,开展了关于不同热物性复合相变材料对新型升温养护建筑热工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GH-33复合相变材料,主朝阳墙体内表面采用GH-37复合相变材料,墙体内表面温度夜间平均提高3.4℃;PC构件上部表面温度夜间平均提高1.4℃;实验期间复合相变材料的蓄放热速率较前者平均提高62%。研究可为PC构件养护工艺中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环保生产,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PC)构件 升温养护建筑 太阳能相变蓄热 复合相变材料 热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火灾精确报警的无线复合信号系统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立宁 安晶 张丽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7,共5页
为有效防控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利用最新无线通信及复合探测信号技术,设计开发高层建筑火灾精确报警的信号系统。鉴于现有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局限性,重点针对在用高层民用建筑,首先提出一种火灾精确报警的无线烟-温复合式信号系统构... 为有效防控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利用最新无线通信及复合探测信号技术,设计开发高层建筑火灾精确报警的信号系统。鉴于现有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局限性,重点针对在用高层民用建筑,首先提出一种火灾精确报警的无线烟-温复合式信号系统构建思路;然后通过数据采集终端、分站节点、报警算法等研究,解决系统实现的软硬件问题;最后搭建火灾试验平台,开展系统测试和试验分析。研究表明:所开发系统整体可靠性较好,比其他单一信号系统报警及时、准确,试验中,报警时间可提前2 s以上,误报率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民用建筑 火灾精确报警 无线报警系统 烟-温复合信号 测试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煤炭地下气化的气化腔安全宽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东振 任博 +7 位作者 陈艳鹏 赵宇峰 陈浩 陈姗姗 薛俊杰 张梦媛 易海洋 吴瀚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煤炭地下气化是目前温度最高(超过1200℃)的化石能源非常规开发方式,中深层(本文指埋深800~1500 m)煤炭地下气化在提高气化压力、降低地质安全风险方面优势明显,科学预测气化腔安全宽度对保障气化稳定运行十分重要,由于目前基于可控注... 煤炭地下气化是目前温度最高(超过1200℃)的化石能源非常规开发方式,中深层(本文指埋深800~1500 m)煤炭地下气化在提高气化压力、降低地质安全风险方面优势明显,科学预测气化腔安全宽度对保障气化稳定运行十分重要,由于目前基于可控注入点后退(CRIP)工艺的气化腔安全宽度计算方法尚未建立,为保证现场试验顺利实施,需要开展针对性研究。气化腔顶板“裸露”在气化腔后会受到高温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压应力约束条件下岩石内部热应力产生位置以及颗粒、基质热膨胀系数差异对热应力大小的影响规律,结合高温处理后的岩石电镜扫描结果,查明了高温下岩石热损伤机理。根据CRIP气化工艺造腔特点,建立了考虑高温影响的气化腔顶板薄板模型,结合“关键层”理论提出了气化腔安全宽度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岩石热损伤是岩石物理化学反应与热应力互相促进、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温下岩石发生不规则变形,岩石热损伤引起的微观结构变化是导致岩石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岩石的最大拉张热应力出现在颗粒界面或热膨胀系数较小的颗粒中,颗粒与基质热膨胀系数比值在[0.01~1)时,最大拉张热应力随颗粒热膨胀系数减小而快速增加。泥岩加热到200℃时开始出现微裂隙;加热到400℃时裂隙发育更加明显,主要是沿颗粒边缘破裂;加热到600~800℃时,裂隙数量增多、尺寸变大;加热到1000℃时,除出现较大裂隙外,还产生了大量孔隙;1200℃时裂隙连通性明显增加,气孔发育较大。由于高温的影响,薄板模型的步距准数不再是定值,需要根据气化腔顶板热破坏范围与顶板硬岩层的空间位置关系确定具体数值。气化腔安全宽度受温度影响,在研究算例中,砂岩顶板在35、1000℃时安全宽度计算结果分别为34.3 m和14.1 m,相差达58.9%,泥岩顶板在35、1000℃时安全宽度计算结果分别为16.7 m和15.9 m,相差4.8%。最后从降低顶板垮落风险、有利于气化控制角度,提出了煤层纵向靶区位置的确定方法,当煤层厚度超过气化腔安全宽度一半时,建议将水平井纵向靶区设计在距离煤顶不超过气化腔安全宽度一半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可控注入点后退工艺 气化腔 热应力 热损伤 薄板模型 步距准数 安全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的乡镇减灾能力评估结果比较——以某市区18个乡镇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丁建闯 钟海仁 +1 位作者 许礼林 余洁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减灾能力是区域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以某市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秩和比法(RSR)、非整秩和比法(非整RSR)和TOPSIS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 减灾能力是区域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以某市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秩和比法(RSR)、非整秩和比法(非整RSR)和TOPSIS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从评估模型的实用性、数值大小、等级排名、整体趋势、计算工作量等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适用于区域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根据区域评估目的和需求进行选择。总体上,以秩和比法优劣分档最佳、信息损失最大,TOPSIS法信息损失最小、优劣分档最差。而基于非整秩和比法评估原理,利用线性插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编秩,所编秩次与原指标值间存在更为紧密的线性对应关系,既克服了秩和比法源数据的信息损失,又能对TOPSIS法的优劣分档进行优化。因此,改进后的非整秩和比法的信息损失与优劣分档均比较适中,是三者中的较优选择。对非整秩和比法的研究可为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灾能力评估 RSR模型 非整RSR模型 TOPSIS模型 线性插值法 信息损失 优劣分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W-AHP与未确知测度的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预案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苟鹏飞 张立宁 +2 位作者 韩国波 安晶 国蛟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55,共6页
