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新峰 史志鹏 +1 位作者 许冬 王磊 《信息通信》 2020年第5期192-193,共2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传统的通信质量相比,电信领域中光缆线路的出现使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这个项目中,主要用于信号传输的光纤通信技术的质量对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有着极为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传统的通信质量相比,电信领域中光缆线路的出现使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这个项目中,主要用于信号传输的光纤通信技术的质量对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它要求进一步保证光缆的质量,明白设计的要点。光纤通信项目的技术发展,包括总体设计计划和光缆线路施工的技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工程 光缆线路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驱动的管道结蜡程度预测及清管效果评价
2
作者 姜兆波 姚佳杉 +3 位作者 高晓楠 马静 刘倩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避免凭经验盲目确定清管周期,造成过度清管现象的发生,基于结蜡过程的缓慢时序性,在研究生产数据参数与结蜡程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改进K-means算法确定不同时序下的结蜡程度,并将数据引入卷积神经网络(CNN),利用CNN模型的特征提取和... 为避免凭经验盲目确定清管周期,造成过度清管现象的发生,基于结蜡过程的缓慢时序性,在研究生产数据参数与结蜡程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改进K-means算法确定不同时序下的结蜡程度,并将数据引入卷积神经网络(CNN),利用CNN模型的特征提取和自适应学习能力,实现不同结蜡程度持续时间的在线更新,依据结蜡等级和清管周期的变化构建清管效果评价指数模型,实现了清管作业的事前预警。结果表明,不同管道在完整结蜡周期内的等级时间不同,周期长短也不同,体现了输入参数差异引起的结蜡程度不同,改进Kmeans算法将结蜡程度分为4个等级;本文模型的总体平均误差为0.781 d,小于RNN模型和LSTM模型的2.025 d、1.225 d;待评价管道的清管效果评价指数为0.828,说明本次清管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 结蜡程度 清管效果 K-MEANS 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密闭卸油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芦建华 杜莎 张献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5期78-80,共3页
针对拉油罐车卸油时卸油口油气挥发严重、存在事故隐患的问题,研制了一套新型密闭卸油装置。该卸油装置与卸油罐车、储油罐形成一个整体,油相、气相管线相连接,卸油、储罐进油时呼出的油气通过气平衡线接入卸油罐车,实现卸油过程的全密... 针对拉油罐车卸油时卸油口油气挥发严重、存在事故隐患的问题,研制了一套新型密闭卸油装置。该卸油装置与卸油罐车、储油罐形成一个整体,油相、气相管线相连接,卸油、储罐进油时呼出的油气通过气平衡线接入卸油罐车,实现卸油过程的全密闭。装置采用变频器闭环控制模式,可根据卸油量大小(罐体液位高低)实现卸油泵排量自动调节及启停,整个卸油过程无需人工操作。与传统的非密闭卸油装置相比,新型密闭卸油装置具有制造工艺简单,现场方便拆卸,投资低、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可大大提高卸油站场密闭程度及工艺自动化程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适合在各大油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卸油装置 油气挥发 卸油泵 变频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废弃管道处置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坤 周维 +1 位作者 王青 樊春峰 《石油工程建设》 2019年第6期17-20,共4页
国内外对废弃管道的处置方式和方法研究较多,但对于判断管道废弃的标准以及废弃管道处置规则尚无统一认识.针对这一问题,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三层管道处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两两判断矩阵,得到了影响管道评价结果的主... 国内外对废弃管道的处置方式和方法研究较多,但对于判断管道废弃的标准以及废弃管道处置规则尚无统一认识.针对这一问题,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三层管道处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两两判断矩阵,得到了影响管道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是运行风险、运行经济性、资源开采量、腐蚀缺陷和法律法规符合性.通过对评语集的模糊映射形成了模糊评价矩阵.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为非线性、模糊性、多变量的管道处置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管道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高含水油井低温集输可行性研究及图版工具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渭江 王青 +3 位作者 刘坤 陈丽 王春洁 杨青霄 《石油工程建设》 2022年第5期14-18,25,共6页
