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峰峰煤矿塌陷区典型农田土壤剖面重金素元素化学风化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晓慧 郝春明 +1 位作者 王梦露 朱云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2-1210,共9页
采集峰峰煤矿塌陷区典型农田剖面土壤,通过测定分析不同埋深土壤重金属元素(As、Cu、Ni、Pb、Cr、Cd、Zn和Hg)分布特征,利用质量平衡理论进行化学风化规律研究,探究塌陷驱动下剖面土壤重金属元素化学风化过程。结果表明:峰峰煤矿塌陷区... 采集峰峰煤矿塌陷区典型农田剖面土壤,通过测定分析不同埋深土壤重金属元素(As、Cu、Ni、Pb、Cr、Cd、Zn和Hg)分布特征,利用质量平衡理论进行化学风化规律研究,探究塌陷驱动下剖面土壤重金属元素化学风化过程。结果表明:峰峰煤矿塌陷区典型农田剖面土壤重金属元素Pb、Cd和As的含量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3.86、59.77、3.82;元素Cu、Ni、Zn、Cr和Hg未超标。重金属元素Cd和As可能在塌陷驱动下,受地表径流和雨水淋滤下渗影响,使得其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加。表层土壤元素Cu、Pb、Cr、Hg迁入富集,元素Ni、As、Zn和Cd迁出淋滤;犁底层元素Cu、Ni、Zn和Pb迁出淋滤,Hg迁入富集,其余元素规律变化不明显。累积元素存在潜在风险,需要监控;淋滤元素存在直接风险,需要高度管控。实验结论为全面评估煤矿开采对土壤化学性能的影响,防治流域水土流失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塌陷 土壤剖面 重金素 化学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硅酸钙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权成 张开永 +4 位作者 郭德 石常省 马瑞欣 唐利刚 杜振毓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1,共6页
以煤矸石提铝尾渣制得的介孔硅酸钙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亚甲基蓝溶液pH、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在298 K... 以煤矸石提铝尾渣制得的介孔硅酸钙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亚甲基蓝溶液pH、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在298 K、pH=11、介孔硅酸钙投加量为0.2 g/L、吸附时间为60 min条件下,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87.33%。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吸附方式为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为89.68 mg/g。吸附过程为熵增加的自发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吸附焓变ΔH为62.72 kJ/mol,介孔硅酸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硅酸钙 亚甲基蓝 吸附 煤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在环氧树脂膨胀阻燃体系中的协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英娟 黄保利 +1 位作者 岳丽娜 高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04-1910,共7页
以膨胀阻燃剂(IFR)为主要阻燃剂,以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及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_(2)-g-KH570)为协效剂制备阻燃环氧树脂(EP)材料,对比研究了2种EP/IFR/SiO_(2)及EP/IFR/SiO_(2)-g-KH570体系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量... 以膨胀阻燃剂(IFR)为主要阻燃剂,以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及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_(2)-g-KH570)为协效剂制备阻燃环氧树脂(EP)材料,对比研究了2种EP/IFR/SiO_(2)及EP/IFR/SiO_(2)-g-KH570体系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量释放、烟气释放、热降解行为及炭层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阻燃剂的总添加量为环氧树脂基体质量分数的30%(SiO_(2)为IFR质量的10%)时,SiO_(2)与IFR具有阻燃协同效应,在同样的添加比例下,改性的SiO_(2)会增强这种协同作用。EP/IFR/SiO_(2)-g-KH570体系与EP/IFR/SiO_(2)体系相比,两者氧指数(LOI)分别为30.2%和28.6%,UL-94测试分别通过V-0和V-1级;EP/IFR/SiO_(2)-g-KH570的力学性能较EP/IFR/SiO_(2)也有所提高,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0.2MPa和0.6KJ·m^(-2);锥形量热及热分析结果表明,EP/IFR/SiO_(2)-g-KH570体系在热释放、CO和CO_(2)释放指标上数值明显降低,热稳定性增加;残炭的电镜形貌分析表明,EP/IFR/SiO_(2)-g-KH570体系能形成更加致密和连续的炭层,能起到很好的物理屏障作用,显示出较好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纳米二氧化硅 膨胀型阻燃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3N4/煤系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氧化As(Ⅲ)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权成 弓志明 +5 位作者 毛艳宇 石建军 郗朋 张开永 唐利刚 段宏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以煤系高岭土(CK)、双氰胺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制得g-C3N4/煤系高岭土(g-C3N4/CK)复合材料,并用于光催化氧化As(Ⅲ)。通过XRD、SEM、UV-DRS、PL光谱等分析手段对g-C3N4/CK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C3N4与CK复合后改善了g-C3N4片层... 以煤系高岭土(CK)、双氰胺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制得g-C3N4/煤系高岭土(g-C3N4/CK)复合材料,并用于光催化氧化As(Ⅲ)。通过XRD、SEM、UV-DRS、PL光谱等分析手段对g-C3N4/CK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C3N4与CK复合后改善了g-C3N4片层团聚状态,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具有更强的光催化氧化As(Ⅲ)能力。在所构造的复合催化剂中,g-C3N4/CK-15%光催化氧化As(Ⅲ)效果最佳,在光照210 min的条件下,As(Ⅲ)的氧化率可达90.54%;g-C3N4/CK-15%稳定性较佳,循环使用4次后仍有较强的光催化氧化能力。