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工程专业实战化人才培养探索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建芳 张瑞新 +1 位作者 张莉聪 宋富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凝练出检测检验、危险源辨识评价等6个专业能力目标,相应地构建6个实战教学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下设计数量不等的来源于实际工作内容的实战教学项...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凝练出检测检验、危险源辨识评价等6个专业能力目标,相应地构建6个实战教学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下设计数量不等的来源于实际工作内容的实战教学项目,共计28个。这些项目按照知识体系归纳到10个教学环节中,构成安全工程专业实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满足这些教学项目的实战化要求,充分挖掘校内和校外资源构建近似实战的教学环境,建立“11+1+2”的实战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师资特点给出提升专业教师实战化教学能力的方法。结果表明:实战化人才培养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实战化培养需要有近似实战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实战化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专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华炜 吴发超 刘正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9-32,共4页
根据煤炭行业和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 ,提出了立足行业 ,面向社会 ,一专多向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本着强化基础、精练专业、扩大选修的原则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建立坚实、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形成以一个专业方向为载体 ,... 根据煤炭行业和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 ,提出了立足行业 ,面向社会 ,一专多向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本着强化基础、精练专业、扩大选修的原则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建立坚实、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形成以一个专业方向为载体 ,向多个专业方向传递的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的重点是根据安全学科基本理论和多共性的科目编写统一教材和通用教材。实践教学中通过测试、模拟、演示等实验手段 ,增强学生对安全工作的实践知识。课程设计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毕业论文要体现对安全问题的分析、技术方法的运用、管理措施的制定等内容 ,使学生受到科学思维、工程实践和创新意识的综合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高校 学生 改革与创新 选修 通用教材 专业方向 实践知识 煤炭行业 需求 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景钢 原征岚 张桂英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当今社会不仅要求安全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这必然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发展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入手,挖掘出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 当今社会不仅要求安全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这必然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发展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入手,挖掘出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问题,提出一些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对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全面的安全专业人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景钢 张桂英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的日益重视,社会对于安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应的安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励。因此,建设安全工程特色专业,提高安全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很有必要。进行安全工程特色专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的日益重视,社会对于安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应的安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励。因此,建设安全工程特色专业,提高安全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很有必要。进行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优化专业学科结构,深化推进教研教学改革,加强安全学科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竞争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华北科技学院以煤矿安全、工业安全等为特色,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改革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和加强特色设课程与特色教材建设,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些措施中,逐步形成了安全工程特色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康怀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3-574,共2页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带动了我国安全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内容有明确的知识领域与应用领域;现代安全观认为:安全就是人、经济、环境与技术综合功能的最优化。本文分析了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内...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带动了我国安全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内容有明确的知识领域与应用领域;现代安全观认为:安全就是人、经济、环境与技术综合功能的最优化。本文分析了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内容,指出了安全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尚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进行安全观教育,二是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必须适当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 教育发展 可持续发展 安全观 教育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照明对安全标志识别的视觉疲劳影响
6
作者 宋富美 王明 +3 位作者 张艺馨 燕雨薇 李东明 张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613-9620,共8页
