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盆地南缘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地质解释及大别山推覆体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斌 宋子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32-338,共7页
根据新近在大别山北麓获得的四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可以看出,该区地下介质的电性恃征具了明显的纵向上分层、横向上分块的特点。纵向上目上而下分为9个电性层.均有确定的地质属性。其中:第二和第九电性层为本区低阻标志层;第三和第六电... 根据新近在大别山北麓获得的四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可以看出,该区地下介质的电性恃征具了明显的纵向上分层、横向上分块的特点。纵向上目上而下分为9个电性层.均有确定的地质属性。其中:第二和第九电性层为本区低阻标志层;第三和第六电性层为相对高阻层;第八电性层为高阻率电阻率高达1000Ω·m以上);第四、第五、第七电性层既有高阻、又有低阻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向上的电性分块结构与本区的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相对应。这四条大地测深剖面,均反映本区在5~15km深处有一个面积达15000km^2的连续低阻层(第九电性层).电阻率仅有1~3Ω·m。经分析,认为此低阻层可能是一个区域性的主滑脫面,是形成大別山推覆体由北向南的运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测深 推覆体 地质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的关系 被引量:33
2
作者 宁正伟 陈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关系密切。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级。低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微孔隙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渗透率和解吸率虽然较高,但吸附性和甲烷含量较低,对煤层气的扩散、运移不利。高演... 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关系密切。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级。低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微孔隙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渗透率和解吸率虽然较高,但吸附性和甲烷含量较低,对煤层气的扩散、运移不利。高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因受高温高压的影响,亦是微孔隙较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虽然吸附性和甲烷含量高,但渗透率和解吸率都低,是储层评价中不利的煤级。中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因温度和压力适中,产生大量的内裂隙,大中孔隙十分发育,增加了渗透性和孔隙连通性,大量的气体生成后得以吸附保存,在勘探开发中易降压、解吸、扩散和运移,是煤层气勘探中最有利的煤级。太原-长治-郑州弧形高演化变质带的内外翼及弧形内侧太行山东麓含煤区是寻找煤层气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石炭 二叠系 煤化变质程度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岩与煤层气储层物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宁正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81,共6页
本文以丰富的地质资料对华北地区石炭三叠系煤岩的割理、吸附、孔隙溶积、含气性、灰分产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煤岩与煤层气储层物性的关系。提出了镜质组含量高的煤岩类型有较好的煤层气储集物性条件。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太... 本文以丰富的地质资料对华北地区石炭三叠系煤岩的割理、吸附、孔隙溶积、含气性、灰分产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煤岩与煤层气储层物性的关系。提出了镜质组含量高的煤岩类型有较好的煤层气储集物性条件。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在北部和南部煤岩类型相对较差,中部最好,为煤层气储集条件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集物性 煤岩 石炭二叠系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白云岩类型与储集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徐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8-77,共10页
本区具有造岩规模的白云岩归属四种成因类型:同生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主要分布层位是奥陶系,次为寒武系上统和下统。 生成于水下蒸发环境中的同生白云岩可作盖层;生成于水上蒸发成岩环境中的准同生白云岩和... 本区具有造岩规模的白云岩归属四种成因类型:同生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主要分布层位是奥陶系,次为寒武系上统和下统。 生成于水下蒸发环境中的同生白云岩可作盖层;生成于水上蒸发成岩环境中的准同生白云岩和浅埋地下成岩环境的成岩白云岩,是较好的储集层;怀远期不整合面以下的透镜状次生白云岩储集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性 自生自储 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南缘壳内拆离及对大别山北麓逆冲断层系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子堂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表明,华北板块南缘3~15km深处存在一个高导电世的滑移面,大别山隆起区糜梭岩构造指向、大型褶皱轴面产状及飞来峰、钧遗留的椎覆方向等均表明,自海西晚期以来,华北板块南缘上部地壳(而非整个板块)长期沿此...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表明,华北板块南缘3~15km深处存在一个高导电世的滑移面,大别山隆起区糜梭岩构造指向、大型褶皱轴面产状及飞来峰、钧遗留的椎覆方向等均表明,自海西晚期以来,华北板块南缘上部地壳(而非整个板块)长期沿此构造面向来做大规格拆离运动。至燕山期,这种运动因大别山强烈隆起而受阻,从而派生出向北边冲的大别山北麓逆冲断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层 拆离构造 逆冲断层系 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失气求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胜国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9-25,共7页
当逸散时间较长时,用直线回归法采取损失气结果偏低,而逸散时间较短取点数少时,结果偏高。曲线拟合法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但计算工作量较大。经过模拟实验证明,在变围压条件下,甲烷的解吸规律也服从经验方程Q=WJ[1-ex... 当逸散时间较长时,用直线回归法采取损失气结果偏低,而逸散时间较短取点数少时,结果偏高。曲线拟合法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但计算工作量较大。经过模拟实验证明,在变围压条件下,甲烷的解吸规律也服从经验方程Q=WJ[1-exp(1-m_1 ̄m2/m_2],并推导出迭代法求取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失量 直线回归法 迭代法 煤层 瓦斯 损失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煤层含气量若干因素初探 被引量:28
7
作者 全裕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共5页
煤层含气量是煤矿设计和煤层气开发利用中极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其值变化范围大(0~20m3/t),影响因素多而复杂。一般情况下,煤层的生气量远远大于现今煤层的含气量,故生气量高低不是制约煤层含气量的关键因素,而煤层储气能... 煤层含气量是煤矿设计和煤层气开发利用中极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其值变化范围大(0~20m3/t),影响因素多而复杂。一般情况下,煤层的生气量远远大于现今煤层的含气量,故生气量高低不是制约煤层含气量的关键因素,而煤层储气能力才是制约煤层含气量高低的主要因素。煤层储气能力随着煤阶的增高和埋深的增加而增高(埋深<800m时最明显),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和微孔隙的增多而增高。低煤阶(焦煤以下)时,丝质组煤层的储气能力高于镜质组的储气能力;高煤阶则相反。镜质组含量高的煤层吸附能力也强。煤层储气能力随矿物质和水分含量的增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含气量 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对双组分气体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胜国 侯瑞云 郭淑敏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6期83-87,共5页
介绍了煤对二氧化碳和甲烷混合气吸附等温曲线的测试方法,探讨了混合气体吸附等温曲线的特征及混合气中各组分的吸附特征。
关键词 混合气体 等温曲线 实验 等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