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空穴和超氧自由基是As(Ⅲ)氧化的主要活性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 煤系高岭土 光催化 As(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处理甲基橙废水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娟娟 丘烨铃 +4 位作者 胡赟 陈惠莹 马承威 王超 许佳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方法,采用改性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改性活性炭、PS及Fe^(2+)浓度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降解过程遵循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757~1....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方法,采用改性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改性活性炭、PS及Fe^(2+)浓度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降解过程遵循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757~1.7178 min^(-1)。采用Box-BehnkenDesign响应面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各因素贡献排序为:催化剂投加量>PS浓度>Fe^(2+)浓度,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投加量为0.73 g/L、PS浓度为2.0 mmol/L、Fe^(2+)浓度为1.08 mol/L。对改性活性炭催化PS氧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的机理进行探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实验表明降解体系中存在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改性活性炭表面的羟基自由基在甲基橙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橙 过硫酸盐 改性活性炭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改性粉煤灰对水中Cu(Ⅱ)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骆欣 杨怡心 徐东耀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42-2245,2251,共5页
对粉煤灰进行热改性,用于吸附水中Cu(Ⅱ)。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粉煤灰对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提高。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受外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等温线能很好地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293~313 K下,MFA对Cu... 对粉煤灰进行热改性,用于吸附水中Cu(Ⅱ)。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粉煤灰对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提高。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受外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等温线能很好地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293~313 K下,MFA对Cu(Ⅱ)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21.55~42.55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Cu(Ⅱ)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方式为物理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热改性 Cu(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块煤热解温度场扩展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苏倩倩 李文军 +1 位作者 陈艳鹏 李天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73,共8页
干燥和热解影响煤炭地下气化产品煤气的组成和气化工作面的效率,为考察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干馏干燥区热解温度场的扩展规律,选用尺度为300 mm的和顺贫煤原煤块和人工制备的蒙东褐煤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尺度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在N_(2)... 干燥和热解影响煤炭地下气化产品煤气的组成和气化工作面的效率,为考察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干馏干燥区热解温度场的扩展规律,选用尺度为300 mm的和顺贫煤原煤块和人工制备的蒙东褐煤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尺度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在N_(2)气氛下对大块煤进行单侧面恒温加热试验,通过均匀布置在大块煤中的4层共50个热电偶采集试验过程中各测点的温度,绘制大块煤热解温度场分布图。结果表明:大块原煤热解温度场以多裂隙为中心呈多抛物面形向上扩展,人工块煤热解温度场以近似水平的形状向上推移;块煤热解干燥线、特征温度线的移动速率随热解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干燥线移动速率大于特征线移动速率;大块原煤的传热速率、热解干燥线和特征温度线的移动速率均高于人工块煤;大块原煤在热解6 h时干燥线和特征温度线移动速率分别为21.0、12.3 mm/h。大块原煤中裂隙的存在和发育使热解时裂隙处以对流方式传热,提高了原煤传热速率,同时裂隙发育和热量传递相互促进,使原煤热解温度场以多裂隙为中心呈多抛物面形扩展。原煤裂隙提高了热解干燥线和特征温度线移动速率,特别是对干燥线的影响更显著。因而在实际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裂隙的发育、氧化区燃烧生成的大量烟气均会强化煤层内的对流传热,提高煤炭地下气化热解温度场的扩展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大块煤 热解 温度场 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籽壳生物炭对水中Cd^(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骆欣 刘瑞森 叶锦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5-219,225,共6页