为探讨环境照明对安全标志识别过程中视觉疲劳程度的影响,以照度和色温为环境变量,设计了12种混合光照环境,通过眼动追踪技术,测试不同条件下受试者的眼动数据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合反应速度和舒适度的测试结果,分析在不同光照条件... 为探讨环境照明对安全标志识别过程中视觉疲劳程度的影响,以照度和色温为环境变量,设计了12种混合光照环境,通过眼动追踪技术,测试不同条件下受试者的眼动数据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合反应速度和舒适度的测试结果,分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疲劳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照度的变化对视觉疲劳有显著影响,在低照度环境中受试者更易出现视觉疲劳;色温的变化对视觉疲劳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不同混合光照环境下,色温的变化会影响受试者的视觉舒适度,疲劳状态随之发生改变。作业环境照明条件中较为适宜的色温范围为2100~3500 K,照度范围为550~900 lx。可见企业要重视生产过程中照明条件的改善,避免因视觉疲劳而降低作业人员对安全标志的识别效率,确保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疲劳 安全标志 光照环境 眼动实验 照度 色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科技英语专业设置的可行性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常玉 蔡召义 程根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已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适应安全科技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是安全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在分析安全科技英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 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已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适应安全科技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是安全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在分析安全科技英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科技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安全科技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就安全科技英语专业特色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指出了安全科技英语专业设置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技英语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特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安全专业开设安全科技概论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景钢 温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5-198,共4页
本文探讨了在非安全专业开设安全科技概论的必要性,认为开设安全科技概论是抓好学生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的必要途径。通过对非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科技概论的教学,指出了现行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探讨了在非安全专业开设安全科技概论的必要性,认为开设安全科技概论是抓好学生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的必要途径。通过对非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科技概论的教学,指出了现行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对今后在开设安全科技概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为全民普及安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技概论 教学 非安全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水文地质模型的工作面顶板水害预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连会青 晏涛 +4 位作者 尹尚先 徐斌 康佳 周旺 闫国成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71,共13页
我国西部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顶板水害问题日渐突出,传统水害预警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为解决水害预警中指标选取、预警方法及标准构建等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顶板水害预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分析及智能化平台建设工作... 我国西部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顶板水害问题日渐突出,传统水害预警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为解决水害预警中指标选取、预警方法及标准构建等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顶板水害预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分析及智能化平台建设工作。首先,在传统透明地质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透明水文地质模型的概念,引入动态更新功能并明确其设计实现思路;其次,基于顶板水害发育“3阶段”机理分析,提出指标选择应遵循约束性、独立性和持续性“3原则”,确定了地表水特征、含水层结构及性质、隔水层结构及性质、采动影响围岩运移特征及水文要素动态变化特性5大类主要影响因素,共从中提取出14项可量化指标构成顶板水害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已有事故案例、现场水文观测数据变化规律和相关标准规范,提出由4个预警指标参与的智能水害预警方法,划分出4个等级的预警级别、标准和应对措施;以透明水文地质模型为逻辑底层,内嵌预警指标、方法、标准和多态接口,集成开发了具备3个层级、6个核心功能的顶板水害智能化预警平台,该平台通过触发器和轮询的混合预警机制,实现了多指标综合评价与预警;最后,平台在西部某煤矿进行了为期1 a的示范应用,期间成功发出15次预警信息,其中10次为监测设备异常预警,5次为水害信息预警,所有预警均提前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该平台的应用验证了预警指标、方法、标准和平台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优化预警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提升平台的预警精度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水文地质模型 顶板水害 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方法 智能化预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尺寸巷道阻燃输送带火灾烟气温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玉怀 张思佳 +2 位作者 李东明 黄刚 张文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6,共8页
为探究阻燃输送带火灾条件下巷道内不同地点烟气温度的变化特征,在全尺寸巷道中开展阻燃输送带火灾试验,首先,在全尺寸巷道内沿轴向布设6个测温断面,在每个断面设置5个热电偶记录阻燃输送带燃烧过程中不同位置的烟气温度;然后,在风速为1... 为探究阻燃输送带火灾条件下巷道内不同地点烟气温度的变化特征,在全尺寸巷道中开展阻燃输送带火灾试验,首先,在全尺寸巷道内沿轴向布设6个测温断面,在每个断面设置5个热电偶记录阻燃输送带燃烧过程中不同位置的烟气温度;然后,在风速为1.2 m/s条件下,利用全尺寸巷道对4 m×1.2 m(长×宽)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开展火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火源下游区域烟气温度及升温进程主要受输送带火源距离的影响。距离火源越近,阻燃输送带燃烧产生的热效应越强,相应地点烟气温度越高,由于输送带火灾属于非稳态燃烧过程,局部断面烟气温度与火源距离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处同一高度的水平巷道中,两侧烟气温度高于巷道中间,且随着与火源距离的增大,巷道中部与两侧烟气温差逐步减小;在火源下游沿巷道纵向范围内,烟气表现出分层状态,烟气温度从巷道顶板向底板逐步降低,不同高度烟气层之间存在显著的温度差。随着火源距离的增加,烟气层之间温度差逐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输送带 输送带火灾 烟气温度 全尺寸巷道 火源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滤效应影响的废弃石粉-黏土浆液性能研究
11
作者 陈新明 陈姣姣 +3 位作者 刘晓辉 焦华喆 杨志 杨柳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6-115,共10页