为科学准确地对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预案效果进行判断,采用熵权(EW)-层次分析法(AHP)和未确知测度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估。首先从5个方面构建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商场消防组织机构分配合理性等16个具体二... 为科学准确地对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预案效果进行判断,采用熵权(EW)-层次分析法(AHP)和未确知测度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估。首先从5个方面构建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商场消防组织机构分配合理性等16个具体二级指标。然后,以3座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预案为研究对象,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评估案例L_(1)、L_(2)、L_(3)的评估等级为优秀、优秀、良好,其中案例L_(3)在火灾应急保障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预案编制以及消防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 火灾应急预案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未确知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减灾能力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建闯 钟海仁 +1 位作者 许礼林 余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61,共13页
【目的】减灾能力是减灾主体在某层面上用于防灾、抗灾、救灾全过程各方面能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总合力。为准确评价并客观反映区域减灾能力大小与不足。【方法】以北京市延庆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 【目的】减灾能力是减灾主体在某层面上用于防灾、抗灾、救灾全过程各方面能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总合力。为准确评价并客观反映区域减灾能力大小与不足。【方法】以北京市延庆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TOPSIS法、RSR法和构造的(T+R)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对应得出各乡镇减灾能力C i值、RSR W值和(T+R)μ值,基于实例数据评估结果与计算过程,从评估数值大小、等级排名、整体趋势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8个乡镇中,TOPSIS与RS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4个乡镇,TOPSIS与(T+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2个乡镇,RSR与(T+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2个乡镇。同时,(T+R)法评估结果平均值为0.406、极值差为0.375、标准差为0.119,均处于TOPSIS和RSR法中间。三种模型均适用于区域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根据区域评估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总体上,RSR法信息损失最大、优劣分档最佳,受异常值干扰最小;TOPSIS法信息损失最小、优劣分档最差,受异常值干扰最大;构造的(T+R)法既克服了RSR法源数据的信息损失,又能对TOPSIS法的优劣分档进行优化,同时有效降低了异常值干扰。【结论】结果表明:将RSR法应用于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行,因(T+R)法在信息损失、优劣分档、抗异常值干扰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是三者中的最佳选择,且可适用于省、市、县、乡、家庭,甚至流域等其他尺度的评估。对(T+R)法的深入研究可为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减灾能力评估 TOPSIS模型 RSR模型 (T+R)模型 信息损失 优劣分档 异常值干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硬岩巷道机械化掘进破岩形式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潮 鲁义强 +2 位作者 陈召 易海洋 王明耀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9-268,共10页
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是实现煤矿智能高效开采的重要环节,悬臂掘进机、TBM和底切割装备都在尝试解决这一难点,掘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直接影响采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首先,总结了悬臂掘进机在硬岩截割工况的适用范围和截齿消耗现状,分析... 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是实现煤矿智能高效开采的重要环节,悬臂掘进机、TBM和底切割装备都在尝试解决这一难点,掘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直接影响采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首先,总结了悬臂掘进机在硬岩截割工况的适用范围和截齿消耗现状,分析截割破岩形式的现场试验,发现在较高的岩石强度条件下,截齿消耗量较正常磨损翻倍,掘进速度与开采速度的不匹配,严重制约了矿井生产。其次,分析了滚刀破岩形式和装备在矿山领域的应用和新产品现状,得出移动式矿用掘进设备采用滚刀挤压破岩,块状渣土少,粉末多,刀盘推力小,导致破岩能力不足。最后,分析了线性底切割破岩技术和非线性底切割技术的原理和装备研发现状。结果表明:随着振荡频率的提高,切削力显著降低,非线性底切割破岩单位体积消耗能量少,优势明显。但在硬岩条件下的掘进效率、设备稳定性等关键问题有待验证,非线性底切割技术有望突破未来矿山硬岩掘进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巷道 掘进技术 破岩形式 截齿破岩 滚刀破岩 底切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剪胀效应的各向异性本构模型及其在圆柱扩孔中的应用