以葵花籽壳为原料,在700℃下热解制备葵花籽壳生物炭(S-B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中Cd^(2+)的吸附。结果表明:S-BC具有介孔结构,表面含有—C—OH、—C=O等多种官能... 以葵花籽壳为原料,在700℃下热解制备葵花籽壳生物炭(S-B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中Cd^(2+)的吸附。结果表明:S-BC具有介孔结构,表面含有—C—OH、—C=O等多种官能团。当溶液pH为2—7时,随pH的升高S-BC对Cd^(2+)的吸附量逐渐增加。S-BC对Cd^(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30min时可达到吸附平衡。当吸附温度为25~45℃时,Cd^(2+)的吸附容量为30.67~40.82mg/g。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曲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描述。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速率由多个过程共同控制,且吸附是自发、吸热、熵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葵花籽壳 Cd^(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高氟矿井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40
9
作者 郝春明 张伟 +3 位作者 何瑞敏 李庭 包一翔 李井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6-1977,共12页
神东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高氟矿井水已成为制约矿井水循环利用的关键因素,然而高氟矿井水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尚未进行过系统研究。系统采集了神东矿区62组不同水体样品,利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及因子分析等手段,在矿物溶解与沉... 神东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高氟矿井水已成为制约矿井水循环利用的关键因素,然而高氟矿井水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尚未进行过系统研究。系统采集了神东矿区62组不同水体样品,利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及因子分析等手段,在矿物溶解与沉淀,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竞争吸附和人为污染作用等方面探讨了神东矿区高氟矿井水的F^(-)质量浓度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其来源和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神东矿区矿井水中F^(-)质量浓度为0.16~12.75 mg/L,平均值为5.01 mg/L,有77.78%的样品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从空间分布看,神东矿区矿井水中F^(-)质量浓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高氟矿井水主要分布在布尔台矿和乌兰木伦矿等矿区。垂向上看,高氟地下水主要集中分布在埋深150~300 m,主要为3^(-1)煤和5^(-2)煤开采后产生的矿井水的埋深范围。偏碱性,高TDS,Na^(+),HCO_(3)^(-),和低Ca^(2+)是形成高氟矿井水的主要水化学环境。延安组是高氟矿井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高氟矿井水的形成主要受含氟矿物的溶解控制,方解石和白云岩的溶解饱和影响了萤石等含氟矿物的溶解平衡,造成矿井水中F^(-)质量浓度的升高;阳离子交换作用提升了矿井水中Na^(+)的质量浓度,HCO_(3)^(-)的竞争吸附置换出了黏土矿物表面吸附态的F^(-),均促进了F^(-)在矿井水中富集,而蒸发浓缩和人类活动对高氟矿井水形成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矿井水 源解析 水岩作用 氢氧同位素 神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耗碳捕集技术及燃煤机组热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红涛 王树民 张曼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14,共5页
针对燃烧后胺法脱碳工艺捕集能耗高的问题,在普通碳捕集系统中集成级间冷却、机械蒸气再压缩(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MVR)和富液分流解析3项节能技术,建立低能耗碳捕集系统,并将该系统与600 MW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分析该系... 针对燃烧后胺法脱碳工艺捕集能耗高的问题,在普通碳捕集系统中集成级间冷却、机械蒸气再压缩(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MVR)和富液分流解析3项节能技术,建立低能耗碳捕集系统,并将该系统与600 MW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分析该系统对燃煤机组热经济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_(2)捕集率为90%时,该碳捕集系统中单位再生能耗从4.09 GJ/t CO_(2)降低到2.64 GJ/t CO_(2),降幅达35.28%。与耦合普通碳捕集系统的燃煤机组相比,耦合低能耗碳捕集系统燃煤机组的电厂效率从30.81%增加到33.53%,提升了2.72%;标准煤耗从398.87 g/kWh降低到366.81 g/kWh,下降了32.06 g/kWh;热耗率从11674.92 kJ/kWh降低到10736.53 k J/k Wh,减少了938.36 k J/k Wh,热经济性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还发现,CO_(2)捕集率每降低1%,低能耗碳捕集燃煤机组的电厂效率增加0.054%,标准煤耗降低0.524 g/kWh,热耗率降低15.353 k J/kWh,降低碳捕集率可进一步改善电厂的热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CO_(2) 再生能耗 节能 热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油中水分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阁 陈彬 +1 位作者 商芷萱 全宇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9-454,共6页
发动机油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发动机油中极易混入水分,水分容易加速发动机油的劣化和变质,进而危害发动机的安全运行。对发动机油中水分进行检测是保障发动机油质量的重要指标。因而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方法对不同... 发动机油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发动机油中极易混入水分,水分容易加速发动机油的劣化和变质,进而危害发动机的安全运行。对发动机油中水分进行检测是保障发动机油质量的重要指标。因而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方法对不同含水量的发动机油进行了检测。首先根据含水发动机油的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分析了931,1195~1212和1391~1430 nm波长的较强吸收峰的机制;采用正交信号校正(OSC)和几种其他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构建了PLS回归模型,根据回归系数进行了特征波长的选择。结果表明,OSC预处理后的PLS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多元散射校正(MSC)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降低了模型的校正性能。