利用一种灌浆材料压滤效应模拟装置(FSD),开展对考虑灌浆压力、浆体流变、黏土灰分、浆液浓度和废弃石粉粒度组成(FSD影响因素)的浆液性能研究。结合FTIR、TG-DTG、SEM、EDS、AFM、ICP-AES和IC微观表征手段,解释其性能发展机理。受压滤... 利用一种灌浆材料压滤效应模拟装置(FSD),开展对考虑灌浆压力、浆体流变、黏土灰分、浆液浓度和废弃石粉粒度组成(FSD影响因素)的浆液性能研究。结合FTIR、TG-DTG、SEM、EDS、AFM、ICP-AES和IC微观表征手段,解释其性能发展机理。受压滤效应影响,浆液碱性环境变强,活性颗粒数量增多,CaCO_(3)与黏粒晶体之间充分团聚,结晶程度增加;阳离子交换容量升高,钙硅铝基相和硅铝酸盐聚合体生成量增加。基体颗粒间表面水撑开晶层,塑性黏度和屈服应力降低。游离氧化钙减少,浆液硬化后固结收缩率均小于1%。水灰比减小,浆液灌入裂隙固结成模和间歇总时间缩短。单位体积内,团簇状聚合体结构物分散空间被压缩,Al^(3+)和Ca^(2+)的溶出率降低。在煤矿灌浆行业中使用废弃石粉和黏土,不仅可以降低项目成本,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污染。采用研究提出的最佳的浆液配比和灌浆压力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浆液灌浆性能良好,可被考虑用于矿区岩溶裂隙带形式的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石粉 黏土 灌浆浆液 压滤效应 灌浆性能 性能发展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喷射参数与布局对瓦斯爆炸火焰抑制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张莉聪 邹凤韬 +1 位作者 吴林阳 李宜珂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96,共7页
当前对于CO_(2)的抑爆研究多集中在爆炸压力峰值、火焰传播速度等参数上,而对CO_(2)抑制甲烷爆炸中自由基的变化情况、湍流分布等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瓦斯抽采管路内甲烷预混气体的爆炸传播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 当前对于CO_(2)的抑爆研究多集中在爆炸压力峰值、火焰传播速度等参数上,而对CO_(2)抑制甲烷爆炸中自由基的变化情况、湍流分布等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瓦斯抽采管路内甲烷预混气体的爆炸传播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CO_(2)在不同喷射压力、喷头布局及控制时序下的抑爆机制。实验采用自主搭建的中尺度爆炸激波管系统,结合火焰传感器与光谱技术,捕捉火焰特征参数及典型自由基演变规律;基于CHEMKIN-PRO软件构建甲烷爆炸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定性、定量分析了CO_(2)对关键自由基的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喷口流量为6.38m^(3)/s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大降幅79.3%,火焰信号强度显著降低,·OH自由基摩尔分数下降14.7%;高压喷射形成的局部湍流强度峰值(约20%)可显著提高CO_(2)扩散效率,提升抑爆效果;双喷头错时倾斜喷射策略效果最好,通过时空耦合设计,同时控制抑爆剂喷射量和喷射时间,构建“物理稀释-化学抑制-动态拦截”三重屏障,使·OH自由基摩尔分数下降47.64%,显著优于传统单喷头方案及其他双喷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 火焰传播抑制 CO_(2)抑爆 CO_(2)喷射压力 湍流强度 喷头布局 自由基浓度 时空耦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底鼓机制及控制技术
13
作者 朱志洁 王鹏 +3 位作者 李瑞琪 秦洪岩 史庆稳 陈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1,共9页
为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底鼓问题,以陕西某矿ZF14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底鼓机制,并以此提出底鼓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工作面严重底鼓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 为解决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底鼓问题,以陕西某矿ZF14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底鼓机制,并以此提出底鼓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工作面严重底鼓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面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较大,且底板大多为泥岩或底煤较薄的区域;底板滑动面范围内以软弱泥岩为主,底板极限承载力较低,当底板载荷大于底板极限承载力时,底板载荷克服底板滑动面范围内岩层自重所产生的摩阻力及黏聚力,使岩体沿着底板滑动面滑移,造成工作面底鼓;通过分析ZF1409工作面底鼓模型可知:支架载荷在该工作面底鼓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近场关键层破断形成的“悬臂梁”结构造成支架工作阻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导致工作面发生底鼓。基于此,采用井下区域水力压裂技术处理近场关键层,有助于控制工作面的底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工作面 底鼓机制 控制技术 近场关键层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研究70年:成因·机理·防治 被引量:91
14
作者 尹尚先 连会青 +1 位作者 刘德民 尹慧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共29页
系统阐述了华北型煤田陷落柱及其突水的研究历程和取得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煤田岩溶陷落柱偶然发现于煤炭开采中,因其带来开采及安全影响,研究不断深化。新中国成立伊始,百业待兴,能源先行,陷落柱对煤炭开发的影响逐渐显现,在解决现场... 系统阐述了华北型煤田陷落柱及其突水的研究历程和取得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煤田岩溶陷落柱偶然发现于煤炭开采中,因其带来开采及安全影响,研究不断深化。新中国成立伊始,百业待兴,能源先行,陷落柱对煤炭开发的影响逐渐显现,在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同时,基础理论得到蓬勃发展,至1984年开滦范各庄矿陷落柱特大突水事故震惊世界,其成功封堵复矿标志着我国治理技术基本成熟,该事件得以成功处理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其后能源行业从萧条到黄金10年,煤炭开发向深部、西部转移,陷落柱突水威胁日趋严重,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相关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到目前为止,基本理论及治理技术日臻完善。由于其局域性和特殊性,国外仅有岩溶塌陷和采矿垮落的理论可作为研究借鉴。从基本特征、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导水性、突水模式及机理、预测探查和治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岩溶陷落柱空间形态特征、充填物特点、揭露特征、结构构造特征等,系统梳理了岩溶陷落柱分类及类型;探讨了岩溶陷落柱导水性,建立了岩溶陷落柱预测指标体系及预测模型,分类提出了陷落柱突水模式和机理及力学判据,研讨了陷落柱突水量预测的可行性,规范了陷落柱预测探查及治理的程序,总结了陷落柱治理技术。作者指出了目前陷落柱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凝练了岩溶陷落柱成因、导水性、预测、突水机理及突水量预测等方面的待解科学命题,列举了陷落柱精细化探查、突水监测预警、治理装备技术等方面技术难题,指明了未来探索及发展方向。应当指出,尽管现有成果基本成型,但距离技术理论体系的完善、满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陷落柱 华北型煤田 成因机制 突水机理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楠 黎霞 程根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39-42,共4页
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意外事故案例的逐年增多,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就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遵循一定的原... 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意外事故案例的逐年增多,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就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行为特征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跃兵 张超 王志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7,共5页
