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导向技术在元坝超深水平井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泓 刘匡晓 +3 位作者 郭瑞昌 司娜 杨峰 蔡瑞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7,7-8,共3页
文章分析了元坝超深水平井的技术难点及旋转导向技术钻超深水平井的优势,结合元坝X井的施工情况,对AutoTrack旋转导向系统钻超深水平井的应用效果做了分析评价,现场施工情况表明:AutoTrack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钻成的井眼光滑,摩阻在150kN以... 文章分析了元坝超深水平井的技术难点及旋转导向技术钻超深水平井的优势,结合元坝X井的施工情况,对AutoTrack旋转导向系统钻超深水平井的应用效果做了分析评价,现场施工情况表明:AutoTrack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钻成的井眼光滑,摩阻在150kN以下,扭矩在14kN·m以下;机械钻速较高,配用模块马达,进一步提高了机械钻速,达到2.90m/h。在155℃高温下,AutoTrack旋转导向系统故障率较高。总体来讲AutoTrack旋转导向系统可以满足元坝超深水平井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超深水平井 旋转导向 摩阻扭矩 轨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密度对井眼缩径影响的黏弹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耀锋 李军强 +2 位作者 杨美全 杨小辉 王水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共4页
采用开尔文-沃伊特流变模型,推导出了均匀地应力下盐膏层井眼缩径的黏弹性解析解,得到了实际可以测量到的井径变化值,并分析了钻井液密度对井眼缩径的影响。对江汉油田王斜78-1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盐膏层井眼缩径与岩层自身蠕变... 采用开尔文-沃伊特流变模型,推导出了均匀地应力下盐膏层井眼缩径的黏弹性解析解,得到了实际可以测量到的井径变化值,并分析了钻井液密度对井眼缩径的影响。对江汉油田王斜78-1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盐膏层井眼缩径与岩层自身蠕变特性密切相关,井眼缩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最后趋于一稳定值,随着钻井液密度升高,井眼缩径率降低,当钻井液密度升至某一值时,井眼缩径率降至零,此密度即为临界钻井液密度(王斜78-1井的临界钻井液密度为2.4 kg/L)。钻井液密度高于此临界值并依据岩层自身蠕变特性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是保证钻井过程中不发生缩径和卡钻等事故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密度 井眼 缩径 黏弹性分析 盐膏层 流变模式 王斜78-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美蓉 孙方龙 +3 位作者 郭长会 刘慧英 黄银 刘晓青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3-385,共3页
基于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镉试剂,NPPAPT)发生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镉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聚环氧丙烷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CP-60)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2 nm,CP-6... 基于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镉试剂,NPPAPT)发生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镉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聚环氧丙烷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CP-60)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2 nm,CP-60的质量浓度在0~0.13 mg.L-1内,符合比尔定律;将该方法直接应用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B)的测定,同样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 分光光度法 镉试剂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S100井井眼失稳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关义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68-69,共2页
从地质和工程方面分析了塔河油田S100井三叠系、石炭系地层钻井过程中井眼易失稳的原因,给出了其钻井液及工程技术措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井井眼稳定,井径扩大率很小,有效地解决了井眼失稳问题。
关键词 塔河油田 S100井 井眼失稳 原因分析 对策 井眼稳定 井径扩大 聚合物钻井液 三叠纪 石炭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络合光度法测定油田污水中聚醚型破乳剂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方龙 李美蓉 +3 位作者 郭长会 刘慧英 阮国波 刘晓青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6-289,共4页