10
作者 万征 刘媛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6-2954,共19页
自然沉积场地中的超固结黏土兼具各向异性与剪胀性质,但能同时准确描述上述特性的本构模型较少,而能将模型应用于土体的柱孔扩张分析就更为少见.为此,做了三点工作:(1)在超固结黏土UH模型基础上,引入随超固结度变化的变相应力比,并利用... 自然沉积场地中的超固结黏土兼具各向异性与剪胀性质,但能同时准确描述上述特性的本构模型较少,而能将模型应用于土体的柱孔扩张分析就更为少见.为此,做了三点工作:(1)在超固结黏土UH模型基础上,引入随超固结度变化的变相应力比,并利用非相关联流动法则反映受超固结度影响的剪胀特性;(2)采用修正的旋转硬化规则,利用塑性应变增量来驱动屈服面及塑性势面的转轴,使之反映初始各向异性以及循环加载下应力诱导各向异性特性.并采用基于SMP准则的变换应力方法来得到三维修正UH模型;(3)提出了一种自相似性模拟土体柱孔扩张方法.实测数据表明,在剪切加载下正常固结或者轻微超固结黏土处于体积收缩变形模式,而中度超固结则处于先剪缩后剪胀的变形模式,重度超固结黏土则是完全剪胀变形模式.K0固结黏土则表现为更高的剪切刚度以及稍高的残余强度,所提模型能够描述上述的剪胀规律以及各向异性特性.采用所提修正UH模型的三维本构方程及自相似性方法,分析了考虑超固结度以及K0固结条件下柱孔扩张过程中的土体应力场分布状态,并通过一系列各类型黏土的室内试验以及现场原位测试试验与所提模型及解析解方法的预测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及解析方法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孔扩张 各向异性 剪胀 K0固结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应力边界条件的复杂边坡抗滑桩支护设计研究
11
作者 刘海波 刘玉丽 石祥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0,共9页
复杂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提高复杂边坡安全系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采用抗滑桩支护是常用手段之一。以安徽省某高速公路复杂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对该边坡岩土体进行了地应力测试,以测试结果... 复杂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提高复杂边坡安全系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采用抗滑桩支护是常用手段之一。以安徽省某高速公路复杂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对该边坡岩土体进行了地应力测试,以测试结果作为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分别对该边坡加固前和采用抗滑桩加固后两种工况进行数值分析,得到有代表性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并对有限元的计算出位移结果和实测位移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未采用抗滑桩支护的边坡,会产生局部应力过分集中、整体变形和水平向位移较大、塑性区贯通等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危险状况。采用了抗滑桩支护后,贯通的塑性区消失,边坡变形和位移减少,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安全系数大幅度提高。有限元计算出的位移结果和实测位移十分接近,匹合度较好,从而说明了有限元分析手段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复杂边坡 抗滑桩 有限元 加固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地下道路污染物排放特性的交通特征调研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琼 陈超 +5 位作者 李俊梅 潘嵩 李雁 任明亮 邓奕雯 严乐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6-460,共5页
城市地下道路的建设可有效缓解日益拥挤的城市交通状况,然而交通特征使得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不能简单照搬已有公路设计规范.有效把握城市地下道路内机动车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对城市地下道路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以及设计方法的确定具有... 城市地下道路的建设可有效缓解日益拥挤的城市交通状况,然而交通特征使得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不能简单照搬已有公路设计规范.有效把握城市地下道路内机动车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对城市地下道路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以及设计方法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北京、上海作为一类代表城市,武汉、南京、广州作为二类代表城市,通过对机动车保有量、车型比例、交通流量、车速等参数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不同城市交通特征对地下道路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结果能够为进一步确定排放因子以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提供依据,为隧道通风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道路 机动车污染物 排放特性 交通特征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SVM的模式判别技术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俊娥 曾凡雷 +2 位作者 林大超 郭章林 刘丙午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8-61,共4页
