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承建 田占良 +2 位作者 陈福有 何国安 李留仁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5期36-39,共4页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是一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破碎的多层油藏,其油藏流体类型属于黑油.该油藏 1989 年 6 月正式投入早期注水开发,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层系细分) 和不断加密、完善井网,至 1997 年 12 月,基本形成了...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是一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破碎的多层油藏,其油藏流体类型属于黑油.该油藏 1989 年 6 月正式投入早期注水开发,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层系细分) 和不断加密、完善井网,至 1997 年 12 月,基本形成了四套较完善的独立井网注采四套层系的局面,综合含水率已达 64% ,而采出程度仅为 16% ,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局面,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对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8 年半(到1997 年12 月底)的开发历史分断块进行了精细历史拟合,纵向上深入到了小层,得到了 40 个小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层系提出了进一步挖潜的调整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黑油模型 哈南油田 油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常规工艺技术提高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水平
2
作者 韩振华 曾久长 周俊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华北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可分为裂缝-孔隙型、溶洞-裂缝型、溶洞-裂缝-孔隙型三类。20年的开发历程,按照产油状况为主的储层动态特征和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结合产油量和含水率的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产、稳产阶段,主导增产... 华北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可分为裂缝-孔隙型、溶洞-裂缝型、溶洞-裂缝-孔隙型三类。20年的开发历程,按照产油状况为主的储层动态特征和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结合产油量和含水率的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产、稳产阶段,主导增产技术是酸化;产量快速递减阶段,主要增产技术是卡(堵)水,配以提液、酸化措施,钻加密井;低产缓减阶段,主要挖潜工艺技术是化学堵水、选择性提液、停注降压开采,还有钻调整井、开窗侧钻、封固出水段并在含油段射孔、注氮气等。结论是,发展并高标准应用常规技术仍是提高开发水平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开发 常规工艺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遗传算法求解油藏动态预测的非线性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明 仲颖 王亚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8-20,共3页
阐述了油藏动态预测中的几类有代表性的非线性模型, 简单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 探讨了其在油藏动态预测中, 求解几类非线性模型的应用, 该方法易于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以实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 阐述了油藏动态预测中的几类有代表性的非线性模型, 简单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 探讨了其在油藏动态预测中, 求解几类非线性模型的应用, 该方法易于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以实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度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非线性模型 油藏动态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值得借鉴的压裂施工
4
作者 韩振华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6年第2期57-62,共6页
华北油田所辖的廊东油田是典型的高压低渗砂岩油藏,具有岩性致密、泥质含量大、强水敏性等地质特征。投产初期,单井产量较高,但生产一、二年后,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也快,以致长期处于低效开发状态。“七五”期间曾进行压裂增产,... 华北油田所辖的廊东油田是典型的高压低渗砂岩油藏,具有岩性致密、泥质含量大、强水敏性等地质特征。投产初期,单井产量较高,但生产一、二年后,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也快,以致长期处于低效开发状态。“七五”期间曾进行压裂增产,但效果并不理想。1994年12月,华北局与加拿大法玛斯特公司合作,对安69-45井进行水力压裂,取得了理想的增产效果。该文简要介绍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和低效开发状况,具体介绍安69-45井压裂施工技术和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压裂效果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东油田 低渗透油藏 压裂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吉32块稠油热采特征及后续开采方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玉社 李明 邓维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26,共6页
方法根据吉32试验区的地质条件,结合生产实际,应用干扰剔除法和数值模拟技术,进行蒸汽吞吐开采特征研究,提出了后续开采方式。目的研究生产特征、优选合理的技术参数,为该区稠油大规模开发提供依据。结果采用70m井距正方形井... 方法根据吉32试验区的地质条件,结合生产实际,应用干扰剔除法和数值模拟技术,进行蒸汽吞吐开采特征研究,提出了后续开采方式。目的研究生产特征、优选合理的技术参数,为该区稠油大规模开发提供依据。结果采用70m井距正方形井网蒸汽吞吐方式生产四个周期后,蒸汽吞吐生产阶段基本结束;蒸汽吞吐效果集中在前两个周期,该阶段产量递减快、无稳定生产期;注汽井间干扰频繁,使回采水率高,并且含水曲线呈锯齿状;注汽强度、注汽速度均较低;注汽压力随周期增加而降低。结论选择合理的油层厚度,既能保证热采的地质基础,又能减小层间差异;优选合理的注汽参数,可保证蒸汽质量,充分利用注入热能,扩大波及体积;井间干扰对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有利,但应避免汽窜;该区后续开采方式不适合蒸汽驱,应先补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热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