针对双管掺水工艺能耗高的问题,通过安装旁通可视化管路对高凝高含水油井进行低温集输可行性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回归黏壁温度计算模型,建立可推广的低温集输可行性判断图版工具。结果表明,根据关掺后井口压力变化情况可将油井分为无法... 针对双管掺水工艺能耗高的问题,通过安装旁通可视化管路对高凝高含水油井进行低温集输可行性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回归黏壁温度计算模型,建立可推广的低温集输可行性判断图版工具。结果表明,根据关掺后井口压力变化情况可将油井分为无法低温集输和可低温集输油井,其中前者压力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至阈值,后者压力在短期监测中有两个上升点,在长期监测中井口压力和进站温度均呈周期性变化;黏壁温度回归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绝对误差0.27℃,满足工程需求;通过温度和集输半径图版工具可综合判断油井是否可进行低温集输,扩展了黏壁温度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油井低温集输的推广和确保管道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 高含水 油井 低温 集输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脉冲发生器的优化设计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林祝 刘杰 +3 位作者 傅余 黄鑫 宋晓健 宋晓晖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117,共6页
“极限钻井参数”钻井施工中,会出现大排量、高密度钻井液对轴流式脉冲发生器主阀、限流环的冲蚀严重的问题。为了提高该工具的抗冲蚀能力,延长井下作业时间,文章运用理论模拟计算与CFD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从结构和材质上对轴流式脉冲发... “极限钻井参数”钻井施工中,会出现大排量、高密度钻井液对轴流式脉冲发生器主阀、限流环的冲蚀严重的问题。为了提高该工具的抗冲蚀能力,延长井下作业时间,文章运用理论模拟计算与CFD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从结构和材质上对轴流式脉冲发生器关键部件主阀、限流环进行优化设计。CFD仿真表明优化后的主阀、限流环流道中,流速降低了31.96%,流道静压力降0.25 MPa,信号强度增量为0.041 MPa,与理论模拟计算相互印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轴流式脉冲发生器能够满足极限钻井参数情况的苛刻要求,井下工作时间平均延长了120 h,在跃满X等深井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钻井参数 轴流式脉冲发生器 结构优化 仿真计算 防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量高含水油井低温输送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晓东 王广辉 +3 位作者 吴颖 张军霞 周艳丽 田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0年第4期29-33,共5页
随着我国油田的深入开发,油田的大部分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期,对高含水原油采用加热或伴热的方式会使得集输能耗大幅上升,造成热能浪费。针对这一问题,在现场对不同气量的高含水油井开展了降温试验,对降温过程中的流型和压降变化进行了监... 随着我国油田的深入开发,油田的大部分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期,对高含水原油采用加热或伴热的方式会使得集输能耗大幅上升,造成热能浪费。针对这一问题,在现场对不同气量的高含水油井开展了降温试验,对降温过程中的流型和压降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得出当温度较高时低含气量油井采出液为油水分层波浪流型,高含气量油井采出液为气液分层流型;当温度较低时,两种油井都出现了原油凝堵现象,可将第一个压降峰值定义为安全输送的温度界限,温度界限可比原油凝点低2~8℃。研究结果可为高含水原油不加热输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压降 流型 集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房供电系统故障影响区域分析定位的实现 被引量:6
8
作者 林惊雷 刘向东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6期62-65,共4页
供电系统对于通信机房而言至关重要,一旦供电系统发生严重故障,需要快速定位故障波及范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使故障影响最小且可控。以某数据机房供电系统为例,针对该机房供电系统故障影响区域提供一种快速定位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思路... 供电系统对于通信机房而言至关重要,一旦供电系统发生严重故障,需要快速定位故障波及范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使故障影响最小且可控。以某数据机房供电系统为例,针对该机房供电系统故障影响区域提供一种快速定位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思路是为机房供电系统设备建立数据模型,当监测到某个供电节点发生严重故障时,触发对供电系统的设备关系表进行的遍历操作,检索出所有与该供电节点关联的设备树,并将数据同步至机房供电系统拓扑组件,以颜色填充等特效标识出影响区域。对故障影响区域定位的实现,为快速制定通信机房供电系统故障应急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有效地提升了供电系统运维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机房 供电系统 故障影响区域 数据模型 遍历 运维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丙烯酰胺污水中多油滴黏度对其聚结上浮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兵 冯宸 +3 位作者 李森 樊嘉琪 周胤男 李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第7期18-25,共8页