选择了166个特征波长,占全谱的32.42%。采用所建的近红外全谱PLS模型和特征波长选择的PLS模型分别对预测集14个油样进行预测,两个模型都能实现较好地预测,预测标准差分别为0.0007和0.0006;而特征波长选择对含水发动机油的预测最稳健,性能指标最好(R^(2)_(P)为0.9930,R^(2)_(CV)为0.9887,且RMSE CV和RMSE P值分别为3.1401×10^(-4)和2.4190×10^(-4),RPD值为11.9884),特征波长选择的PLS模型与全光谱模型相比,经过特征波长选择消除了全光谱中大量无用信息,对发动机油中含水量预测最稳健,性能指标最好,使模型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所建的OSC预处理后的全谱PLS模型以及特征波长选择的PLS模型,对油样的预测集进行验证,特征波长选择后的PLS模型对预测集的预测效果较优,每个油样的预测值更接近实测值。说明经过特征波长选择后建立的PLS模型不仅没有降低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反而由于消除了不相关变量的信息,使所建模型更具有泛化性能。因而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发动机油中水分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可靠性,为发动机的状态监测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油 水分 近红外光谱 特征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煤矿区高氟矿井水季节成因分析及灌溉风险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永亮 郝春明 +2 位作者 刘敏 贺凯凯 王志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15052-15061,共10页
神东煤矿区矿井水中氟化物(F^(-))含量过高,严重威胁着该地区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矿井水中F^(-)分布,来源和形成机制已被关注和研究,然而对于季节性变化和灌溉适宜性评价尚不清楚。为此,系统采集了丰枯水期各35组矿井水样品... 神东煤矿区矿井水中氟化物(F^(-))含量过高,严重威胁着该地区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矿井水中F^(-)分布,来源和形成机制已被关注和研究,然而对于季节性变化和灌溉适宜性评价尚不清楚。为此,系统采集了丰枯水期各35组矿井水样品,研究了矿井水中F^(-)含量的季节性分布,剖析了其来源和形成机制,并进行了生态用水灌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神东矿区丰水期和枯水期矿井水F^(-)含量分别为0.16~13.96 mg/L(均值为4.43 mg/L)和0.16~17.60 mg/L(均值为4.89 mg/L),枯水期矿井水F^(-)的含量明显高于丰水期。神东矿区丰枯水期矿井水F^(-)均与Ca^(2+)呈显著负相关,与Na^(+)和HCO_(3)^(-)呈正相关。丰枯水期高F^(-)矿井水的形成主要受萤石矿物溶解,离子交换作用和竞争吸附作用控制。神东矿区丰枯水期分别有100%和66.67%低F^(-)矿井水适宜生态灌溉,而92.00%和96.15%的高F^(-)矿井水则不适宜生态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季节变化 形成机制 灌溉适宜性 矿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塌陷自修复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演变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云燕 郝春明 +1 位作者 马晓慧 王梦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86,共7页
该研究以邯郸市峰峰矿区典型的塌陷自修复区为例,采集不同塌陷年限的农田表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Ni、Cr、Cd、Pb、Hg和As)的含量,探讨重金属元素含量随塌陷年限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 该研究以邯郸市峰峰矿区典型的塌陷自修复区为例,采集不同塌陷年限的农田表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Ni、Cr、Cd、Pb、Hg和As)的含量,探讨重金属元素含量随塌陷年限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了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相比未塌陷区,各塌陷年限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Cu、Zn、Cd、Pb含量均偏高,元素Zn含量随塌陷年限的延长逐年递增,除塌陷6 a外元素As含量逐年降低,其余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对比《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不同年限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Cd含量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6.60;元素Pb和As仅在个别塌陷年限超标,其余元素均未超标。Hakanson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d是最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因子,其次是Hg、As;所有样点处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表现为较强生态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塌陷区 自修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演变规律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羧酸化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岳丽娜 孙英娟 +4 位作者 朱桃花 高帆 柴智勇 赵紫苇 畅戈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3,共6页
基于细菌纤维素的多羟基结构,对其进行羧酸化改性;接着以羧酸化细菌纤维素为模板,原位复合聚吡咯(PPy),得到PPy/羧酸化细菌纤维素导电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热稳定性等进行测试表征,重点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氧化剂处理后... 基于细菌纤维素的多羟基结构,对其进行羧酸化改性;接着以羧酸化细菌纤维素为模板,原位复合聚吡咯(PPy),得到PPy/羧酸化细菌纤维素导电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热稳定性等进行测试表征,重点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氧化剂处理后,复合材料电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电导率随氧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最高可达10^-3 S/cm,编号为0.04-48h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离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羧酸化 聚吡咯 电子电导率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