由于边坡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力学性质的复杂性,边坡稳定性与各影响因素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很难构建出一种普适性模型来描述边坡稳定性变化的过程。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智能化的经验学习算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由于边坡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力学性质的复杂性,边坡稳定性与各影响因素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很难构建出一种普适性模型来描述边坡稳定性变化的过程。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智能化的经验学习算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利用支持向量机对边坡各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对边坡稳定性状态与影响因素的对应关系进行经验学习,根据学习的经验知识,利用模态判别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状态进行判断。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边坡稳定性判别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参数寻优 模式判别 边坡 稳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和LS-SVM的复合地基沉降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丽华 刘海波 郭金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针对复合地基沉降量时间序列呈现出的非线性、非平稳、多尺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经验模式分解(EMD)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复合地基沉降量预测模型。通过EMD分解,将原始观测数据沉降量的非平稳序列分解为若干不同尺度的平稳I... 针对复合地基沉降量时间序列呈现出的非线性、非平稳、多尺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经验模式分解(EMD)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复合地基沉降量预测模型。通过EMD分解,将原始观测数据沉降量的非平稳序列分解为若干不同尺度的平稳IMF(固有模态分量)分量,应用LS-SVM对各IMF分量分别进行预测,然后再组合得到复合地基沉降数据的预测结果。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实际应用,该方法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还能够反映原始沉降量数据的突变性,表明此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沉降预测 EMD(经验模式分解) LS-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组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程序基础上的边坡安全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国波 刘海波 +1 位作者 刘玉丽 潘洪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2-819,共8页
目的通过运用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法)确定边坡安全系数,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澳大利亚计算机应用协会(ACADS)的典型考题1(a)为基础,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程序对边坡进行安全系数的求解,并将该结果和与ACADS给出的参考答案进... 目的通过运用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法)确定边坡安全系数,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澳大利亚计算机应用协会(ACADS)的典型考题1(a)为基础,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程序对边坡进行安全系数的求解,并将该结果和与ACADS给出的参考答案进行比对以验证FLAC法的准确性;同时,分别对该边坡施加500 Pa、1 000 Pa、1 500 Pa、1 800 Pa、2 000 Pa、2 300 Pa的孔隙水压力,以及取X方向网格数目为102、56、26、16时,得到对应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值,判定边坡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的孔隙水压力对于边坡的安全系数得结果是有影响的,且这种影响具有临界值,当孔隙水压力超过这个临界值时其影响较大;不同的网格数目对确定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也有一定影响,但二者并非呈线性关系;不同的边界范围影响到边坡安全稳定性,但边界范围之内的计算得到的滑动面,边界范围的大小对计算结果影响有限.结论采取不同的孔隙水压力和网格数目时,对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还是有影响的,分析结果对于解决工程实例中的边坡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孔隙水压 FLAC 安全系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G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规律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丽华 刘海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3,127,共4页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载荷多为一级线性或近似一级线性加载,针对其地基沉降时间曲线的"S"型特征,文章重点研究了威布尔曲线与改进泊松曲线模型在CFG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规律及预测中的应用,给出了求解模型参数的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载荷多为一级线性或近似一级线性加载,针对其地基沉降时间曲线的"S"型特征,文章重点研究了威布尔曲线与改进泊松曲线模型在CFG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规律及预测中的应用,给出了求解模型参数的优化迭代方法,结合首尔园工程项目进行了应用,表明了两个模型对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拟合均有很高的精度,可满足工程应用需要,改进泊松模型略好于威布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 长短组合桩 复合地基 威布尔曲线 改进泊松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国波 刘明辉 梅生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9,共5页