近年来,由于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油田广泛应用,导致产生大量的含聚丙烯酰胺污水,这种污水的黏度大,油水分离困难。为此,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含聚丙烯酰胺污水中油滴聚结与上浮过程进行研究,基于水平集的方法建立了几何模型,设定了模型的... 近年来,由于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油田广泛应用,导致产生大量的含聚丙烯酰胺污水,这种污水的黏度大,油水分离困难。为此,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含聚丙烯酰胺污水中油滴聚结与上浮过程进行研究,基于水平集的方法建立了几何模型,设定了模型的初始边界条件,并加入了油水两相流控制方程。为探究油滴黏度变化对其聚结与上浮规律的影响,分别对油滴体积分数、油滴聚结与上浮速度和油滴周围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滴黏度不同,其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大致相同;油滴在上升过程中主要受浮力、黏性阻力和惯性力的作用,油滴黏度增大,油滴受到的黏性阻力也随之增大,各个小油滴聚结的时间变长,整个过程中油滴的运动速度变小;压力分布主要与高度有关,油滴黏度的变化对压力产生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滴 聚丙烯酰胺溶液 油水分离 数值模拟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系统在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旭斌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8期79-81,共3页
自动化系统在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中的使用相对较为常见,本文对实行自动化系统的两大需求进行简要分析,对当前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探讨,明确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管理需求,对于在施工建设中所使用的各项自动... 自动化系统在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中的使用相对较为常见,本文对实行自动化系统的两大需求进行简要分析,对当前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探讨,明确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管理需求,对于在施工建设中所使用的各项自动化技术以及关键工艺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思考,并且提出在当前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活动中对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略,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系统 油气田地面工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冬 孙茜 何新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第14期255-256,共2页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油气生产中,可以对油气的生产情况和设备状态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监管,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论文分析了油气生产物联网技术和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研究了油田生产物联网技术中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关键词 油气生产 物联网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分析在边零井非密闭油气生产中的研究应用
12
作者 纪少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第9期47-51,共5页
边零井地处偏远,信息化相对落后,抽油机工况、井信息、罐信息监测管理在以往工作中效率低,异常信息、预警信息时效性差。为了适应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需要,开展边零井非密闭油气生产数据应用分析,为油田开发、综合治理、提升效率、降... 边零井地处偏远,信息化相对落后,抽油机工况、井信息、罐信息监测管理在以往工作中效率低,异常信息、预警信息时效性差。为了适应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需要,开展边零井非密闭油气生产数据应用分析,为油田开发、综合治理、提升效率、降低能耗提供技术支撑。边零井非密闭油气生产大数据分析技术架构分为大数据分析层和大数据应用层。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提质增效的切入点,进行优化调整,简化信息维护、设备监控工作,对异常问题及时掌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边零井非密闭油气生产数据的研究分析,遵循先进、安全可靠、实用易用、及时响应、规范操作、灵活扩展的原则,应用Thread多线程技术、异常处理技术、数据库开发技术等,实现边零井抽油机工况综合分析、液量和液位异常分析、运力优化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需井 油气生产 大数据分析 示功图 液位 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法脱盐效率影响因素的COMSOL软件数值计算及分析
13
作者 王小兵 焦雨健 吕卓琳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9期42-47,共6页
为了解决油田开发后期注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矿化度污水处理问题,以NaCl溶液为处理对象,选择NaCl溶液入口流量、NaCl溶液初始浓度与工作电压作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运用COMSOL软件进行数值计算,研究每种影响因素对电容法... 为了解决油田开发后期注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矿化度污水处理问题,以NaCl溶液为处理对象,选择NaCl溶液入口流量、NaCl溶液初始浓度与工作电压作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运用COMSOL软件进行数值计算,研究每种影响因素对电容法(CDI)模块单元脱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溶液入口流量因素对该电容法系统脱盐效率影响最大,其次为工作电压因素,最后为NaCl溶液初始浓度因素;在温度为25℃条件下,考虑经济因素,Na-Cl溶液入口流量为25 mL/min、工作电压为3 V、NaCl溶液初始浓度(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该电容法系统的脱盐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电容法脱盐 COMSOL软件 数值计算 脱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