利用磷钨酸(PTA)-MgCl_2-破乳剂三元络合原理,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田污水中非离子聚醚型破乳剂TA1031含量的方法。优选的测定条件为:测定波长480nm,10%MgCl_2溶液0.4mL,10%PTA 1 mL,5%氢醌硫酸溶液3 mL,溶液的pH值为2.0,反应静止时间... 利用磷钨酸(PTA)-MgCl_2-破乳剂三元络合原理,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田污水中非离子聚醚型破乳剂TA1031含量的方法。优选的测定条件为:测定波长480nm,10%MgCl_2溶液0.4mL,10%PTA 1 mL,5%氢醌硫酸溶液3 mL,溶液的pH值为2.0,反应静止时间为5 min。TA1031的质量浓度在0~30 mg/L范围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0.0378c+0.0083,相关系数R=0.9912。用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液代替蒸馏水,对PTA-MgCl_2沉淀剂体系进行简化,加入0.7mL浓度为0.050mo1/L的Tris溶液。用改进方法测定陈庄采出污水配制的TA1031溶液,TA1031质量浓度在0~36 mg/L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0.0283c+0.1135,相关系数R=0.9904,5次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5%。改进方法用于测定陈庄油田现场污水配制的破乳剂LE-28E及破乳剂CZ的含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40mg/L和0~45m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3和0.9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络合 分光光度法 聚醚型破乳剂 测定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长裸眼井快速钻井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吕家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135,共3页
利用"微钻头钻速法"、"DC指数预测岩层可钻性法"及"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可钻性法",通过地层分析软件测定了塔河油田4#、6#等区块的地层可钻性级值与井深关系的变化规律,根据地层可钻性级值确定了钻头选型的... 利用"微钻头钻速法"、"DC指数预测岩层可钻性法"及"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可钻性法",通过地层分析软件测定了塔河油田4#、6#等区块的地层可钻性级值与井深关系的变化规律,根据地层可钻性级值确定了钻头选型的最优方案,根据地层压力系数确定了长裸眼井各阶段的钻井液密度,根据地层特性对一开Φ444.5井眼采用普通聚合物体系;二开Φ241.3井眼,上部4600m以前采用低固相强包被不分散聚合物体系,下部地层采用多元醇聚磺防塔钻井液;三开奥陶系地层采用低固相聚磺钻井液,同时对于奥陶系地层存在涌、漏并存的井实施欠平衡压力钻井技术。对于井眼稳定,通过优选钻井液体系,优化钻井液配方,采用优质大分子聚合物包被剂,加强钻井液的包被和抑制性能;采用大、中、小分子聚合物复配,配合适量润滑剂,改善滤饼质量,调整、优化钻井液流型,从而解决上部地层的阻卡问题。文章从钻头选型、钻具组合、钻进参数优选、钻井液体系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介绍了该项快速钻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裸眼 机械钻速 PDC钻头 钻具组合 钻井参数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钻井液提高塔河油田测井成功率 被引量:5
7
作者 苏延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由于塔河油田新生界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遇水缩径现象严重,中生界至古生界石炭系由于地应力作用地层破碎、坍塌扩径严重造成二开井段测井困难,测井很难一次成功。自2003年12月22日TK229井测井复杂以来,接连发生T752井、S114井、T74... 由于塔河油田新生界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遇水缩径现象严重,中生界至古生界石炭系由于地应力作用地层破碎、坍塌扩径严重造成二开井段测井困难,测井很难一次成功。自2003年12月22日TK229井测井复杂以来,接连发生T752井、S114井、T749井、TK238井、TK485井、YK7井、TK123H井、TK250等井测井遇阻的复杂情况,尤其是TK229井,自2003年12月22日22:00开始测井,至2004年1月10日7:30测井结束,共用时18d9h30min。为缩短钻井周期,减少钻井事故,节约钻井成本,西部公司进行了专门立项攻关工作,通过一年多岩性分析,优化钻井液的攻关,已基本解决了该工区测井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测井 优化钻井液 井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直径井眼侧钻技术在AT20井成功运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府标 张家华 +3 位作者 徐秀胜 张永锋 张国强 王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104,共2页
AT20井二开使用φ444.5mmPDC钻头钻进至井深1179.80m时发生φ286mm螺杆中心轴脱落事故,由于井眼大,地层胶结较差,鱼头小且鱼头靠井壁以及落鱼表面不规则,再加上井眼局部严重扩径,落鱼打捞处理难度非常大,导致多次打捞失败,决定侧钻绕障... AT20井二开使用φ444.5mmPDC钻头钻进至井深1179.80m时发生φ286mm螺杆中心轴脱落事故,由于井眼大,地层胶结较差,鱼头小且鱼头靠井壁以及落鱼表面不规则,再加上井眼局部严重扩径,落鱼打捞处理难度非常大,导致多次打捞失败,决定侧钻绕障。由于井眼大,地层疏松,侧钻新井眼困难,再加上此次属于中国首次如此大的井眼进行侧钻,没有经验可寻,经慎重设计、精心施工,采取了合理选择侧钻点、正确设计造斜率和选配马达以及弯接头,小钻井参数控速造斜钻进,非常规修正井眼减小狗腿度等技术措施使得侧钻绕障成功,为后续正常钻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中国特大直径侧钻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 侧钻绕障 绕障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