总结了我国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模型、MC2010模型、ACI209模型、B3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公式,计算分析了上述模型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基本徐变预测精度较高,但对高强轻骨料混... 总结了我国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模型、MC2010模型、ACI209模型、B3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公式,计算分析了上述模型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基本徐变预测精度较高,但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预测与实验数据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已有文献数据,提出了考虑骨料含水率影响的MC2010修正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修正模型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变形的预测精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 收缩 徐变 预测模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穿越距离变化对地表框架结构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戴旭 赵少飞 +1 位作者 孙嵩 杨亚兵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0-486,497,共8页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沉降量、沉降差、扭转及倾斜等变形特征随隧道距离的变化规律,结合广州地铁隧道下穿一个框架结构建筑物,利用FLAC3D软件建立隧道-土-建筑结构的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考虑了建筑物的中间纵向框架与...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沉降量、沉降差、扭转及倾斜等变形特征随隧道距离的变化规律,结合广州地铁隧道下穿一个框架结构建筑物,利用FLAC3D软件建立隧道-土-建筑结构的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考虑了建筑物的中间纵向框架与隧道轴线平行、距离从0m增加到20m共11种工况。根据计算结果,建筑物的最大扭曲变形量和最大沉降量随着距离的增大,都由最大值逐渐减小趋于零,其中最大扭曲变形量减小很快,当水平距离超出隧道轴线埋深时,扭曲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而建筑物倾斜、相邻基础的沉降差先由零逐渐增加,在沉降槽边缘内侧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最后逐渐趋于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受隧道施工影响的地表框架结构建筑物,在隧道上方位置时应重点监控其沉降量和扭转变形量,而在沉降槽边缘内侧时应注意监控其沉降差和倾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框架结构 变形特征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边坡危险度的直觉模糊熵权法评价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鹏 陈孝国 +1 位作者 张红芬 杨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3-157,共5页
为了提高露天矿边坡安全预警的可靠性,针对决策者权重及属性权重均未知,属性值为直觉模糊数的露天矿边坡危险度的群评价问题,提出直觉模糊熵权法确定权重,并借助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对各级评价矩阵进行集结,得到每个观测点对应的直觉... 为了提高露天矿边坡安全预警的可靠性,针对决策者权重及属性权重均未知,属性值为直觉模糊数的露天矿边坡危险度的群评价问题,提出直觉模糊熵权法确定权重,并借助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对各级评价矩阵进行集结,得到每个观测点对应的直觉模糊数,然后将其带入含有双参数的得分函数进行决策分析。最后以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矿的实测数据报告为工程实例,采用模型方法对其边坡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研究表明,熵权法与直觉模糊理论的结合,既降低了危险度评价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又建立了影响因子与评价结果之间的有效联系。模型可以用于指导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开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危险度 直觉模糊熵权法 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 得分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元务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153-154,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把党和政府的政治主张变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为此应该对大学生的态度施以积极的影响。结合态度改变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在态度改变的服从、同化、内化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