为提高安全行为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增加安全行为控制措施的实效性,用对比和逻辑推理的方法,界定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安全行为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安全行为包括事故倾向行为和非事故倾向行为,... 为提高安全行为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增加安全行为控制措施的实效性,用对比和逻辑推理的方法,界定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安全行为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安全行为包括事故倾向行为和非事故倾向行为,不包括本质安全行为,行为科学中的人为差错与安全行为科学中的事故倾向(不安全)行为有明显区别。安全行为具有辅助性、伴生性,安全行为动机具有复杂性,安全行为责任具有边界模糊性和事后追究性等特征。企业应根据安全行为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励非事故倾向行为,抑制事故倾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行为科学 人为差错 安全行为动机 事故倾向行为 注意力 安全行为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重大瓦斯事故隐患治理工程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漆旺生 顾秀根 +1 位作者 张超 张景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42-147,共6页
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在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分别从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等方面研究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突出的问题。指出瓦斯异常涌出是目前最难根治的事故隐患;基建或技改矿井和转制... 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在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分别从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等方面研究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突出的问题。指出瓦斯异常涌出是目前最难根治的事故隐患;基建或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最容易发生瓦斯事故;即将关闭的矿井和衰老的矿井普遍存在瓦斯事故隐患;长期所谓的“明星矿井”工作不踏实,瓦斯事故隐患严重;屡次发生重大事故但不吸取教训的矿井,往往长期存在瓦斯事故隐患。笔者认为,我国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重点工作主要是深入开展瓦斯异常涌出规律和相关治理措施的研究;取缔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活动;认真抓好煤矿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强化生产技术管理,防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瓦斯 事故隐患 综合治理 超能力生产 非法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宋晓燕 谢中朋 漆旺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44-148,共5页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各种因素,获得对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进行现状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层次模型,确定相关因子的影响力排序。结果显示:监督控制是影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各种因素,获得对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进行现状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层次模型,确定相关因子的影响力排序。结果显示:监督控制是影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风险评估,而安全亲情氛围营造列为最后,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最后,确定了采用AHP与安全文化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企业的安全文化。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企业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依据;AHP与安全文化检查表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简便、准确度高、操作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安全文化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AHP) 检查表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黎霞 李楠 程根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49-52,共4页
校园,特别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作为文化、科学、技术的人才培育基地,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践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为人类抵御各种灾害事故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因此,倡导和推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时代赋予高... 校园,特别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作为文化、科学、技术的人才培育基地,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践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为人类抵御各种灾害事故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因此,倡导和推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时代赋予高校的又一项社会责任。笔者浅析安全文化的内涵、安全文化的功能,并对推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探讨,提出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高等院校 安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溜井卸矿粉尘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20
作者 王明 李刚 +3 位作者 宋富美 田冬梅 张超 胡锦华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0-235,共6页
为了研究高溜井卸矿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粉尘控制措施,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多中段高溜井的相似试验模型,通过改变卸矿试验过程的参数条件,监测粉尘浓度的分布特性,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 为了研究高溜井卸矿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粉尘控制措施,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多中段高溜井的相似试验模型,通过改变卸矿试验过程的参数条件,监测粉尘浓度的分布特性,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卸矿时底部中段粉尘浓度及粉尘沉降时间都远大于上部中段;卸矿流量越大及卸矿高度越高,粉尘平均浓度越高;粉尘浓度随矿石粒径及溜井阻力系数增大而减小;矿石含水率增加卸矿口粉尘浓度显著下降,含水率超过3.5%时,粉尘浓度下降趋势较缓;卸矿口粉尘浓度与矿石含水率、卸矿高度关联度最高,其次是溜井阻力系数、卸矿流量和矿石粒径大小。试验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相吻合,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溜井粉尘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溜井 卸矿 冲击气流 粉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